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 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 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 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历史 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课本课考点考点知识:知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道家和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

2、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

3、、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老老 子子西游记西游记中太上老君中太上老君 韩韩 非非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局面的形成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出现的原因2、“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含义及表现的含义及表现3、“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的历史影响二、

4、孔子和早期儒学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春秋时期:孔子、春秋时期:孔子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战国时期:孟子、荀子三、道家和法家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学派:老子、庄子、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2、法家学派:韩非子、法家学派:韩非子一、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局面的形成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出现的原因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在思想文化上,从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到到“学学在民间在民间”。在阶级关系上,在阶级关系上,“士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重用。2、“百家争鸣百

5、家争鸣”的含义及表现的含义及表现 3、“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的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解 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 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 基础。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时期:孔子、春秋时期:孔子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 孔子的思想核心: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仁”,“己所不欲,勿施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 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6、。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教育贡献:教育贡献:首创私人讲学,主张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地位: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庙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长公里多,占地长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亩,共

7、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多间,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后共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孔林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墓地。 相传孔子死后,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从四方带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奇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多年来不断增多年来不断增植,已达植,已达3万余株,万余株,为我国最大的人工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园林内栖息园林,园林内栖息着多种禽鸟,为旅着多种禽鸟,为旅游观赏胜境。游观赏胜境。孔府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位于孔庙东侧

8、,有“天下第一家天下第一家”之之称,是孔子嫡系长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型建筑。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的思想孟子的思想“亚圣亚圣” “仁政仁政”思想思想 民本思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想:民贵君轻 性善论:性本善性善论:性本善 荀荀子的思想子的思想 “仁义仁义”和和“王道王道” “君舟民水君舟民水” 性本恶性本恶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孟子是地主阶级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孟子是地主阶级的思想代表。他所采取的办法是调和,但他思想代表。他所采取的办法是调和,但他痛恨暴政,重视人民经济生活及其在政治

9、痛恨暴政,重视人民经济生活及其在政治上的重要性,是有进步意义的。上的重要性,是有进步意义的。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同同仁的思仁的思想想爱人爱人仁政仁政仁义仁义民本思民本思想想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民贵君民贵君轻轻君舟民君舟民水水异异人性论人性论性相近性相近性善论性善论性恶

10、论性恶论异同比较异同比较儒家思想家儒家思想家材料一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兮,祸之所伏。”老老子子材料二材料二“天地与我并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庄子子三三、道家和法家、道家和法家材料三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效。”韩非子韩非子材料四材料四“欲天下之富而恶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

11、可胜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数。”墨子墨子老子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思想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地运动着,他把事物看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地运动着,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系、互相依存。庄子庄子认为人通过修养可以得道,就可以摆脱人间认为人通过修养可以得道,就可以摆脱人间的烦恼,并把的烦恼,并把“道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就是世界就是“我我”的主观产物。的主观产物。韩非子韩非子认为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认为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

12、君主(“圣人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墨子墨子思想的核心是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墨子认为。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提倡无差别的爱,要求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提倡无差别的爱,要求把别人的身、家、国看成像自己的一样,视人如把别人的身、家、国看成像自己的一样,视人如己,反对一切掠夺性的战争。己,反对一切掠夺性的战争。学学派派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要思想道道家家老子老子“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朴素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思想庄子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的

13、学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说墨墨家家墨子墨子“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尚贤贤”“”“节俭节俭”法法家家商鞅商鞅韩非子韩非子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以法治国,君主专制*这段话是孔子对其精神修养发展过程的概括。孔子说自己15岁时就立志学习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30岁时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40岁时已经成为智者;到了50岁、60岁,孔子认识到天命了,并且能够顺乎天命了;70岁时能从心所欲,所做的一切自然而然正确,这是圣人发展的最高阶段。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想核心是“仁仁”。孔子关于孔子关于“仁仁”的论述很的论述很多,在记录孔子主要

14、言行的多,在记录孔子主要言行的论语论语中中“仁仁”字出现字出现109次。孔子是如何对次。孔子是如何对“仁仁”作解释的作解释的呢?呢?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仁”,要做到,要做到待人宽容,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张以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人际关系。爱人之心和谐人际关系。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讲“仁仁”“”“爱爱人人”是有阶级性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但是有阶级性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人道原则,具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强

15、调人道原则,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很大的进步意义。材料一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敛。”孟子的政治思想继承孔子孟子的政治思想继承孔子“仁仁”的思想而有所发的思想而有所发展,提出施行展,提出施行“仁政仁政”的主张。他主张的主张。他主张“政在得政在得民民”,强烈地反对暴政,反对诸侯混战,反对残酷,强烈地反对暴政,反对诸侯混战,反对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对当时各国的政治和战争多有抨击。的剥削和压迫,对当时各国的政治和战争多有抨击。材料二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得民心的做国君。失民心的国君是人人他认为,得民心的做国君。失民心的国

16、君是人人得而诛之的独夫,而国君危害了国家的时候可以更得而诛之的独夫,而国君危害了国家的时候可以更换。换。 材料三材料三“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的普遍的心

17、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良知知”“”“良能良能”。材料一材料一“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仁者不为也。”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之立君,以为民也。” “从道不从君。从道不从君。”材料二材料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的一种政治思想,他把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荀子的一种政治思想,他把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这一理论观点对后代的政治思比作舟与水的关系。这一理论观点对后代的政治思想有很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