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导言实现土地第一条本规划以妥善解决城市建设与其它各项事业对土地需求的矛盾, 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首要任务。第二条本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以下简土地管理法 )、原国 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和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为依据,参照国家和广东省的其它相关补充规定,根据深圳市的实 际情况进行编制。第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为:规划基期: 1996 年;规划阶段年: 2000 年;规划目标年: 2010 年;远景展望期: 2030 年; 第四条本次规划区的范围为深圳市行政辖区,包括深圳经济特区(罗湖区、福田 区、南山区)和特区外的宝安区、龙岗区。第
2、五条本规划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2. 提高土地利用率;3. 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4.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第二章概况第六条位置与自然条件。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南端,隔深圳河与香港 接壤,全市土地面积 194869.07公顷, 1996年常住人口 358 万人。全市辖 5个区, 特区内为罗湖、福田、南山三区;特区外为宝安和龙岗区。深圳滨临南海,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类型多样,有低山、丘陵、平原、台 地,其中丘陵面积最大,平原次之。深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全年高温多雨,属南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2.4C
3、,年降水量1948毫米,夏季常有台风出 现。市内共有大小河流 1 60多条,多数河流长度短, 集水面积小, 集水面积超过 10000 公顷的河流仅有 5 条。地表水源相对短缺。第七条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 1996 年,深圳市国内生产总值为 950.04 亿元(当 年价),财政收入 131.75亿元,进出口总额 390.5 亿美元。三次产业方面,农业已从 传统农业转向以 “三高 ”为主的商品农业,农业商品率高达 80%以上;工业在电子、 医药、服装等轻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 基础工业也加速发展, 轻重工业比重为 60:40;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旅游过夜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金融保险
4、 业规模、房地产业增加值、机场和港口吞吐量及运输能力均有大幅度增长。科技、 文化、教育事业也发展较快,全市拥有政府科研机构 10 个,普通高等学校 4 所,中 等学校 126所,小学 269所。第八条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至 1996年末, 深圳市建成区面积已达 32531.00公顷, 住宅建筑面积达 5650.86万平方米。1996年港口吞吐量 3021万吨,客运量 8281万 人次。至 1996 年末,深圳市各种道路总长度约 2800公里,全市自来水供应能力 328.2万吨/日。全市电话交换机容量 126.7 万门,居民电话拥有率居全国首位。第三章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潜力第九条市域土地利用结
5、构。根据深圳市 1996 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全市土 地总面积 194869.07 公顷,其利用现状为:1农用地全市农用地面积 116246.71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59.65%。其中,(1) 耕地总面积为 6464.5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32%,主要分布在特区外的宝安、龙 岗两区。包括菜地、旱地、灌溉水田三种类型,其中菜地为 5141.54 公顷,占耕地 面积的 79.53%;旱地为 1024.50公顷,占 15.85%;灌溉水田为 298.47 公顷,占 4.62%。(2) 园地总面积为 21913.71 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 11.25%,主要分布在宝安、龙岗、
6、南山三区。包括果园、桑园、茶园等类型,其中主要为果园,共21389.05 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 97.61%。(3) 林地 为全市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宝安、龙岗、罗湖三区。林地总面 积为 71528.63 公顷,其中有林地为 48847.98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 68.29%。全市 森林覆盖率为 44.9%。(4) 牧草地总面积为 391.18 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 0.20%,84.73%的牧草地集中在宝安区。 其中,天然草地 125.93公顷,占牧草地的 32.19%;改良草地 226.58公顷,占 57.92%; 人工草地 38.67 公顷,占 9.89%。(5) 内陆水
7、面总面积为 15948.6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18%。主要分布在宝安区,占全市总 水面的 63.68%,其次为龙岗区,占 23.77%,特区仅占 12.55%。内陆水面包括河流、 湖泊、水库、坑塘四种类型,以坑塘水面为主,坑塘面积为 8923.07 公顷,占全市 总水面的 55.95%;河流面积为 1916.92 公顷,占全市总水面的 12.02%;水库面积为 5072.43 公顷,占全市总水面的 31.80%;湖泊面积为 36.25 公顷,占全市总水面的 0.23%。2建设用地全市建设用地面积为 55545.64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28.50%。其中,(1) 居民点及工矿用
8、地总面积为 49973.90 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 25.64%。包括城市、建制镇、农村 居民点、独立工矿和特殊用地等,其中,城市和建制镇用地为20005.49 公顷,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 40.03%,特区内为 11168.34 公顷,占总城市和建制镇用地的 55.83%,特区外为 8837.15 公顷,占总城市和建制镇用地的 44.17%;农村居民点为 5898.20 公顷,占 11.80%,几乎全部分布在特区外; 独立工矿用地为 22582.54公顷, 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 45.19%,主要分布在特区外;特殊用地 1469.79 公顷,占 2.94%,在各区分布较为平均。(2) 交通
