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作业 1 论述类文本阅读(1)一、(2019 湖北黄冈名校联盟高考信息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节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即使是同一个节日,在不同历史时期,它的文化功能也会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而发生相应变化。学术界普遍认为中秋节肇始于中唐, 依据是中唐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文人赏月玩月诗。唐代的科举制让大量文人为了科举考试和被举荐机会而产生迁徙大潮 , 他们背井离乡 , 聚集在长安、洛阳等地, 努力扩大自己的社交圈 , 期待着命运的垂青。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宫的仙话在社会上传播后, 文人们发现中秋满月最适宜“玩” , 一方面是为了附会“月宫仙境” , 另一方面也是借赏月来抒发自身的人生境遇。
2、从诗歌来看, 赏月诗描述的场景多在塞外或异乡 , 或独酌或与两三同僚、知己赏月 ; 内容除了对月夜景色的状摹、由明月普照而生发出的旅愁闺怨, 还有月宫中的兔、姮娥等引起对月宫仙境的遐想。唐代的中秋玩月诗歌的诗境通常是比较清冷的 , 中秋在肇始之初就融合了自然与个体在时代的命运 , 赏月诗更是文人们经验世界的心灵化 , “秋月”是那些在人生道路上忍受巨大孤独和寂寞的文人们寄托情怀苦闷的情感对象物 , 而月宫的美好传说 , 飘渺的仙境, 长 生的象征 , 又象征着文人的“诗意”审美和对功成名就的“圆满”人生境界的追求。在开放而气象万千的唐代 , 人人都希望建功立业, 但是个体在大时代中的命运却难以
3、把握和捉摸, 中秋 成为特殊时间节点下的文人们安顿精神、寄托人生理想的物象认同空间。宋代 , 中秋习俗已经广泛渗透在社会各个阶层。商业城市崛起, 市民阶层形成, 传统人文臻于成熟 , 人本追求凸显, “闲”与“适” , 对于宋人来说 , 既是艺术境界, 也是人生境界。宋太宗年间 , 皇上正式下令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因此宋代的中秋, 不同于唐代的“清冷” , 东京梦华录就生动地描绘了北宋时期开封市民中秋之夜赏月的热闹情景。从皇宫贵族到普通市民, 通宵达旦 , 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中秋夜的狂欢之中。宋代商品经济繁荣, 社会财富增加, 较之前的传统儒家“养心莫善于寡欲”形成的拘谨、简朴、素朴的民风发生了
4、转变, 特别是“重利趋商”启动了人的本性欲求中所固有的、久遭禁锢的享乐欲望。这样恣意寻乐之风不独为富贵之家所独享,“虽陋巷贫篓之人, 解衣市酒 , 勉强迎欢 , 不肯虚度” 。 中秋节日赏月的全民狂欢,“秋月”成为民众在一年辛苦劳作后, 通过消费 , 庆祝丰收宣泄的正规渠道 , 形成了民众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性认同空间。明清之后,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一种新的道德价值思维方法正在破土而出 , 它所反映的是从“人的依赖性”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历史前进的方向。在这样的时代中 , 中秋的节俗就更加世俗化。同时, 与明清时代内收的社会形态一样, 节日的内敛性开始 显现 , 中秋由注重公共
5、活动逐渐收拢到注重家庭内部的成员交流。表现出澄净清幽的天上圆月围合宁静的院落, 亲密和洽的亲人, 三者在这一刻达到混融合一, 亲人团圆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总体来看, 明清之后中秋节俗的功利性内容显著增强了 , 节日表现的公共性与家庭性这两者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张力 , 使得“圆月”中贵人伦、重亲情的主题逐渐突出 , 形成了民众的情感认同空间。( 节选自张海岚中秋节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 ,本质到底是什么 ,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秋节的具体内涵也是动态发展的 , 每个朝代的社会需求决定着节日的具体内容。B. 唐代文人赏月玩月诗歌的出现,
6、 与诗人人生境遇、个体命运和精神追求密切相关。C. 宋代中秋节赏月与唐代大不一样, 不仅是文人的感发, 更是全民参与的一场狂欢。D. 借月圆自然现象表达对人世亲人团圆的追求, 成为明清时代中秋节日的重要主题。解析 :A A 项 , “每个朝代的社会需求决定着节日的具体内容”不准确 , “社会需求”是个宽泛的概念 , 文本着重从人们精神需求与节日的关系的角度分析。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文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 详细阐述中秋节内涵自唐至清发展演化的过程。B. 文章以唐代文人为例 , 论述了中秋是他们安顿精神和寄托理想的物象认同之所。C. 第段着重分析了宋代
7、在皇帝的大力提倡下中秋成为全体民众狂欢节日的过程。D. 最后一段阐述了明清时中秋节逐渐演化为人们贵人伦、重亲情的情感认同空间。解析:C C项,第段侧重论述的是“成为全体民众狂欢节日”的原因 ,“在皇帝的大力提倡下中秋成为全体民众狂欢节日的过程”的依据不足。3.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节日文化内涵的演变紧随时代发展与变迁 , 中秋节较之其他节日表现更为明显。B. 宋代中秋节热闹、狂欢与经济繁荣紧密相关, 经济发展是节日演化的第一因素。C. 明清时中秋节重视家人的团圆 , 说明人们回归私人空间而不再看重公共空间。D. 现在中秋节被定为法定假日 , 表明人们对节日所蕴含的文
8、化、精神价值的推崇。解析 :D A 项 , “中秋节较之其他节日表现更为明显”错, 文中没有这样的比较;B 项, 经济发展应该是演化发展的要素之一, 但不是第一因素;C 项 , 原文“中秋由注重公共活动逐渐收拢到注重家庭内部的成员交流”并不意味着“不再看重公共空间” 。文中主要从人们的精神追求的角度来分析中秋节日内涵的演变 ,因此D项推断是合理的。二、(2019 河北石家庄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46题。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9、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 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1於犹之故。不遑启居,正犹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 ,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 种重要的因素。“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 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 ,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 他的感
