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知识(三)_第1页
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知识(三)_第2页
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知识(三)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知识 ( 三)( 总分: 101.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 总题数: 48,分数: 101.00)1. 下列关于软件测试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黑盒测试的结论分辨数据库或系统层面的错误B. 要满足较高的覆盖准则,路径数量有可能非常庞大。C. 搭建测试环境时必须尽可能地于真实环境一致。D. 兼容性验证测试和用户环境模拟测试可以不同。(分数: 2.00 )A. VB.C.D.解析:软件测试按使用的测试技术不同可以将测试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进一步地可以将静态测试分 成静态分析和代码审查,将动态测试分成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代码审查 ( 包括代

2、码评审和走查 ) 主要依靠有经验的程序设计人员根据软件设计文档,通过阅读程序,发现 软件错误和缺陷。代码审查一般按代码审查单阅读程序,查找错误。代码审查的内容包括:检查代码和设 计的一致性;检查代码的标准性、可读性;检查代码逻辑表达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检查代码结构的合现性 等。代码审查虽然在发现程序错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不需要专门的测试工具和设备,且有一旦发现 错误就能定位错误和一次发现一批错误等优点。静态分析主要对程序进行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接口分析和表达式分析等。静态分析一般由计算机辅 助完成。静态分析的对象是计算机程序,程序设计语言不同,相应的静态分析工具也应不同。目前具备静 态分

3、析功能的软件测试工具有很多,如 Purify、Macabe等。白盒测试是一种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编码结构设计并执行测试用例的测试方法。采用这种测试方法,测试者需要掌握被测程序的内部结构。白盒测试通常根据覆盖准则设计测试用例,使程序中的每个语句、 每个条件分支、每个控制路径都在程序测试中受到检验。白盒测试需要运行程序,并能在运行过程中跟踪 程序的执行路径。黑盒测试是一种从软件需求出发,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设计测试用例,并按照测试用例的要求运行被测 程序的测试方法。它较少关心程序内部的实现过程,侧重于程序的执行结果,将被测程序看成是不可见的 黑盒子,因此被称为黑盒测试。黑盒测试着重于验证软件功

4、能和性能的正确性,它的典型测试项目包括功 能测试、性能测试、边界测试、余量测试和强度测试等。2. 在会议上,由参与人员阅读程序,利用测试数据人工进行程序,对输出结果进行审查,以达到测试的目 的,这种测试方法是 。A. 软件审查B .代码走查C .技术评审D .代码审查(分数: 2.00 )A.B. VC.D.解析:代码审查 (包括代码评审和走查 ) 主要依靠有经验的程序设计人员根据软件设计文档, 通过阅读程序, 发现软件错误和缺陷。代码审查一般按代码审查单阅读程序,查找错误。代码审查的内容包括:检查代码 和设计的一致性;检查代码的标准性、可读性;检查代码逻辑表达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检查代码结构的

5、合 理性等。代码审查虽然在发现程序错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不需要专门的测试工具和设备,且有一旦 发现错误就能定位错误和一次发现一批错误等优点。3. 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 不属于配置管理工具。A. 文档版本信息表 B 系统变更流程C.系统用用户权限表 D 基线(分数: 2.00 )A.B.C. VD.解析:软件配置管理包括 4 个主要活动:配型识别、变更控制、状态报告和配置审计。软件配置管理工具包括追踪工具、版本管理工具和发布工具。其中选项A属于版本管理,选项 B系统变更流程属于追踪工具,选项 D 基线属于发布工具。选项C系统用户权限表不属于配置管理工具,它应该在建立配置管理系统时考虑的

6、。4. 下列选项中不适用于判断和评价程序复杂度的是 。A. 执行路径数B 算法的难易程度C. 系统用户数D 程序有无注释(分数: 2.00 )A.B.C. VD.解析:复杂度的种类分为模块、类和程序三种复杂度。模块复杂度包含了关于模块的复杂度信息,类复杂 度是针对那些面向对象特性的程序,它包含了关于类的复杂度信息;程序复杂度包含了关于程序的复杂度 信息。而判断一个程序复杂度,从程序设计中的路径执行数和数据结构与算法和在编码时是否遵循的标准的编码 规范与否都可以影响到在程序设计时,如果路径设计越复杂,执行路径的效率就会越受到相应的影响,程 序的易读性也会受到影响。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算法解决,而一

