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七工资管理系统_第1页
实验十七工资管理系统_第2页
实验十七工资管理系统_第3页
实验十七工资管理系统_第4页
实验十七工资管理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十七 工资管理系统一、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熟悉工资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工资管理系统初始设置、日常业务处理、工资分摊及月末处理的内容及操作方法。二、实验内容1、系统初始设置 2、日常业务处理3、工资分摊及月末处理 4、数据查询三、实验资料工资管理系统的启用日期为2009年1月1日。1、工资账套参数工资类别个数:多个;核算币种:人民币RMB;要求从工资中代扣个人所得税;不进行扣零处理:人员编码长度:3位。2、工资类别:在职人员工资(全部部门);退休人员(全部部门)。3、人员附加信息:性别、年龄。4、人员类别设置:厂部管理人员、车间管理人员、生产A产品人员、生产B产品人员、营销人员。5、

2、工资项目项目名称类型长度小数位数工资增减项基本工资数值型82增项岗位工资数值型82增项副食补助数值型82增项奖金数值型82增项应发合计数值型102增项缺勤天数数值型80其它缺勤扣款数值型82减项代扣款项数值型82减项代扣税数值型102减项扣款合计数值型102减项实发合计数值型102增项6、银行名称为建设银行。账号长度为11位,录入时自动带出的账号长度为8位。7、部门档案部门编号部门名称部门属性负责人1综合部管理部门王川101经理办公室综合管理王川102财务部财务管理张方2生产部生产管理白军3采购部采购供应杨晓4营销部市场营销周扬401营销一部市场营销周扬402营销二部市场营销马华8、职员档案(

3、全部为中方职员,计税)职员编号职员名称性别年龄所属部门职务银行账号101王川男38经理办公室经理11010743001102张方男35财务部会计主管11010743002103赵娜女28财务部会计11010743003104李平女22财务部出纳11010743004201白军男42生产部部门主管11010743005202赵涛男34生产部生产人员11010743006203贾雷男28生产部生产人员11010743007301杨晓女36采购部部门主管11010743008302李江男32采购部业务员11010743009401周扬男37营销一部部门主管11010743010402王伟男28营销一

4、部业务员11010743011403马华女32营销二部部门主管110107430129、工资计算公式:应发合计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副食补贴奖金扣款合计缺勤扣款代扣税实发合计应发合计扣款合计缺勤扣款缺勤天数*5010、个人所得税纳税基数调整为2000元,附加费用调整为2800元。11、月初在职人员工资职员名称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副食补助奖金王川4000500300800张方3500400300800赵娜2600300300800李平1800200300800白军38005003001200赵涛32005003001200贾雷29005003001200杨晓3600500300800李江250040030

5、0800周扬3500500300800王伟2300400300800马华340050030080012、本月变动工资数据本月李平请假2天,王伟请假3天。本月每人扣100元。13、月末工资的分摊与计提应付工资总额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副食补助奖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应付工资总额为基数计提,计提比例为2和2.5。工资费用、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分摊与计提部门人员类别分配工资费用计提工会经费计提职工教育经费经理办公室厂部管理人员660201221101660205221105660205221106财务部管理人员660201221101660205221105660205221106生产部车间管理人员

6、510122110151012211055101221106生产部生产A产品人员500122110150012211055001221106生产部生产B产品人员500122110150012211055001221106采购部厂部管理人员660201221101660205221105660205221106营销一部营销人员660102221101660102221105660102221106营销二部营销人员660102221101660102221105660102221106 14、删除“退休人员”工资类别。四、实验指导1、在“企业门户”中启用工资管理系统。略2、运行工资管理系统执行“开

7、始”|“程序”|“用友ERP-U8”|“财务会计”|“工资”命令,打开“注册【工资管理】”对话框。输入操作员“001”,密码“1”,选择“666”账套,单击“确定”按钮,进入“U8-工资”系统。也可以在注册进入“用友ERP-U8门户控制台”窗口后,选择“财务会计”中的“工资管理”选项。3、建立工资账套进入工资系统后,打开“建立工资套参数设置”对话框,如图17-1所示。单击选择“多个”单选按钮,默认货币名称为“人民币”,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建立工资套扣税设置”对话框,如图17-2所示。 图17-1 建立工资套参数设置对话框 图17-2 建立工资套扣税设置对话框选中“是否从工资中代扣个人所得

