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下诗歌赏析_第1页
鄂教版八年级下诗歌赏析_第2页
鄂教版八年级下诗歌赏析_第3页
鄂教版八年级下诗歌赏析_第4页
鄂教版八年级下诗歌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花一叶望江南正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二、赏析这首词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位深情盼望丈夫(抑或情人,于理解词意并无大 碍)归来的思妇形象,意思直白,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读出它的精妙之处,还是需要 仔细琢磨一番的。本词是一首闺怨词,写思妇登楼远眺,望人不归。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这位女主人公早上起来,匆匆梳洗后,独自倚在望江楼上眺望。从这了了的八个字中,应该可以读出几层意思: 梳洗”点明了时间是早上,对下文的傍晚(斜晖)来说也是个伏笔。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说这是午睡后的梳洗,时间短去了半天,则下文的过尽千帆极言等待之久便无着落,似不可取。 梳洗罢

2、”,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如果不是有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会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女为悦己者容 ”,这容是为了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 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认真梳洗。一个 罢”字之后,紧接 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一一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的赶去江楼了。从她一早就急急去江楼眺望展开一点,就应该还会想到,她的思念应该不会是 早上起床后才突然产生的,她昨天夜里可能是长夜不眠,一夜相思,受尽煎熬;抑或 昨夜她梦见吉兆,所以她才急不可耐地早早赶去望江楼。再进一步,由今天而昨天,由昨天而前天,她是不是

3、日日如此都来这江楼上盼归呢?一个 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 象征分别的 白苹洲”(详解见下)遥相呼应。白:一种水中浮草过尽千帆皆不是 ”,写出了她希望与失望交替的过程。远处每有一船现影,她便 引颈长望,心儿随着船的渐行渐近而渐渐紧张,希望也渐渐高涨,可是船到楼头无情 地继续前行,当她意识到这并不是她等待的船儿时,她的失望情何以堪!可是这时的她还没有完全失望,幻想促使她把目光再次投向远方就这样,在无数希望与失望的交替中,她内心的摧伤越来越惨重。同时,这一句也表明了她盼望 的时间之久,她的痴情和执着。千帆”是千船”的代指,但是这又不仅仅是修辞方法的差别。船在

4、水上,越向远处,越是只能看到帆而不是船。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写的是去船,把它倒过来,不就是这位思妇盼望来船的过程么?所以,一个 帆”字把读者的目光引领到了远处,使读者也像词中的思妇一样极目远望, 企盼人归。斜晖脉脉水悠悠 ”,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这斜晖尚且脉脉含情,无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为什么她盼望的人却如此薄情寡 义,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 的青春年华,不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么?肠断白苹州”,在愁情满怀、斜晖渐去的时候,女主人公的目光偏偏又遇到了他们当年分手的白苹州,这怎么能叫她不肝

5、肠寸断呢?朱光潜认为把肠断白苹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因前几句已写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形象。斜辉”句景中有情,足以给人无限联想的空间,再以断肠”涂饰,便一泻无余,神形俱失,遂成败笔。这是很有道理的。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望江楼”和白苹洲”都确有其处,望江楼在四川成都东门外的锦江河畔,白苹洲是唐代的称呼,今称莲花庄,在浙江湖州东南的苕溪之畔。但 是在本词中,两者都不是确指。望江楼在这里指江畔思妇眺望之楼,不能单单理解成 一个地点。白苹洲,是指江中长有白苹的小渚。白苹是水中一种浮草,色白,古时男 女常采苹花赠别,故古诗词中常用白苹洲指代分别之处。全诗的另一个特色是情感张弛的运用

6、,过尽千帆皆不是”里面蕴含了千百个小的情感张弛;从这一日来说,又是一个大的张弛过程-从早上第一帆满怀期望的 紧张眺望,到斜晖中令人断肠的失落;限于篇幅,词人撷取的只是思妇一日的盼望 镜头,但是思妇与情人的分别当不是一日,那么她的思念自然也非一日。在这常年累 月的思念中,她的情感不又是一个更大的张弛过程么?中心:描写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给人一种淡淡的忧愁 .三、作者温庭筠:(约812 870),晚唐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又名温八叉。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

7、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 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零县(今陕西户县)交B野,靠 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 隐齐名,并称 温李温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 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 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诗词工于体 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关于温庭

8、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素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干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动好学,苦心砚席, 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唯花间集中尚存有其词六十六首。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北梦琐言说温庭筠 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

9、温八叉二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象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 无第二人。注苹这个字错的,因为现有的输入法打不出这个字所以用苹来代替。这个字是草 字头下面一个频。四、诗词内容本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的内心感情。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五、全诗精释清晨刚刚梳洗完毕,就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栏眺望。大江之上,千帆驶过, 但哪一条船都不是我所等待的丈夫的船。斜阳夕晖脉脉(m。)无言,江水悠悠不尽,望着开满白色苹花的江中小洲I,失望之情涌上心头,真是愁肠寸断。赏析二望江南 梳洗罢”一词,也是温的佳作,

