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应变片的压力传感器设计_第1页
电阻应变片的压力传感器设计_第2页
电阻应变片的压力传感器设计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阻应变片的压力传感器设计题目 电阻应变片的压力传感器设计时间 201608班级 2014 级姓名它戶.序号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2016年 08 月、,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非物理量的测试与控制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于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制造、石化、轻工、技术监督与测试等技术 领域,而且也正逐步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传感器技术是实现测试与自动控制 的重要环节。在测试系统中,被作为一次仪表定位,其主要特征是能准确传递和检 测出某一形态的信息,并将其转换成另一形态的信息。传感器是指那些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或响应)与检出功 能,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

2、转换成与之对应的可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其中电阻 应变式传感器是被广泛用于电子秤和各种新型机构的测力装置,其精度和范围度是 根据需要来选定的。因此,应根据测量对象的要求,恰当地选择精度和范围度是至 关重要的。但无论何种条件、场合使用的传感器,均要求其性能稳定,数据可靠, 经久耐用。随着技术的进步 , 由称重传感器制作的电子衡器已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 , 实现 了对物料的快速、准确的称量,特别是随着微处理机的出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 程度化的不断提高,称重传感器已成为过程控制中的一种必需的装置,从以前不能 称重的大型罐、料斗等重量计测以及吊车秤、汽车秤等计测控制,到混合分配多种 原料的配料系统

3、、生产工艺中的自动检测和粉粒体进料量控制等,都应用了称重传 感器,目前,称重传感器几乎运用到了所有的称重领域。本次课程设计的是一个大量程称重传感器,测量范围为 1t 到 100t 。本次课程设计的称重传感器就是利用应变片阻值的变化量来确定弹性元件的微 小应变,从而利用力,受力面积及应变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力的大小,进而求得产生 作用力的物体的质量。应变片阻值的变化可以通过后续的处理电路求得。传感器的设计主要包括弹性元件的设计和处理电路的设计。由于传感器输出的 信号是微弱信号,故需要对其进行放大处理;由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里混有干扰信 号,故需要对其进行检波滤波;由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通常都伴随着很大的

4、共模电 压(包括干扰电压),故需要设计共模抑制电路。除此之外,还要设计调零电路。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2、课程设计任务 23、方案的选择 33.1方案的制定 33.2 方案的确定 44、材料的选择 64.1 弹性元件 64.1.1 弹性元件材料 64.1.2 弹性元件材料 74.2 应变片的选择 84.2.1 电阻应变片类型的选择 94.2.2 应变计的材料 94.3 应变计主要参数的确定 105、外壳尺寸确定 116、测量电路的设计与计算 126.1 电桥电路的设计与计算 126.2 交流电压输出电路 136.3放大电路 136.4滤波电路 166.6 数字显示电路 167、误差来源

5、与精度分析 188、相关元器件的确定 19 参考资料 - 20 心得体会 21 附录一 常用芯片引脚图 22 附录二传感器电路处理总图 25 附录三 传感器外观设计图 261、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传感器原理课程设计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必须完成的一个课程设计。 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本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 合运用传感器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 力,巩固加深有关传感器设计方面的知识。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感器结构和相关元件类型,正确计算、选 择各零件和元件参数,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地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 维护等要求

6、,达到了解和掌握传感器设计过程和方法。3. 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 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 的能力。4. 通过设计环节的实际训练,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 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之在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制图、 运用标准和规范、查阅设计手册与资料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促进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课程设计任务题 目 : 基于电阻应变片的压力传感器设计 初始条件:采用电阻应变片设计测 量力、压力、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传感器,设计时自行确定被测

7、变量及测试范 围,并根据测量的需要选择应变片的型号、数量、粘贴方式以及弹性元件的结构形 式、相关测试电路等。要 求:1正确选取电阻应变片的型号、数量、粘贴方式并连接成交流电桥;2. 选取适当形式的弹性元件,完成其机械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受力分析,并 根据测试极限范围进行校核;3. 完成传感器的外观与装配设计;4. 完成应变电桥输出信号的后续电路(包括放大电路、相敏检波电路、低通滤 波电路)的设计和相关电路参数计算,并绘制传感器电路原理图;5. 按学校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提交一份课程设计说明书( 6000字左 右);6. 按机械制图标准绘制机械装配图( 3号图纸)、弹性元件图( 4 号图纸)各

