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求实效,学用策略求长效(正)(1)_第1页
分层教学求实效,学用策略求长效(正)(1)_第2页
分层教学求实效,学用策略求长效(正)(1)_第3页
分层教学求实效,学用策略求长效(正)(1)_第4页
分层教学求实效,学用策略求长效(正)(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分层教学求实效,渗透策略求长效分层教学求实效,学用策略求长效一、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后,四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的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能力,基本知识技能也有很大的长进,也有了合作互助的意识,但是学生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十个手指头都不一样长,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学成绩有好有差,那是必然的。特别是每一次的单元考查之后,都会发现班上存在优生不优,差生太差的现象。 二、分层、分类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黄沙入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普

2、遍存在的。从水桶定律来说,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提高一个班级中学困生的素质,就能体现一个班的整体效应。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关注每一个孩子独特的个性体验,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总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每个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子目标:培优(数学明星队):从培养能力入手,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生,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辅差(数学潜力队):挖掘他们的潜能,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

3、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二)措施、策略:1、隐性分层、弹性分组 学生分层为便于对学生进行干预和影响,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基础进行合理的分组。为避免并消除分组分层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心灵、情感上的伤害,我采用隐性分组方式。首先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即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合为“潜力组”;把有上进心,学习成绩居中的学生组合成为“追星组”;把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组合为“明星组”。这样给3个组贴上很有个性的标签,学生就不会受到伤害。但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之后教师还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

4、,再作必要的层次调整。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为主要依据合理流动,适当调整。座位编组平时:在座位编排上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既把相同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组内,尽量做到组内成员有差异,而组间无差异。学生有组的区别而没有类的区别。这样组内成员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异,但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其它组中找到相对应的竞争对手,以便于采取竞争的方法来促进发展。同时,组内有差异,也可互相影响,互相帮助。这样就能确保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关注个体,有效地进行。复习:在座位编排上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方式,以利于分层教学,进而分层提高。2、面向全体,弹性作业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尊

5、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处于作业的“主人地位”,让“作业回归学生自我”。学生产生了从“要我做”为“我要做”的积极情感转变,从而爱上作业,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提供不同的作业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 在习题的提供上,教师要认真研究各个层次学生的现状,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精心为学生设计作业“套餐”。制订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目标,上不封顶,下则保底。 首先确定好必须完成的最低要求,布置一些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完成的基本题。如:我选用“优化设计”作为课堂的过关检测题,其中也有一些变式练习、综合性练习,就鼓励那些知识掌握较快,学有潜力的学生进行“智力冲浪”,认真完成,会使

6、自己越来越聪明的。提出不同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作业的形式要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我想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1)自选作业、自编作业加分作业。即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明星组”学生可以自编相关的习题,其他两组的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课本上或其他的同步习题来完成,这些课外完成的超量作业,如果能认真完成,老师就给予加分奖励。 (2)批改作业。当一次小老师批改自己“PK”的对手的作业或自己组内的“追星组”和“潜力组”同学的作业,把批改作业的情况就当作自己本次的作业成绩。 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 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以供学生自主选择。比如,第三册教材,要求

7、学生在学习表内乘法(一)后,要求能背出2-6的乘法口诀。在初背口诀阶段,就可以提出三种不同的作业要求:(1)能够比较顺利地背出乘法口诀;(2)能够很流利地背出乘法口诀;(3)在熟练地背口诀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口诀中蕴涵的规律。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体现了作业要求的自主性。 因人而异,允许拖延。既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班上有几个孩子思维反应比较慢,在给定的课堂时间内他们通常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全部的作业,因此我就允许这些学生暂时完成一些,然后再充分利用其他的课余时间来完成剩余的部分作业。 3、课堂为主、分层教学。课堂中尽量避开整体讲授的方式,多设置“陷井”,多示错,多开展“

8、兵教兵”活动,让尖子生成为班集体发展的“领头羊”, 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充当学生,又能充当老师,让尖子生带动、影响、帮助自己周围的同学,这是尽快提高班级成绩的一条非常便捷的途径。每节课用足用好前20分钟,还要用足用好后20分钟来培优辅差,进行分层教学,个别指导。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用足用好每周一次的思维训练课。 为了给学优生创造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我打算给学优生布置一些聪明题,这就需要学生有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解决。为了让学生爱上聪明题,发挥聪明题的更大作用,我在“兴趣”上下功夫。 a、唤起学生做聪明题的直接兴趣。首先习题的呈现方式要能吸引学生,或作图或谈话,或故事或谜语,不