10、虽是写闲情的。却无脂粉之气。与他的 红香翠 软”的作品相比,本词给人以清新之感。这首词刻画了 一个倚楼望江盼夫归来而一再失望的妇女形象。起二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作者抓住人物的动态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睡醒早起, 梳头洗脸打扮完毕,就独自倚着望江楼的栏杆向江面望去。词人抓住妇女的特有动作(梳妆打扮)点明了人物的身份,罢”字既表明动彳的时态,又写出动作的情态,略事打扮非精心装饰,表 现了人物那种急切地盼夫归来而又信心不足的心情。独”字则点出思妇形单影孤的情景,倚'字写思妇倚楼而望久久地等待的神态。次二句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斜晖水悠悠。”是写景,又寓情于中,含义深刻。眼望着 江

11、面上千帆过去,都不是丈夫归舟,时近黄昏。江面上只剩下斜阳余晖含情脉脉,江水东流悠悠 不断。意境悠远凄情,着力渲染思妇的离愁,把行人去而不返,辜负了闺中人脉脉多情的心情形 象地表现出来。一个 尽”字不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无一船,空旷凄凉的意境描绘出来,而且把 思妇独倚望江楼时间之长,盼夫归来痴心之深的心情表现出来。结句 肠断白苹州。”描写思妇又见到江边的白苹州 ,回忆起当年在此分手的情景 ,本来已 经望不见归舟已是心灰意懒,又见分手之处,怎能不肝肠寸断、伤心之极呢 ?末句直写心境,揭 出题意,余味隽永。本词选取富有特征的动作和景物,构成人的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心理描写细致

12、入微,意境深幽,寓意深刻。王国维认为 唐五彳t词,有句无篇。”不免偏激。但温词 中确有不少像 斜晖脉脉水悠悠”这样为人们广为传诵的佳句。<虞美人 > 赏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 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

13、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 了”却;小楼 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 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根触,跌衬出他的囚居 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 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 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工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 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 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 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 便作春江 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则又说得过尽,反而

14、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 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 一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 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 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

15、。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范仲淹渔家傲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这首词,写在他率师西北边陲,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这是二首评价上有争论的作品, 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 揣度大意是说,作为主帅不 抒发雄豪慷慨之情, 却去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经历证明这首词确实状写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说:以总帅出此语,宜乎士气不振而无成功。”这都

16、是从政治教育角度着眼的评价。 另一些评家却称道其, 写得 沉雄”,有 排荡之势: 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夏承 素先生则盛赞这首词 情感浑厚,气概阔大 笔者认为,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 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 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 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

17、 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 他尽忠职守, 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D3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视而不见?词的上阕侧重写景。 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蜂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 外的思归之情。为何思归,是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吗?不是。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何况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怎不 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 自然的。干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 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阂一开头就是蚀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18、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为什么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靖乱之,功未成, 又何颜以上觐朝廷,下见百姓 ?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 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哩。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1o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这首渔家傲绝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 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不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欧 阳

19、修对这首词的负面评价, 是很不公平的。黄蓼园说它 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天净沙秋思赏析 【原文】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 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 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 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 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

20、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法朗士断言: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对这一断言是否过于绝对我们姑且不论,但用来观照这首小令却是非常恰切的。曲中的 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在马致远这些 失意文人的眼中,本来就是一些易于让人愁思一触即发的秋色,加之时值黄昏,天涯孤客行在旅途,不能不由眼前这种满目清瑟之景想到他一生仕途的失意和漂泊羁旅的愁苦而在心头蔓上愁思万缕,进而结晶出这样一首蕴藉着游子绵绵不绝的愁绪,且格调苍凉、笼罩着愁云惨雾的天净沙 秋思也就不足为怪了。可以说,这首小令正是

21、他一生生活真实而又生动 的写照。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 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 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 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 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 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 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

22、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 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 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 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 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 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 撒下凄冷的斜晖,本

23、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 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马致远就是以这样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 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题破山寺后禅院解析鉴赏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译文】 清晨进入这座古老寺庙, 6 一叶一世界一花一叶旭日正照着高高的树林。一条竹径通向幽静处所,禅房周围花木郁郁葱葱。山林的美景使百鸟欢

24、悦,潭水倒影让人杂念全消。一切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作者介绍】常建(生年年不详),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 任肝胎(今江苏省肝胎县)尉。一生仕途报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他的诗以山水、 田园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堆、孟浩然一派。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解题】这首诗选自全唐诗卷一四四。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 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 始建于南齐。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注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清晨:指日出前的一段时间。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25、。自兴建至盛唐时期已有百年以上,所以称古寺。初日:初升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 之林。意思是旭日照在高树的梢头。C旭日下,古寺在高林丛中,气氛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径:竹林丛中的小路。通:通往,通向。幽处:幽静之处。禅房:僧侣们 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CX句写禅房幽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光:山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 欢悦。鸟性:禽鸟的习性。潭影:清激潭水中的倒 影。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C观赏山光水色,触发了出世的情思。万籁(1此俱寂,但馀钟磬(qng)音。万籁:一切声音。籁:空穴里发出的声。这里泛指声音。此:在此。即