7、个算法的质量优劣将影响到算法乃至程序的效率。算法分析的目的在 于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改进算法,一个算法的评价主要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来考虑。软件开放是工程性的工作,所以要有规范,在进行程序设计时要遵循标准的规范进行编码,这样能增加软 件的可靠性、易读性和易维护性。5. 软件错误产生的原因很多, 不是导致软件错误的主要原因。A. 测试错误B .设计错误C. 编码错误D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错误(分数: 2.00 )A. VB.C.D.解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程序员的大意造成的编码错误,语法错误等。测 试是为了评价和改进产品质量、 识别产品的缺陷和问题而进行的活动。 软件测试

8、不是导致软件错误的原因, 软件测试是针对一个程序的行为,在有限测试用例集合上,动态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的行为,需要选取适当 的测试用例。测试不仅是检查预防措施是否有效的主要手段,而且是识别由于某种原因预防措施无效而产 生的错误的主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在广泛的测试活动成功完成后,软件可能仍有错误,交付后出现的 软件失效的补救措施是通过软件维护来达成的。6.SOA 应用体系架构主要优点是 。A. 提高整体性能B 有利于应用集成C.提高安全性D 有利于硬件集成(分数: 2.00 )A.B. VC.D.解析:SOA即面向服务的架构,是一种在计算机环境中设计、开发、部署和管理离散逻辑单元(服务)模型的方法

9、。在SOa模型中,所有的功能都定义成独立的服务。服务之间通过交互和协调完成业务的整体逻辑。所有的服务通过服务总线或流程管理器来连接。SOA为企业的现有自查或投资带来了更好的复用性,SOA能够在最新的和现有的系统之上创建应用,借助现有应用产生新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灵活性来构建系统 和业务流程,有利于应用集成。与SOA紧密相关的技术主要有 UDDk WSDL SOAP等,这些技术都是以 XML为基础发展起来的。7. 非常明确地标明了软件开发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各阶 段的对应关系 。A. 螺旋模型B 喷泉模型C.瀑布模型D . V模型(分数: 2.00 )

10、A.B.C.D. V解析:V模型是软件开发测试中最重要的一种模型。V模型大体可以划分为下面几个不同的阶段步骤,既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需求分析:即你首先要明确客户需要的是什么,需要软件做成什么样子,需要有哪几项功能,这一点上比 较关键的是分析师和客户沟通时的理解能力与交互性。要求分析师能准确地把客户所需要达到的功能,实 现方式等表述出来,给出分析结果,写出规格文档说明书。概要设计: 主要是架构的实现, 指搭建架构、 表述各模块功能、 模块接口连接和数据传递的实现等项事务。 详细设计:对概要设计中表述的各模块进行深入分析,对各模块组合进行分

11、析等,这一阶段要求达到伪代 码级别,已经把程序的具体实现的功能、现象等描述出来。编码:按照详细设计好的模块功能表,编程人员编写出实际的代码。 单元测试:按照设定好的最小测试单元进行按单元测试,主要是测试程序代码,为的是确保各单元模块被 正确的编译,单元的具体划分按不同的单位与不同的软件有不同,比如有具体到模块的测试,也有具体到 类、函数的测试等。集成测试:经过了单元测试后,将各单元组合成完整的体系,主要测试各模块间组合后的功能实现情况, 以及模块接口连接的成功与否,数据传递的正确性等。是软件系统集成过程中所进行的测试,其主要目的 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它根据集成测试计划,一边将模块

12、或其他软件单位组合成越来越大 的系统,一边运行该系统,以分析所组成的系统是否正确,各组成部分是否合拍。系统测试:经过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以后,我们要把软件系统搭建起来,按照软件规格说明书中所要求 的,测试软件其性能功能等是否和用户需求相符合,在系统中运行是否存在漏洞等。验收测试:主要就是用户在拿到软件的时候,会根据前边所提到的需求,以及规格说明书来做相应测试, 以确定软件达到符合效果的。对于软件测试过程来说,所有的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软件测试的目标在于揭示错误。而最严重的错 误(从用户角度来看)是那些导致程序无法满足需求的错误,所以,V模式要求在测试工作真正开始前的较长时间内就进行测试计划

13、。测试计划可以在需求模型一完成就开始或者说应该和需求分析一起进行,在进 行需求分析的时候就把系统测试用例根据需求文档说明书而作出来,详细的测试用例定义可以在概要设计 模型被确定后立即开始。因此,所有测试应该在任何代码被产生前就进行计划和设计。这其实是V模型占软件开发测试模型中重要地位的原因。8. 软件生存周期一般划分为六个阶段,包括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需求分析和定义、软件设计、程序编码、 软件测试以及 。A. 部署实施B 调整完善C 运行维护D 结项验收(分数: 2.00 )A.B.C. VD.解析:正如同任何事物一样,软件也有一个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生存过程。我们称其为计算 机软件的

