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海南省急救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_第1页
第二届海南省急救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_第2页
第二届海南省急救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_第3页
第二届海南省急救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_第4页
第二届海南省急救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届海南省急救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一、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 一 ) 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 ) 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 3 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注意通气时间1012次 /分)( 三 ) 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7.0 、 7.5cm) ,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 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注意不要碰到套囊和头端,用执笔式拿导管,导丝不要超过球囊 ) 。( 四 ) 准备喉

2、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3 号)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左右示意光源良好)。( 五 ) 准备牙垫(示意)、固定胶布(注意长度)和听诊器(挂上,注意方向) 。( 六 ) 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IZl 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要有动作) ,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后, 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跟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注意着力点,不在磕到牙齿)。( 七 ) 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

3、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要有再次推入的动作),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 23cmi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 ) 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 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九 )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右手复位,左手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 八字法 ” 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

4、于面颊(牙垫放在唇齿之间,胶布到颧骨位置) 。(十)机械通气准备物品:氧气瓶、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十一)安装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十二)开启氧气瓶,观察流量表氧气量(报氧流量充足),选择复苏器工作模式,设定为15/400 模式。(十三)检查呼吸机运转情况,观察3 组通气。(十四)去掉模拟肺,连接病人,观察病人呼吸及缺氧改善情况。二、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两臂伸直,双眼上下、左右转动,并报告)(二)判断意识:拍肩(计时开始)、呼唤病人,确认意识丧失。(报告:患者无反应)(三)启动应急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

5、罩。(四)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病人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左膝与患者肩齐。(五)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一只手立掌压额,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颏中点旁12厘米处,使患者头后仰至下颌骨延线与地面垂直。(六)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病人有无呼吸5 10 秒;不能少于 5 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双EC手法压住面罩,术者捏球囊)(七)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 1 0 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病人面部反应。(注意检查颈动脉搏动时从模拟人下颌中正至喉结再旁开1-2 厘米,在术者一侧颈动脉沟位

6、置检查)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 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标准身材在两乳连线中点与手掌腕横纹中点上方2 厘米处重叠)(2) 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3)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 3交界处;(4) 按压频率100 次分 -110 次 /分:(5)按压深度4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比为1: 1。(八)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不论单人还是双人都是30: 2。(九)首轮做5 个 30: 2,历时约2 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口述:患者无呼吸、脉搏,准备除颤。立即指示助手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术者安放除颤电极板,

7、(注意观看显示屏)显示“ 室颤 ” ,进行电除颤。(十)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与两块电击板上。 (注意:两块电击板不能相碰)(十一)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率。(两个板都直放)(十二)术者指示助手充电200J, 助手按压除颤仪充电按钮,使除颤仪充电。(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 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 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折200J)(十三) 确定周

8、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注意要有观察自己、观察助手、观察周围人,大声说:旁人离开。)(十四)除颤仪显示充电完成,术者将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时,(注意要口述:患者仍室颤,立即除颤,放电),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十五)放电结束后,移开电机板,指示助手关机,术者清洁电极板,归位。(十六)术者擦干患者胸壁皮肤;口头报告,继续按压、人工呼吸2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三、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 一 ) 戴乳胶手套,环顾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 二 ) 向患者表明身份,认真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

9、并报告。( 三 )如为大的动、静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立即用指压止血法止血,接着用止血带止血,检查止血效果( 扪远端动脉搏动) ,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及时间。如为单人操作,使用止血带之前,指导伤员用健肢协助指压止血。止血带止血法操作要点:指压止血后先将患肢抬高2 分钟,指导伤员用健肢指压止血,在扎止血带部位( 上肢在上臂上1 3 段,下肢在大腿上2 3 段 ) 垫衬垫,扎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以刚阻止动脉血液流动为度,手法正确,扎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要有明显的记录。( 四 ) 对上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包扎创面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80 一 85 度,并检查止血效果。螺旋形加压包扎止血法操