8、 一张。3、方案的选择 此次传感器课程设计选用应变式拉压传感器。设计中只要把应半片贴在承受负载的 弹性元件上,通过测量弹性元件的应变大小即可求出对应的负载大小,而弹性元件的应 变大小可以通过应变片电阻大小的变化量来求得。故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弹性元件和测量电路来提出不同的方案。3.1 方案的制定 根据弹性体的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轮 辐式,梁式,环式,柱式等。在测量拉 /压力 上主要用到的是柱式传感器。柱式传感器的 弹性元件分为实心和空心两种,如图 2.1.1 所示。( a 是实心, b 是空心)图 3.1 柱式传感器的弹性元件应变片将应变的变化转换成电阻相对变化 R/R,要把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

9、压或电流的变化,才能用电测仪表进行测量。常用的有两臂差动电桥和全桥电路,如图2.1.2所示。图3.2直流电桥电路3.2方案的确定实心圆柱可以承受较大的负荷,在弹性范围内,则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l (T F = £-= (E SE式中:F 作用在弹性元件上的集中力;S圆柱的横截面积。圆柱的直径根据材料的允许应力来计算。图3.1实心圆柱与空心圆柱由于 F / S< (T(3-2a阿臂建动电桥b全瞬电路lr11 而S=n d / 4 (33式中d为实心圆柱直径。贝U直径 d>2 4F (34 n c空心圆柱弹性元件的直径也要根据允许应力计算。n( D 2-d 2)同理 S =

10、 (3-5 4式中:D 空心圆柱外径;d空心圆柱内径根据式(3-2)和式(3-5)可知n4(D 2-d 2 >F所以 D>4F +d 2 (37 n c弹性元件的高度对传感器的精度和动态特性都有影响。由材料力学可知,高度 对沿其横截面的变形有影响。当高度与直径的比值 H / D 1时,沿其中间断面 上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状态与其端面上作用的载荷性质和接触条件无关。试验研究的 结果建议采用 H >>2D+L (3-8 式中 L 为应变片的基长。对于空心的圆柱为HD-d+L (3-9 此外,因此,经比较分析选取空心圆柱作为弹性体。电路转换部分一般电桥的输出电压为U o =U i

11、 R 1R 4-R 2R 3 (3-10 (R 1+R 2(R 3+R 4如图 3. 2,两臂差动电桥电路的电压输出为U o =U i (R 1+?R 1)R 4-(R 2+?R 2 R 3, (3-11 (R 1+?R 1+R 2+?R 2(R 3+R 4设初始时 R 1=R 2=R 3=R 4=R , 工作时一片受拉一片受压,即 ?R 1=-?R 2=?R , 则式(3-11)可以简化为U o =U i ?R U i ?=K£ (3-12) 2R 2差动电桥电压灵敏度为KU =U i (3-13) 2同理若采用四臂电桥,如图 3.2所示并设初始时 R 1=R 2=R 3=R 4=

12、R ,工作时 ?R 1=?R 4=?R 3=-?R 2=?R 时,输出为U o =?R U i =K & U(i3-14) R四臂电桥的电压灵敏度为(3-15) KU =U i通过比较其电压灵敏度知四臂电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高,故选用四臂电桥 电路。4、材料的选择4.1 弹性元件弹性敏感元件在传感器技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传感器工作过程中,一 般是由弹性敏感元件首先把各种形式的非电物理量变换成应变量或位移量等,然后 配合各种形式的转换元件,把非电量转换成电量。所以在传感器中弹性元件是应用 最广泛的元件。4.1.1 弹性元件材料在设计传感器以前,首先应选择好弹性元件材料。对弹性元件

13、材料提出以下要 求:(1强度高,弹性极限高;(2具有高的冲击韧性和疲劳极限;(3 弹性模量温度系数小而稳定;(4热处理后应有均匀稳定的组织,且各向同性;(5热膨胀系数小;(6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和热处理性能;(7具有高的抗氧化、抗腐蚀性能;(8弹性滞后应尽量小。常用材料:结构钢CrNiMo,30CrMnSiNi2A )、铝合金、钛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和热膨胀系数如下表所示材料名称弹性模量E (GPa)泊松比密度(血/迪)热膨胀系数结构钢190-210:0. 27-0+ 30785012tn n w.70790,332600280023钛合金100-1200.3315008. 1-11