14、生周期。 根据这一思想, 把上述基本的过程活动进一步展开, 可以得到软件生存周期的六个阶段: 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需求分析和定义、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以及运行维护。9. 软件可行性研究一般不考虑 。A. 是否有足够的人员和资金来支持系统开发B. 是否有足够的工具和相关的技术来支持C. 待开发软件是否有市场、经济上是否合算D. 待开发的软件是否会有质量问题(分数: 2.00 )A.B.C.D. V解析:可行性研究包括在四个方面的研究。(1) 经济可行性:进行成本 / 效益分析。从经济角度判断系统开发是否“合算”。(2) 技术可行性:进行技术风险评价。从建设基础、问题的复杂性等出发,判断系统

15、开发在时间、费用等限 制条件下成功的可能性。(3) 法律可行性:确定系统开发可能导致的任何侵权、妨碍和责任。(4) 方案的选择:评价系统或产品开发的几个可能的候选方案。最后给出结论意见。10.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A.评价软件的质量 B 发现软件的错误C. 找出软件的所有错误 D .证明软件是正确的分数: 2.00 )A.B. VC.D.解析:软件测试的目的:(1) 测试是程序的执行过程,目的在于发现错误;(2) 一个好的测试在于发现至今未发现的错误;(3) 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11. 属于软件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A. 算法设计B 功能设计C 调用关系设计D 输入/输

16、出设计(分数: 2.00 )A. VB.C.D.解析: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有很多,但显然功能设计、调用关系设计、输入 /输出设计都是概要设计阶段的任务。12. 需求分析中开发人员应该主要从用户那里了解 。A. 软件做什么B 使用界面C 输入的信息D 软件的规模(分数: 2.00 )A. VB.C.D.解析:需求分析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将用户对系统的描述,通过开发人员的分析概括,抽象为完整 的需求定义,再形成一系列文档的过程。可行性研究旨在评估目标系统是否值得去开发,问题是否能够解 决,而需求分析旨在回答“系统做什么”的问题, 确保将来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需要。13. 下述CM

17、M四个能力成熟度等级,级别最高的是 。A.已定义级B 优化级C 可重复级D 已管理级(分数: 2.00 )A.B. VC.D.解析: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即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是由美国国防部与卡内基一梅隆大学和美国国防工业协会共同开发和研制的,其目的是帮助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过程进行管 理和改进,增强开发与改进能力,从而能按时地、不超预算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1) 初始级 软件过程是无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对过程几乎没有定义,成功取决于个人努力。管理是反应式的。2) 可重复级 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来跟踪费用、进度和功能

18、特性。制定了必要的过程纪律,能重复早先类似应用 项目取得的成功经验。3) 已定义级已将软件管理和工程两方面的过程文档化、标准化,并综合成该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所有项目均使用经 批准、剪裁的标准软件过程来开发和维护软件,软件产品的生产在整个软件过程是可见的。4) 量化管理级分析对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详细度量数据,对软件过程和产品都有定量的理解与控制。管理有一个作出 结论的客观依据,管理能够在定量的范围内预测性能。5) 优化管理级过程的量化反馈和先进的新思想、新技术促使过程持续不断改进。14. 软件配置项是软件配置管理的对象,指的是软件工程过程中所产生的A. 接口 B .软件环境C .信息项D .

19、版本(分数: 2.00 )A.B.C. VD.解析: CSCI(Compute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Item) 即计算机软件配置项,在软件设计文档中经常用到。 在配置管理中,“配置”和“配置项”是重要的概念,“配置”是在技术文档中明确说明并最终组成软件 产品的功能或物理属性。因此“配置”包括了即将受控的所有产品特性,其内容及相关文档,软件版本, 变更文档,软件运行的支持数据,以及其他一切保证软件一致性的组成要素,相对与硬件类配置,软件产 品的“配置”包括更多的内容并具有易变性。受控软件经常被划分为各类配置项 (Configuraion items ,CIs) ,这类