8、税”复选框,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建立工资套扣零设置”对话框,如图17-3所示。 图17-3 建立工资套扣零设置对话框 图17-4 建立工资套人员编码对话框不进行扣零设置,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建立工资套人员编码”对话框,如图17-4所示。选择人员编码长度为3位,单击“完成”按钮。系统提示“未建立工资类别!”信息,单击“确定”按钮,打开“工资管理”对话框,单击“取消”按钮,暂不建立工资类别。4、设置工资类别在工资系统中,选择“系统菜单”|“工资类别”|“新建工资类别”命令,打开“新建工资类别”对话框,输入第一个工资类别名称“在职人员”,如图17-5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综合部

9、”、“生产部”、“采购部”、“营销部”,再选中“选定下级部门”复选框,如图17-6所示。 图17-5 新建工资类别对话框(1) 图17-6 新建工资类别对话框(2)单击“完成”按钮,系统弹出“是否以2009-01-01为当前工资类别的启用日期?”提示信息对话框,单击“是”按钮。以此方法继续设置“退休人员”的工资类别。5、设置人员附加信息在工资系统中,执行“设置”|“人员附加信息设置”命令,打开“人员附加信息设置”对话框。单击“增加”按钮,再单击“参照”下拉列表框中的下三角按钮,选择“性别”;以此方法,再选择“年龄”,如图17-7所示。图17-7 人员附加信息设置对话框单击“返回”按钮。6、设置

10、人员类别在工资系统中,执行“设置”|“人员类别设置”命令,打开“类别设置”对话框。单击“增加”按钮,在“类别”框中输入“厂部管理人员”,再单击“增加”按钮,然后,依此方法输入“车间管理人员”、“生产A产品人员”、“生产B产品人员”、“营销人员”等,最后再单击“增加”按钮,如图17-8所示。单击“返回”按钮。图17-8 类别设置对话框7、设置工资项目在工资系统中,执行“设置”|“工资项目设置”命令,打开“工资项目设置”对话框。单击“增加”按钮,在工资项目列表中增加一空行。单击“名称参照”下拉列表框,从中选择“基本工资”选项。双击“基本工资”所在行的“类型”栏,单击下拉列表框,从中选择“数字”选项

11、。在“长度”栏默认8,在“小数”栏选择2,在“增减项”栏选择“增项”。以此方法继续增加其他的工资项目,如图17-9所示。图17-9 工资项目设置对话框单击“移动”上或下三角按钮,将每个工资项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如图17-10所示。图17-10 调整工资项目的位置单击“确认”按钮,系统提示“工资项目已经改变,请确认各工资类别的公式是否正确。否则计算结果可能不正确”。单击“确定”按钮。8、设置银行名称在工资系统中,执行“设置”|“银行名称设置”命令,打开“银行名称设置”对话框。在“录入时需要自动带出的账号长度”框中输入8,如图17-10所示。图17-10 银行名称设置对话框单击“返回”按钮。9、

12、设置人员档案执行“工资类别”|“打开工资类别”命令,打开“打开工资类别”对话框,选择“001在职人员”工资类别,单击“确认”按钮,如图17-11所示。图17-11 打开工资类别对话框执行“设置”|“人员档案”命令,打开“人员档案”对话框。单击“增加”按钮,打开“人员档案”对话框。在“基本信息”选项卡中,输入人员编号“101”;单击“人员姓名”参照按钮,从参照列表中选择“王川”或直接输入人员姓名;单击“部门编码”下拉列表框中的下三角按钮,选择“101”;单击“人员类别”下拉列表框中的下三角按钮,选择“厂部管理人员”,单击“银行名称”下拉列表框中的下三角按钮,选择“建设银行”,在银行账号中输入“1

13、1010743001”,如图17-12。单击“附加信息”选项卡,输入性别为“男”,年龄为“38”,如图17-13所示。 图17-12 人员档案基本信息对话框 图17-13 人员档案附加信息对话框单击“确认”按钮。依上述顺序输入所有人员档案,最后单击工具栏上的“退出”按钮。结果如图17-14所示。图17-14 人员档案窗口10、设置工资计算公式选择工资项目在工资系统(“在职人员”工资类别)中,执行“设置”|“工资项目设置”命令,打开“工资项目设置”对话框。在“工资项目设置”选项卡中,单击“增加”按钮,再单击“参照”按钮,选择“基本工资”,以此方法继续增加其他的工资项目,如图17-15所示。图17