9、用地总面积为 4679.5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40%。主要分布在特区外,其中宝安 区最多,占全市交通用地的 48.92%;其次为龙岗区,占 36.19%;特区仅占 14.88%。 交通用地包括公路、铁路、农村道路、港口、码头、民用机场等类型,其中公路为 2908.15 公顷,占交通用地的 62.15%;铁路为 463.19 公顷,占 9.90%;农村道路为 331.79,占 7.09%;民用机场为 544.60 公顷,占 11.64%;港口、码头用地为 431.85, 占 9.23%。(3) 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为 892.1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46%,主要分布在特区外的宝安
10、、龙岗 两区。包括沟渠和水工建筑,其中沟渠面积为 555.95 公顷,占全市水利设施用地的 62.31%;水工建筑物用地面积为 336.24 公顷,占全市水利设施用地的 37.69%。3未利用土地全市未利用土地面积为 23076.7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1.84%。未利用土地主 要分布在宝安、龙岗两区,其中宝安为 10109.55 公顷,占 43.81%;龙岗为 9253.40 公顷,占 40.10%。其中,(1) 滩涂、苇地总面积为 7010.79 公顷,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 30.38%。主要由滩涂构成, 占滩涂、 苇地总量的 99.42%。(2) 其它未利用土地总面积为 16065.
11、94 公顷,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 69.62%。主要由闲置土地和荒草 地构成,分别占其它未利用土地的 54.52%和 42.35%。第十条深圳的土地利用变迁及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根据深圳市统计年鉴, 1982 年全市建成区面积为 6100.00 公顷,到 1996 年末增 加到 32531.00公顷,增长了 5.3 倍。其中,特区增长更快,同期由 870.00公顷增长 为 10092.43 公顷,增长了 11.6 倍。2农业用地尤其耕地不断减少 受城市建设迅速扩张的压力,深圳市农业用地(指耕地、果园、水产养殖用地三 类)持续减少。据统计,农业用地 1982 年
12、为 67000.00 公顷,到 1996 年减少至 29000.00 公顷,减少了 38000.00 公顷。除因建设占用外,耕地还受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影响而大量减少。据统计,耕地 面积由 1979年的35473.33公顷迅速减少至 1996年的6464.51公顷,减少了 29008.82 公顷,减少量几乎为现有面积的 4.5 倍。3土地开发由外延式扩张逐步向内涵式增长过渡 近年来土地整理、闲置土地消化利用等工作日益得到重视,滩涂等后备资源逐步 得到保护或保护性利用。第十一条市域土地利用的现状特点:1特区内外的土地利用结构明显不同各类农用地主要分布在特区外,其中 91.27%的耕地位于特区外,
13、79.40%的园地、 83.34%的林地亦集中在特区之外。牧草地和坑塘水面主要集中于宝安一区,分别占 各自总面积的 84.73%和 75.07%。而建设用地总量在特区、宝安、龙岗三区分布相 对平均,但就内部结构而言特区内外不尽相同。其中,特区内结构较为合理,各类 用地比例协调,公园绿地、商业用地、政府 /团体 /社区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等公共设 施和基础设施用地的人均指标明显高于特区外;特区外则呈现低度城市化的城市形 态,建设水平较低,各项配套设施缺乏,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单一,主要由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交通用地构成。2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较高,而区域差异显著深圳市城市土地总体生产率为 39.40 万
14、元/公顷,单位农业用地总产值为 3.89万元 /公顷,远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 (分别为 3.06万元/公顷和 0.95 万元/公顷)。就分区 而言,特区内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远高于特区外,宝安、龙岗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和 特区相当,但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特区的1/8 和 1/10,提供的工业总产值仅相当于特区的 1/5和 1/10。3人口密度与人均建设用地区域差异显著特区内人口密度为 4490 人/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 63 平方米 /人;而特区外 的宝安、龙岗两区的人口密度仅分别为 1360 人/平方公里和 910 人 /平方公里,人均 建设用地为 102平方米 /人和 92平方米/人。
15、4闲置土地较多受房地产过热等因素影响,特区外土地开发在 1990 年代初曾一度出现失控,造 成了大量闲置土地。近几年虽经过积极的消化利用,但 1996 年全市闲置土地仍有 8759.02 公顷,既造成了土地和资金的浪费, 又破坏了生态环境, 造成了较大面积的 水土流失。第十二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圳市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速度过快,不 可避免要引发许多问题,主要是:1各项事业对土地需求的矛盾较多,城市建设与农业生产、水土保持、生态环 境保护对土地需求的矛盾尤其突出;2特区外土地开发较为混乱。特区外土地基本上为农村集体所有,因权属关系, 规划和管理难度较大,土地盲目扩张、无序开发的现象比较普
16、遍;3农业用地不足,且布局与城市建设用地冲突较大。受城市建设压力,现存耕 地、果园和水产养殖用地不断减少,而农业用地的后备资源有限,保护农业用地迫 在眉睫;4生态系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建设、挖 山采石等活动占用了大面积的生物性地表,农业和自然植被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此 消彼长,生态系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1994 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到 16960.00公顷,主要河流年淤积总量达 256 万吨,直接和间接损失较 大。第十三条农业用地利用潜力。深圳市农业用地的总体形势是土地资源不足,后备 资源数量有限,而且还有可能进一步被建设占用,因而规划期内