20、划分是进行软件配置管理的基础和前 提,Cis是逻辑上组成软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比如一个软件产品包括几个程序模块,每个程序模块及其 相关文档和 f 支撑数据可能被命名为一个 CI 。一个系统包括的 CIs 的数目是一个与设计密切相关的问题, 关于怎样将一个软件系统划分为不同的 Cis 将在以下有关章节中阐述,注意如果一个产品同时包括硬件和 软件部分,一般一个 Ci 也同时包括软件和硬件部分,一个纯软件的 Ci 通常也称之为软件配置项 (CSCi) 。 本规范的CI 一般指CSCI,软硬件的配置管理有一些相通的地方,但因为软件更易于修改,所以软件配置 管理是一个更应该系统化的过程。15. 好的软件

21、结构应该是 。A.高耦合、高内聚 B 低耦合、高内聚C. 高耦合、低内聚 D 低耦合、低内聚(分数: 2.00 )A.B. VC.D.解析:耦合性是程序结构中各个模块之间相互关联的度量。它取决于各个模块之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调用 模块的方式以及哪些信息通过接口。一般模块之间可能的连接方式有七种,构成耦合性的七种类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 非直接耦合 (Nondirect coupling) 。如果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完全是通过主模 块的控制和调用来实现的,这就是非直接耦合。这种耦合的模块独立性最强。(2) 数据耦合 (Data Coupling) 。如果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

22、块时, 彼此之间是通过数据参数 ( 不是控制参数、 公共数据结构或外部变量 ) 来交换输入、 输出信息的, 则称这种耦合为数据耦合。由于限制了只通过参数表 传递数据,按数据耦合开发的程序界面简单、安全可靠。因此,数据耦合是松散的耦合,模块之间的独立 性比较强。在软件程序结构中至少必须有这类耦合。(3) 标记耦合 (Stamp Coupling) 。如果一组模块通过参数表传递记录信息,就是标记耦合。事实上,这组模 块共享了这个记录,它是某一数据结构的子结构,而不是简单变量。这要求这些模块都必须清楚该记录的 结构,并按结构要求对此记录进行操作。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这种耦合,它使在数据结构上的操作复杂

23、化 了。如果采取“信息隐蔽”的方法, 把在数据结构上的操作全部集中在一个模块中, 就可以消除这种耦合。(4) 控制耦合 (control (Coupling) 。如果一个模块通过传送开关、标志、名字等控制信息,明显地控制选择另一模块的功能, 就是控制耦合。 这种耦合的实质是在单一接口上选择多功能模块中的某项功能。因此, 对所控制模块的任何修改,都会影响控制模块。另外,控制耦合也意味着控制模块必须知道所控制模块内 部的一些逻辑关系,这些都会降低模块的独立性。(5) 外部耦合 (External Coupling) 。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全局简单变量而不是同一全局数据结构,而且不 是通过参数表传递该

24、全局变量的信息,则称之为外部耦合。例如 C 语言程序中各个模块都访问被说明为 extern 类型的外部变量。外部耦合引起的问题类似于公共耦合,区别在于在外部耦合中不存在依赖于一个 数据结构内部各项的物理安排。(6) 公共耦合 (Common Coupling) 。若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个公共数据环境,则它们之间的耦合就称为公共 耦合。公共的数据环境可以是全局数据结构、共享的通信区、内存的公共覆盖区等。内聚 (Cohesion) 是一个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相关联程度的度量。 内聚按强度从低到高有以下几种类型:(1) 偶然内聚。如果一个模块的各成分之间毫无关系,则称为偶然内聚,也就是说模块完成一组任务

25、,这些 任务之间的关系松散,实际上没有什么联系。(2) 逻辑内聚。 几个逻辑上相关的功能被放在同一模块中, 则称为逻辑内聚。 如一个模块读取各种不同类型 外设的输入。尽管逻辑内聚比偶然内聚合理一些,但逻辑内聚的模块各成分在功能上并无关系,即使局部 功能的修改有时也会影响全局,因此这类模块的修改也比较困难。(3) 时间内聚。 如果一个模块完成的功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执行 ( 如系统初始化 ) ,但这些功能只是因为时间 因素关联在一起,则称为时间内聚。(4) 通信内聚。如果一个模块的所有成分都操作同一数据集或生成同一数据集,则称为通信内聚。(5) 顺序内聚 如果一个模块的各个成分和同一个功能密切相关

