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_第1页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_第2页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_第3页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陈新峰赵军涛张勇摘 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小麦种植业的开展中,小麦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经济开展和技术进步为小麦技术的开展和创新提供了时机。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也是影响小麦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改进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产量。为此,有关工作部门应重视对小麦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小麦栽培技术是农业开展的重要支撑,小麦栽培技术水平的上下对小麦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小麦生长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小麦的非有利生长条件会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低下,减少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由此引起了人们对小麦

2、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研究的高度重视。1 小麦栽培技术1.1 品种选择当前,我国正在开发高产、高抗病性的小麦品种,有必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风况和土壤养分含量,选择最适宜的小麦品种。根据各种生长特性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例如,河南省鹿邑县可用的小麦品种为周麦18号、新麦19号等,其中大多数为半冬性小麦品种,其选择取决于播种时间和当地气候。另外,如果耕地风大,那么必须选择抗倒伏性强、植被矮的品种,以防止大面积小麦倒伏。1.2 科学播种为了确保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种植和栽培必须坚持适应当地条件的原那么。例如在土壤水分和黏度较高的山丘上那么无法使用机器播种,只能

3、采用人工播种;平原以机械播种和人工播种为主。在最正确播种时间进行机械播种,不仅可以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还可以降低人工本钱并提高耕种效率。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湿度和其他因素进行播种方法和深度控制选择,以确保播种后可顺利长出健康的小麦幼苗。播种时间应根据小麦品种和特性来判断,如果播种时间较早,那么气候温度过低,可能无法满足小麦的生长要求,小麦容易冻伤;如果播种时间太晚,那么生长缺乏会影响小麦的总产量。小麦产量通常可以通过播种的时间和方法来确定。种植前必须检查环境、天气、温度和其他条件等,以确保种植方法的科学合理性【1】。1.3 有效的耕作处理小麦生长周期较长。播前合理整地和施肥可以为

4、小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播种小麦之前,先翻耕土壤,然后熟化土壤,同时露出一层深层的微生物,并确保阳光直射,以杀死细菌。通常情况下,在收割农作物后,应将土壤深层疏松并进行长期准备,使土壤深度保持在25cm左右,以便将土壤细碎,到达土层上下播种的条件。不合理施肥会使耕层变浅,应每隔23年使用深细机进行全面的深层处理,将深度控制在4050cm。深层底部主要用于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和保持水分的能力。除底肥外,还必须施用其他肥料,肥料的施用必须附加到主要的有机肥料和化肥上。通常情况下,可施用完全分解的有机肥20003000kg/667m2、磷肥15kg/667m2、钾肥10kg/667m2和复合肥30k

5、g/667m2,然后将一些有机肥和钾肥与所有的磷肥、复合肥混合使用,完全涂抹并移至土壤底层。1.4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小麦播种后,有必要及时检查田野外观,在苗木严重短缺的地区应重新种植相同种类的小麦,同时,幼苗必须得到充分管理。进入冬季之前,如田间苗木变黄,那么是由于土壤肥力缺乏导致的,因此必须提高土壤肥力,以便小麦可以正常地过冬,并结合冬季灌溉进行一次施肥。小麦进入拔节期后须做好田间管理,及时进行水分补充,并做好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田间施肥操作,以确保小麦高产稳定。此外,必须在小麦生长中后期严格控制小麦高度,应使用化学改性剂来控制小麦长度。为了提高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产量和质量,可以

6、选择使用磷酸二氢钾、尿素混合后进行叶面喷洒,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并加速有机质的积累【2】。1.5 科学选择收获收割时间选择小麦收获时间是小麦种植和栽培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极大地影响着小麦的质量、产量和效益。作为商品谷物,收获的所有小麦植物均为黄色,籽粒形状和颜色接近籽粒内部颜色,呈蜡状,水分含量为20%30%,最大量为上千籽粒的小麦籽粒品质最好,因而保证小麦高产。必须在成熟期开始时收获储藏田或繁殖场中的小麦,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另外,要注意天气的变化,以便杂物可以及时枯燥,收获后及时去除。2 常见小麦病虫害2.1 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几层鲜黄色的

