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梯无脚手架安装方法随着电梯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电梯生产厂在电梯安装方面也在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现在,大多数电梯生产厂已同意在安装过程中动慢车进行电梯的安装,这就给电梯自导式安装提供了前提条件。电梯一般以1T的载重量居多,平均层站为15层,以下以1T、15层站的电梯安装为例。 工法特点:电梯自导式安装为主要利用电梯自身的主机及轿厢进行电梯的安装的工法,而在安装过程中不借助其它运输工具及交通工具。故电梯自导式安装方法有如下优点:一. 简单易行由于该安装方法均采用电梯自身的部件,只是改变了电梯安装的一般程序,而同一般电梯安装方法比较没有增加新的安装工程量,故区别于一般的采用吊篮的电梯安装方式。
2、二. 降低了电梯安装的工程成本用自导式安装方法比用通常电梯安装方法安装一台电梯的费用节约超过7000元。而一台电梯的安装费用通常为 18000元左右。这将在以后的效益分析中进行阐述。三. 提高施工效率由于电梯自导式安装在电梯安装施工中使用电力拖动完成电梯安装的绝大部分的工作,故而节约了电梯配件搬运的时间和人工,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电梯安装的施工效率。电梯自导式安装方法减少了小工的使用,更多的强调了安装工人的个人安装能力,故该方法将引导电梯的安装企业由原先的劳动密集型向电梯安装的技术型方向发展。四. 提高了安全性1. 电梯自导式安装工法的上样板架架设由通常的在井道顶部架设改为在机房架设。由于是在机房
3、地坪上架设,避免了上样板架在井道顶部架设时的高空作业;2. 一般电梯中,安装井道部件(如导轨支架、导轨、厅门等)时电梯安装工人是站在脚手架上进行安装的, 危险性较大。而电梯自导式安装方法中安装井道部件时安装工人是站 在有充分的安全保护电梯轿厢厢体上安装的,电梯轿厢的安全保护如下: .在轿厢上搭设脚手架并相应地增加护栏,以保证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轿厢以外的物体对安装工人的伤害; 在整个安装过程中,安全钳及限速器起超速保护的作用; .在整个安装过程中,下限位、轿厢缓冲器及对重缓冲器开关起极限运行位置电气保护作用; 在整个安装过程中,轿厢缓冲器及对重缓冲器起极限位置缓冲作用;适用范围电梯自导式安装工法适
4、用于所有直梯的安装,电梯层站数越高,该工法的优点越突出。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一. 施工工艺流程1. 准备工作 .在电梯井道的土建施工过程中,在和顶层地坪同一标高处的门洞墙面上及对面或左右的墙面上各预留两个大于60的孔洞,若在土建施工中未预留,则可在电梯施工中自 行开凿;利用预留洞搭设平台用以拼装对重框架; .若井道后壁为山墙或不能在井道后壁开孔时,可利用架子管从井道外向井道内架设挑平台,具体做法如图:/MBMS电梯井道是砖混结构时,上下横杆两端须靠在混凝土梁柱上。架子管之间用直扣和万向扣连接。 .在底坑向上搭设4米高的井字架,用以安装最底的导轨。2. 架设样板架电梯自导式安装的样板架在机房地
5、坪上固定。 .将井道的边线引至机房; .在机房地坪上厅门样点的大致位置上用电锤打两个洞,同时在厅门样点放样线; .测量每层的井道数据,并根据井道数据最终确定上样板架厅门样点的位置; .根据厅门样点的位置固定整体上样板架,并将样线从机房放入底坑;这里特别说明导轨样线区别于常规样线的具体做法及特制的校轨尺:常规做法为在导轨的工作面的正前方距导轨10m叶30mm处放置样线,电梯自导式安装中的导轨样线在导轨后距导轨侧工作面150mm- 200mm处,具体如图:Wl(做J1轼嫌槪鮭自导式安装中样线在导轨两侧放样线,必须配合特制的校轨尺如图:该校轨尺适用于所有直梯的安装。 .固定下样板架。3. 机房内工作
6、:主机、限速器、控制柜就位;敷设机房线槽并敷线、接线;在控制 柜端子排上短接安全回路;主机绝缘测试;空载试车。4 开动慢车: 在底坑的井字架上安装导轨支架;安装第一根导轨并校正; 安装轿厢和对重的缓冲器; 拼装轿厢框架、安全钳及底板、导靴; 拆除底坑的井字架; 在顶层用手拉葫芦挂设对重架; 放主钢丝绳;去除手拉葫芦;在对重框架内加 1/3 的配重块; .在轿底向上搭设7.5m高的井字架,中间用架子管与轿架上梁(高度约3.5m)固定以增加该井字架的稳定性;应注意井字架不能超过轿底; . 安装限速器涨紧装置及限速器钢丝绳; . 安装随行电缆;轿顶检修盒安装接线(急停开关应起作用) ;安全钳开关接线
