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知识牙体组织_第1页
口腔知识牙体组织_第2页
口腔知识牙体组织_第3页
口腔知识牙体组织_第4页
口腔知识牙体组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牙体组织第一节釉质(来源于上皮)一、理化特性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物质,是特化的上皮组织,外观呈乳白色或淡黄色,自切缘(2mm)或牙尖(2.5mm)处至牙颈部逐渐变薄,牙颈部呈刀片状。无机物有机物水体积百分比186% (重量占96%)2%12%组成钙磷氟釉原蛋白(amelogenin)非釉原蛋白蛋白酶(proteinase)一基质金属 蛋白酶20丝氨酸 蛋白酶功能构成羟 基磷灰 石晶体加强稳 定性调控晶体成核 和生长方向、 速度与磷灰石后 亲和性,调 整晶体形态修饰分解一(1)有机物含量高的结构:釉柱间隙、釉梭、釉丛、釉板、横纹、生长线、新生线等。(2)釉质的晶体间存在微小的缝隙,可能含有水

2、分和营养物,构成釉质营养的通道。(3)牙髓坏死时,釉质代谢受到影响,釉质会失去正常的光泽变为灰黑色,质变脆易裂。二、组织结构(一)釉质的基本结构釉柱( enamel rod)釉柱横剖面呈鱼鳞状(乒乓球拍),有近乎圆形的头部和细长的尾部。每个釉柱头部晶体走向与长轴一致,至尾部时倾斜至65°70°。1 .排列方式:(1)窝沟底部:釉质由釉质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呈放射状;(2)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2 .直径:平均为46 g,表面较深部为大。3 .走行:因绞釉结构,其在表面 1/3较直,而在内2/3弯曲。4 .釉柱鞘(enamel rod sheath):两个相邻釉

3、柱头尾相交处呈现参差不齐的增宽间隙,称为釉柱间隙,即是由于两个釉柱头尾部晶体方向排列不同造成的。这类间隙即构成了釉柱头部清晰的弧形边界,即釉柱鞘。(二)釉质牙本质界以及与釉质最初形成时相关的结构1.【釉质牙本质界】(enamel-dentinal junction, EDJ ):代表上皮和间充质两种不同矿化组织的交界面,外形呈连续的贝壳状。其功能包括:(1)加大了釉质和牙本质的接触面,有利于两种组织的牢固结合;(2)该处釉质形成许多弧形外突,对应牙本质表面的小凹,这种交接形态可降低釉质行使 功能时所受到的剪切力。2 .【釉梭】(enamel spindle):起始于交界伸向釉质的纺锤状结构,本

4、质为间充质形成的有机 物。其形成过程为:釉质发生早期,成牙本质细胞的末端突起穿过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细胞之间,釉质形成时其末端突起残留在釉质内形成。在牙尖及切缘部位多见。3 .釉丛(enamel tufts):磨片上近釉质牙本质界的 1/3的釉质中,是由于釉质钙化不良导致釉 柱间釉质基质蛋白残留所致。4 .【釉板】(ename11amellae):片状,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结构缺陷,自釉质表面延伸至釉质不同深部,可达釉质牙本质界;大多无害,并可随唾液中的矿物盐沉积而发生再矿化。其内含有较多有机物,可形成龋;尤其在窝沟底部和牙邻面的釉板是龋发生的有利通道其。形成原因可能为:( 1 )一组釉质成熟不全造

5、成釉质蛋白含量较高;( 2)萌出的牙齿因负重而产生的裂隙。(三)与釉质周期性生长相关的结构1 .横纹(cross striations) :与长釉柱轴相垂直的细线,在釉柱上呈规律性重复分布,与成釉细胞每天周期性形成釉质有关,代表釉质每天形成的速度。2 .【生长线】( incremental lines ) :又名芮氏线(lines of Retzius ) ,电镜下显示晶体排列不规则,空隙增多,有机物含量大。是釉质周期性的生长速率改变形成的间歇线,其宽度因发育状况变化而不等,每两条间约含有 710条横纹,约代表釉质一周沉积的速度。其走行方向为:( 1 )在横断磨片下呈深褐色同心环状排列;( 2