10、作要点:首先检查伤口,排除异物和骨折情况,然后用敷料按无菌操作原则( 敷料手接触面不能接触创面,敷料应大于创面) 覆盖在创面上,再用弹力绷带先在敷料远端环行扎两圈使其牢固,然后螺旋形向上包扎,每一圈适度加压压住上一圈的三分之二,使绷带卷边缘保持整齐,最后平绕一圈,在伤肢外侧用绷带扣固定,包扎完毕敷料不能有外露。( 五 ) 有异物的伤口:不能拔除异物,先固定异物,再进行包扎。头部有异物的伤口包扎操作要点:先检查伤口及异物情况,用适当的敷料覆盖异物周围,用三角巾制作固定圈固定异物,再进行三角巾帽式包扎。三角巾帽式包扎操作要点:伤口覆盖敷料,除去眼镜及头饰,将三角巾底边向内摺起数厘米,置于眉弓上方和

11、头顶,将三角巾两端经耳上方往后收,在枕下交叉,再绕回前额中央打结,将结尾摺入带边内,将三角巾顶角轻轻拉紧固定后摺入带内。四、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伤员坐位)(一)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原则急救员正面走向伤者(或从侧面弯腰使患者能看到术者面部为宜), 表时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操作中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用“颈椎损伤徒手固定术”的方法徒手固定后再用颈托固定;统一协调,整体搬运,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脊柱维持成一直线。(二) “颈椎损伤徒手固定术”徒手固定操作规范1. 后头锁:伤员坐位,术者立于伤者后侧位置,并与伤者身体前后成一直线,先固

12、定自己双手手肘(紧贴躯干或置于靠背),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至于枕骨两侧,食指和中指无名指固定其面颊,小指放在下颌角下托住下颌,调整颈部为正中位置。2. 胸背锁:术者位于伤者一侧,一手肘部及前臂放在伤者胸骨之上,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固定于面颊之上,另一手臂放在背部脊柱上,手指锁紧枕骨或乳突处,双手调整好位置后同时用力。手掌不可遮盖伤者口鼻。3. 胸锁:伤者仰卧位,术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一手肘及前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手掌固定伤者面颊。另一手肘稳定后,手掌固定伤者前额。不可遮盖伤者口鼻。4. 斜方肌挤压法(双肩锁):伤者仰卧位,术者位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双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

13、。双手在伤者颈部两侧,拇指和四指分开伸展至斜方肌,掌心向上,手指指向脚部,锁紧斜方肌,双手前臂紧贴伤者头部使其固定。5. 改良斜方肌挤压法(头肩锁): 伤者仰卧位,术者位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双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一手如斜方肌挤压法般紧锁其斜方肌,另一手则像头锁般固定伤者头部,手掌及前臂须用力将头部固定。(三)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1. 初步判断伤情,术者行胸背锁稳定患者,一助至患者后方,进行头、外耳道、颈后部检查,一助行后头锁,术者固定患者双肩,保持患者上身稳定,一助将患者头部复位至正常体位。2. 术者进行颈部查体,判断患者有无呼吸道损伤,然后放置项托。3. 放置

14、颈托( 1) 测量伤者颈部长度:拇指与掌面垂直,其余四指并扰并与患者额面垂直,测量下颌角至斜方肌前缘的距离;( 2)调整颈托,塑型;( 3) 放置颈托时,颈托中间弧度卡于患者右肩处并略向前下倾斜,先放置颈后,再放置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扣上搭扣,松紧度适中。4. 颈托放置后,术者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顺序由上到下,由躯干至四肢。5. 使用解救套6. 1)术者行胸背锁固定患者;7. 2)一助与二助放置解救套在患者背部,平滑的一面紧贴伤者身体;8. 3)把解救套的中央放在伤者的脊椎位置后,一助换头锁;( 4) 术者和二助把胸前的活动护胸甲围绕伤者的身躯,并向上轻微拉动贴在腑下;( 5) 将肩带和胸腹部固

15、定带扣好,先不要拉紧,确保活动护胸甲顶端置于患者腑下;腿部固定带(黑色) 自内向外,自下向上绕经伤者的膝间,紧贴腹股沟位置,由大腿内侧穿出,拉向外扣好并收紧;( 6) 术者将颈部衬垫放好并将右手于短脊板后方行胸背锁,在颈部与解救套之间放置衬垫紧贴,确保无空隙,一助将头部护甲整理并至于正确位置后,行后头锁;( 7) 术者将下颌固定带放于下颌位置并向上拉贴紧头部活动护甲,额部固定带放置额前后也将之向下拉贴紧头部活动护甲,注意保持气道通畅。( 8) 下至上拉紧各固定带,并用三角巾宽带将膝踝部固定;( 9) 查所有固定带松紧度并整理。6. 搬运( 1) 移动伤者:调整担架车刹车,术者与二助在两边各自抓