14、表4.1常用材料弹性模量泊松比经过比较知结构钢的弹性模量最大,热膨胀系数最小,适合应用制作负重大的传感器,故本次课程设计选用结构钢 30CrM nSiNi2A4.1.2弹性元件的参数计算由4.1.知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的是结构钢 30CrMnSiNi2A,查表得E =200Gpa,(T b =1080MP取 卩=0.3 g =s 2根据许用应力计算公式(T =(T s当安全系数n s取2得:n s(T = (TSn s =1080MPa =540MPa 2根据公式(3-6得:S 1= n4(D -d >22F max 虫003?9. 802 =1814. 8mm 6540? 10又因为应变片

15、的应变比小于1500卩£取& 0=1000当弹性体的应变比&1 小于 &才不至于损坏应变片,由式(3-1)可得F max 100? 103? 9. 802 S 2> =4900. 0m6E9 & 020010? 1000? 10当弹性体的截面积同时大于 S 1 , S 2 时才能满足整体的设计要求。S =maxS1 , S 2= 4900. 0mm 2当传感器过载50%时,根据公式(T =F可求的SF 100? 103? 9. 80? 150%c =300MPa-6S 4900. 0? 10(T <(T =540MPa所以知超载 50%时,

16、弹性元件受到的应力在许用应力范围内。弹性元件的外径 D 不能选择太小,否则会由于力的偏心造成很大的误差。在 实际计算时先按照额定载荷F,根据材料的参数求得(T =540MPa取D=10.0cm根 据 n (D 2-d 2)42> S可得 d < D4Sn =0. -24? 4900? 10-6n =6. 13cm取 d = 6.0cm这样空心管的壁厚为:1t = (D -d =2. 0cm 2柱高的确定对于圆柱筒式传感器有 HD-d +L 5cm为了防止弹性元件受压时出现失稳现象,柱高应该选得小些,但又必须使应变 片能够反映截面应变的平均值,所以可取 H=6.0cm检验是否会出现局

17、部失稳,根据薄壁管的失稳临界应力计算公式可得:(T bm =Pa =30. 26G Pa 11D +d 3电 2 10+6) ? 10-231-0. 32) 22E t 200? 109? 2. 0? 10-2(T bm远大于c =540MP,故在超过量程50%的载荷作用下,不会出现局部失 稳。4.2 应变片的选择4.2.1 电阻应变片类型的选择电阻应变片主要分为电阻丝式应变片、金属箔式应变片和金属薄膜应变片。由 于电阻丝式应变片有横向效应对测量的精度有影响,使灵敏度降低,而且耐疲劳性 能不高。金属薄膜应变片尚难控制电阻与温度的变化关系,不常用。故选用金属箔 式应变片。 箔式应变片的主要优点:

18、(1 本身性能稳定,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在 -30+350 度范围内稳定工作;(2 散热条件较好;(3)在长时间测量时的蠕变较小,一致性较好;(4适用于各种弹性体材料及弹性结构形式,粘贴操作简便;(5价格便宜;(a单轴的(b测扭矩的(c多轴的(应变花图4.1各种金属箔式应变片422应变计的材料电阻应变计简称应变计(亦称为电阻应变片或简称应变片)。它由四个部分组 成。第一是电阻丝(敏感栅),它是应变计的转换元件。第二是基底和面胶(或覆盖层)。基底是将长肝气弹性体表面的应变传递到电 阻丝栅上的中间介质,并起到电阻丝与弹性体之间的绝缘作用,面胶起着保护电阻 丝的作用。第三是粘合剂,它将电阻丝与基底粘

19、贴在一起。第四是引出线,它作为联结测量导线之用。(1材料的选用原则应变计敏感栅合金材料的选择对制作应变计性能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 此对制作应变计所用的应变电阻合金有以下的要求:a有较高的灵敏系数;b电阻率高;c电阻温度系数小,具有足够的热稳定性;d机械强度高,压碾或拉伸性能好,高温时耐氧化性能要好,耐腐蚀性能强; e与其它金属接触的热电势小;f与引出线焊接容易。(2常用的应变计材料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种金属材料能满足上述全部要求,因此在选用时,只能给予 综合考虑,常用的有康铜、镍铬、卡玛合金、镍铬硅锰等合金。其各自性能分别如 下表所示:a; ll&VC)p/(io/r)最高快用餌T?