7、夏季孢子以圆形聚集在幼苗叶子上,具有扩散快、分布广,破坏面积大的特点。当出现条状锈病时,小麦将大面积减产。因此在小麦栽培前需进行防治,选择对病害具有抗性的小麦品种,处理种子后,选择一种适合于拌种的拌种剂,以消除小麦种子的霉菌,提高小麦抗病性。2.2 小麦白粉病白粉病是小麥种植地区的全球性疾病。白粉病可能发生在幼苗到抽穗阶段,侵入小麦的各种器官,主要损害叶片和叶鞘。同时,在收获小麦后,有必要去除自产的小麦幼苗,减少病原细菌,并在下个季节耕作,以免小麦感染白粉病。同时,有必要通过适当的密集种植、科学施肥等措施,以减少白粉病的发生。2.3 小麦蚜虫麦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蚜虫

8、会穿透并吮吸小麦,影响小麦对养分的吸收和传播,并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导致品质下降。为了控制小麦蚜虫,必须合理放置农作物,以确保冬春季小麦混合区域的简化,而秋季作物主要是玉米和粟。播种小麦时,选择抗虫的品种并覆盖小麦种子,防止地下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增加种子发芽的可能性。同时,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有必要进行施肥和供水等措施,以确保小麦健康生长。即使下雨后也要保持水分,以提高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并减少蚜虫的为害。2.4 红蜘蛛近年来,小麦中的红蜘蛛数量增加,使其成为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红蜘蛛通过吸收叶子和幼苗的汁液生长,威胁小麦的健康生长。季节性湿度的变化影响着红蜘蛛的生长繁殖,通过掌握空气湿

9、度的变化来及时抑制红蜘蛛的大规模繁殖,以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应在红蜘蛛的传播过程中向麦田喷洒适量浓度的药剂,有效控制小麦红蜘蛛,确保小麦的良好生长【3】。3 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3.1 农业防治技术首先,结合当地天气数据,确定全年最有可能爆发的病虫害类型。例如参考气象局发布的信息可知,多云天气和降雨的频率将长期增加,那么当地空气将会变得极为潮湿,在此气候条件下发生真菌病可能性较高,会使小麦数量减少。当地农民需要提前购置和配制农药,并向所在地区的农民传达相关的害虫防治方法。此外,还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预测其开展趋势,并采用有效的控制技术适当防治

10、。同时,土地轮换可用于混合小麦和大豆、花生、油菜籽和其他农作物,并按季节轮换以减少田间病原体和害虫的数量。3.2 生物防治技术首先,将各种类型的小麦害虫天敌引入当地麦田,例如引入寄生性黄蜂,可以有效地消除病虫的成虫和幼虫。小麦蚜虫是常见的小麦害虫,包括麦盆蚜虫、长管蚜虫等。其中,小麦长管蚜虫不能承受高温,生长环境湿度在40%80%;麦盆蚜虫可以承受高温,生长环境湿度在35%67%。通过在合理时间段内引入天敌如蚜虫、蜜蜂、瓢虫和蚜虫蝇,可实现更好的控制。分析天敌的涌入是否会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并尽量减少对害虫和天敌生态系统的影响。其次,生物制剂可用于控制小麦的病虫害和疾病

11、,例如通过控制小麥侵蚀的荧光假单胞菌和小麦疾病的芽孢杆菌,来到达控制该病的目的。3.3 物理防治技术物理控制是目前开发的一项相对完整和科学的控制技术,主要用于加热、照明、枯燥、电磁和辐射抑制、钝化甚至杀死病原体和害虫。人造性激素能干扰成虫的交配繁殖,从而降低该地区成虫的交配成功率,是当前用于预防和控制小麦病虫害的主要且有效的物理措施。通过筛选种子、扫除可控制日光照射、小麦吸盘等,可杀死种子携带的细菌和害虫,以及使用频率振动农药灯等,捕获和杀死麦田中的棉虫和小麦叶蜂等害虫。3.4 化学防治技术当前,化学控制技术仍然是控制小麦病虫害的主要手段。当地农业部门应在预测和分析一年中发生的小麦病虫害类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另外,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严格控制最正确管理时间和最正确剂量,以到达正确的时间和用药量,防止过度喷洒农药和药物滥用带来的负面影响。鼓励应用中草药多控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数量,降低控制本钱【4】。综上所述,小麦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小麦栽培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应认真总结小麦实际栽培过程中的规律和技术要点,全面推广病虫害的各种防治措施,提高小麦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