16、住腰两侧握把处,另一手放在伤者腿下,两人双手互扣抓牢,将患者分两次45 度角,移动转体至90 度角。( 2) 使用长脊板:长脊板放置上车担架与伤者背侧成一直线,稳定上车担架,一助用头锁固定头部,术者与二助抬高下肢先将伤者躯干平放于长脊板上,逐渐移动到位,适度放松肩、胸、腹、股固定带,解除膝踝三角巾,并平放在长脊板上。( 3) 固定伤者:将伤者躯体和四肢固定在长脊板上,按从头到脚顺序固定, 头部固定器固定头部,胸部固定带交叉固定,腿部固定带斜形固定,并固定伤者与上车担架。术者自下而上检查各固定带,并判断患者呼吸情况。( 4)急救员平稳升高上车担架,搬动伤者,足侧先行,术者在头侧,同时观察伤者头颈

17、部情况。( 5)术者报告:患者转运中,生命体征平稳。第二届海南省急救技能大赛项目评分标准、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比赛评分标准项 目内容操作要求标准分实得分气管插管准 备术者戴手套(1分),病人体位摆放得当,抬须推额,气 道开放满意(1分)。体位保持好、无回位(1分)。3去氮给氧:动作正确,面罩位置恰当,通气时无漏气。5准备动作流畅、操作轻柔(2分),相关物品放置有序(2分)4选择合适气管导管(0.5分),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0.5分),气管导管塑形满意(0.5分),充分润滑气管导管(0.5分);喉镜片选择得(0.5分);检查喉镜灯光光良好(0.5分)、关闭灯光备用(0.5分);准备牙 垫(

18、0.5分);准备胶布(0.5分);挂听诊器(0.5分)。5准备时间/、超过2分钟(超过扣17分)。准备顺序颠倒(扣2分),未发现套囊漏气的导管用于插管(扣10分)°操 作喉镜使用得当,手柄握位恰当(3分),镜片深度适中(2 分).不目匕有卷毛动门出的尸首(5刀一),严口恭露充分(2分)12气管导管进入深度适当,模拟人未出现单肺通气(5分)。5气管导管准确进入气管(12分);拔出导丝后继续送入导 管(3分);重复操作动作(扣5分);误入食道(扣15分)°15充气气囊压力适中(2 . 5分)2.5听诊双肺尖确认导管位置正确 (2分),正确放置牙垫(固 定翼/、可压迫口唇)并撤出

19、喉镜(1分);轻柔复位头颅无 摔响(1分);正确固定导管(胶布长短合适、粘贴牢靠、 /、可粘彳嘴唇)(2分)。6插管时间:从开始插管(打开喉镜)至插管完毕、开始第 一次后效气囊通气全操作过程不超过 2 O秒(10分)。10奖励分:插管时间8秒(奖2. 5分);9 一 14秒(奖1.25分);大丁 15秒不付分。2.5惩罚分:插管后套囊未充气就进行通气(扣10分),未听诊确认插管成功即放置牙垫、退出喉镜 (扣10分)。机 械 通 气准备 物品氧气瓶(1分)流量表(1分)呼吸机管道(1分)复苏器(1分)模拟肺(1分)备物有序(1分)6开机 操作安装流量表(2分)、呼吸管道(2分)、复苏器和模拟肺(

20、2 分)开启氧气瓶(2分)选择复苏器工作模式(3分)11检查检查氧气量(2分)观察通道是否漏气(1分)检查呼吸机运转情况(1分)观察3组通气(1分)5机 械 通 气连接 病人去掉模拟肺连接病人 (1分)观察病人通气改善情况(2分)5整 体 质 量操作熟练,动作规范,总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合计100、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比赛评分标准项目内容操作要求标准分实得分心脏复苏1.准备戴手套0.52.评估环境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0.53.判断意识拍患者双肩1分别对双耳呼叫,呼叫声响有效14.启动急救反应程序准备除颤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和面罩0.55.摆放体位医生与病人体位正确0.56.开放气道观察口腔

