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文案实用文案专题八坐标曲线类试题题型简述坐标曲线类试题是河南近3年中招考试的热点之一,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单元内容之间的整合能力,试题难度比较大。河南试题对此类试题的考查具有很大的重复性,2012年9题和2013年10题主要考查pH变化曲线、两种物质和一种物质反应的曲线、溶液质量曲线、催化剂曲线 四种类型,2014年22(1)题和2010年16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的pH变化曲线。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对坐标曲线类试题进行练习并不断归纳、总结其规律。重难点突破类型(1)pH变化曲线1 .酸碱反应的pH曲线(1)图像:瘴液的PH溶液的PH标准d0' ,aN鼠计】溶液质却gHQ溶液质量收 (2

2、)分析:碱入酸,在 0点时,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酸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 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如 2014年22(1)题、2012年9题C项、2010年16题第三空(如图);酸入碱,在0点时,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碱性; 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酸的继续加入, 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如图)。2 .稀释溶液时pH曲线(1)图像:灌波的PH0 水的质量4(2)分析:碱性溶液稀释时,由于碱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水的质量的增加,pH不断减小,但不会小于 7(如图);酸性溶液稀释

3、时,由于酸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水的质量的增加,pH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 7.如2013年10题A项(如图)。类型(2)两种物质和一种物质反应的曲线1 .图像:2 .分析:向两种混合溶液中加入一种溶液,应遵循优先反应原则, 如2013年10题B项(如图),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优先发生中和反应,即烧碱(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随着反应进行,当氢氧化钠被消耗完,而后才是纯碱和盐酸反应,所以一开始 没有气体生成;再如2012年10题A项(如图),向一定量盐酸和 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 NaCOCaCl2反应,所以反应一开始是没有沉淀溶液,NaCO优先和盐酸

4、反应,将盐酸消耗完后,再和 生成的。类型(3)溶液质量曲线1 .物质溶解时,溶液质量的变化(1)图像:溶演武*氐0 性质质量糖0 伪质质量糖 o 端质质童网 (2)分析:物质溶解时,当温度一定,向溶剂中加入溶质时,溶液质量不断增大,当溶液达 到饱和时,溶液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如图);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时,溶液质量从初始阶段逐渐增加,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如图);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时,溶液质量不发生变化 (如图)。【特别提醒】物质溶解时,溶质质量分数在相同情况下和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图一样。2 .物质溶解时,如果加入的物质能够和溶剂(水)发生化学反应,如 CaO和CuSO

5、。则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下:"物质疸*笈0(1)图像:物质质,片0物质质量力(2)分析(温度一定广向水中加入该物质: 该物质和水发生反应初始阶段,生成物完全溶解在溶剂中,溶液的质量从零逐渐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的质量达到最大;随着物质的继续加入,该物质消耗了溶液中的溶剂,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开始减小;当溶剂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质量减小为零 (如图);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该物质和水发生反应初始阶段,生成物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溶液的质量从溶液原来的质量逐渐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的质量达到最大;随着 物质的继续加入,该物质消耗了溶液中的溶剂,溶质析出

6、,溶液的质量开始减小;当溶剂完全 反应时,溶液的质量减小为零 (如图);向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反应前,溶液已达到饱和状态,溶液的质量达到最大;随着 物质的加入,该物质消耗了溶液中的溶剂,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开始减小;当溶剂完全反应 时,溶液的质量减小为零,如 2013年10题C项.2012年9题D项(如图)。类型催化剂曲线1 .图像:0 反座时间b 0 反座时间/艮® 2 .分析: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不论是把二氧化镒固体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是把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镒固体中,二氧化镒的质量不发生变化(如图);当生成物质量相同时,由曲线的斜率可以看出,加入催化剂后化学反

7、应速率明显加快(如图)。典例精析【例】(2013河南)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气侬演贵一医门氧化留质量k醇液质量固体质量一吕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人盐酸C.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向一定量二氧化镒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方法指导】该题为图像题,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此题涉及知识面广,与图像结 合理解题意,增加思维空间,题的难度较大,有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质量、 质量分数的变化。在处理图像类问题时,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是进行判断的要点,且 要看清楚横、纵坐标代表的量。在解题时对每个选

