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课本掘金-妙采巧撷课本写作素材_第1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课本掘金-妙采巧撷课本写作素材_第2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课本掘金-妙采巧撷课本写作素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本掘金 -妙采巧撷课本写作素材 每每去批阅学生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绞尽脑汁写就的作文,总是感到很惶恐也很无奈。惶恐的是,学生的写作现状不可乐观,书写、布局谋篇、技巧运用等等问题不尽人意(当然教师的指导不无问题);无奈的是素材的使用依然也确如自己为学生时所用的贫而又乏的诸如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陶渊明等已为甚或说俗而又俗的材料,仍频频现于写作之中,当然在此绝无否定学生之意,只不过,总感觉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了诸多的诗词文赋,戏剧、小说后,留存在头脑中的可资运用的素材是少之又少(切忌以偏概全,我以我的学生作为思考,诸君不可对号入座)。因此,我不免做考虑,我们课本中的这些经典之作,是让学生更多的产生

2、了疏远,还是不能准确的运用?如果是不能准确的运用,我们教师能不能就此做一下深入的指导,让学生不再远离课本,不再舍近求远(坚决进行课外阅读)?不觉想起刘勰文心雕龙宗经中的几句话“是以往者虽旧,馀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可谓泰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道理很明白,那就是课本中有着“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写作素材,我们若能加强对课本素材的思考、分析与利用,则学生则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忧。 契诃夫曾对苦于找不到写作素材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可是你凝神地看着它,就会在那里面有所发现,找到别人以前还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我们的课本就是这样一堵墙。守

3、着这样一座充满财富的宝库,还觉得无东西可写,就好比“抱着金碗讨饭”。其实,“好地方就在你身边”,课本中的资源如“江山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惟吾与子之所共适也”。接下来,我就从网络上搜寻的材料及自己的个人做法,来谈一下如何从课本掘金,让学生的素材如“不尽长江滚滚来”。 当然,从课本中去寻求素材,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做的事情,并不新鲜,但似乎并没有形成一种序列或者一个体系,即便是作了一些总结,似乎也并不全面。我所做的也不过是自己对其他各位教师的工作做一下简单的梳理,以期对我们学生的写作有一些提高,仅此而已。 一、 方法指津 1、深入挖掘,“借它山之石,攻自己

4、之玉”。 也就是借用课本中鲜明的观点、优美的文句、作者轶事(教师对作者介绍可尽量详尽)、作者的思维方式、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由于我校每周都要积极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于是我们高一语文教研组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确立了“解读历史,了解名人”的主题,我立足于让学生能够全面且有个性体验的去参悟名人的角度,讲课前按照大多数同学的意见从课本中确定人物,然后借助有关书籍和网络进行有助于学生素材积累的畅谈,尽量在讲述中按照前面的序列进行与学生和谐的交流。的确学生的参与性、认知水平以及表达能力较之以往有明显提高。(简单说明:学生来自不同班级) 2、全面出击,课内外结合。 如果只使用课文材料,内容不免单薄,且让

5、人感觉阅读量太少,语文素养不高。这就要考虑课内与课外组合出击。具体方法有详略并举,正反对照,相近联想,抚今追昔等,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尽量的彰显自己的个性,不必圄于一定之规,这样既能把教材充分运用,又能加之以课外,作文才能凸显传统的精神之凝重,又能飞扬现代文化之灵动。 -3旧例翻新,巧奏新曲。 在写作中,选择别人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教材中事例虽多虽好,但有一个弊端就是人尽皆知,不够新颖,那怎么办呢。那就要“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我新翻杨柳枝”,对材料进行创新处理。如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人们一直用这个

6、事例,是因为它突出地反映了一种爱国思想,但是如果从教育子女的角度出发,那不就是推陈出新呢?还有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是不是说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有了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呢? 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它存在于你的前前后后,随时随刻准备着为你服务,但是,这取决于你的思想解放,取决于你的发现,取决于你的归纳整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地取材”,兼容并收,写起文章来自然能够文思泉涌,“春风得意马蹄疾”。 二、有关课本的素材示例 说明:以鲁教版第四册为主要参考。每次讲授新文,我总事先让学

7、生根据自己个人的体会,写一段能够涵盖文章要点的文字,做一些素材的积累,力求文字简练,合乎文章主题,又能给人以启迪。现简要汇总如下,如能给各位同仁以启发,我将倍感欣慰。同样也希望各位方家能够提出建议或更好的方法,让我能得以提高。由于笔者能力所限,所言不免错讹,也敬请观者原谅。 现仅就“人物”一系列作一展示。 人物篇 课文素材: 1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后以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迈。李广,汉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后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在生之有限的困惑中,仍不懈的拷

8、问,此生无愧,却如何耄耋为官; 于沙场驰骋奋战之时,何曾些许质疑,人生匆促,怎能就无功而归。 可用于如下观点:呼唤伯乐;正确选才;善待人才的作用与埋没人才的恶果;改革用人机制,人尽其才。 2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指建功立业。 为国分忧去病,何曾恋儿女情长; 仍念封狼居胥,纵死犹闻侠骨香。 服务观点:成大事者必立大志;要有胸怀天下的志向;立志关键还要有践志的豪情。 3司马迁报任安书: 承受世间最痛的痛,屈辱匍匐的活着,在历史的绝壁上顽强的让思想蔓延,煌煌巨著照耀整个文学天空。 服务观点:价值 生命 压力 磨砺

9、责任 信念 4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人贤人发愤之所为作也 自古成事多磨难,何人轻易登高攀。 心有万般苦人言,必书青史成伟男。 服务观点:磨难成就辉煌。 笃行志向定有所成。 心态 5苏轼:创豪放之词风,留千古之佳作。 “一蓑烟雨任平生”超脱远离迂腐。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出真男儿的似水的柔情。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阐明了自己求实观点。由于心胸的豁达,不幸的遭遇反而让你成为了中国文人中从容者的代表。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琴棋书画。精通;诗词歌赋。无所不能。 问君平生功业,你只道:黄州、惠州、儋州。虽曾流露出报国无门的忧伤。却并不悲怆。 一道苏堤横卧西湖,只愿西湖能淹没你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服务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