26、,而且一个成分的输出作为另一个成分的输入,则称为顺 序内聚。(6) 功能内聚。模块的所有成分对于完成单一的功能都是必需的,则称为功能内聚。(7) 信息内聚。模块完成多个功能,各个功能都在同一数据结构上操作,每一项功能有一个唯一的入口点。 这个模块将根据不同的要求,确定该模块执行哪一个功能。由于这个模块的所有功能都是基于同一个数据 结构 ( 符号表 ) ,因此,它是一个信息内聚的模块。程序由许多个逻辑上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模块 (module) 是程序中逻辑上相对独立的单元;好的软件设计 模块大小要适中、高内聚、低耦合。16. 下列选项中,影响软件可维护性最直接的因素是 。A. 文档B .资金C

27、 .程序代码 D . MTTF(分数: 2.00 )A. VB.C.D.解析:软件可维护性定义:软件能够被理解、校正、适应及增强功能的容易程度。软件的可维护性、可使 用性、可靠性是衡量软件质量的几个主要特性,也是用户十分关心的几个问题。软件的可维护性是软件开发阶段的关键目标。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较多,设计、编码及测试中的疏忽 和低劣的软件配置,缺少文档等都对软件的可维护性产生不良影响。软件可维护性可用下面七个质量特性来衡量,即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用性和效率。对于不同类型的维护,这七个特性的侧重点也是有所不同。本题答案为A不是C。因为即使代码的可读性再好,也难以通

28、过大量的阅读代码来得到该软件的功能、设计等方面的有效信息。17. 软件质量因素不包括 。A.正确性B .高性能C .可测试性D .可理解性分数: 2.00 )A.C.D.解析:软件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综合。(1) 明确需要,指合同中用户明确提出的要求与需要。(2) 隐含需要,指由生产企业通过市场调研进行识别与探明的要求或需要。(3) 特性,实体所特有的性质,反映了实体满足需要的能力。 软件的质量特性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包含 若干个子特性:功能性: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依从性、安全性; 可靠性: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

29、;易用性: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 效率:时间特性、资源特性;可维护性:易分析性、易改变性、稳定性、易测试性; 可移植性:适应性、易安装性、遵循性、易替换性。在UML提供的图中,一用于描述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用户之间的交互; 用于按时间顺序描述对象之间的相互。(分数: 4.00 )(1) .A .用例图B .类图C.对象图D .部署图(分数:2.00 )A. VB.C.D.解析:.A .网络图B .状态图C .协作图D .序列图(分数:2.00 )A.B.C.D. V解析:UML中包括九种图:用例图、类图、对象图、状态图、时序图、协作图、活动图、组件图、配置图。(1) 用例图 (UseCase

30、Diagram) 。描述角色以及角色与用例之间的连接关系。 说明的是谁要使用系统, 以及他 们使用该系统可以做些什么。(2) 类图 (ClassDiagram) 。是最常用的一种图, 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一个系统的体系结构。 通过 关系和类表示的类图,可以图形化的方式描述一个系统的设计部分。(3) 对象图。 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 几乎使用与类图完全相同的标识。 它们的不同点在于对象图显示类的多 个对象实例,而不是实例的类。一个对象图是类图的一个实例。由于对象存在生命周期,因此对象图只能 在系统某一时间段存在。(4) 状态图。 描述一个实体基于事件反应的动态行为, 显示了该实体如何根据当

31、前所处的状态对不同的时间 做出反应的。(5) 时序图。又称顺序图,描述了对象之间动态的交互关系,着重体现对象间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6) 协作图。 协作图用于显示组件及其交互关系的空间组织结构,它并不侧重于交互的顺序。协作图显示了交互中各个 对象之间的组织交互关系以及对象彼此之间的链接。协作图用途:通过描绘对象之间消息的移动情况来反映具体的方案:显示对象及其交互关系的空间组织结 构,而非交互的顺序。活动图(ActivityDiagram) 。UML活动图记录了单个操作或方法的逻辑,单个用户案例,或者单个业务 流程的逻辑。 描述系统中各种活动的执行顺序, 通常用于描述一个操作中所要进行的各项活动

32、的执行流程。 同时,它也常被用来描述一个用例的处理流程,或者某种交互流程。活动图由一些活动组成,图中同时包括了对这些活动的说明。当一个活动执行完毕之后,控制将沿着控制 转移箭头转向下一个活动。活动图中还可以方便地描述控制转移的条件以及并行执行等要求。(8) 组件图 (ComponentDiagram) 。组件图是用来反映代码的物理结构。 从组件图中, 可以了解各软件组件 ( 如 源代码文件或动态链接库 ) 之间的编译器和运行时依赖关系。(9) 配置图。配置图描述系统中硬件和软件的物理配置情况和系统体系结构。 在配置图中,用节点表示实际的物理设备,如计算机和各种外部设备等,并根据它们之间的连接关