8、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 的知识迁移解答。专题冲刺集训1. (2014许昌二模)下列图像,正确反映了向盛有少量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渐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时,烧杯中混合溶液pH变化情况的是()ABCD2. (2015原创)给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镒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反应,下列各图像表示的实 验过程与时间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是()加热时间汽 A氧气的质量看施的质量分*余体质收 剁国的量余悻质电 剌固的量3. (2014北京)已知:Ca(HCQ 2CaCO+COT +H2Q 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Ca(HCG) 2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该过程中CaCO不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9、()f)时皿minABCD4. (2014江西)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以下物质,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 系的是()5. (2015原创)向一定质量的铜锌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与反应有关的变化关系用下列示意图表示,其中正确的是()6.7.(2014兰州改编B 剌余固体质贵富$稀拉酸AnL)下列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A十段烧石灰石生成气体 的质*彳城酸衲演«7工° H1so附庸看"剩余固体质*百B.在变质的 NaOHB C.向HCl和CaCl2混合溶液 D.稀H2SO滴入BaCL液中滴加稀盐酸中力口入NaCO溶液溶液中卜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

10、应变化关系的是悻无庸鞅 回用的分时间加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人铁粉B.加热一定量的高镒酸钾固体C.等质量的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最稀盐酸反应D.等质量、等质最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8.n(质*JKM(2012河南)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注液质地反空闰R0 MMH海液”取0Ch。厦新*3cDA.向一定量的盐酸和 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NaCO溶液B.向一定量的 MnO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C.向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入 NaOH§液D.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9.(2014说明与检测题型示例)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

11、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A.加热化矍残量百反应叶同At° 辅孰酸质量收AB一定质量的高镒酸钾固体反应时间网 C氢气质量WS箱it映质量收 DB.向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C.足量的铁和铝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向一定量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大量的水10. (2014烟台改编)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0加入NM)H淳液的质量/占E?生成沉淀的质量事生成氢气的质量也0 反应时间占 CA. 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B.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

12、硫酸反应D.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11. (2015原创)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余体质/F剌固的量门反应时间&CuO的质量以()烧杯中溶液的0清加水的质量/gDA.图表示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B.图是用H2还原CuO来测定CuO中铜元素的含量C.图是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镒制氧气时,二氧化镒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D.图是用适量的 KC1O3和MnO1合物加热制Q儿一的质量3“林盆酸质世十0反俄时间后° 反应时间也D12 .向等质量的镁条和铁片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有关量的关系如图

13、,其 中错误的是()13 . (2014德阳)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CO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C P修拉破”niL 第超国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点时,所得溶液的 pH=7B. 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C.。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 NaCl+HkOD. 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 BaCl2+2H2O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缸中有大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他们取一定量废液缸中

14、的上层清液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NaCO溶液至过量,同时记录了滴入NaCO溶液质量(X)与某一相关量(Y)的变化 丫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纵坐标(Y)可表示溶液的pH1袅/B. BC段所处溶液的pH等于7_C.反应进行到 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门第14困D. NaCO+2HCl= NaCl+HO+COT为AB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此时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15. (2015原创)如图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 pH随滴人溶液体积变化 的曲线。(1)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 (填“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另一种溶液中。加入溶液 的质量在第】5题图(

15、2)该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那么 a点对应的溶液中,在单位体积中微粒数 目最多的是 (填写化学符号);将b点对应的溶液放在蒸发皿中慢慢地 蒸干,所得的固体中除了 NaCl外,还可能含有 (写化学式)。"ah漆能体树mL第16飕图16. (2014包头)某溶液由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钾、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向该 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钢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钢溶液体积如图所示。则(1)该溶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 。(2)a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专题九常见气体的制备重难点突破1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1)研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在实

16、验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2)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2 .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l)制氧气高镒酸钾制取氧气:2KMnO LMnO+MnOQ TMnO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H2Q2H2O+OTMnO2氯酸钾制取氧气:2KC1Q2KC1+3O T(2)制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aC(3+2HCl= CaCl+HO+COf(3)制氢气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Zn+HSQ= ZnSG+H43 .气体发生装置(1)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取。(2)常见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装置类型固一固加热型固一液

17、/、加热型反应物的状态固体固体、液体装置图A B举例高镒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需 加棉花);氯酸钾制取氧气双氧水制取氧气;碳酸钙和稀盐 酸制取二氧化碳;锌和稀硫酸制取 氢气注息事项试管口应倾斜;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应先将 取出,然后再;用图 镒酸钾粉末制取氧气时,试管口 处应放.防止高镒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若使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导管下端应;块状固体应大小适当,不能太小,防止反应【装置拓展】制取气体最佳装置的选择装置图i1H(8装置特点安装简便便于添加液体可控制反应速率可随时控制反应 的发生和停止适用范围用于制取少量气体用于平稳反应并 制取较多气体用于剧烈反应并 制取较多气体用于平