9、一而足;练习内容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等题材编写聪明题,学生一定会感兴趣;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新知识、新方法的获得往往伴随着成功的愉悦,使数学学习增强吸引力。第二活动形式新颖,提高学生兴趣。如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3个班的尖子生组成3个数学明星队,采用每周擂台赛形式,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 第三要营建一个良好的氛围。课堂是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

10、。比如给学生讲数学家的故事,就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也能从中受到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同时还要多让学生具体了解数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建设以至日常生活都有着密切关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总之,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感和责任感。b、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形成持久的学习能力。数学生活题,经常能看到、碰到这样的事和物。而实际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已经远离了生活,因为它已经被抽象成了纯数学,这样的纯数学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得到解决。因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才能解决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 c、要及时反馈,不断深化。与平时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出一些与教

11、学进度同步的聪明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对学生课外每周一练的思维训练题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地、正确地评价,评价要把肯定成绩与指出不足相结合,以表扬鼓励为主。通过评价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激发求知欲。(四)激励导向,分层评价 。作业评价:在作业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1、批改方式不同。对优秀学生和中等学生的作业,我们立足于让学生互评和自评,让这些学生在互评和自评中得到提高,而对学困生的作业,着眼于教师的面批,在面批中给予辅导,及时补缺补漏,从而达到“保底”的要求。这样,使优等生进一步提高,使中等生获得发展,使学困生充满信心并

12、能达标,尽可能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2、评价标准不同。首先表现不同层次作业不同评价标准。作业都有相应的优、良、中、差等级。只要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就能达到相应等级。其次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题目上,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困生达到较低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使优等生在较高要求的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作业。比如,在笔算中,对于学困生如果算错,及时订正到全对,可以给一个优,而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一次或最多两次成功才能得优。 3、个体评价与团体评价相结合。如作业完成后,公布各组内作业的最高水平和总体水平,展开评比,以促进优生尽力拔高,并促使组内成员着力提高本组的整体水平。鼓

13、励组内成员间的合作,通过协商完成一些高难度作业。这样各组间可能完成难度相同而形式不同的作业,然后在总结讨论时取长补短,触类旁通。 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化隐为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近年流行的说法“解决问题”,也可看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策略”则是对具体的问题分析、理解后得出的正确合理的解题方法。教材中在各领域内容中都孕伏着解决问题策略的生长点。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对一般方法的感知、理解、应用和提升,形成解决问题的个性化经验,为后续系统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奠定基础。(一)加强渗透 1.提高渗透的自觉性     数学概念、法则

14、、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 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讲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解决问题策略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策略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

15、法、策略,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     2.把握渗透的可行性   解决问题的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因此,必须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策略教学的契机概念形成的过程,结论推导的过程,方法思考的过程,思路探索的过程,规律揭示的过程等。 同时,进行方法、策略的教学要注意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适得其反的做法。     3.注重渗透的反复性  方法、策略是

16、在启发学生思维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首先要特别强调解决问题以后的“反思”,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方法、策略,对学生来说才是易于体会、易于接受的。如通过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有规律的对比板演,指导学生小结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找到具体数量的对应分率,从 而使学生自己体验到对应思想和化归思想。其次要注意渗透的长期性,应该看到,对学生方法、策略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有一个过程。方法、策略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 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二)落到实处在本学年需要让学生感悟的解决传统意义上的应用题的策略有:1、分析策略:算式、文字题、应用题的转化策略

17、。就是由应用题文字题算式的过程。2、比较策略。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概念之间和应用题之间的区别。3、分解、转化策略。任何复杂的问题都是由简单题复合而成的,只要能找出复杂问题中各简单问题的联系方式,问题就迎刀解。4、数形结合策略。用图形表示题中量与量之关系,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其它一般的解题策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收集条件和问题的能力。学生清楚地表述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一般地说,结构封闭的应用题,问题和所需的条件已直接给出,而开放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是缺失的,或多余的,需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条件,补充问题,根据实际的管理经验从众多的条件中选择有用的条

