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_第1页
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_第2页
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_第3页
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_第4页
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空气【教学目的】1 .介绍科学家怎样进行科学研 究发现空气成分,使学生了解发现空气成分的科学家。2 .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防 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意义。3 .初步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 途。【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难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用具】水槽、钟罩、燃烧匙、红磷、 酒精灯、火柴、橡皮塞【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空气是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我们每天都在空气的氛围中 生活,它是既看不到踪影也闻不到气味的气体, 所以人们长期把空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空气究竟是哪些物质组成的呢?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随着大量白烟的产生,钟罩

2、内水面逐渐上升,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 升了约1/5体积。结论:被消耗了 1/5体积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所以,在空气中氧气 约占体积的1/5。一、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代表1 .制得氧气,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2 .发现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十九世纪末,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氨、筑、僦、氟、 氤等惰性气体。二、空气的成分及质量分数:三、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止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使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 空气,使空气受到污染。大气污染从早期的英国伦敦的烟雾型发展到新型的美国洛杉矶 的光化学

3、烟雾,公害事件连绵不断。污染的空气给人类和自然都 造成很大的危害。随着今天工业的发展,防治和控制大气污染,为人类生活提供清 洁的的空气,是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 促进社会发展 的一件大事。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 从世 界范围来看,排放在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 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小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少量的惰性气体, 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布置作业】P1012预习第二节内容§1 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了解氧气的性

4、质,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2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3 .初步让学生接触元素符号【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用具】木炭、硫、细铁丝、石灰水、3瓶氧气、燃烧匙、火柴【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物质?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硬度等,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空气中,空气中有近20%的氧气,请学生观察所收集的氧气,回答氧气的物理性质?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 P11页第一、二自然段,总结氧气的物理性 质。一、氧气(Q)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固态 时呈淡蓝色。讨论:

5、鱼类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它们不需要氧气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氧气不是完全不溶于水, 而是不易溶于水, 在水中只能溶解有少量氧气,水中溶解的氧气可以供鱼类生存。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1 .碳(C)与氧气的反应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 的顺序进行观察。演示:碳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前:木炭是黑色固体,反应中,在空气中点燃可以燃烧,伸 入集气瓶中燃烧更旺,发出白色,放出热量。反应后,木炭消失, 往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问:如果木炭没有点燃在氧气中能燃烧吗?2 .硫(S)与氧气反应观察燃烧匙在加热过程中,硫状态的

6、变化以及硫在空气中与在氧 气中燃烧火焰的区别。弁指导学生用飘闻的方法闻气味的方法。比较两个演示实验的现象,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火焰, 硫在氧气中燃烧,呈蓝紫色火焰。为什么?物质燃烧是有的有火焰,有的没有火焰,只有气体或蒸气燃烧才 有火焰。碳是固体燃烧没有火焰,硫在常温下是固体,但在加热时,硫从 固体-液体-气体,所以硫燃烧是硫蒸气与氧气反应, 呈现火焰。问:木炭、硫、在空气中燃烧,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得比空气中更旺,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因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被其它气体冲淡了,或者说在空气中氧气只占21%而在纯净的氧气中氧气占100卿以木炭、硫、在空气中燃烧,能燃

7、烧, 在氧气中燃烧得比空气中更旺。3 .铁(Fe)与氧气反应1) .瓶底为何要铺一层细沙或放少量水。2) .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否有火焰?演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 四氧化三铁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化合反应:同二种或二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动的气体,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如铁、铜、铝等也可以氧 气中燃烧。§ 1-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通过氧气性质的学习,了解氧气的用2 .初步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教学重点】氧气性质,氧气的用途【教学难点】氧气性