33、系,将 相应的节点连接起来,并说明其连接方式。在节点里面,说明分配给该节点上运行的可执行构件或对象, 从而说明哪些软件单元被分配在哪些节点上运行。18.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技术中, 是类的一个实例。A. 对象B .接口 C .构件D .设计模式(分数: 2.00 )A. VB.C.D.解析:一个类定义了一组对象。 类具有行为 (be-havoir) ,它描述一个对象能够做什么以及做的方法 (method) , 它们是可以对这个对象进行操作的程序和过程。一个对象是一个类的一个实例,它代表一个现实物理“事 件”,例如在一个财物系统数据库中的一个顾客或一个库存部分。类的继承(class inheri

34、tance) 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为一个子类继承它的父类的内置描述提供了途径。在父类中使用的代码被向下传给这个类指 定的一个类 ( 子类)。19. 以下关于软件需求分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需求分析需要进行软件功能和性能的技术实现方法的描述B. 需求分析文档可用于指导后续的开发过程C. 软件需求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等D. 软件需求一般应由用户方组织进行确认(分数: 2.00 )A. VB.C.D.解析:软件需求分析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约束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 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逻辑模型

35、,解决目标系统“做 什么”的问题。但不涉及具体实现方法的描述,因此选项A错误。20. 软件的 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A. 业务需求B .技术先进性C .功能需求D .性能需求(分数: 2.00 )A. VB.C.D.解析:软件需求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也包括非功能需求。业务需 求(business requirement)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它们在项目视图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用户需求 (user requirement) 文档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在使用实例 (use case) 文档或方案脚本

36、 (scenario) 说明中予以说明。功能需求 (functional requirement)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得用户能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满足了业务需求。所谓特性 (feature) 是指逻辑上相关的功能需求的集合,给用户提供处理能力并满足业务需求。21. 统一建模语言UML中用来反映代码的物理结构的是 。A. 用例图B 协作图C 组件图D 状态图(分数: 2.00 )A.B.C. VD.解析:统一建模语言 UML中,组件图用来反映代码的物理结构。组件可以是源代码、二进制文件或可执行 文件,包含逻辑类的实现信息。组件图是用来反映代码的物理结构。从组件图中,可以了解各软件

37、组件(如源代码文件或动态链接库 ) 之间的编译器和运行时依赖关系。22. 在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中,一个对象一般由 组成。A. 名称、消息、函数 B 名称、属性C. 对象名、属性、消息 D 属性、方法(分数: 2.00 )A.B.C.D. V 解析:对象是面向对象方法中最基本的概念,可以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的任何实体,对象是实体的抽象。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的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 由一组表示其静态特征的属性和它可执行的一组操作组成。对象是属性和方法的封装体。属性即对象所包含的信息,它在设计对象时确定,一般只能通过执行对象的操作来改变。操作描述了对

38、象 执行的功能,操作也称为方法或服务。操作是对象的动态属性。配置管理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 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配置标识、 版本管理、变更管理、 和配置报告。在配置管理库中,受控库 (CL) 通常以 为单位建立并维护。(分数: 4.00 )(1) .A 配置组管理B 配置对象管理 C 配置审核D 配置库管理(分数:2.00 )A.B.C. VD.解析:配置管理过程是对处于不断演化、完善过程中的软件产品的管理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软件产品 的完整性、一致性、可控性,使产品极大程度地与用户需求相吻合。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配置标识、版本管理、变更管理、配置审核和配置报告。通常,受控库

39、以软 件配置管理项为单位建立并维护。.A .开发项目B .配置管理项C .子系统D .软件产品(分数:2.00 )A.B. VC.D.解析:23. 因为JAVA平台,所以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A. 具有强大的数据操作和事务处理能力B. 采用JAVA虚拟机技术C. 可用的组件较多,功能丰富D. 适用于分布式系统,支持多层架构应用(分数: 2.00 )A.B. VC.D.解析: Java 平台引入了 Java 虚拟机,具有跨平台运行的功能,所以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Web应用。Java虚拟机(Java Virtual Machine , JVM)是软件模拟的计算机,它可以在任何处理器