20、5145土M2.015JWX动态)MHCr!O11M3014800(动靳卡玛合金M74_Cr20 APJeJ1J4-LC±1Q13, J900i4)i伊文音金 6J23M75Xr2O ABXu2L24-LI2土前2.4-2.<i13 J灿静态jg重Cr2*JU541.S-L5±10-402.fiUlOOEd态)钿料甘金貞RM占11919Pt3SW04.ti?】00帥型烝'PtBO-lrlOOJSL0B表4.2常用的应变计材料有表可知:电阻温度系数较小而且稳定,同时它的Ks对应变值的稳定性非常高,不但在变形的弹性范围Ks持为常数,在进入塑性范围后,亦基本保持为常

21、 数。所以本课程设计采用是材料为康铜的应变片。(3)基底、弓I线材料和粘合剂基底用于保持敏感栅、引线的几何形状和相对位置,盖片既保持敏感栅和引线 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还可保护敏感栅。基底的全长称为基底长,其宽度称为基底 宽。基底材料有纸基和胶基。胶基由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聚酰亚胺等制成胶膜, 厚度约0.030.05mm,本次设计采用胶基;弓I线材料是从应变片的敏感栅中引出的细金属线。对引线材料的性能要求:电 阻率低、电阻温度系数小、抗氧化性能好、易于焊接。大多数敏感栅材料都可制作 引线;黏合剂材料用于将敏感栅固定于基底上,并将盖片与基底粘贴在一起。使用金 属应变片时,也需用粘结剂将应变片基底粘贴

22、在构件表面某个方向和位置上。以便 将构件受力后的表面应变传递给应变计的基底和敏感栅。常用的粘结剂分为有机和 无机两大类。有机粘结剂用于低温、常温和中温。常用的有聚丙烯酸酯、酚醛树 脂、有机硅树脂,聚酰亚胺等。无机粘结剂用于高温,常用的有磷酸盐、硅酸、硼 酸盐等。本次设计采用有机粘结剂。4.3应变计主要参数的确定箔式应变计的敏感栅是用厚度为 0.0020.005毫米的铜镍合金或镍铬合金的金 属箔,采用刻图、制版、光刻及腐蚀等工艺过程而制成。基底是在箔的另一面涂上 树脂胶,经过加温聚合而成,基底的厚度一般为0.030.05mm。图4.2应变计的结构图4.3敏感栅的尺寸基于弹性体结构和测量要求选用应

23、变片的参数:型号敏感栅尺寸(宽X怪)nunXinm材料阻值灵敬度K基鹿BH350-2AA3*5箔式35QC22. Q7 2縮醛胶基表4.3应变片参数5、外壳尺寸确定实物图如下所示图5.1柱式传感器实物图具体设计图参考附录中的图6测量电路的设计与计算6.1电桥电路的设计与计算 依照课程设计中的方案选择知使 用的电桥为全桥电路。在实际测量中, 作用力不可能正好通过柱体的中心轴 线,所以这样的柱体弹性元件除了受 到拉(压)外,还受到横向力和弯矩。 通过图6.1所示应变片的粘贴、连接 方法可以减小这种影响。图6.1应变片的粘贴和连接方法图中各应变片上的应变分别为£ 1= £ 1&#

24、39; = £ 4= £ 4' = £ + £t£ 2= £ 2' = £ 3=(£ 3' = £t式中:£为温度引起的虚假应变根据桥式电路输出为 U o =U i K (41 + Q £ (6-1)1 + Q K& U i 41+ (21-jj)£ +2 £ t 电桥电压灵敏度为KU = ( 1+) U i ( 6-2电路设计中,应变片的连接如右图所示,对应图 6.1所示的应变片接法。所选用的是全桥形式的差动电桥, 且为提高电桥灵敏