17、农业用地数量不会 有较大增加,只能靠内部挖潜,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道路。考虑到土地本 身的生产能力与技术投入,规划期内农业生产特别是蔬菜单产水平还可以有较大幅 度提高。目前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已基本完成,生产能力只能通过以名、特、优 高产高质产品逐渐替代传统低产低质产品的方式稳步提高。1数量潜力规划期内可供开发的农业用地后备资源有限,仅有3702.97 公顷(不包括林地后备资源) ,其中沼泽地与裸土地共 22.78 公顷,闲置土地 875.90公顷,滩涂及苇地共 2804.32 公顷。2质量潜力蔬菜单产水平按相邻地区的一般水平( 1600 公斤 /亩)计算,总产量将增加 7.33 万吨,
18、相当于现状产量的 37.80%;按广东省高水平( 2000 公斤 /亩)计算,总产量 比现状增加 14.0万吨,相当于现状产量的 72.20%。考虑到全市 “无土”栽培技术的推 广及三高农业、立体农业的发展,规划期内达到上述单产水平是完全有可能的。第十四条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由于特区内外开发方式和土地利用状况不同,提 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应从全局出发, 特区内外应统一规划, 统一协调, 因地制宜, 优势互补。1数量潜力从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而言,坡度 12°以下的土地为城市可建设用地。在按此标准 统计的可建设用地中,减去其中的一级水源保护区和农业保护区,深圳市的实际可 建设用地为 910
19、00.00公顷(不包括填海造地) 。1996年建设用地已达 55545.64公顷, 占可建设用地的 61.04%,未来可供发展的用地为 35454.36 公顷,占 38.86%。可建设用地在特区内外分布不均。 特区内可建设用地为 17820.00 公顷(不包括填 海造地),1996 年特区内总建设用地已达 16448.44公顷,占可建设用地的 92.30%, 未来发展用地仅为 1371.56 公顷。而特区外可建设用地为 73180.00公顷(不包括填 海造地),1996 年总建设用地达 39097.18公顷,占可建设用地的 53.43%,可供发展 用地为 34082.82 公顷,相对宽裕,是深
20、圳市未来开发建设的主要区域。2质量潜力 特区内可用作城市建设用地的后备土地资源已所剩不多, 因此必须提高土地的集 约利用程度,尤其要重视结构调整,将部分工业用地积极向特区外转移。同时,必 须加强土地整理,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特区外则应着重控制建设用地外延扩张,积极消化闲置土地资源。以建设标准住 宅区和工业区的形式,将散布的居民点和工业点集中连片,并加强基础设施及公共 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环境质量。第四章规划目标和方针第十五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经过 14 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 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空间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现代化经济特区和国 际
21、性城市。1功能定位:将深圳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 心和旅游胜地,以及我国南方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国内、国外 两个市场的枢纽作用,实现同珠江三角洲及香港的合作与协调发展,为珠江三角洲 经济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2经济发展策略: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 支柱,都市农业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3社会发展策略: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建设科技强 市和教育强市;培育现代都市文化;依法治市,形成按国际惯例运作的体制环境。4环境发展策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方针, 切实保护和
22、改善生态环境,使全市各类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得到基本控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逐步形成城市生态良性循环机制。5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形成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质量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基本建成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6人口发展控制目标:根据深圳的人口现状特征、就业需求以及资源环境容量, 确定 2000 年全市总人口应控制在 400万人以内,其中非农业人口应控制在 380万人 左右; 2010年全市总人口应控制在 430万人以内,其中非农业人口应控制在 415 万 人左右。第十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 深圳市土地
23、利用的目标是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 续发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 转变。1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2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林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加投入 产出比率。第十七条针对本市土地利用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 土地利用应遵循的基本方针是:1采取严格措施,切实保护好现有耕地;2节约用地, “节流”和“开源 ”并举;3充分挖掘土地使用潜力,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开发经营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土 地使用效率,走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4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5正确处理农业保