18、稳反应并 持续时间较长的 制气【结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选用分液漏斗而不选长颈漏斗的原因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镒混合后反应非常剧烈,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实验室制取CO,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 因为便于添加稀盐酸; 实验室制取氢气,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 因为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4.气体收集装置依据收集方法收集装置举例优点不易溶于水或难 溶于水的气体排水法图 麴02、H、CH 等气体纯度较局密度比空气大的 气体向上排空气法102、CO 等气体较干燥密度比空气小的 气体向卜排空气法)1H2、CH 等【注意事项】(1)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防止

19、。(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 最佳收集时间:当导管口气泡 放出时:导管应伸到集气 瓶的 即可。(3)多功能瓶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先将集气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短管通入(水从长管流出)。5 .气体的检验与验满氧气: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人集气瓶中,木条复燃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木条复燃二氧化碳:检验: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木条熄灭6 .气体的净化与干燥(1)常用的装置诜气瓶U型干蝶管球型詈(2)气体的净化气体净化原则:选择的净化剂必须是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不与原来的气体反应,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常见气体的净化方法除杂气体除杂试剂或方法

20、CONaOH(或 Ca(OH)2 溶液HCl气体NaOHO、NaCO 溶液、NaHCO§ 液H2先通过灼热的CuO各其氧化为水,再用浓硫酸或碱石灰吸收CO先通过灼热的CuO各其氧化为CO,再用NaOH§液吸收Q通过灼热的铜网(3)气体的干燥用干燥剂除去气体中?昆有的水蒸气的过程称为气体的干燥。选用干燥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干燥剂的性质确定,其原则是干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而不能与气体发生反应。常见气体的干燥剂干燥剂可十燥的气体不能干燥的气体酸性浓硫酸H、Q、CO、CO CH、N、SO、HClNH等碱性气体碱性生石灰、碱石灰、 固体氢氧化钠H、Q、CO CH、N2、NHCO

21、、SO、HCl等酸性气体中性无水氯化钙除NH以外的所有气体NH7,多功能瓶的使用图示操作目的气体进出方1可举例与原理7r一收集密度大于空 气的气体a进b出(长进短出)收集CO、Q,进入的气体聚 集在集气瓶卜方lL收集密度小于空 气的气体b进a出(短进长出)收集H2,进入的气体聚集在 集气瓶上方a-11rI排水法收集气体b进a出(短进长出)收集H2、O2(进入的气体聚集 在集气瓶上方,水从卜方导 管被压出)a«:ir"翦冼气或干燥a进b出(长进短出)浓硫酸干燥 Q或NaOHB液吸收CO典例剖析【例】(2014开封二模)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1)用A装置制

22、取气体时,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需满足什么要求?(2)写出由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并简述氧气的检验方法。(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混嗜氯化氢和水蒸气,欲选择以上装置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B-一 C(填装置序号)。实验拓展(1)写出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 作发生装置(填字母),收集装置选择 (填字 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3)若某气体可用C装置从长管进来收集,写出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方法指导】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装置判断对反应物的要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装置的连接顺

23、序等方面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发生装置包括加热和不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镒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而且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时需用到棉花团。实验室制取CO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 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大, 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分液漏斗或注射器可通过控制液体反应物的用量来控制反应速 率,长颈漏斗则不能。专题冲刺集训1. (2008河南)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请写出用A装置

24、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ABCDE第1题图(2)收集氧气时不宜用 D装置,其原因是什么?(3)将B、C装置连接后可制取多种气体,请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并用简 单的方法验证所得的气体。2. (2014许昌一模)根据下面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第2题困(1)将A、C组装可制备一种气体,请写出制备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如何检验该气体。(2)通过比较发现制取二氧化碳、氧气、氢气的发生装置都可以选择状态、反应条件等方面总结满足B装置要求的一般条件有哪些?B装置。试从反应物的3. (2014新乡一模)实验室可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有毒的 SO。请回答:亚班睡船固体(N 期S0J碗

25、酸二氧化吸制取装置第3范圉(1)写出制取SO的化学方程式;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2)收集SQ气体选择B、C中的哪一个装置?原因是什么?(3)A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2015原创)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写出实验室用制备的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装置和相比,的优点是什么?(4)若用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从b端进入的原因是什么?5. (2015原创)实验室中可用如图装置来制取气体,甲是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通过分液漏斗 可以向锥形瓶中滴加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第5题图(1)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要考虑 (2)用装置甲制取氧气,要用到的药品是 和二氧化镒;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制取干燥的氧气时,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导管口的字母)。(4)装置甲也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通常可用什么试剂检验所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写出检验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 (2014安阳模拟)根据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第b超图(1)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常选用A装置,但实验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