8、质【教学用具】蜡烛、燃烧匙、一瓶氧气、玻璃片、石灰水【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碳、硫、磷、铁可以氧气中燃烧,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在氧气反应呢?演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用干燥的集气器,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这样可观察到瓶壁上的水雾。)提示: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与在空气中燃烧现象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1)反应程度;(2)颜色变化;(3)生成产物;(4)放、吸热量等四个方面回答观察到的现象。现象:(1)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2)发出白光;(3)瓶壁上有出现水雾,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放出热量。4.蜡烛与氧气反应这

9、个实验说明蜡烛主要成分是含有碳和氢的。问:蜡烛与氧气反应是化合反应吗?为什么?答:不是,因为生成物有两种。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说明:氧化反应有的是化合反应,有的不是化合反应。要看具体反应来判断反应类型。三、氧气的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指导学生阅 读P14页课文氧气的用途图示,归纳氧气的用途。【小结】1 .从氧气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掌握氧气的用途。【教学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 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2 . 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3 . 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4 .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应用。【教

10、学重点】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2 .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教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教学用具】氯酸钾、二氧化镒、酒精灯、试 管、集气瓶、水槽、导管、火柴、铁架台、细木条、玻璃片【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在前一节课,我们讲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 使用了氧气,实验室是如何制取弁收集氧气的呢?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演示:演示实验 1 6、17、1 8实验1-6可观察木条会复燃,说明有氧气生 成,但其所需的实验条件较苛刻,需较高的温度。实验1 7无明显现象。实验1-8可观察到实验现象很明显,实验产 生的氧气的速度快,条件较缓和。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答:我们通过对比可知:

11、实验 1 8比实验16在药品上,多出了 MnO,但我们通过实验16可知MnO本 身弁不会产生Q,实验1 6产生Q的速度很慢,为什么再加入 不能产生Q的MnO会使氧气的产生速度大大加快呢?主要是因 为二氧化镒在反应中起了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催化作用。1、催化作用和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如在实验室用KC1O3制备氧气时所用于的MnQ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 催化用。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是有催化作用是有专有 性,如MnO在实验室用KC1Q制备Q时是催化剂,但在其他反应 中未必

12、是催化剂。问:我们说“二氧化镒是催化剂”对吗?答:不对,应该说二氧化镒在用氯酸钾制备氧 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备氧气,这个反应文字表达式为:(略)注意:在书写其文字表达式时, 应该将催化剂-二氧化镒写在 的上方,表示该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弁且 应该条件。加热可用表示,这个表达式是我们实验室制备 氧气的一种实验原理。§1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第二课时)【教学目的】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 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用具】氯酸钾、二氧化镒、酒精灯、 集气瓶、水

13、槽、铁架台【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我们在实验室制备氧气时,还可用高镒酸钾 来制备,这个实验老师已做过,这里我就不再重复,我只强调一 下,实验应该注意的一些地方:注意事项:在安装实验仪器时,应遵循的实验步骤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应该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及 如何检查;固体药品怎样装入试管中; 试管口应该稍向下倾 斜(为什么?);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应先移动酒精灯,使整个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固定加热,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用什么方法收集(排水法),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还可用什么方法收集,该在什么时候收集;怎样检验收集到的气体 是氧气,弁如何验证该气体是否已收集满;实验完毕时,应先

14、 将导管移开,再熄酒精灯。(为什么?)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略)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反应的表达式,会发 现一个什么问题?反应物是一种物质,反应后,产物有多种, 我们将这类反应统称为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 其他物质的反应。关键字眼:反应物是“一种”,产物有“两 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但在实 际生活中,工业生产过程中,需大量的氧气,不可能通过象实验 室一样去制备,这们,产生的量既少,又浪费,我们知道大气的 组成中,氧气占21%,这是一个很大的氧气仓库,于是人们就 想是否可以从空气中取得氧气。 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行得通的, 人们利用氧气和