24、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第十八条 2030 年展望。到 2030 年,深圳市的土地资源将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 配置,产业空间布局更趋合理;农业生产实现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城市功能 完善,环境优美,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圳基本建成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 市,园林式、花园式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预计到 2030 年,全市人口规模将达到 490 万,城市建成区规模将达 55000.00 公顷。在严格保护耕地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前 提下, 2030 年耕地维持在 5800.00公顷左右,且 95.00%种植蔬菜。第五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十九条科学合理地调整土地利用指标, 强化指标控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
25、 心内容。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确定深圳市控制耕地减少量为 0.2 万公顷(全部为建设占用) ,补充耕地量为 0.2 万公顷,增减相抵,达到耕地总量动 态平衡。按照广东省下达的控制指标,并根据当地土地利用实际,规划将深圳市耕地控制 减少量与补充耕地量均调整为 611.56 公顷,在符合广东省下达的耕地减少控制指标 的前提下,完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规划期内耕地主要因交通、水利等 基础建设及城镇重大建设项目占用而减少,其中交通建设占用最多,城镇建设占用 次之,水利设施建设占用最少。第二十条根据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下达深圳市的规划控制 指标
26、和本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基本方针,在对各用地部门土地需求量进行 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深圳市 2010 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方案如下:1农用地1996 年深圳市农用地总量为 116246.7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9.65%。规划至 2000 年农用地总量达到 116858.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9.97%;规划至 2010年 农用地总量达到 119873.1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1.51%。其中,(1) 耕地1996 年全市耕地为 6464.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32%。规划到 2000 年耕地面积仍保持为 6464.51公顷,仍占土地总面积的 3.32%。期
27、内 因建设占用而减少的耕地为 200.00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用 60.00 公顷,交 通用地占用 90.00公顷,水利设施占用 50.00公顷。同期新增耕地 200.00 公顷,其 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整理增加 50.00 公顷,其它未利用土地中的闲置土地复垦增加 105.00公顷,通过园地改造等其它途径增加 45.00 公顷。增减正好相抵,达到平衡。规划到 2010 年耕地面积同样保持在 6464.51公顷,仍占土地总面积的 3.32%。规 划期内减少耕地 611.56 公顷,均为建设占用, 其中交通建设占用 350.00公顷,居民 点及工矿建设占用 155.00公顷,水利设施建设占
28、用 106.56 公顷。规划期内通过土地 整理、复垦等措施,补充耕地 611.56 公顷,其中,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整理增加 155.00 公顷,其它未利用土地中的闲置土地复垦增加 249.00 公顷,通过园地改造等其它途 径增加 207.56 公顷。增减正好相抵,达到平衡。规划期内蔬菜在作物种植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 菜地建设将向稳产高产的永 久性蔬菜基地发展。规划在交通条件好、土地肥沃、灌溉方便的西乡、福永、沙井、 松岗、公明等镇,建立蔬菜基地。蔬菜种植业从外延式开发转向内涵式挖潜,向基 地化、企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增加资金投入,采用良种技术, 发展无土栽培技术,扶持 “三
29、高 ”农业,提高菜地质量,使蔬菜产量跃上新台阶。(2) 园地1996 年深圳市实有园地面积 21913.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1.25%。规划至 2000 年面积为 21180.0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0.87%。期内减少园地 788.71公顷,其中耕地占用 45.00公顷,牧草地占用 101.00 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 地占用 198.00 公顷,交通用地占用 296.00 公顷,水利设施占用 148.71 公顷。同期 通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整理新增园地 10.00公顷,通过闲置土地复垦增加 45.00 公顷。 增减相抵,净减园地 733.71 公顷。规划至 2010 年面积为 2
30、006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0.29%。规划期间减少园 地 2086.71 公顷,其中耕地占用 207.56 公顷,牧草地占用 900.00 公顷,交通用地占 用 450.00 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用 310.00 公顷,水利设施占用 218.71 公顷。 同期通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整理新增园地 25.00 公顷,通过闲置土地复垦新增 207.56 公顷。增减相抵,净减少 1853.71 公顷。园地建设应逐渐淘汰柑橘橙类等普通水果,大力发展荔枝、芒果、龙眼等名特优 产品,并适当开辟茶园、花卉园。(3) 林地1996 年全市林地面积为 71528.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6.71