25、度或进行温度补偿,每个桥臂都安置 两个应变片。此外,由于在零压力时,传感器大约有 2mV 的不平 衡输出,并且放大器有输入失调电压,因此,用组成的 电桥电路进行零位调整。通过改变电位器 图 6.2 全桥的电路设计 的值,可改变补偿电压的大小,以使得零压力时 U 0=0V, 为了保证足够的调整精度,电位器为多圈电位器。b.应变片的连接方摆虫应变片的站法b-应变片的连接方拒F4屮+L21孔应变片的貼法h1946.2交流电压输出电路ICL8038的波形发生器是一个用最少的外部元件就能生产高精度正弦,方形,三角,锯齿波和脉冲波形彻底单片集成电路.频率(或重复频率 的选定从O.OOIhz到 300khz

26、可以选用电阻器或电容器来调节,调频及扫描可以由同一个外部电压完成. ICL8038精密函数发生器是采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等先进工艺制成的单片集成电路 芯片,输出由温度和电源变化范围广而决定.这个芯片和锁相回路作用,具有在发生温度变化时产生低的 图6.3交流电压输出电路频率漂移,最大不超过250ppm /C特点:1、具有在发生温度变化时产生低的频率漂移,最大不超过50ppm C;2、正弦波输出具有低于 1的失真度;3、三角波输出具有 01高线性度;4、具有0. 001Hz1MHz的频率输出范围;工作变化周期宽;5、2%98%之间任意可调;高的电平输出范围;6、从 TTL 电平至 28V ;7、具有

27、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等多种函数信号输出;8 易于使用,只需要很少的外部条件取RA=RB=10K ,输出的波占空比为50%。端口 9输出的是方波,端口 2输 出的是正弦波6.3放大电路来自传感器的信号通常都伴随着很大的共模电压(包括干扰电压)。一般采用 差动输入集成运算放大器来抑制它,但是必须要求外接电阻完全平衡对称,运算放 大器才具有理想特性。否则,放大器将有共模误差输出,其大小既与外接电阻对称 精度有关,又与运算放大器本身的共模抑制能力有关。一般运算放大器共模抑制比 可达 80dB ,而采用由几个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测量放大电路,共模抑制比可达 100 120dB 。结合以上几点,采用了低漂

28、移运算放大器构成的三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 路。具体的电路如图 6.3所示图 6.4 三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它由三个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其中 N1,N2 为两个性能一致(主要指输入阻 抗,共模抑制比和增益)的同向输入通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平衡对称(或称同 向并联型)差动放大输入级, N3 构成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输出级,用来进一步抑 制 N1 , N2 的共模信号,并适应接地负载的需要。由输入级电路可写出流过 Ro , R1, R2的电流IR为IR =u o1-u i2u i1-u o1u i2- u i1 (6-2) =R 8R 7R oR 7R R R )u i1-7u i2, u o

29、2=(1+8)u i2-8u i1 (6-3) R o R o R o R o 由此求 得 u o1=(1+于是,输入级得输出电压,即运算放大器 N2 与 N1 输出之差为u o2-u o1=(1+R 7+R 8 (6-4) )(u i2-u i1 )R o其差模增益 Kd 为Kd =u o2-u o1R +R 8 (6-5) =1+7u i2-u i1R o由上面公式可知,输入级的差动输出及其差模增益只与差模输入电压有关,而 其共模输出、失调及漂移均在 Ro 两端相互抵消,因此电路具有良好的共模抑制能 力,又不要求外部电阻匹配。但为了消除 N1, N2片偏置电流等的影响,通常取 R7=R8.

30、另外,这种电路还具有增益调节能力,调节 R14可以改变增益而不影响电 路的对称性。根据共模抑制比定义,可求得输入级的共模抑制比为CMRR 12=CMRR1 CMRR 2/ | CMRR 1-CMRR 2 |(6-6)式中的CMRR 1、CMRR 2分别为N1、N2的共模抑制比。当R 9=R10、R 13=R14时,运算放大器 N3的差模增益为Kd3=整个电路的共模抑制比为CMRR=(Kd CMRRB CMRR12/( Kd CMRR 3+ CMRR12 (6-7)式中CMRR 3 运算放大器N3的共模抑制比为了获得高的共模抑制比,必须选取集成运算放大器 N3 具有高的共模抑制比,同时精选外接电

