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2课湘夫人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2课湘夫人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2 课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A. 潺湲(chch 岔)修葺(q q 1 1)驰骋万里(chch engeng)B.B. 衣袂(meme i i) 麋鹿(m m i i)酌酒自宽(zhuzhu c c)C.C. 廊庑(w wu)白芷(zhzhi)踯躅不前(chchD.D. 汀洲(d d mgmg)偕同(xixie)秋风袅袅(niniOD)2.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A.罾何为兮木上罾:鱼网B.B.夕济兮西澨济:渡水C.C.将以遗兮远者遗:赠送D.D.时不可兮骤得骤:屡次3.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2、的一项是 ()A.A.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催生出一些 年纪轻轻的学究和老态龙钟 的儿童。B.B. 在以“阅读,让社会更文明”为主题的云龙书展上,精品图书琳琅满目.,引得万千读者齐聚 云龙湖畔,共赴一场美丽的心灵之约。C.C. 在第一届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赛初选赛上,阳光一中代表队的同学含英咀华.,舌灿莲花, 力挫对手,表现优异,取得了良好成绩。D.D. 马帮在茶马古道上已传承千年,在中国大西南的土地上,马帮的赶马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走 过了山高水低,走过了春夏秋冬。4.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A .人民币“入篮”不但

3、弥补了亚洲缺少世界级金融中心的短板,也能加大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分量,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整合。B.B. 诗歌以抒情的方式, 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关键,也是诗人是否有想象力的体现。C.C. 从国内现有新闻广播的节目类型看, 目前,节目、板块节目+ +专题节目等几种形式。D.D. 鲁西南民间织锦织造工艺复杂,大小工序共 地区,其中尤以嘉祥县为典型代表。在当代,关注生活的角度与方式是一首诗成败的大致可分为轮盘+ +早中晚新闻密集段、 轮盘+ +板块7272 道。这一技艺主要分布在济宁和荷泽的部分5.5.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朵朵璀璨的莲花。饱读诗书、博古通今的学

4、子们走出徽州,展翅高飞,擎天地日月,度人世沧桑。6.6.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两种自然景物,另写两句话。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身后的那片鲜花,可能是听了小草讲的笑话,乐得咧开了嘴,嬉闹在明媚的阳光 里。答:_7.7.下面的语段有两处语病,请你找出来并加以修改。鲍照以诗为主,今存 204204 首。拟行路难1818 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 阀社会的不满、报国无门的愤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起点。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 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

5、化多,辞藻华美流 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第句,修改:第句,修改: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 81010 题。庄严的南湖书院,书香弥漫,静谧安然。书院正门有一副笔力道劲的楹联:。”历经悠远的岁月,隽永的联句仍似甘霖点点,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徽州莘莘学子在这里开启人生的智慧,,如一颗颗莲子,绽放成一A.A.细嚼梅花读汉赋,漫研竹露裁唐诗书墨之香慢慢滋养了幼小的生命B.B.漫研竹露幼小的生命被书墨之香慢慢滋养C.C.漫研竹露裁唐诗,细嚼梅花读汉赋书墨之香慢慢滋养了幼小的生命D.D.细嚼梅花读汉赋,漫研竹露裁唐诗幼小的生命被书墨之香慢慢滋养4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

6、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8.8.对最后两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前面六句五、七言相间,最后两句连用七言,是感情表达的需要,如滔滔洪水,奔涌而出。B B.用“吞声” “踯躅”来描摹情态、动作,形象地刻画了内心痛苦不堪的诗人形象,读之如在 眼前。C.C.先用问句的形式, 后用“不敢言”三字, 都是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手法, 委婉地表达了对现实 的强烈不满。D.D.前面的“安能”自勉,“酌酒”自宽,放歌自解,是充分的铺垫酝酿,至最后两句写自己终 没能平静解脱,反而因前面的铺垫而愈见出沉痛

7、、抑郁。9.9.诗的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答:10.10.第 3 3 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着怎样的看法?答:三、课外拓展阅读11111313 题。幽州夜饮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做边城将,谁知恩遇深。(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11.1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答:12.12.颔联中的“迟暮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13.13.清人姚范评论这首诗的最后一联“托意深婉” ,请作