18、件进行解答。2、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题关键步骤。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随着两种方法使用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它们将不再彼此割裂,而形成综合分析法。3、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细心认真,并考虑答案合理性的良好习惯。4、检验与评价。这一步骤是让学生来检验自己的答题是否正确或合理。通过检验培养细心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这一学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资源并充分发挥其阶段性效用,也将主动自觉地开发教材资源,利用一切可能因素,有意、有机、有序地强化解决问题策略的感知、理解和应用,增强策略教学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在各领域课程内容的教学中相机设计一些可探索研究的问题

19、,使策略教学渐渐明朗化。如:1、在品读中理解数量关系低年级的学生因为识字不多,理解能力薄弱,出现错误有大部分是由于不能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而只注意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见到“还剩”就用减法,看到“一共”就用加法。还有的学生近期学的是什么方法,那么做题的时候就一概都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将旧知识统统抛之脑后。因此低年级就必须培养学生完整的描述数学问题的习惯,在品读中理解数量关系,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二年级上册数学主要学习了乘法口诀及其应用,很多学生在大量的练习后就机械的将一切求总数的应用题都用乘法来解决,如”小明家种了两行树,一行4棵,一行5棵,一共有多少棵?”有很多学生列式“4×5=2

20、0(棵)”。问其原因,孩子说看到4和5就想到了口诀“四五二十”,所以这样列式,这让老师啼笑皆非。学生根本没有分析数量关系的意识,所以错误是必然的。对于这样的错误,可以让全班集体读题,要求每人必须清晰地、小声地读一读,仔细的想一想,大胆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接着可采用综合法分析:已知“一行有4棵,另一行有5棵”,把它们合起来就是“2行一共几棵”,所以应该用加法。反复、经常如此强调、训练,学生就能感悟到做每一道应用题都应该细细品读,搞清数量关系后再列算式,这样才能稳操胜券。为了避免类似的错误重复发生,最好还要运用比较的策略,把几种易混的题目编成题组进行比较分析。如:“小明家种了两行树,一行4棵,一行

21、5棵,一共有多少棵”与“小明家种了一些树,一行4棵,这样的5行共有几棵?”进行对比。学生就不难发现,一题是问“4和5是几”,应该用加法列式;另一题是问“4个5是几”,应该用乘法列式计算。2 、在操作中体现策略有的数学问题只是凭借读和想难以达到直观理解的层面,这时的动手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低年级数学中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认识角后就让学生来画角,如两条边能组成一个角,若再加一条边会出现3个角;再多一条边,出现6个角;再多一条边呢?诸如此类的习题,只有带着学生多操作多画他们才能较好地摸索出其中的策略。第一单元认识线段之后就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2个点、

22、3个点、4个点、5个点来画线段,看一共能画多少条线段。我们从2个点开始,依次画线段得出结论:两点一线;3个点的线段数是2+1=3;4个点的线段数是3+2+1=6;5个点的线段数4+3+2+1=10。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各算式的含义,在操作中发现了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3、在假设中感悟策略在经历例题教学之后,习题还要注意适当变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策略,发展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把相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介绍给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脚手架”,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支撑。例如,学了除法之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有一些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或5个小朋友都会剩下2个,这些

23、糖果至少是几粒? 要知道“糖果至少是几粒?”,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假设,因为要把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或5个小朋友都会剩下2个,假设每个小朋友只得到一粒,那么至少得有7粒,但7粒如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只剩下1个,这样不符合题目的要求,因此就要调整刚才的假设。假设每个小朋友得到2粒,那么要分给5个小朋友,还要剩2个,这些糖果就是12粒,但如果把这12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就是刚好平均分,不会有剩下的,这样也不符合题目要求;再次调整,第人再多分一个,这些糖果就是17个,这样再验证一下已经全部符合题目的要求,也就是找到了答案。再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刚才的解题过程,是在合理假设与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找到的,进而顺势指

24、出这就是数学上的假设法。以此来引出“假设法”就是让学生在假设中感悟策略、体验策略。解决同一问题时,我们也不要仅仅限于使用一种策略。比如,“学校举行篮球比赛,一共有6支球队参加,如果每两支球队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再如,“小明、小华、小力、小强、小海五人比赛下棋,小明已经下了4盘,小华下了3盘,小强只下了1盘、海已经下了几盘?”显然,此类问题的解决,既可以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同时,如果学生能结合画图的策略,问题本身也可以形象化地得以解决。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如果经常能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问题,可以使学生形成更加灵活的策略意识,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二年级教材各领域数学思想分布表     二   年 级  上册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集合、符号化、化归、分类 我长高了分类、统计、符号化 三、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角和直角符号化、分类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