31、%。规划至 2000 年林地面积为 72731.00公顷,有林地占林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 85%, 森林覆盖率达到 47.8%。期内减少林地 28.00 公顷,其中交通用地占用 23.50 公顷,居 民点及工矿用地占用 4.50 公顷。同时通过开展荒山绿化、开发其它未利用土地新增 林地 1230.37 公顷。增减相抵,净增林地 1202.37 公顷。规划至 2010 年林地面积为 75743.00公顷,有林地占林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 90%, 森林覆盖率达到 50.1%。期内林地减少 70.00公顷,其中交通用地占用 60.00 公顷,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用 10.00 公顷。同期通过开展荒山绿化
32、、开发其它未利用土地增加林地 4284.37公顷。增减相抵,净增林地 4214.37 公顷。(4) 牧草地1996 年全市牧草地为 391.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20%。规划至 2000年牧草地面积为 534.0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27%。期内增加 142.82 公顷,其中通过园地改造增加 101.00 公顷,其它未利用土地中的闲置土地复垦增加 41.82 公顷。期内牧草地不减少,净增 142.82公顷。规划至 2010 年牧草地面积为 1657.0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85%。期内新增 1265.82 公顷,其中通过园地改造增加 900.00 公顷,其它未利用土地中
33、的闲置土地 复垦增加 41.82 公顷。期内牧草地不减少,净增 1265.82公顷。(5) 内陆水面1996 年全市内陆水面面积为 15948.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18%。规划至 2000 年内陆水面面积仍为 15948.68 公顷,仍占土地总面积的 8.18%。期 内减少 21.00公顷,其中交通用地占用 8.50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用 7.00 公顷, 水利设施占用 5.50 公顷。同期利用滩涂、 苇地新增水面 21.00公顷。增减正好相抵, 达到平衡。规划至 2010 年内陆水面面积仍为 15948.68 公顷,仍占土地总面积的 8.18%。期 内减少 62.00 公顷,其
34、中交通用地占用 24.00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用 22.00公 顷,水利设施占用 16.00 公顷。同期利用滩涂、苇地新增水面 62.00公顷。增减正好 相抵,达到平衡。2建设用地1996 年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为 55545.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8.50%。规划至 2000 年建设用地总量为 58712.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0.13%,比 1996 年净增 3167.25 公顷。规划至 2010 年建设用地总量为 62200.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1.92%,比 1996年净增 6655.25 公顷。其中,(1)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996 年全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 4
35、9973.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5.64%。规划至 2000 年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 51545.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6.45%。 期内减少 60.00 公顷,其中耕地占用 50.00 公顷,园地占用 10.00 公顷。同期新增居 民点及工矿用地 1631.1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60.00 公顷,占用园地 198.00公顷, 占用林地 4.50 公顷,占用水面 7.00公顷,利用滩涂、苇地 509.50 公顷,开发其它 未利用土地 852.10 公顷。增减相抵,净增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1571.10公顷。规划至 2010 年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 51995.00公顷,占土地
36、总面积的 26.68%。 期内减少 180.00公顷,其中耕地占用 155.00公顷,园地占用 25.00 公顷。同期新增 2201.1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155.00公顷,占用园地 310.00 公顷,占用林地 10.00 公顷,占用水面 22.00公顷,利用滩涂、苇地 528.69公顷,开发其它未利用土地 1175.41 公顷。增减相抵,净增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021.10 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1996年深圳市城镇建设用地为 27851.45公顷。规划至 2000年为 32492.00公顷, 期内增加 4060.55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60.00公顷。规划至 2010 年为 401
37、46.00公顷, 期内增加 12294.55 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155.00公顷。(2) 交通用地1996 年全市交通用地 4679.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40%。规划至 2000 年交通用地为 5285.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71%。期内新增交通 用地 605.45 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90.00公顷,占用园地 296.00 公顷,占用林地 23.50 公顷,占用水面 8.50 公顷,利用滩涂、 苇地 160.29公顷,开发其它未利用土地 27.16 公顷。同期交通用地不减少,净增 605.45 公顷。规划至 2010年交通用地面积为 7727.0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8、3.97%。期内新增 交通用地 3047.45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350.00公顷,占用园地 450.00 公顷,占用林 地 60.00 公顷,占用水面 24.00 公顷,利用滩涂、苇地 1855.10 公顷,开发其它未利 用土地 308.35公顷。同期交通用地不减少,净增 3047.45 公顷。(3)水利设施用地1996 年全市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 892.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46%。规划至 2000年面积为 1882.8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97%。期内新增水利设施 用地 990.7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50.00 公顷,占用园地 148.71公顷,占用水面 5.50 公顷
