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教育之美在于没有了教育的痕迹_第1页
137教育之美在于没有了教育的痕迹_第2页
137教育之美在于没有了教育的痕迹_第3页
137教育之美在于没有了教育的痕迹_第4页
137教育之美在于没有了教育的痕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之美,在于没有了教育的痕迹                            记得某位教育家有一句名言,大概意思是说,当学生意识到您的教育意图时,教育将失去作用。        的确,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了教育的痕迹,在于其留给人们的自然流畅之感,即在师

2、生的人格感染中、心灵碰撞中、理解倾听中、真诚激励中,润物无声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      “无为”教育有种种方法,归列以下:        1、垂范       教育者的示范,无言的身教。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垂范的作用。青少年善于模仿,教育者的行为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身教是“不

3、教而教”的首要方法。身教好,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学校新教学楼的垃圾道堵了,总务处在道口旁贴了个封条“禁止倾倒”。在此后的两个月里,学生们扫除后都要穿过操场,将垃圾倒在老楼的垃圾道里。        校长手术后上班了,他发现封条后便抄起铁棍通垃圾道。一位老师看到后告诉他:“总务处已贴了告示”。       校长说:“你家的下水道堵了,是不是也贴上封条不用了?”       教师无言以对。 

4、     “要把学校也当成自己的日子一样过啊!”校长的这句话深深印在这位教师的心上。后来她也当了校长,时时处处记着要“以校为家”。      2、倾听        教育者虚心、认真听取教育对象的坦诉,促使对方在宣泄中实现自我心理调节。当人产生心理冲突时,自然的需求就是要找人诉说。        教育者要善听,即对教育对象的任何想法(当然不一定正确)要听得进去,表示理解,在倾听中因势利导,让教育对象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心理学家认为,认真的倾听就完成

5、了心理咨询任务的一半。        记得一个当医生的朋友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他有一个病人被诊断证明为绝症。这个病人常常在拿药的时候到他那儿坐坐。我的这个医生朋友由于职业的习惯便常和他聊聊,或者就那么静静地听着。        一次,那个病人说了很多很多他的过去、现在、幸福、心酸,他生病后的种种心境和牵挂。朋友听了许久许久。病人说完了,如释重负,轻松多了。        后来,听说那位病人去世前的情绪一直很平稳,配合治疗也比过去积极多了,并且把

6、被医生判定为三个月的生命延长了近一年。朋友对我说,他很欣慰那天没有对那位病人进行长篇大论的劝慰与建议,而只是静静地倾听了诉说。        他颇有心得地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所起的作用,可我却从这件事中知道了开方、看病医治的只能是躯体,而倾听却能使一个人的精神得到寄托。”      3、激励       教育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潜能。激励源于尊重,源于信任。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教育对象的心灵

7、震撼。        一位小学校长对童年一次考试分数难忘的记忆:由于中途转学,功课落下了不少。一次数学考试后发卷子,我提心吊胆地接过来一看,非常意外,老师没有打分,只写了两个字:“哎呀!”。        此刻,我领会了老师的心意,老师不相信我会这样,老师在给我机会,老师在期待着我,老师在用这样一个善意玩笑似的方式等待着我的努力。我决心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果然,又一次考试我得了满分。        许多年过去了,我又经历了无数次考试,见到过成百上千

8、张试卷,但只有那份没有分数,写着“哎呀!”的试卷,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珍藏。      4、体验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育对象在亲身经历中实现情感体验,获得真切的感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体验,就没有完成教育过程。        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有效途径。在体验中获得了“我行!”自信意识的增强。        为战胜胆怯,一位母亲让她五年级的女儿买10张北京晚报,再按原价卖出去。半个小时过去了,孩子张不开嘴。经

9、过思想斗争,战胜了虚荣,开始大声吆喝,终于把报纸卖出去了。        在闹市区卖报,这是一种情境活动。孩子受到了磨炼,体验了成功,得到了单靠说教不可能有的思想收获。      5、对比       使教育对象在事件或情感对比中,找到差距,心灵受到震撼而猛醒、开悟。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没有比较就没有教育。反差越大,给人的印象越深。        在反差中,发现道德境界的高低,自然产生羞愧、自责,从而获得认识的飞跃、精神的升华

10、。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某武士一心想成为世上第一射手,他遍访名师,刻苦训练,终于达到了百发百中的境地,武士自喜。        一日,在深山偶遇一高僧,高僧明其箭术,遥指空中的两只飞鹰,武士心领神会,一箭射落了其中的一只,而高僧却说:“取鹰何用弓箭,高手当不射而射”。言罢,高僧抬手一指,虚点向空中的一只飞鹰,只见那鹰好如受重创,径直落至高僧的脚下。        武士大为震惊,叹道:“这才是射艺的最高境界啊!”  

11、0;    6、迂回       对教育对象的问题,不采取就事论事的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心理暗示启发联想等手段,使其认识事物的规律、领悟生活的真谛。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走直道而走弯道,这往往是获得成功的策略。        一位中学生是生物爱好者,搜集了众多的标本。他妈妈是教师。一天,妈妈发现儿子的情绪不高,但没有直接询问,而是对儿子说:“妈妈今天比较累,想去逛公园。你陪妈妈一起去好吗?”儿子答应了。        逛公园时,面对各式各样

12、的植物,妈妈不断发问,儿子滔滔不断地解答,显示了丰富的知识。这位妈妈发现,晚上儿子做作业时情绪特别好。      7、空白       摒弃包办代替,给教育对象留有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调动其主动性。为了取得教育的实效,往往需要等待。“耐心是伟大的老师”。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时,他的导师是王竹溪先生。一天,王先生要他写一篇论文固体中有序与无序的问题,并要他参看一本书。        杨振宁看不懂这本书,便去向王

13、先生请教。王先生一个字也不讲,却又要他看第二本书。杨振宁第二本也看不懂,又去向王先生请教。        王先生还是不讲,又推荐第三本书给他看,并要求他看完第三本书后,再回过头来看第二本和第一本,并说出对第一本书的见解。杨振宁反复读了第三本书后果然写出了优秀的论文。      8、宽容       对教育对象错误、过失产生的原因,给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省。      “出奇制胜”的兵法运用在教育领域是教育方法的极致。教育者的宽容使教育对象无地自容,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        一位学生的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向教师说了一通尖酸刻薄的话。这位教师没做任何解释,只是给她写了一首小诗:        土地宽容了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