6、)在纵向膜片中自釉质牙本质界向外,沿釉质形成的方向,在牙尖处呈环形排列包绕牙尖,近牙颈处渐成斜行线。3 .新生线(neonatal line) :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釉质一部分形成于胚胎期一部分形成于出生后,幼儿出生时,由于周围环境和营养状况的变化,釉质发育受到干扰,特称为新生线(四)与釉柱排列方向相关的结构1 .【绞釉】( gnarled enamel) :釉柱自釉质牙本质界向釉质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呈直线,其在表面 1/3 较直,而在内2/3 弯曲,其在切缘和牙尖处弯曲绞绕更明显,称为绞釉;其有利于增强釉质对牙咬合力的抵抗。2 .【施雷格线】( Schreger line) :用落射光观察牙纵

7、向磨片时,可见宽度不等的明暗相间带,分布在釉质内4/5,改变入射光角度可使明暗带发生变化,这些明暗带称为施雷格线。其是由于规则的釉柱排列方向改变产生的折光现象,暗区代表釉质的横断区,亮区代表纵断区。3 .无釉柱釉质(rodless enamel) :该处晶体平行排列,无釉柱结构,其分类和形成原因为:(1)近釉质牙本质界最先形成的釉质:成釉细胞最初分泌釉质时,Tomes突尚未形成;(2)多数乳牙和恒牙表层:成釉细胞分泌活动停止,Tomes突退缩。三、釉质的表面结构(一)釉小皮(enamel cuticle) :覆盖在新萌出牙表面的一层有机薄膜,一经咀嚼即被磨去,牙颈部可残留。可能是成釉细胞在形成

8、釉质后分泌的基板物质。(二)【釉面横纹】( perikymata) :在牙表面平行排列,并与牙体长轴垂直的浅凹线纹,在牙颈部尤为明显,呈叠瓦状。这是牙呈节律性发育的现象,也是铀质生长线到达牙表面的部位。(三)Tomes突凹(Tomes process pits, TPP)扫描电镜下可见一些不规则的,大小相近的圆形小凹,与成釉细胞的 Tomes突形态对应,称为 Tomes突。四、釉质结构的临床意义1 .可用氟化物通过稳定晶体结构来预防釉龋的发生;2 .釉质的咬合面有小的点隙和裂缝,常称为龋的始发部位,并可很快向深部扩展;3 .对釉质表面进行酸蚀可形成蜂窝状粗糙表面,可增加修复体的固位力。第二节牙

9、本质牙本质(dentin)色淡黄,是构成牙体的主要硬组织。主要功能为保护内部的牙髓和支持其 表面的釉质。由于牙本质和牙髓在胚胎发生上关系密切功能上相互依存成牙本质细胞 存在于牙髓,所以二者常合称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pulpo-dentinal complex)。一、理化特性牙本质具有一定的弹性,给硬而易碎的釉质提供了良好的缓冲环境。无机物有机物水体积百分比150%30%20%重量百分比70%20%10%组成磷灰心晶体胶原蛋白(18%)非胶原蛋白一钙、磷I型为主磷蛋白、涎蛋白、酸性糖蛋白等一上述部分蛋白功能如下:1 .牙本质磷蛋白(dentin phosphoprotein, DPP; phos

10、phophoryn )于牙本质矿化前沿分布,不存 在于前期牙本质,与胶原关系密切:定位于原胶原分子间,起矿化成核作用。2 .牙本质涎蛋白(dentin sialoprotein)和牙本质机制蛋白 -1 (dentin matrix protein-1, DMP-1 ) 来源同一基因,常位于管周牙本质,抑制其牙本质的沉积,防止牙本质小管闭合。3 .酸性糖蛋白主要有骨连接素(osteonectin)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前者见于牙本质和 前期牙本质,有抑制矿化的作用;后者含有整合素受体结合序列,可结合在细胞表面。二、组织结构(一)牙本质小管 (dentinal tubule)为贯通