40、上( 无论是在计算机中还是在其他电子设备中 ) 安全兼容地执行保存在 .class 文件中的字节码。 Java 虚拟机 的“机器码”保存在 .class 文件中,有时也可以称之为字节码文件。因此,本题的答案应选择 B采用JAVA虚拟机技术。24. 在面向对象编程及分布式对象技术中, 是类和接口的集合。A.对象B .组件C .实例D .属性(分数: 2.00 )A.B. VC.D.解析:在面向对象编程以及分布式对象技术中,组件是类和接口的集合,通过可重用的外部API 来满足需求( 功能性的以及非功能性的 )。ISO/IEC 9126 定义的软件质量特性,包括功能性、可靠性、 、效率、可维护性和可

41、移植性。成熟性子特性属于软件的 质量特性。(分数: 4.00 ).A .稳定性B .适合性C .易用性D .准确性(分数:2.00 )A.B.C. VD.解析:这是国标中的原话,为概念性介绍,详见国标 ISO/IEC 9126 。.A .功能性B .可靠性C .可维护性D .可移植性(分数:2.00 )A.B. VC.D.解析:25. 是系统建模的替代方法, 是可选的系统设计方法, 经常用于系统开发项目中, 特别是用户难以陈述或者可视化业务需求时。A.设计用例B 数据建模C 结构化功能需求D 建立原型(分数: 2.00 )A.B.C.D. V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系统开发方法适用条件的把握

42、。原型化设计方法比较适合于用户需求不清,用 户难以陈述或者可视化业务需求时。选项A,设计用例较常用于系统测试;选项B,数据建模是系统设计时选用的基本工具;选项 C,结构化功能需求作为软件工程中最早出现的开发方法,通常采用自顶向下、逐 层分解的原则,特别适用于需求确定的简单项目。26. 面向对象开发技术中, 对象定义为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 对象之间通过 执行有关操作。A.信息共享B 调用C .继承D 消息(分数: 2.00 )A.B.C.D. V解析:本题考查面向对象方法所涉及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对象+分类+继承+通过消息的通信。其中消息指对象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种构造, 对象间通过

43、消息的传递 / 通信去执行某些活动; 继承是父类对象与子类之 间共享数据和方法的机制,是一种关系的体现;调用通常用于表示将程序的执行交给其他代码段。27. 基准程序规范用于评价计算机在事务处理、数据处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性能。A. Linpack B . SPEC C. TPC D. MFLOPS(分数: 2.00 )A.B.C. VD. 解析:性能评测分为“评估”和“测试”两类方法。其中,测试是用基准测试程序来度量计算机的性能;评估基本上是基于一些原始数据进行推算,典型的有:MIPS MIFLOPS数据处理速率PDR综合理论性能CTP等,其中:LINPACK(Fortran 语言写成 ) 基

44、准程序运行的是实际使用程序,比理论峰值更能反映系统的性能。SPEC以95为例,由两组基准测试程序组成,SPEC95对计算机性能的测试有两种不同的方法:速度测试和吞吐量或速度测试,其两种性能输出活动:将处理后形成的信息传递给人或需要此信息的活动。TPC基准程序规范用于评价在联机事务处理(OLTP )环境下的数据库和硬件的性能,不同系统之间用性能价格比进行比较。MFLOPS仅仅能用来衡量机器浮点操作的性能,而不能体现机器的整体性能。28. 数据字典应在 阶段建立。A.前期规划B .需求分析C .概要设计D .详细设计(分数: 2.00 )A.B. VC.D.解析:数据字典 (Data dictio

45、nary) 是一种用户可以访问的记录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元数据的目录。数据字典 应在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建立。29. 软件质量保证活动应贯穿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必须及时将软件质量保证工作及结果通知给相关组织和个人B. 软件质量保证是 CMMI 1级的一个关键过程域C. 应对软件质量进行阶段性评审,并形成完整的评审记录D. 软件质量保证工作需要企业最高领导者参与(分数: 2.00 )A.B. VC.D.解析:本题中的第 A, C和D选项描述都是正确的。选项 B中,软件质量保证是 CMMI 2级中的一个关键过 程域,不属于 CMMI 1 级的关键过程域。数据流程图(D

46、FD)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在数据流程图中方框表示,不属于数据流程图的基本成分。(分数: 4.00 )(1) .A 数据流B 数据的源点或终点C.数据存储D 加工(分数:2.00 )A.B. VC.D.解析:(2) .A .外部实体B .处理过程C.数据结构D 数据流(分数:2.00 )A.B.C. VD.解析:数据流程图(DFD)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能够采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数据流图有四种基本图形符号:箭头,表示数据流;圆 或椭圆,表示加工;双杠,表示数据存储;方框,表示外部实体一数据的源点或终点。