26、在后禅院。俱:副词。全都。寂:沉寂,听不到。 但:只。馀:剩下。钟磬音:敲击钟磐所发出的声音。磐:佛教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钵,铜 铁铸成。寺院诵经、斋供时以钟磐之声为号,发动用钟,止歌用磐。C以钟磐音结束全篇,更加突现古寺之幽。【简析】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区,现已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教名刹, 景致更加迷人。寺中禅院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是宋代大 书法家米芾的手迹,成为兴福寺面龙点睛之笔。 常建题诗时的兴福寺,风貌肯定与今日不同, 但自然环境的特点,如高林、竹径,山光、潭影等,尚可一一指出,让人们从中领悟到常建 诗中所传达出的意境。诗境依游览的过程逐步展

27、开。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诗人一大早即 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胜境的向往之切。大约赶了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及入山门,已是初日照高林”的时刻了。次句既交代了时间的推移,也描绘了古寺的总体风貌,它掩藏在大片高 树丛中,旭日照耀下,宁静的安谧。诗的第二联是入寺之后的经历,沿着竹林间的一条小径走去,小径尽处是僧侣的寮房。 这里花木抉疏绿草如茵, 气氛更显得安详、 幽雅。句中的 幽 处”、花木深:既表现出独特的环境氛围,也传达出诗人欣赏、赞叹之情。诗的第三联正面 写诗人观赏的感受。 这两句说,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前 一句是就自然界而言, 说这里是禽鸟与山林相得之

28、所,是一派祥和气氛。 后一句是就人与自然环境而言,说这里的山光水色不仅可以娱悦人的耳目,而且可以净化人的灵魂。 游人在尘世烦躁、疲惫的心态,一到这里经过澄澈潭影映照,立即得到平复,使精神升华到一个全新 的世界。句中山光”是指 初日”在草木岩石之间的反映; 潭影”则是山光和天色在水里的反映。 这样写不仅从结构上与第二句初日照高林”形成照应,而且使 初日”贯穿始终,更加突现这轮初日,让人觉得这里的阳光有特殊的魅力.读者终于领悟到,诗人写山光”潭影”的用意在烘托他心中的一轮 初日”。是佛光的照耀,才使得这里的山光、潭影获得了悦鸟性”和 空人心”的奇效,使自然界的山水、阳光等等变得清洁、宁静、安详、和

29、平,从而构成破山寺 这一块净土。诗的尾联点破了这种对佛教法力的礼赞。诗人说,此时此刻,外界的一切声响 似乎都沉寂了,远逝了,只有悠长的钟声和清脆的磬声在回荡,在远播,似在警戒沉迷,似 在赞许觉悟。诗人整个身心都融进浓厚的宗教氛圈之中,写游览达到这种境界, 才是真正的引人入胜。全诗层次分明,意境浑融,意味浓厚,历来广为传诵。由本诗演化出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游山西村赏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 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勤奋创作,诗歌数量惊人。据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

30、诗。”流传至今的剑南诗稿仍保存了九千三百多首,在两宋诗人中翘居首位。这些 独具风采的诗篇,其主要内容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乙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 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这首游山西村所描绘的内容属于后者。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 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

31、,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 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这首诗题为游山西村,据剑南诗稿卷三十二幽栖诗之二自注云:乾道(二年)丙戌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距离绍兴城南大约九里,地名西村。这里,山明水秀的优美环境,固然诱发诗人的兴味,而古代抒写田园生活的优秀 诗篇,更是陶冶着诗人的性灵。 以开创田园诗派著称的陶渊明在归田园居诗中所描写的 真景实事曾给诗人以启迪。 唐代擅长于歌咏山水田园的诗人孟浩然的名作过故人庄又给诗人带来了恬淡中有淳美的感受。这些都是陆游诗歌创作所汲取的有

32、益养料。不妨让我们先读一下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 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题材都是描写农村的风光,然而艺术构思 各异。前者主要写 邀我至田家”的眼前情景,而后者侧重写游村的所见所闻。因此,我们欣 赏陆游这首诗,必须紧紧扣住诗题的游”字,才能把握住诗篇的脉络,体会到诗人别具的艺术匠心。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二十说陆游这首七律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从诗的结构来看,这是符合实际的。诗人运用凝练的笔触,全篇 围绕着一个 游”字铺展,不仅写得层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

33、风光图。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t m)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 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 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

34、巧,而是在于 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 ”的诗句。但在意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 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

35、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这个评价是有见地的。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 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 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 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南宋陈元靓

36、岁时广记谓文春后五戊日为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吹箫打鼓声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 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 以祈求农事的丰收。 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今后怎么样呢?诗篇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如果说孟浩然诗的最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陆游诗的结尾用笔则比较婉

37、转,诗人吐露的意 念是,今后倘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这一归结,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 夜叩门”与首句 农家”遥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住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断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 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 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这可以说是继承

38、了孟浩然诗歌平淡有思致”的特色而又向前发展了。使至塞上赏析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 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 好像 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 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 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干古壮观”的名句。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 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