11、于牙本质全层的管状空间, 充满了组织液和一部 分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其自牙髓端伸向表面呈放射状排列,沿途发出许多侧支,并与临近小管的侧支互相吻合,且根部小管侧支数目多于冠部。1.形态:(1)牙尖部与根尖部:直行;(2)牙颈部:弯曲成形(外侧凸向冠方),称为初级弯曲(primary curvature);(3)近牙髓端:凹弯向根尖方向。2.直径:近牙髓端较粗(2.5 g),表面较细且排列稀疏(0.9口),故牙本质小管在近髓侧和 近表面单位面积内小管数量之比为2.5:1。(二)成牙本质细胞突起1 .成牙本质细胞突 (odontoblastic process):是成牙本质细胞的胞质突起,该细胞体位

12、于髓腔 近牙本质侧,呈整齐的单层排列。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伸入牙本质小管内,整个行程中发出许多分支深入小管的分支内,与邻近的分支相联系。2 .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peri-odontoblastic space):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牙本质小管间的间隙,内涵组织液和有机物,是牙本质物质交换的场所。3 .限制板(lamina limitans ):牙本质小管内壁所衬有的一层薄有机膜,含有较多糖胺聚糖, 可调节和阻止牙本质小管矿化。(三)细胞间质:大多矿化,其中含有细小的胶原纤维(I型为主),其排列与牙本质小管垂直而与牙表面平行,彼此交织成网状。1 .管周牙本质(peritubular dentin)

13、:围绕牙本质细胞突起的呈环形透明带的间质,构成牙本 质小管的壁,钙化程度高,胶原含量极少。2 .管间牙本质(intertubular dentin ) :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的牙本质,是成牙本质细胞最早分泌的牙本质,钙化程度较管周牙本质低。3 .【球间牙本质】( interglobular dentin ) : 牙本质主要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间残留一些未钙化的基质,称为球间牙本质;多位于牙冠近釉质牙本质界处沿生长线分布,大小形态不规则。(球间牙本质仍有牙本质小管穿过,但没有管周牙本质的结构)4.生长线(incremental line)由原发性牙本质机制

14、节律性沉积造成,与牙本质小管呈直角,是牙本质线性、节律性朝向根方沉积的标志。可分为( 1)短时生长线(short time incremental line ) :反映牙本质每天的沉积量;( 2)长期生长线(long period incremental line ) :与短时生长线相重叠,每隔5 天的周期性生长线,胶原纤维方向改变更加明显,又称埃布纳( von Ebner)生长线;( 3)欧文线(Owen line) :发育期间受到障碍形成的加重的生长线;( 4)新生线:乳牙和第一磨牙牙本质牙本质部分形成于胚胎期部分形成于出生后,两者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生长线,即新生线。5 .托姆斯颗粒层(To

15、mes granular layer) :纵磨片中根部牙本质透明层内侧的一层未矿化区。6 .前期牙本质( predentin) : 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细胞之间的一层始终存在的尚未矿化的牙本质,与矿化的牙本质界限清楚,呈不规则形,可见钙质小球。(四)牙本质的分类1 .原发性牙本质(primary dentin ) :牙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 1 )未完全分化的的成牙本质细胞最先形成的一层紧靠釉质的牙本质,其胶原纤维排列方向与牙本质小管平行,在冠部称罩牙本质( mantel dentin ) , 在根部称透明层( hyaline dentin ) 。( 2)在罩牙本质和透明

16、层内部的牙本质称髓周牙本质( circumpulpal dentin ) , 胶原较细且排列不如罩牙本质规则。2 .继发性牙本质(secondary dentin) :牙根发育完全,牙和对颌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本质上是牙本质的增龄性改变:在大咀嚼力刺激下,牙本质小管发生变异,走行方向稍呈水平且不规则,与原发性牙本质有明显界限。(其形成可造成牙髓腔缩小,成牙本质细胞变得拥挤甚至消失,其小管发生硬化)三、牙本质的反应性改变(一)修复性牙本质(reparative dentin):也称反应性牙本质(reaction dentin)或第三期牙本质( tertiary dentin ) ,

