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鄂教版-鄂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5.桃花源记第1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重点学习归纳文言知识的方法。学习过程一、导1.了解作家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2了解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

2、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4.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完成下面练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 ) 舍船( ) 屋舍( ) 俨然( ) 阡陌( ) 垂髫( ) 便要还家( ) 邑人( ) 间隔( ) 叹惋( ) 此中人语云( ) 诣太守( ) 为具言所闻( ) 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缘溪行( ) 鲜美( ) 落英( ) 异之( ) 欲穷其林( ) 便舍船

3、( ) 才通人( ) 俨然( ) 桑竹之属( ) 阡陌( ) 交通( ) 怡然( ) 咸来问讯( ) 妻子( ) 便要还家( ) 叹惋( ) 绝境( ) 间隔( ) 延至其家( ) 问津( ) 处处志之( ) 无论( ) 寻向所志( ) 遂迷(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寻病终( ) 便扶向路( )( ) 诣太守( ) 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二、读活动1:朗读训练,读出文言韵味读出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忽 逢

4、 桃 花 林,夹 岸 数 百 步,中 无 杂 树,芳 草 鲜 美,落 英 缤 纷。 问 今 是 何 世,乃 不 知 有 汉,无 论 魏 晋。 活动二:文言词句分类整理1.通假字 便要还家 2.古今异义词 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食物味道好。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男子的配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连词。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不充足;不够、不满。 3.一义多词 例 具、 咸 、 皆 、 悉、 并 ( 都 ) 问 、 答、 言、 语 、 云 、 道 、 说 ( 说 ) 要 、 延

5、( ) 若、 如 ( ) 未、 无 ( ) 欣 、 怡 ( ) 及 、 诣 ( ) 4.一词多义。整理本课中的一词多义 例:中 晋太元中(年间)中无杂树(中间)为 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 ( )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 ( ) 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 ) 其 复前行,欲穷其林 ( ) 既出,得其船 ( ) 舍 便舍(sh)船,从口入 ( )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然 ( ) 作 其中往来种作 ( ) 设酒杀鸡作食 ( ) 乃 见渔人,乃大惊 (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 闻 村中闻有此人 ( ) 具言所闻 ( )志 处处志之

6、( ) 寻向所志 ( ) 寻 寻向所志 ( ) 未果,寻病终 ( ) 遂 遂迷 ( ) 后遂无问津者 ( )联系学过的课文,整理下列实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杂 中无杂树 ( ) 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异 渔人甚异之( ) 水土异也( )晏子使楚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司命之所属( )扁鹊见蔡桓公 5.同词同义。 例 异:对感到惊异 渔人甚异之 复褌:母甚异之 穷:尽 欲穷其林 渡者之言: 向:从前,旧 便扶向路 黔之驴: 诣:到 诣太守 晏子使楚: 寻:不久 寻病终 复褌: 遂:于是,就 后遂无问津者 扁鹊见蔡桓公: 三、赏 悟 问

7、题1:完成下列填空 理清线索,理顺结构。 本文 为线索,叙述了 故事。其结构为: 桃花林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问题2: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问题3:文中从那几个方面描写桃花源? 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例句: 社会环境:和平宁静。 例句: 人文环境:自由 快乐。 例句: 四、作业 课外文言文阅读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

8、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每有会意(心领神会) b.期在必醉(希望,期望) c.曾不吝情去留(舍不得) d.环堵萧然(空寂)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因为住宅旁有五棵柳树,于是自号“五柳先生”。 b.他有嗜酒的天性,经常在家里喝得酩酊大醉。 c.他喜好读书,但不死抠字句。 d.他虽然贫穷,但是安之若素,以文自娱。 3.翻译下列句子。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25.桃花源记第1课时一、4.huò sh sh&

9、#232; yn qin mò tiáo yo yì jiàn wn yù yì wéi wèi溪(沿着) 鲜美(鲜艳美丽) 英(花) 异(对感到惊异)穷(尽) 舍(离开) 才(仅)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怡然(快乐的样子) 咸(都) 妻子(妻子、儿女) 要(通“邀”,邀请 )叹惋(感叹惊讶)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间隔(隔离不通音信) 延(邀请)津(渡口) 志之(作标记 )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 志(标记) 遂(终于) 不足( 不值得 ) 寻(不久) 扶向(沿着

10、、顺着)(从前,旧) 诣(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 二、活动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对偶句、四字句要读出对称感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活动2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词古义:鲜艳美丽。古义:交错相通。 古义:妻子儿女。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古义:不要说 古义:不值得。 3.一义多词 要 、 延 (邀请) 若、 如 (像) 未、 无 (没有) 欣 、 怡 (高兴) 及 、 诣 (到) 4.一词多义。 为 动词,作为、当做 介词,给 介词,对、向 其 代词,这 代词,渔人 舍 动词,离开 名词,房子 作 劳作做 乃 就,于是 竟然 闻 听说 听到的事情 志 动词,做标记 名词,标记 寻 动词,寻找 副词,不久 遂 终于 就 并 全部 一起,一同 杂 别的 纷纷的异 对感到惊异 不同 属 类 管 5.同词同义。穷:尽 欲穷其林 穷暮而无所归宿者 渡者之言 向:从前,旧 便扶向路 向不出其技 黔之驴 诣:到 诣太守 吏二缚一人诣王 晏子使楚 寻:不久 寻病终 寻作复褌 复褌 遂:于是,就 后遂无问津者 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 三、导学问题1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