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炮制机理_第1页
地黄炮制机理_第2页
地黄炮制机理_第3页
地黄炮制机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黄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加工后,其性味、成效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鲜地 黄.鲜地黄经产地加工焙干后名干地黄或生地黄 ,其.干地黄经蒸制后 名熟地黄,其性由寒转温,其味由苦转甘,其成效由清转补,以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为主.现代药理研究说明,地黄生品具有免疫调节、抗衰老、降血糖等作用, 而熟地黄对肾衰竭大鼠具有保护作用,还具有抗抑郁、抗炎及抗疲劳作用,炮 制品可以增强红细胞变形性和红细胞中 ATP水平,抑制红细胞聚集,激活纤溶 酶系统,而生品没有上述活性.熟地黄质厚味浓,滋腻碍脾,酒制以补阴血,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 的作用.蒸制地黄,传统采用常压下长时间加热的方法,既费时费工,又消耗大量

2、能源;而现在采用加压的方法短时间蒸制,且炮制品的质量和传统工艺无显著 差异.另一方面,传统炮制熟地黄采用鲜地黄或生地黄,也没有说明酒的种类 和比例.而药典2022年版一部规定: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药典2022年版定为法定方法,这种 方法的特点就是长时间蒸晒.但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并未作详细说明,如蒸 多长时间为好?常压蒸还是加压蒸?蒸后的成品以感官定性判断合格是否准确 . 不同炮制方法对熟地黄的临床使用的影响?这些问题在?中国药典?2022年版均没有相应的规定,所以值得进一步研究.梓醇含量和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相关fi进行研究,发现随着蒸制次数 的增加才辛醇的含量

3、减少,5-HMF的含量增加;梓醇的减少与5-HMF的增加呈现对 应趋势,即梓醇的减少幅度越大,5-HMF的增加幅度越大,推测梓醇在加热过程中 一局部转化为了 5-HMF,这种转化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但蒸 制时间过长那么含量逐步下降,可能是由于长时间水蒸气加热而损失,或5-羟甲基糠 醛进一步分解之故地黄中糖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多糖和寡糖.药理实验说明地黄多糖具有免疫 和抑瘤活性并对心血管系统有强心、降压、保护心肌、抑制血栓形成和降血脂 等作用,可见地黄多糖是地黄的重要活性成分.对地黄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 的研究说明,熟地黄粗多糖中总粗含量较生地黄偏低,推测熟地黄总多糖含量低的原因

4、有二,一是生地黄在蒸制过程中,水溶性多糖有可能随水气溶解而流失;二 是在蒸制过程中,可能有局部多糖水解成单糖和低聚糖,且熟地黄粗多糖的提取 率明显高于生地黄.通过对地黄炮制前后复原糖含量的测定也说明,虽然炮制后熟地黄多糖含量降低,但复原糖含量却增加了,而且熟地黄在清蒸和酒炖过程中,还 原糖含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清蒸和酒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据文献报道地 黄寡糖为混合物,生地黄中含量最高的四糖是水苏糖,三糖可能为棉子糖和甘 露三糖,其他糖类还有毛蕊糖、蔗糖、半乳糖、葡萄糖和果糖.加工炮制过程 中,水苏糖含量大幅度下降,而主要寡糖变成甘露三糖,同时葡萄糖和果糖亦 明显增加.更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鲜

5、地黄烘焙过程中,水苏糖以脱半乳糖为 主,在生地黄蒸制过程中,以脱果糖为主.梓醇具有缓泻作用,因而是生地黄表现凉性的主要成分之一.5-HMF可增加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流动时的变形性,提升红细胞的通过水平,因而具有活血、补 血的作用,是熟地黄表现温性的活性成分之一.由此可见熟地黄加工过程中梓醇 减少,5-HMF含量上升是地黄熟化过程中药性由寒性转变为温性的主要原因之 一.已有研究证实生地黄中另一表现寒性的成分水苏糖 含半乳糖昔键,不易被消 化吸收,从而导致肠道微生物利用其快速繁殖,引起腹泻在熟地黄蒸制过程中分解 为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等,而这些单糖及其他来源的单糖在高温下可局部转变 为5-HMF,这