39、,开发其它未利用土地 786.49 公顷。同期水利设施用地不减少,净增 990.70 公顷。规划至 2010年面积为 2478.8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27%。期内新增水利设施 用地 1586.7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 106.56 公顷,占用园地 218.71 公顷,占用水面 16.00 公顷,开发其它未利用土地 1245.43 公顷。同期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不减少,净增 1586.70 公顷。3未利用土地1996 年全市未利用土地面积为 23076.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1.84%。规划至 2000年面积为 19298.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9.90%,比 1996年减少 37
40、78.73公顷。 规划至 2010年面积为 12795.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57%,比 1996年减少 10281.73 公顷。其中,(1)滩涂、苇地1996 年全市共有 7010.79公顷的滩涂、苇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3.60%。规划至 2000年面积为 6320.0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24%。规划期间面积减少 690.79 公顷,其中水面占用 21.00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用 509.50公顷,交通 用地占用 160.29 公顷。同期滩涂、苇地面积不增加,净减少690.79公顷。规划至 2010年面积为 4565.0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34%。规划期间面积
41、减少 2445.79公顷,其中水面占用 62.00 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用 528.69公顷,交通 用地占用 1855.10 公顷。同期滩涂、苇地面积不增加,净减少2445.79。(2)其它未利用土地1996 年全市共有其它未利用土地 16065.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24%。规划至 2000 年面积为 12978.0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66%。规划期间面积减 少 3087.94 公顷,其中复垦为耕地 105.00 公顷,园地 45.00 公顷,林地 1230.37 公顷, 牧草地 41.82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用 852.10公顷,交通用地占用 27.16 公顷,
42、水利设施占用 786.49 公顷。同期内其它未利用土地面积不增加,净减少 3087.94公 顷。规划至 2010年面积为 8230.0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22%。规划期间面积减少 7835.94公顷,其中复垦为耕地 249.00公顷,园地 207.56公顷,林地 4284.37 公顷, 牧草地 365.82 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用 1175.41公顷,交通用地占用 308.35公 顷,水利设施占用 1245.43 公顷。同期内其它未利用土地面积不增加, 净减少 7835.94 公顷。第二十一条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综合平衡和协调各主要用地部门发展规划,本规划将19962010年全
43、市拟建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安排如下:1 农、林、水系统(1)水利设施。规划期内将进行深圳河治理工程、东江潼湖引水工程(规模达 12立方米/秒)、南头水厂(规模为 60万立方米 /日)和东深引水工程建设;(2)农、林业建设。19972000年改造残次林21666.67公顷,松线虫防治15733.33 公顷;19931998年进行4666.67公顷蔬菜水果基地现代化建设;19941997年续 建366.67公顷“三高”养殖海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19962000年新建386.67公顷的“三 高”农业开发区,其中蔬菜基地 66.67公顷,水果基地 133.33公顷,保护林地 100.00 公顷。2工业系
44、统规划期内 1 0类重点工业项目将优先得到发展:(1 )计算机软件。占地 23.73公顷,年产值达 176.2亿元;(2) 通讯。占地 43.00公顷,年产值 151.3亿元;(3) 基础元器件。占地 42.67 公顷,年产值达 166.4亿元;(4) 轻工。占地 20.20公顷,年产值 34亿元;(5) 机电一体化。占地 54.80公顷,年产值 60.2亿元;(6) 能源。占地 239.00公顷,年产值 199亿元;(7) 化工新材料。占地 270.00公顷,年产值 61.7亿元;(8) 建材。占地 44.60公顷,年产值 16亿元;(9) 汽车。占地 232.80公顷,年产值 277.4亿
45、元;(10) 生物工程。占地 143.00公顷,年产值 116亿元。3交通、邮电系统( 1 )道路。深圳全市的高速公路网络构成了对内对外 “两个扇面 ”的交通主骨架, 由以下功能各异的道路组成: 广深高速公路、 梅澜高速公路、 盐田港疏港高速公路、 深惠高速公路、东部沿海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机荷高速公路等,总长约195公里。规划期间新增公路用地 1742.00公顷, 2010年公路用地将达 4273.00公顷。 同时,新建广深铁路第四线和深圳客技站,以充分发挥深圳的铁路运输潜力;(2) 机场。 “九五”期间进行机场续建,用地约 450.00公顷,至 2000年填海造地 约 112.00公顷
46、,建设一系列辅助设施,使 2010年机场用地达到 1107.00公顷;(3) 港口和码头。规划期港口岸线将达40.4 公里,以盐田、蛇口、赤湾、妈湾 四个深水港区为主体,逐步开发大鹏湾和铜鼓两条深水出海航道,同时完善公路、 铁路、水路等主要集疏运通道。 规划期间新增用地 920.00公顷, 2010年将达 1352.00 公顷;( 4)邮电设施。 近期将续建邮电信息枢纽中心及智能化设备安装工程,占地 15.40公顷;九五期间建设国际信息城,占地 10.00公顷。4商贸系统规划期内建设项目包括:占地 10.00 公顷的市中心区商业广场,占地 20.00 公顷 的证券交易中心, 占地 10.00公
