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上机报告_第1页
集成电路上机报告_第2页
集成电路上机报告_第3页
集成电路上机报告_第4页
集成电路上机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集成电路设计上机实验报告班级: 1302018 姓名:学号: 黄瑾男 2016年 4月 25 日目录第一部分 简单数字电路设计 (1)D触发器设计(2)全加器设计(3)加/减法计数器设计第二部分 简单模拟放大电路设计(要求:用Sedit画图、Ledit/SPR自动布局布线、Tspice功能仿真。)第三部分 手工绘制CMOS结构Nand2或Nor2或Inv版图第四部分 模拟电路设计、仿真及版图绘制 (要求:对一个模拟电路如差分对完成Sedit画图、Tspice功能仿真、Ledit手工画出版图。)第一部分 简单数字电路设计D触发器设计详细设计过程 :D触发器(data f

2、lip-flop或delay flip-flop)由6个与非门组成,其中G1和G2构成基本RS触发器。电平触发的主从触发器工作时,必须在正跳沿前加入输入信号。如果在CP高电平期间输入端出现干扰信号,那么就有可能使触发器的状态出错。而边沿触发器允许在CP触发沿来到前一瞬间加入输入信号。这样,输入端受干扰的时间大大缩短,受干扰的可能性就降低了。边沿D触发器也称为维持-阻塞边沿D触发器。工作过程如下:1)CP=0时,与非门G3和G4封锁,其输出Q3=Q4=1,触发器的状态不变。同时,由于Q3至Q5和Q4至Q6的反馈信号将这两个门打开,因此可接收输入信号D,Q5=D,Q6=Q5非=D非。2)当CP由0

3、变1时触发器翻转。这时G3和G4打开,它们的输入Q3和Q4的状态由G5和G6的输出状态决定。Q3=Q5非=D非,Q4=Q6非=D。由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可知,Q=Q3非=D。3)触发器翻转后,在CP=1时输入信号被封锁。这是因为G3和G4打开后,它们的输出Q3和Q4的状态是互补的,即必定有一个是0,若Q3为0,则经G3输出至G5输入的反馈线将G5封锁,即封锁了D通往基本RS触发器的路径;该反馈线起到了使触发器维持在1状态和阻止触发器变为0状态的作用,故该反馈线称为置1维持线,置0阻塞线。Q4为0时,将G3和G6封锁,D端通往基本RS触发器的路径也被封锁。Q4输出端至G6反馈线起到使触发器维

4、持在0状态的作用,称作置0维持线;Q4输出至G3输入的反馈线起到阻止触发器置1的作用,称为置1阻塞线。因此,该触发器常称为维持-阻塞触发器。总之,该触发器是在CP正跳沿前接受输入信号,正跳沿时触发翻转,正跳沿后输入即被封锁,三步都是在正跳沿后完成,所以有边沿触发器之称。与主从触发器相比,同工艺的边沿触发器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高的工作速度。 /span>。由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可知,Q=Q3非=D。特征:1)功能表DCLKQQN0时钟上升沿011时钟上升沿10×0last Qlast QN×1last Qlast QN1 2)方程3)时序图波形图(CP,

5、D,Q)Tanner电路:波形:版图:结果分析 Tanner电路图是按照标准d触发器原理图绘制的,输出Q的波形应该是D波形向后平移一个单位。从波形上看符合此原理。版图是利用spr功能自动生成的,如上。全加器设计详细设计过程一位全加器(FA)的逻辑表达式为:SABCinCoABBCinACin其中A,B为要相加的数,Cin为进位输入;S为和,Co是进位输出;如果要实现多位加法可以进行级联,就是串起来使用;比如32位+32位,就需要32个全加器;这种级联就是串行结构速度慢,如果要并行快速相加可以用超前进位加法,超前进位加法前查阅相关资料;如果将全加器的输入置换成A和B的组合函数Xi和Y(S0S3控

6、制),然后再将X,Y和进位数通过全加器进行全加,就是ALU的逻辑结构结构。即 Xf(A,B)Yf(A,B)不同的控制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组合函数,因而能够实现多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表2-1一位全加器的真值表ADD100110011ADD2 01010101CARRY_OUT 00001111SUM<011010   01tanner电路图: 波形:版图:加法计数器详细设计过程 首先分析加法计数器原理如下: 利用四个d触发器级联,D跟Q非连接,D会周期性变化,同时Q非给下一个FF的CP,所以下一个FF的D变化周期是上一个的一倍。Q0到Q3

7、分别是输出端的低位到高位,形成四位二进制输出。电路图: 波形:版图:原理分析如上面所述的详细设计过程。结果分析: 波形图很好的反映了四位二进制计数器原理。第二部分 简单模拟放大电路设计差分放大器详细设计过程 差分放大器可以用晶体三极管(晶体管)或电子管作为它的有源器件。输出电压u0=u01-u02,是晶体管T1和T2集电极输出电压u01和u02之差。当T1和T2的输入电压幅度相等但极性相反,即us1=-us2 时,差分放大器的增益Kd(称差模增益)和单管放大器的增益相等,即KdRc/re,式中Rc=Rc1=Rc2,re是晶体管的射极电阻。通常re很小,因而Kd较大。当us1=us2 ,即两输入

8、电压的幅度与极性均相等时,放大器的输出u0应等于零,增益也等于零。电路图:波形仿真:1、输出2、A端3、B端版图: 第三部分 手工绘制CMOS结构Nand2或Nor2或Inv版图反向器版图原理图及电路符号为原理:(1)当UI=UIL=0V时,UGS1=0,因此V1管截止,而此时|UGS2|>反相器|UTP|,所以V2导通,且导通内阻很低,所以UO=UOHUDD, 即输出为高电平.(2)当UI=UIH=UDD时,UGS1=UDD>UTN,V1导通,而UGS2=0<|UTP|,因此V2截止。此时UO=UOL0,即输出为低电平。 可见,CMOS反相器实现了逻辑非的功能.CMOS反相

9、器的主要特性?CMOS反相器的电压传输特性如图2.7-2所示。CMOS 反相器的电流传输特性2.7-3图 2.7-2 CMOS反相器的电压传输特性在AB段由于V1截止,阻抗很高,所以流过V1和V2的漏电流几乎为0。 在CD段V2截止,阻抗很高,所以流过V1和V2的漏电流也几乎为0。只有在BC段,V1和V2均导通时才有电流iD流过V1和V2,并且在UI=1/2UDD附近,iD最大。版图绘制如下:课程总结:这次上机我掌握了tanner的基本操作与分析方法,掌握各种虚拟仪器的使用方法。我们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多学点专业技术知识,就像今天学习的内容,掌握各种仿真分析法,掌握各种模拟和数字电路的特点,能做基本的设计电路,理解软件在常用电力电子电路中的一般分析步骤。这都是我们这次实验需要掌握的。   我们还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