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疮中医诊疗方案1_第1页
湿疮中医诊疗方案1_第2页
湿疮中医诊疗方案1_第3页
湿疮中医诊疗方案1_第4页
湿疮中医诊疗方案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湿疮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湿疹, 是由多种内、 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和真皮浅层炎症的皮肤病。本病病因复杂,可能与免疫、遗传、神经调节、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过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1 诊断本病种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诊断依据急性湿疮皮损呈多形性, 如潮红、丘疹、水疱、 糜烂、渗出、痂皮、 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起病急,自觉灼热,剧烈瘙痒。皮损常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等处多见。可泛发全身。可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疮,时轻时重,反复不愈。

2、亚急性湿疮: 皮损渗出较少, 以丘疹、 丘疱疹、 结痂、 鳞屑为主。有轻度糜烂面,颜色较暗红。亦可见轻度浸润,剧烈瘙痒。慢性湿疮:多限局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癣样变,颜色褐红或褐色,常伴有丘疱疹、痂皮、抓痕。倾向湿润变化,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阵发性瘙痒。证候分类湿热浸淫: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脾虚湿蕴: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血虚风燥: 病久, 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 剧痒, 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

3、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自,脉细弦。疗效评定治愈:皮损消退。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未愈:皮损消退不足30。2 中医治疗内治法湿热浸淫证:常见于急性湿疹。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10g,连翘20g,桅子10g,黄苓15g,柴胡10g,生地黄30g,车前子10g,泽泻10g,生甘草10g, 牡丹皮10g,钩藤30g。随症加减: 大便秘结者, 加白鲜皮10g; 口渴咽干者,加知母 10g;身热者,加青蒿 15g。中成药:苦参片(国药准字Z) ,每次 3 片,每日 3 次。脾虚湿蕴证: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治法:健脾利湿止痒。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 10g,陈皮1

4、0g,厚朴10g,白术 10g,茯苓12g,泽泻10g,惹葭仁30g,白卦皮15g,地月夫子20g, 甘草 5g。随症加减:胸闷腹胀者,加草豆蔻10g,厚朴10g;身体困倦者, 加大豆黄卷20g;慢性湿疹急性发作见上述症候者,加鸡血藤30g。中成药:花蛇解痒胶囊(国药准字Z) ,一次3 粒,一日 3 次。血虚风燥证:多见于慢性湿疹。治法:养血润燥,息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g,生地黄30g,荆芥10g,防风 10g,白芍10g,川茸10g,刺蔗藜15g,地龙10 g,瓦楞子10 g, 制首乌30g,炙甘草10g。随症加减:痒而睡眠差者,加炒枣仁30g,龙骨30g,或夜交藤30g,勾

5、藤30g;瘙痒严重者,加娱蚣2条;苔葬样变严重者,加牡蛎 30g,玄参10g,浙贝母10g。中成药:润燥止痒胶囊(国药准字Z), 一次4粒,一日3次。对于反复发作的湿疹可加用雷公藤多甙片 ( 国药准字 Z) , 每次 20mg, 每 日 3 次;或昆明山海棠片 ( 国药准字 Z) ,每次,每日 3 次。而对于皮损泛发且反复发作的湿疹加用活血化瘀法,如灯盏细辛注射液( 国药准字 Z) 静脉滴注。中成药:肤痔清软膏(国药准字Z) :用于亚急性和慢性期的外阴及肛周皮损,每日12次直接涂擦于患处。冰黄肤乐软膏 ( 国药准字Z) :用于亚急性和慢性期皮损,可明显改善瘙痒,每日23次涂搽患外。老鹳草软膏(

6、 国药准字 Z) :用于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期皮损无明显渗液者,每日12次直接涂擦于患处。肤舒止痒膏( 国药准字号Z) :用于慢性湿疹,尤其适于冬季干燥瘙痒的皮损。取本品510克,于温毛巾上抹擦皮肤,揉摩510分 钟,用清水冲净即可,每天一次,可替代日常洗浴。3 调摄应使患者对湿疮的发病因素、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有一定了解,以便能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各种可疑的致病因素。发病期间忌辛、辣、酒类食物。对鱼、虾等易诱发本病的食物,应注意食用后及停用后的效果,但无须盲目地忌口。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洗烫、肥皂及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治疗全身性疾病,发现病灶应积极清除。4 疗效评价评价标准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症状消失。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未减轻或反而加重。评价方法根据丫人刎分(瘙痒程度直观模拟评分)法对患者不同部位皮损症状严重程度,所占面积的大小、瘙痒程度进行综合评分,具体计算方法如下。自述瘙痒程度用一个直观模拟标度尺测量, 尺子的左端表示无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