8、具体分析。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41515 题。胡风吹朔雪鲍照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14.14.此诗写出了怎样的落雪过程?赞美了“朔雪”的哪一特点?答:15.15.刘履说:此诗“词虽简短,而托意微婉”。这“托意”的“意”是什么?答:6第 2 2 课 湘夫人/ /拟行路难(其四)参考答案与解析1.B1.B【解析】A A 项,“驰骋万里”中的“骋”应读“chch 和 g g”; C C 项,“踯躅不前”中的“躅”应读“ zhzh;D D 项,“汀洲”中的“汀”应读“ t tmg g”。2.2.D D【解析

9、】骤:轻易,一下子。3.3.B B【解析】A A 项,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用错对象。此处应为“老气横秋”。B B 项,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C C 项,含英咀华:比喻琢磨、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D D 项,山高水低:指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望文生义。此处应为“险山恶水”。4.4.B B【解析】A A 语序不当,改为“不但可以加大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分量,也能弥补亚洲经济缺少世界级金融中心的短板”;C C 缺主语,删掉“从看” ;D D 表意不明,“济宁和荷泽的部分地区”有歧义。5.5.D D【解析】第一处依据联句内容及对仗规律,第二

10、处依据话题一致和前后衔接。76.6. 参考示例一:头上的那朵白云,可能是受了微风的吸弓 I,I,着急得伸长了腿,奔跑在无垠的蓝天上。参考示例二:眼前的那株小草,可能是得了大树的教诲,听得拍起了手,微笑在广阔的原野上。【解析】根据题意,首先分析示例的句式特点。一种自然景物引出的三个拟人句,这三个拟人句之间存在着动作的连续承接关系。另外,还应注意题中要求的是选择自然景物。7.7. 在“鲍照”后加“的创作(或的作品) ”;应去掉“起点”(或“萌芽”)。【解析】句搭配不当,“以诗为主” “今存 204204 首”与主语“鲍照”不搭配,应在“鲍照”后 加“的创作”或“的作品”:句成分赘余,“萌芽”与“起

11、点”重复,去其一即可。8.8. C C【解析】“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均为直接抒情,只是没有明言“感”“言”是什么而已。9.9.比兴手法。用泻水于地的日常现象,比喻社会生活中因为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造成了人的贵 贱穷达各不一样的现实。【解析】要理解这两句话的含意,需了解鲍照的生平思想,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 恰好比喻了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 度的不合理性。1010“命”是不合理的封建门阀制度造成的,诗人对此怀有强烈的愤懑不满之情。【解析

12、】表面上看,“人生亦有命”表达了一种宿命思想,反映了诗人的自我安慰。但从下面的诗句看,诗人始终没有能够自我解脱,对这种“命”是怀有愤懑不满之情的。 因为诗人认为“命”并不是上天注定的,而是不合理的门阀制度造成的。11.11.这两句描写的景象是:正值秋深风冷之时,在幽州边城的夜晚,风雨交加,吹动树林,只听见一片凄凉动人的萧瑟之声的景象,从而突出了边城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一方面渲染了 “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解析】解答本题,应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本题可根据意象关键词“凉风”“夜雨” “寒

13、林”以及由意象构建的意境特点“萧瑟” “荒寒”组织答案,作用要从环境描写的渲染气氛和烘托作用两个 方面回答。12.12.婉曲而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可结合注解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分析屈原的“迟暮心”所表现的情感来衬托自己的那种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813.13. 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恨和内心的痛苦之 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思想内容的能力。 “托意深婉”是指诗句具有深层含义。答题时,可结合 着尾联“不做边城将,谁知恩遇深”大意,联系全诗,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角度分析 作答。表面来看诗人似乎将愁苦一扫而光,转而感激皇上派遣的深恩,以在边城作将为乐、为 荣,而结合注解可知实际上表达怨愤之情。14.14. 随风而落,飘飞千里,巧落瑶台,遇阳而化。赞美了朔雪皎洁(洁白)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 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飞舞两楹前 , , 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