14、-15 工资项目设置对话框通过“移动”上、下三角按钮,将每一个工资项目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如图17-17所示。单击“确认”按钮。图17-17 调整工资项目的位置设置计算公式在工资系统(“在职人员”工资类别)中,执行“设置”|“工资项目设置”命令,打开“工资项目设置”对话框。在“工资项目设置”对话框中打开“公式设置”选项卡。单击“增加”按钮,在工资项目列表中增加一空行,在下拉列表中选择“缺勤扣款”选项。单击“缺勤扣款公式定义”文本框,单击工资项目列表中的“缺勤天数”。单击运算符“*”,在“*”后输入数字“50”,单击“公式确认”按钮,结果如图17-16所示。图17-16 工资项目设置公式设置对话

15、框11、设置所得税纳税基数执行“业务处理”|“扣缴所得税”命令,系统弹出有关“工资管理”操作的继续执行提示信息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打开“栏目选择”对话框。默认各项设置,如图17-17所示。单击“确认”按钮,进入“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窗口。图17-17 栏目选择对话框单击工具栏上的“税率”按钮,打开“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税率表”对话框。基数调整为2000元,附加费用调整为2800元,如图17-18所示。单击“确认”按钮,系统弹出有关“个人所得税”调整后重新计算提示信息对话框,单击“是”按钮退出。图17-18 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税率表对话框12、在职人员工资类别日常业务设置进入“在职人员”工资类

16、别。输入在职人员基本工资数据在工资系统中,执行“业务处理”|“工资变动”命令,打开“工资变动”窗口。依据实验资料输入“在职人员”基本工资类别的工资数据。,结果如图17-21所示。图17-21 工资变动窗口输入在职人员工资变动数据输入考勤情况,李平缺勤2天,王伟缺勤3天。单击工具栏上的“替换”按钮,打开“工资项数据替换”对话框,单击“将工资项目”下拉列表框,从中选择“代扣款项”选项,在“替换成”文本框中输入“100”,“替换条件”默认,如图17-19所示。图17-19 工资项数据替换对话框单击“确认”按钮,系统弹出“数据替换后将不可恢复。是否继续?”提示信息对话框,单击“是”按钮,系统弹出“12

17、条记录被替换,是否重新计算?”提示信息对话框,单击“是”按钮,系统自动完成工资计算,如图17-20所示。图17-20 在职人员工资变动数据输入结果数据计算与汇总在“工资变动”窗口中,单击工具栏上的“计算”按钮,计算工资数据。单击工具栏上的“汇总”按钮,汇总工资数据。单击工具栏上的“退出”按钮,退出“工资变动”窗口。查看个人所得税执行“业务处理”|“扣缴所得税”命令,打开“栏目选择”窗口。单击“确认”按钮,进入“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窗口,如图17-21所示。图17-21 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窗口13、工资分摊设置工资分摊类型执行“业务处理”|“工资分摊”命令,打开“工资分摊”对话框。单击“工资

18、分摊设置”按钮,打开“分摊类型设置”对话框。单击“增加”按钮,打开“分摊计提比例设置”对话框,输入计提类型名称为“分配工资费用”;分摊计提比例为100;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分摊构成设置”窗口。依据实验资料内容进行设置,设置完后单击“完成”按钮,返回“分摊类型设置”对话框,如图17-22所示。依此方法,继续设置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分摊计提项目,结果如图17-23、17-24所示。 图17-22 工资费用分摊构成设置对话框 图17-23 工会经费分摊构成设置对话框图17-24 职工教育经费分摊构成设置对话框分摊工资并生成转账凭证(以制单人身份)执行“业务处理”|“工资分摊”命令,打开“工资分摊”对话框。选择需要分摊的计提费用类型,依据实验资料选择“分配工资费用”、“计提工会经费”和“计提职工教育经费”,确定分摊计提的月份为“2009.01”。选择核算部门部门为所有部门,选中“明细到工资项目”复选框,如图17-25所示。单击“确定”按钮,打开“分配工资费用一览表”窗口。选中“合并科目相同、辅助项相同的分录”复选框,如图17-26所示。单击工具栏上的“制单”按钮,即可生成记账凭证。选择凭证类别为“转账凭证”,“生产成本”科目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