6、是熟地黄甜味增加药性转变为温性的另一原因.传统确定熟地黄炮制终点方法主要靠手摸、目测、品尝等感官分析,这种 宽范围的感官标准给具体操作带来困难,导致熟地黄的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 响临床疗效,且不利于炮制中药的现代化与标准化.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 客观的评价熟地黄炮制终点的方法迫在眉睫,并成为地黄研究的热点.选取各样品在205nm下的色谱图作为熟地黄指纹图谱,205nm是05版药典 规定的生地黄检测成分梓醇的有效吸收区,此波长下地黄中主要有效成分环烯醍 据甘类、5-HMF、麦角苗甘等苯乙醇昔类均有吸收.熟地黄的色谱图与鲜地黄和生地黄的 相比,突出的变化为水苏糖含量相对减少而棉子糖相对增加 ,葡

7、萄糖和果糖变得十 分显著,而梓醇的色谱峰变得不明显.采用 HPLG旨纹图谱技术检测生地黄炮制 成熟地黄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变化,并通过与标准熟地黄指纹图谱的比拟寻找最正确加工时间.结果显示,在炮制过程中梓醇快速下降至几乎消失,5-HMF呈直线上升趋势,而麦角留昔变化不明显,生地黄在蒸制26h后所制样品与标准熟地黄相似性最大,因此26 h是熟地黄清蒸的最正确时间.熟地黄加工过程中随 着清蒸时间延长,采样指纹与熟地黄标准指纹相似性距离系数减小,清蒸26h与熟 地黄标准指纹相似性距离系数最小,相似性最大.超过26 h相似性距离系数趋向 增大.因此清蒸26 h是熟地黄加工的最正确时间.而清蒸 24h与清

8、蒸26h的样品 距标准熟地黄距离相差不多,考虑到节能要求,可以把清蒸2426 h作为生地加工 成熟地黄的炮制时间.紫外分光光度UV法操作简便、测量本钱低,但需要借助标准对照才能 定性、定量分析混合体系.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与独立 成分分析ICA具有从复杂混合体系的光谱测定信号中直接提取纯组分光谱信 息的水平,并且MCR-AL皿可以防止常规ICA提取独立组分时出现的不合理负 值.采集地黄不同炮制品的UV光谱,采用MCR-ALS®行数据分析,提取出3 种纯组分的UV光谱,并计算其在混合体系中的相对浓度.结果说明,根据这些 组分相对浓度的变化趋势,可以监控地黄的炮制过

9、程,确定地黄的炮制终点.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地黄炮制过程中的光谱数据,并利用连续小 波变换CWP和核独立成分分析法KICq进行数据处理,去掉噪音,增强分 辨率,提取具有化学意义的独立组分IC.炮制过程中IC的相对浓度变化趋 势说明不同产地地黄炮制过程中IC变化趋势相同,IC的相对量随炮制时间增加 逐渐增加后趋于稳定,或者随炮制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至趋于稳定;根据炮制过 程中IC的相对浓度变化趋势确定地黄炮制的终点为1415 h采用衰减全反射分析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联合非负ICA,研究地黄的炮制过程.采用红外光 谱技术对炮制过程不同时间点的地黄样品进行检测,采用非负ICA从中识别出纯

10、的IC,根据这些IC的相对浓度变化,可以用于确定炮制过程的终点.结果显 示,实验确定的3个IC和混合物中的化学组分一致,包括梓醇、地黄甘、葡萄 糖等.地黄炮制过程IR-ICA分析结果将炮制终点确定为15 h,而传统的感官判 断一般是1417 h,甚至1420 h,因此使用该方法确定炮制终点较为可靠.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研究地黄炮制过程的代谢指纹图谱,采用主成 分分析PCA和Anova同时成分分析ASCA等多变量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地黄炮制过程代谢指纹图谱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梓醇和水苏 糖,这两个成分的量随炮制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在多变量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到更多的色谱峰发生变化.成分分析结果显 示,炮制过程中有10个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是单糖和二糖类成分,采用 GC-MS吉合化学计量学方法PCA、ASCA可以用于识别中药炮制前后主要成分的变化,特别是一些低浓 度成分的变化探讨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量与质的变化或比拟中药炮制前后药 效或毒性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