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 教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 教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 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教案26诗词五首上课素材【诗歌朗读的技巧】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关键在于控制好声音的高低快慢以及力度气息;前提是对于作者的经历及写作背景有具体的了解和深入的体悟,简言之就是:诗文朗读要传情,高低快慢气力声,人生世事须感悟,篇篇精彩我能行。【品析诗词的语言】(1)对动作性字词,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要传达的情感,分析时要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2)对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分析时要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蕴含丰富”“耐人寻味”等词语。(3)赏析诗词的句子,首先要分清句子的类型,是写景、抒情还是言理。如果是写景,则从

2、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色等角度赏析;如果是抒情,则从抒情方式,情感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如果是言理,则从理趣的融合,哲理的感悟性等角度赏析。上课笔记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正确理解诗歌的内涵、体味诗人的感情。读书指导法、探究学习法。课件。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

3、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今天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感动。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故隐居田园。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等。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

4、,“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2背景介绍饮酒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史料记载推测,本诗可能写的是平定藩镇叛乱的

5、战争。3.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结庐(lú)东篱(lí)搔更短(so)不胜簪(zn) 燕脂(yn)4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日夕】傍晚。【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浑】简直。【相与】相伴。 【角】军中号角。【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玉龙】指宝剑。5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读节奏。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二学习饮酒(其五)1名句赏析。(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被称为妙手偶得的佳句,试说说其妙处。【交流点拨】这句诗抒写悠闲自得的生活,尽享自然之趣,表现出心灵的超脱世俗和安静平和。(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见”改为“望”?为什么呢

6、?【交流点拨】不能。“见”字是在悠然中无意所见,人与物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而“望”却似乎有意去看,不能体现诗人的悠然心境。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什么心境?【交流点拨】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从大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正的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步骤三学习春望1名句赏析。(1)试从抒情方式和表达情感上评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的妙处。【交流点拨】诗人在这里运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表现出诗人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情怀。(2)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好在哪里?【

7、交流点拨】“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2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交流点拨】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步骤四学习雁门太守行1名句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名句的原因。【交流点拨】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困境,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2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样的精神?【交流点拨】表现了守边将士誓死报国、英勇赴战(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精神。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

8、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饮酒(其五)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为酒后即兴之作,是他的酒后真言,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整首诗格律严整,对仗精巧,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2拓展延伸:课外搜集陶渊明、杜甫、李贺的诗歌赏读。3布置作业

9、:完成本节内容。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第2课时赤壁渔家傲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挥百万大军南下,却在赤壁大战中,被孙、刘联军所败。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中的风云人物,唐代诗人杜牧经过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赤壁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牧的赤壁。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杜牧(803约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与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

10、,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折戟(j)铁未销(xio)殷勤(yn)嗟(ji) 谩(màn)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销】销蚀。【将】拿,取。【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星河】银河。【殷勤】情意恳切。【报】回答。【嗟】叹息,慨叹。【谩】同“漫”,空,徒然。【举】高飞。4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读节奏。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二学习赤壁1名句赏析。(1)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话的理解。【交流点拨】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改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

11、,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诗人抑郁不平的心境,以小见大,警策深刻。(2)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交流点拨】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为后两句议论感慨作铺垫,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小见大。2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有何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交流点拨】体裁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这首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步骤三学习渔家傲1名句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出一种什么景象?【交流点拨】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丽雄伟的景象。2这首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交流点拨】上片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展现出一种瑰丽雄伟的境界;下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幸福。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赤壁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题发挥,借周瑜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