7、;安 装补偿链(若有) ; . 在机房手动盘车,增加对重上的配重块使轿厢和配重达到重量平衡后,再在对重 架内增加 200kg 的配重块;? . 在底坑内安装下极限、限位开关;极限、限位、缓冲器、限速器涨紧装置开关放 线、接线;5. 安装厅门和导轨的安装可同时进行; 此后的工作皆可开动慢车进行安装; 其它的安装程序同 一般的电梯安装。二. 操作要点 . 在机房地坪上固定样线; . 导轨样线应在导轨的两侧以不影响电梯的运行; . 在顶层搭设平台用以安装对重; . 在底坑向上搭设井字架用以安装最底端的导轨; . 在轿厢底板向上搭设 7.5m 的井字架用以安装导轨而不至于电梯运行过程中导靴脱 离导轨;
8、 . 在慢车运行前应保证电梯的以下安全部件起作用,以达到保证安全的目的:限速器、 安全钳、 缓冲器及其开关, 下极限、 下限位、 限速器涨紧装置开关、 轿顶急停开关、 机房急停开关等。三. 在电梯安装行业有种不用架子管进行电梯安装施工的方法,但由于要买卷扬机安 放于机房作为驱动动力, 同时还要制作吊篮作为施工平台, 不仅费用较高, 同时危险性较大, 现在该种方法一直没有得到普及。 本文用电梯自身的主机作为驱动动力, 用电梯本身的轿底 作为施工平台,克服了 “无架法 ”电梯安装施工的缺点。材料: 使用材料同一般电梯安装方法,但脚手架的使用数量上已减少为一较低的固定值。机具设备:机具中除需特制校轨
9、尺外,不需要另行添置其它工具。效益分析:1. 减少了架料的使用:只在底坑从底坑地坪向上搭设45高的井字架,在第一根导轨安装完毕后即可拆除。待轿厢底板拼装好后, 将该部分架料管安装在轿厢底板上作为吊篮的厢体。 该部分架料管为 8根22.5m、6根1.5m、6根1.3m的架子管,总重量约为 140kg,扣件需28个。购买该部 分架子管及扣件只需 600 元左右,还可反复利用 50台电梯以上。而一般15层站的电梯安装需要架子管约2T、扣件约270个,电梯安装工期一般为 2个 月,该部分的架料租金约为 600 元;运费约为 200 元;还需要木跳板,木跳板难以租赁,必 须自行购买,而国家规范要求每层楼
10、满铺跳板, 15 层站即需要 105 块,市面上木跳板大约 30元/块,平均每台电梯要丢失和损耗掉 10 块。同时还存在与土建等其他施工工种之间的 架料混淆的损失、电梯安装过程中的正常损耗,平均每台电梯架料的损失、损耗约为 300 元。另搭拆井字架人工费为 800元。故一般一台电梯的架料费用约为 1200 元。2 减少了安全开支:为了更好地保证电梯安装的施工安全, 有些电梯厂家拟推广在井道中用 “生命线 ”代替现 在的安全带,但一个 “生命线 ”的价格是现在的安全带的 20 倍,价格较贵,给电梯施工增加 成本较大。而采用电梯自导式安装时, 由于电梯的安全系数已能达到安全要求, 电梯安装工人在施 工过程中只需要普通的安全带即可。3 减少了人工:通常的电梯安装需要配备 23名小工用于大量电梯配件的搬运,一台电梯平均该费用为 2000 元。现利用电梯直接运输电梯的配件,节省了该费用。通常的电梯安装需要 34名电梯熟练安装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医疗数据保护的跨领域培训项目计划
- 智慧交通网络的构建与优化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弹吊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交通政策与社会影响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座垫纸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电气工程师资格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 CAD工程师认证考试相关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尘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小型数字耦合无线接收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Adobe设计师考试关键时间点试题及答案
- 工商管理实习周记十篇
- 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评价表
- 医疗卫生系统招聘《医学基础知识》备考题库资料宝典(核心题版)
- 使用说明书仪表8530d技术手册
-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火山喷发》实验说课 课件
- 五金工具零售规章制度
- GB/T 8312-2013茶咖啡碱测定
- GA/T 1217-2015光纤振动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
- BA系统原理培训课件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五年级趣味数学社团1(第五周活动安排:图形面积(二))人教新课标 (无答案)
- 中医发展史医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