10、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 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 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 ,这正是“诗可以兴”的 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 ;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 反应论”,认
11、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 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 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 :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南唐中主的词“苗苗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 “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
12、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就作者方面而言, “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B. 就读者方面而言, “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C. 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 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D. 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 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解析:B B项,“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范围扩大。本文所论述的是“诗”的兴, 不是关于作者的
13、“兴” 。结合文本内容“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分析可知 , 读者对于作者的感动应是从作品中来的 , 不是源于作者本身的。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 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B. 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 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 论证方式灵活。C. 文章论述“兴”的作用 , 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 并且重点论述后者。D. 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 , 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解析:D D项,“对比论证
14、”错。结合文本内容“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兴的作用 , 不但作者有之 , 读者亦有之”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 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同样 , 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 , 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等内容分析可知 , 东西方文学理论是并列关系 , 没有形成对比。6.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 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B. 读明月即懂明月 , 读清风即懂清风, 从表面理解作品 , 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C. 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 , 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D. 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 , 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解析:D A项,结合文本第段内容“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 , 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分析可知,“越背离就越能体现”的说法绝对。B项,“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中“都”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湛江雷州市2026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砂石筛洗协议书
- 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2026届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叉车买卖协议合同范本
- 2025陶瓷地砖供货合同模板
- 木材定制协议书
- 啤酒包场协议书
- 2025年法院聘用干警真题及答案
- 入驻创业园区协议书
- 2025年助听器测试仪市场调查报告
- 维保人员管理办法
- 家教家风培训课件
- 基于智能学习的干扰利用抗干扰技术研究
- 2025至2030中国柔性制造系统(FMS)市场运营格局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
-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 2025-2030年中国WiFi芯片组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短视频时代的注意力碎片化-洞察及研究
- 2024年中国工商银行秋季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JG/T 331-2011建筑幕墙用氟碳铝单板制品
- 金矿出售转让协议书
-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管理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