21、无异物1压额抬须方法正确17.人工呼吸判断自主呼吸动作规范1判断时间510秒钟1首次通气有效0.5有效人工呼吸(仅绿灯亮 为有效,每次(O.25分)第一周期0.5第二周期0.5第三周期0.5第四周期0.5第五周期0.5观察病人胸廓起伏情况18.胸外心脏按压检查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1判断时间510秒钟1扣手,两肘关节伸直1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1有效按压(仅绿灯亮为有 效同时按压的频率为100110次,每次0.3分)第一周期9第二周期9第三周期9第四周期9第五周期9观察病人面色19.复检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1判断呼吸是否恢复1判断时间5 1 0秒钟110.从拍病人双肩开始 至最后二次人工呼

22、吸结 束的时间要求l 50 160秒5分;161165秒4分;166170秒3分;超过170秒不得分:少于1 50秒,则每5秒钟扣1分,l 35 秒以下不得分。5项目内容操作要求标准分实 得 分胸 外 心 脏 非 同 步 直 流 电 除 颤 术1 .准备除颤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1分),安放除颤电极板,报告心律情况“室颤,须紧急电除颤”(1分);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打开导电胶盖,在电极板上涂以适量导 电胶混匀(1分)。32.安放电极板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左、右电极板各1 分)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不得歪斜 (左、右电极板各0.5分)。33 .选择能量除颤能量选择正确,为200J。14

23、 .充电充电(1分),请“旁人离开” (1分)。25 .电极板紧贴皮肤电极板压力适当(左、右电极板各0.5分), 观察心电示波(1分)。26 .与病人 保持安全 距离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1.5分),除颤前确定周围人 员无直接或间接与病人接触(1.5分)。37.放电观察心电示波(1分),除颤仪充电并显示可以除颤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2分)38.从擦干患者胸部 皮肤开始 至除颤放 电完毕的 时间要求不超过20秒钟(2125秒扣2分,26 30秒扣4分,3135秒扣6分,35秒 。分)。1 09 .除颤结束要求除颤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清洁除颤电极板,正确 归位(1分),擦

24、干患者胸壁皮肤(1分)口头报告:继续 心肺复苏,2分钟后再复检(1分)。3合计1OO三、急救止血技术评分标准项目题目操作要求及评分细则标准分实得分准备戴手套(1分),环顾四周评估环境安全并报告(1分),表明身份安慰伤者(1分), 物品准备齐全(2分),准备时间在20秒内(1 分)。6止血带止血法右前臂 中段掌面有一 8x 10cm大小软 组织缺 损创面,广泛 渗血,中 央有喷射性出 血。检查并报告伤情(3分),左手掌心向卜指压 止血(3分),抬高伤肢两分钟(口头报告)(3 分),右手指导伤员指压止血止确(3分), 上止血带部位垫衬垫(3分),上止血带部位 正确(3分),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3

25、分), 检查止血效果并报告(3分),填写标记卡(3 分),才防止血部位、时间(3分)。30加压包扎止血敷料选择合适(3分),无菌原则取敷料(4分),创面覆盖完整(3分),扎绷带方法正确(4分),加压均匀、适度(4分),绷带卷无脱落(2分),包扎平整美观(2分),27敷料无外露(2分),前臂悬吊正确(3分)。有异物存留伤口包扎头顶偏右有4cm头皮裂伤伤口,伤12中有金属异物刺入颅内,外 露2cnr检查并报告伤情(3分),敷料放置正确、适度(3分),自制保护圈(3分),圈图度足够(3分),放圈位置止确(3分),头部三角巾帽式包扎规范(3分),松紧适度(3分),不能包压耳廓(2分),不能压迫异物(2分),平结(2分)。27整体质量操作熟练,动作规范。5整体操作在5分钟内完成(计时从评判长宣布比赛开始至操作完毕)。5合计100四、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比赛评分标准(伤员坐位)项目操作要求标准分实得分准 备戴手套,观察周围环境安全后止面(或侧面弯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