47、顷的工业品批发中心, 以及占地 32.00公顷的笋岗物 流中心等。5城市建设系统规划期内建设占地 30.00 公顷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占地 10.00公顷的深圳多功 能国际会议中心,占地 11.00公顷的市民中心,占地 3.00公顷的水晶岛,占地 5.80 公顷的社区购物公园,覆盖面积 100.00公顷的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日污水处理能力 及排海量达 73.50万吨的深海排污工程,以及地铁首期工程15.20公里。6文教、卫生系统规划期内建设占地 11.00公顷的市中心医院,占地 5.50公顷的市文化艺术中心, 占地 2.60 公顷的市少年宫,占地 0.80 公顷的关山月美术馆,占地 2.00公顷
48、的电视 中心。7旅游系统建设小梅沙海洋世界,占地 20.00公顷;新建香蜜湖水上世界,一期占地 5.00 公 顷;新建西部海上田园风光旅游区,首期占地约215.00 公顷。第六章农业保护区与基本农田保护区第二十二条划定农业保护区与基本农田保护区, 是贯彻土地管理法 确立的 “十 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 妥善解决吃饭与建设之间的矛 盾的重要步骤,同时也为深圳市郊区农业朝着企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演进, 并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打下基础。本规划所称农业保护用地,是指根据广东省有关规定,为确保人口和社会经济发 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各项基本建设长期不得占用的农业用
49、地,包括菜地、果园、水 产养殖用地和其它用地四种类型。本规划所称农业保护区,是指对农业保护用地实 行特殊保护而依据有关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本规划所称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与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的有 关规定一致。第二十三条农业保护区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分依据如下原则: 1各镇域农业保护用地指标只能增加不得减少,并按照就地平衡的原则,城市 规划建成区内调出多少,区外增补多少;2城市规划建成区内地零星农业用地原则上调出,与市、区已征永久性菜地相 邻的用地,如用地条件许可,可以按成片管理、综合开发的方式,适当扩大农业保 护用地的规模;3规划建成区外现有的农业用地,核实后全部划
50、入农业保护区,其周围如有未 利用土地,条件许可的,通过改造后与现状农业用地一同形成连片农业保护用地;4坡度超过 25 度的成型果林,可以保留为农业保护用地,但未开发的果园不得 列入。第二十四条下列土地应当划入农业保护区:1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确定的农业生产基地内的农业用地;2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农用地;3市、区已征为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的耕地;4农业科研、教学实验用地;5优质果园;6“三高 ”水产养殖用地。第二十五条按照国务院、广东省的有关规定,深圳市划定农业保护区 20374.17 公顷,其中菜地 3348.06公顷,果园 12452.22公顷,水产养殖用地 3224.05
51、公顷, 其它用地 1349.84 公顷。依据土地管理法与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按照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的指标要求,深圳市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6000.00 公顷。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特区 外的宝安、 龙岗两区,宝安、龙岗两区的基本农田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面积的 95.07%。第二十六条农业保护区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利用及保护措施规划在严格控制市、区已征永久性菜地减少的同时,将条件具备的部分果园、鱼 塘等用地转变为蔬菜用地,积极扩大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同时注重提高耕地生 产效率, 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引进新品种和新方法,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 果园保护区以保护荔枝、龙眼、芒果为主,逐步改造柑
52、、桔、橙等果园,使其向高 产、高值、高效的果树品种演变,并适当开辟茶园、花卉园;水产养殖保护区以保 护和改造精养鱼塘为主,使养殖品种向名、特、优方向转化;其它保护用地要加大 改造力度,使其逐步转化为优质高产稳产的农业保护用地。第七章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十七条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的同时, 积极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对于深圳市 具有重要意义。土地整理、闲置土地的复垦与利用、滩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深圳 市增加土地开发潜力的三条基本途径,也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 手段。通过土地整理、复垦以及其它用地改造等方式,规划至 2000 年补充耕地 200.00 公顷,至 2010 年补充耕
53、地 611.56公顷。1土地整理本规划所称土地整理是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通过对田、 水、路、林、 村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进行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 地、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改善工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规划至 2000年,通过对农村分散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整理, 垦造耕地 50.00 公顷, 规划至 2010 年通过对农村分散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整理,垦造耕地155.00公顷。规划期内,建成区的扩大主要通过土地整理来完成。规划期内农村居民点用地将 基本上改造为城市建设用地,特区内部分工业用地将逐步向特区外转移,对特区外 现有分散居民点、工业、