17、其小管排列紊乱,矿化程度低,与继发性牙本质交界明显。(若原来的成牙本质细胞凋亡迅速,与之相关的牙本质小管不能发生硬化,可形成死区)1 .形成条件:釉质表面因酸蚀、龋、磨损等遭受破坏造成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性。2 .形成过程: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移向该处取代变性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与尚有功能的细胞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二)透明牙本质(transparent dentin) :又称为硬化性牙本质(sclerotic dentin )龋刺激尚可引起牙本质小管中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变性,而后有矿物盐沉积而封闭小管,可组织外界刺激进入牙髓;同时, 管周的纤

18、维亦会发生变性,与矿化的小管同化,造成光镜下小管与周围间质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光镜下呈透明状,故称之为透明牙本质。(三)死区(dead tract) :牙因因酸蚀、龋、磨损等较严重刺激造成成牙本质细胞逐渐坏死,分解,牙本质小管中充满空气所致,透彻光显微镜下呈黑色,故称死区。明牙本质围绕,近髓端则可见修复性牙本质)(死区周缘常有透以流体动力学说( hydrodynamic theory ) 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第三节 牙髓一、组织结构1 .牙髓( pulp) 来源于外胚间充质的疏松结缔组织,主要功能为形成牙本质(细胞) 、 营养 (血管) 、感觉(神经)、防御(淋巴)和修复。其主要组织结构由外

19、至内可分为四层:( 1 )成牙本质细胞层:靠近牙本质;( 2)乏细胞层:又称Weil 层( the zone of Weil) ,细胞相对较少的;( 3)多细胞层:细胞紧密;( 4)固有牙髓(pulp proper) :又称髓核(pulp core) ,细胞分布均与,含丰富的血管神经。2 .细胞:主要细胞为成纤维细胞(又称牙髓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其余细胞尚包括:巨噬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二、牙髓的增龄性变化及牙髓组织结构的临床意义(一)增龄性变化1 .随继发性牙本质和(或)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髓腔逐渐缩小;2 .成牙本质细胞由高柱变扁平,部分发生凋亡;3 .成纤维

20、细胞减少,纤维数量和大小增加;(二)组织结构的临床意义1 .牙髓腔为相对封闭空间,且牙髓血管壁较薄,故当牙髓发生炎症时,血管易于扩张、充血、渗出,使髓腔内压力增大,从而压迫神经产生剧烈疼痛;2 .牙髓内神经在受到各种刺激均多反映为痛觉,且缺乏定位能力:牙髓牙患者不能准确指出患病牙。第四节 牙骨质【牙骨质】(cementum)是覆盖在牙根表面的一层硬结缔组织,色淡黄。牙骨质在牙颈处较薄,在根尖和磨牙根尖分叉处较厚,是维系牙和牙周组织的重要结构。一、理化特性1 .无机物:占重量的4550%,硬度较釉质、骨低;牙骨质含氟量较高,抗龈能力较强。2 .有机物:主要为胶原(主要为I型胶原,参与牙骨质矿化)

21、和非胶原蛋白。二、组织结构(一)牙骨质间质1 .固有纤维:由成牙骨质细胞产生,方向与牙根方向平行;2 .外源性纤维:由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形成,与牙根表面垂直并穿插于牙骨质中,又称穿通纤维( perforating fiber )或沙比纤维(Sharpey s fiber) 。(二)结构边界1 .釉质牙骨质界(enamelo-cemental junction ) :在牙颈部相接的情况可分为:( 1 )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表面:60%;( 2)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接:30%;(3)两者不相接,牙本质暴露,易产生过敏: 10%。2 .牙本质牙骨质界(dentino-cemental junction):光镜下平坦,电镜下可见纤维缠绕。三、牙骨质的分类:可简单分为(一)细胞牙骨质 (cellular cementum ):分布于牙根冠方 2/3处,可提供牙与牙周组织附着;(二)无细胞牙骨质(acellular cementum):位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