47、 因此,上题中,在数据流程图中方框表示数据的源点或终点,数据结构不属于数据流程图的基本成分。30. 不是Web性能测试的基本指标。A.响应时间B 吞吐量C 登录系统用户数 D 资源利用率(分数: 2.00 )A.B.C. VD.解析:Web性能测试的基本指标主要包括系统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资源利用率等。登录系统 用户数不等于系统的并发用户数,因此,登录系统用户数不是Web性能测试的基本指标。31. 常用的设计模式可分为 等三类。A.对象型、实现型和结构型 B 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C. 抽象型、过程型和实现型 D 创建型、接口型和行为型(分数: 2.00 )A.B. VC.D.解析:

48、设计模式描述了软件设计过程中某一类常见问题的一般性解决方案。常用的设计模式可分为三类: 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32. 不是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型的特点。A. 使软件的版本控制更为简单B. 支持可重用组件的开发C. 与面向对象技术相结合将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D. 提高了项目开发效率,增加了项目开发成本(分数: 2.00 )A.B.C.D. V解析: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是将系统作为组件集成体,将组件作为可重用实体来看待,通过定制和更换组 件来实现维护和更新。由于具有可以重用的组件,通过组件开发可以提高单个项目的开发效率,降低项目 的开发成本。因此,选项 D是错误的,其余选项都属于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型的特点

49、。33. 为扩充功能或改善性能而进行的修改,属于 。A.纠错性维护B .适应性维护 C .预防性维护D .完善性维护(分数: 2.00 )A.B.C.D. V解析: 1.纠错性维护 纠正在开发阶段产生而在测试和验收过程没有发现的错误。其主要内容包括:(1) 设计错误; (2) 程序错误; (3) 数据错误: (4) 文档错误。2. 适应性维护为适应软件运行环境改变而作的修改。环境改变的主要内容包括:(1) 影响系统的规则或规律的变化;(2) 硬件配置的变化,如机型、终端、外部设备的改变等;(3) 数据格式或文件结构的改变;(4) 软件支持环境的改变,如操作系统,编译器或实用程序的变化等。3.

50、预防性维护 为了降低设备或系统失效或功能退化的概率,按预定的时间间隔或规定的标准进行的维护。4. 完善性维护为扩充功能或改善性能而进行的修改。修改方式有插入、删除、扩充和增强等。主要内容包括:(1) 为扩充和增强功能而作的修改,如扩充解题范围和算法优化等;(2) 为改善性能而作的修改,如提高运行速度、节省存贮空间等;(3)为便于维护而作的修改,如为了改进易读性而增加一些注释等。 综上,为扩充系统功能或改善性能而进行的修改属于完善性维护。34. 一般不作为需求分析阶段所使用的工具或方法。A.头脑风暴法B . U/C矩阵C 数据流程图D 需求跟踪表(分数: 2.00 )A.B.C. VD. 解析:

51、需求分析阶段是信息系统项目的前期阶段,主要内容是承建单位入场以后,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进 行交流以获取实际需求,再根据需求编制相应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有经验的分析人 员会采用召开会议(头脑风暴法)、U/C矩阵、需求跟踪等方法进行分析。而数据流程图是设计阶段用到的 工具。35. 原型法是面向用户需求而开发的一个或多个工作模型,以下关于原型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减少文档的数量B 可以逐步明确系统的特征C. 开发人员可以从实践中快速获得需求D 可以改善开发人员与用户的交流(分数: 2.00 )A. VB.C.D.解析:原型法是软件开发人员惯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开

52、发一个或多个工作模型,以 便快速识别用户的需求,同时,用户可以对照这个模型,印证实际业务将用到的需求,也可以激发思维, 更加清晰地描述业务系统的典型特点。当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就某个原型进行沟通时,可以更加明确地了 解到用户实际的需求,而用户可以从原型中看到系统将来的雏形,也从侧面坚定了用户的信心,有助于双 方愉快地交流。但是,文档作为最终展现系统成果的形式,原型法不能减少它的数量。36.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中不属于模型驱动法的是 。A. SA(结构化分析)B . IE(信息工程建模)C. OOA面向对象分析)D . RAA(快速架构分析)(分数: 2.00 )A.B.C.D. V解析:RAA(快速架构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