54、采石场用地进行统一整理,合理布局、集中建设。2闲置土地综合利用 积极消化闲置土地,既可满足耕地与建设用地的需求,又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 生态环境。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有复垦和建设利用两种途径:(1)闲置土地复垦 闲置土地复垦是深圳市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规划通过对闲置土地的开荒整理, 至 2000 年垦造耕地 105.00公顷,至 2010 年垦造耕地 249.00 公顷。对于不适宜耕作而土地开发条件尚不成熟的闲置土地,要通过植树、种草、育苗 或其它手段恢复植被,增加绿化面积,以改善生态环境。(2)闲置土地的建设利用 规划期内各项建设要充分利用上述闲置土地,建设用地的增加首先来自闲置土 地。规划至
55、 2010年,建设利用闲置土地 2729.19 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建设利用 1175.41公顷,交通建设利用 308.35 公顷,水利设施建设利用 1245.43公顷。为促进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据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的规定,制定严格 具体的规划管理措施。3其它用地改造方式通过园地改造等方式,规划至 2000年补充耕地 45.00 公顷,至 2010年补充耕地207.56公顷。4滩涂利用与保护滩涂资源是深圳市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滩涂的开发既要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又要防止滩涂无序开发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必须根据其利用的多宜性特点,全 面规划,综合利用。规划期内,全市滩涂面积减少 24
56、45.79 公顷,用于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特别是 港口、码头、机场、道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其中交通建设占用 1855.10 公顷,居 民点及工矿用地占用 528.69公顷,围垦养殖占用 62.00 公顷。规划期内,应充分重视滩涂资源的保护,采取必要措施对保留下来的滩涂资源实 行保护或进行保护性利用。其中,规划划定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308.00 公顷,旅游观 光及生活岸线利用 80.00公顷,滩涂养殖利用 1865.00 公顷。第二十八条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既是深圳市建设花园式、园林式现代化国际性城 市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规划对非城市建设用地实行
57、保护或进行保护性利用。除农业保护区外,规划划定 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组团隔离带等保护性用地。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 的规定,对上述土地进行妥善保护,禁止非法侵占或改变用途。在现有的保护区、 林区内,严格执行相关的保护法规,严禁破坏,使其正常发挥改善区域整体生态环 境的功能。合理利用沿海滩涂资源,大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将滩涂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 保护结合起来,对沿海滩涂及附近水域的利用进行统一安排,精心规划。重点加强 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区内严禁开发建设。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退化的地区,特别是已推平尚未建设的闲置土地,除 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与改造为耕地的部分外,以生物措施为主,生
58、物与工程措施相 结合,积极建设人工生态系统。统一规划、精心设计,采取多种植被恢复技术,增 加植被覆盖,提高森林覆盖率,以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改善水质。加强环保工程建设,积极治理环境污染,确保深圳环保中长期发展规划安排的各 项大型生态保护建设工程顺利实施。第八章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及分区第二十九条深圳市未来的土地利用布局以特区为核心,以西、中、东三条放射发 展轴为基本骨架,形成轴带结合、梯度推进的组团集合结构,并将城市与郊区的自 然生态融为有机的统一整体,实现城乡一体化。第三十条进一步充实完善特区的城市结构, 将深圳市中心区建设成为适应二十 世纪深圳与国际交流功能要求的中心商务区,为实现区域性金融、商贸、信息中心 及旅游胜地的战略目标提供高档次的空间基础。第三十一条形成以特区为中心,以交通干线为指向,向北呈西、中、东放射发展 的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合同汇编
- 二零二五年工业地产承包招商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会计人员劳动合同续签备案合同
- 二零二五版家电售后紧急抢修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美发加盟经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大毯塑料袋环保认证与质量监督合同
- 2025年新能源物流配送中心安全防护与责任保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环保型挡墙建造劳务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水利工程防洪治理工程质量保修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畜牧养殖场环境治理与节能减排合同
- 微写作 安慧作文 篇篇精彩(高考作文命题与佳作示范)第二辑
- 超超临界机组简介课件
- 《语言学教程》第 2 章 语音学与音位学1课件
- 大学辅导员常规学生工作清单一览表
- 奥维互动地图使用介绍课件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
- 疫情防控实战演练方案脚本
- 资产评估事务所投标服务方案总体工作方案评估工作关键性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 (高职)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电子课件完整版PPT全书电子教案
- 拆卸与安装油箱加油管
- 某国有企业精细管理降本增效经验交流汇报材料企业降本增效.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