31、阻,尽量使 R 10=R11、R 12=R13精度应控制在0.1%内。而 且通常将输入级的增益Kd设计得大些,输出级的增益 Kd3设计得小些。这种电路由于 N1,N2的隔离 作用,输出级的外部电阻可以取得较小,有利于提高电阻的匹配精度,提高整个电 路的共模抑制比CMRR> 120dB,共模输入电压范围为+ 610V,总增益1 10000(Rp 为几十至几百欧姆)。如果在 N3 的两输入端之间接入共模补偿电路,则可补偿电阻的不对称,获得 更高的共模抑制比。改变 Rp 阻值可将共模增益调整到最佳点。所以,可以得到放大电路的总增益为 R 13 R 9A1=Kd ?Kd3=(1+R 7+R 8R

32、 13 (6-8) R o R 96.4滤波电路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能做到理想化,故会产生一些杂波,同时电路还会受到噪声信号的干扰,因此,需要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本次课程设计中采用的滤波电路为压控电压源低通滤波电路。其参数如下:Kp =Kf =1+R 18 (6-9 R 173 =R 16R 19C 1C 2 (6101-Kf 111 (6-11图6.5压控电压源型低通滤波电路 ?3 =+ +C 1R 16R 19R 19C6.5数字显示电路数显电路主要器件由芯片 MC14433和共阴极半导体数码管LED组成L1004joonx-图6.6数字显示电路MC14433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

33、单片 3位半A/D转换器,它适合构成带B码输出的3位半LED显示数字电压表,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低速A/D转换器。MC14433的性能特点:(1)MC14433属于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其转换准确度为 ±).05%。内含时钟振荡器,仅需外接一只振荡电阻。能获得超量程( OR )、欠量程(UR )信 号,便于实现自动转换量程。能增加读数保持(HOLD )功能。(2) 需配外部的段、位驱动器,采用动态扫描显示方式,通常选用共阴极 LED数管。(3) 有多路调制的BCD码输出,可直接配 卩P构成智能仪表。(4) 工作电压范围是±4.5 V拐V,典型值为芳V,功耗约8mW。7

34、、误差来源与精度分析7.1电阻应变片引起的误差用应变片测量时,由于环境温度所引起的电阻变化与试件应变所造成的电阻变 化几乎有相同的数量级,从而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造成应变片温度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应变片的电阻丝(敏感栅 具有一定温 度系数;电阻丝材料与测试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设环境引起的构件温度变化为 tC )时,粘贴在试件表面的应变片敏感栅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为a,则应变片产生的电阻相对变化为?R ( t1= a ?<t7-1) R由于敏感栅材料和被测构件材料两者线膨胀系数不同,当 t存在时,引起应变片的附加应变,相应的电阻相对变化为?R ( t2=K( f-g s ?t (72 R式

35、中:k为应变片灵敏系数;g g为试件线膨胀系数;g为应变片敏感栅材料 线膨胀系数。因此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总电阻相对变化为:?R ?R ?R ( t =( t1+( t2= a?t -+K(s ?t(g7-3) R R R通常,在常温应变测量中采用桥路补偿法,如图 6.1所示,这种方法简单,经 济,补偿效果好。7.2电桥的非线性误差实际电桥电压与应变片的电阻相对变化为非线性关系,如式( 7-4)所示,当 电阻变化量很小至可以忽略不计,或则远小于 1时,电桥电压与电阻相对变化可以 认为是线性的。?=?R 1 -?R +(?R 2 -(?R 3+ ?( 7-4) 丫 L =?2R R R R 2R

36、2+7.电路的灵敏 度电路灵敏度为应变片灵敏度,桥路灵敏度,三运放电路增益以及滤波电路增益 之积,即K=Ks ?KU ?A 1?KP(7-5)由式(6-2), (6-8,(6-9,并取 Ks =2.0得K=2. 0(1+ 及 1+R 7+R 8R 13R (7-6) (1+18 U i R o R 9R 178、相关元器件的确定相关电阻值的确定 最大量测量时,有& max F =max =ES 100103? 9. 80200? 109? 102-62)? 10-44 975. 32相应的输出电压为U o =U i K (41+ p) &气 1+Q K£ U i =(

37、 1+0. 3) ? 2? 975. 32? 10-6? 12 30.43m V 41+ (21-0 & +2 £ t 而输入到A/D端的电压为10V,因此有10A= 328 30. 43 10-3可放大电路为三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和压控电压源型低通滤波电路,取三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160,滤波电路的放大倍数为2,由于根据本设)R8(Q )K9(Q )R13(Q )Ro g)100K100K20K10K2, SOK表8.1电阻取值表由上表计算可得出A 1=K d ? K d 3=-R 13R +R 840K 100K +100K ?(1+7 二?(1+ 1

38、60 R 9R o 20K 2.5KR 18=2,可以使 R17=R18=10K R 17Ro 为滑线变阻器,可取 10K 的阻值。 滤 波电路的放大倍数为 2, 即 Kp =Kf =1+输入桥路电压的确定为了保证精度,在静态测量时,允许电流一般为 25mA ,空载时,有U max =4RI max =4?350?25?10-3=35V所以,电压可取 12V参考资料1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李瑜芳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2 新编传感器技术手册,李科杰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3 传感器实用装置制作集锦,陈尔绍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年4 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黄继昌主编人民

39、邮电出版社,1998年5 测控电路,张国雄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年6 传感器实用装置制作集锦,陈尔绍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年7 传感器实际应用电路设计,黄贤武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 年8 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杨帆 吴晗平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9 机械课程设计简明手册,骆素君 朱诗顺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10 工程力学(修订版),李卓球 朱四荣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 2008年心得体会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 发现, 提出,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 锻炼 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 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 . 随着

40、科学技 术发展的日新日异,传感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 在生活中 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传感器的开发技术是十 分重要的。 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 到实践,在这些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 的东 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 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 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 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 设计的

41、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 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 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不懂一些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对一些 特殊电路掌握得不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 温 故。在完成传感器课程设计后 , 我们发现我们还有许多不足 , 所学到的知识还远远不 够, 以至于还有一些功能不能被动完成。但通过学习这一次实践 , 增强了我们的动手 能力, 提高和巩固了传感器方面的知识 , 从中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 并让我们 认识到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是多么重要。本次毕业设计非常感谢

42、孙阳修老师给予 指导。附录一 常用芯片的引脚图1.ICL8038 引脚图引脚说明:脚 1、 12(Sine Wave Adjust ):正弦波失真度调节;脚 2 (Sine Wave Out):正弦波输出;脚 3( Triangle Out ):三角波输出;脚 4、5( Duty CycleFreque ncy):方波的占空比调节、正弦波和三角波的对称调节;脚6 (V+):正电源±0V±8V ;图11.1 icl8038引脚图 脚7 (FMBias ):内部频率调节偏置电压输;脚8(FM Sweep:外部扫描频率电压输入;脚9(Square Wave Out):方波输出,为

43、开路结构;脚 10 (Timing Capacitor ):外接振荡电容;脚 11(V or GND ):负电原或地;脚 13、14( NC ):空脚。2.MC14433引脚图MC14433的引脚说明:1 . Pin1(VAG 模拟地,为高科技阻输入端,被 测电压和基准电压的接入地2 . Pin 2(VR 基准电压,此引脚为外接基准电压的输入端。 M C 1 4433只要一个正基准电压即可测 量正、负极性的电压。此外, VR 端只要加上一个 大于5个时钟周期的负脉冲(VR,就能够复为至转 换周期的起始点。3 . Pin 3(Vx 被测电压的输入端,MC14433属于双积分型 A/D 转换器,因

44、而被测电压与基准电压 有以下关系: 因此,满量程的 Vx=VR 。当满量程 选为1.999V,VR可取2.000V,而当满量程为199.9mV时,VR取200.0mV,在实际的应用电路中, 根据需要, VR 值可在 200mV 2.000V 之间选取。4 . Pin4-Pin6(R1/C1,C1 外接积分元件端。 图11.2 MC14433引脚图 次三 个引脚外接积分电阻和电容,积分电容一般选 0.1uF 聚脂薄膜电容,如果需每秒转 换4次,时钟频率选为66kHz,在2.000V满量程时,电阻R1约为470k愆 而满 量程为200mV时,R1取27k Q5 . Pin7、Pin8(C01、C02 外接失调补偿电容端,电容一般也选 0.1uF 聚脂 薄膜电容即可。6 . Pin 9(DU 更新显示控制端,此引脚用来控制转换结果的输出。如果在积 分器反向积分周期之前,DU端输入一个正跳变脉冲,该转换周期所得到的结果将被送入输出锁存器,经多路开关选择后输出。否则继续输出上一个转换周期所测量的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