15、氮气的沸点不同,将空气在低温条件下加压, 使 其液化,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C,比液态氧低, 这们氮气就先蒸发出来,剩余的则主要是液态的氧。【小结】这一节主要讲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反 应原理,介绍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的操作原理和过程。§ 1-4燃烧和缓慢氧化【教学目的】1. 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 的原理2. 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以及 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教教学难点】燃烧的条件【教学用具】白磷、红磷、滤纸、火柴、段子【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碳、硫、磷、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发生了氧化反应,在日常生活中,食物的腐败

16、,动植物的呼吸等也是 与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只是条件不同,发生的现象不同,是不同 性质的氧化反应。一、剧烈的氧化反应1 .平静的燃烧燃烧是可燃物空气中的氧所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演示:实验110问:为什么铜片的白磷开始燃烧, 而热水中的白磷和铜片的红磷却没有燃烧呢?分析:因为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只 有40C,所以烧杯中的热水可以加热白磷达到着火点而燃烧。红磷则不行,水中的白磷虽然已达到着火点温度, 但由于隔绝了 氧气,所以不能燃烧。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质与氧气接触(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问:水为什么可以灭火?着火范围不大时,为什么可用砂或湿布盖灭?答:水

17、可以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 以下,砂或湿布可以把可燃物和空气隔绝开,达到灭火的目的。2 .急速的燃烧爆炸一一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 使气体体积膨胀而引起爆 炸。二、缓慢氧化: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 甚至不易察觉,这种氧化叫缓慢氧化。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金属的锈蚀, 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是缓慢氧化。三、自燃(从缓慢氧化转化为剧烈氧化)演示:白磷的自燃将一片滤纸放在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 溶液中浸湿,然后用生期钳夹出,在空气中晃动几下。现象:滤纸发火燃烧结论:滤纸的燃烧是由于白磷的自燃引 起的。四、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问:哪些物质属于易燃物,

18、易爆物,请 举例说明?阅读课文P20页最后自然段,让学生举 出常见的易燃、易爆物。问:易燃、易爆物的运输、贮存应注意 什么?【小结】物质在空气里起氧化反应的时候是否 有燃烧现象,决定于温度是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21分子【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2、学会运用分子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 合物。【教学重点】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现象的形成。2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分子的知识。教教学难点】建立微观运用的想象表象, 体会它与宏观运动的不 同。【教学用具】酒精灯【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过程】问:化学是研究什么?化学是研究物质

19、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通过绪言课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分了为物理 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本节将 进入对物质的组成、结构的研究,在初中物理中只知道物质由分 子构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则是我们今 天学习的内容。一、分子的存在由于糖的微粒扩散到水的微粒中, 使水有了甜味,施用了氨水的 农田,由于氨气微粒跑到空气中去, 所以很远就能闻到刺激性气 味。这些微粒在科学上就叫做分子,分子是真实存在的。二、分子的性质1 .分子的运动糖分子遇到水就扩散到水分子中去,氨气可以扩散到空气中去, 可见分子是运动的。2 .分子是有间隔

20、的演示:酒精和水的混和100亳升水和100亳升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 200毫升。因为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有的分子挤点了空隙,所以混合后体积小于200毫升。结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我们能闻到氨分子的刺激性气味, 却看不见氨分子,可见分子是 微观粒子,它的体积是很小的,一滴水里大约有 1.67 X1021个 水分子,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与乒乓球相比, 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一样,它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X10 26 千克。3 .分子的质量是非常小的三、分子的概念水分子本质没有变化,具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硫分子和氧

21、气分子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所以化学变化后,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不能保持了。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注意: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它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弁非所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所保持。四、纯净物和混合物演示:铁粉与硫粉的混合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未混合,混合后,分离后铁粉与硫粉的颜色混合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所有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课堂练习: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1)空气(2)冰、水混合物【小结】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它的质量很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 间有一定的间隔,利用分子的基本性

22、质,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 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运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 2 2原子【教学目的】1 .初步掌握原子的概念,了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及化学反应的实质2 . 了解原子的构成和原子是电中 性的3 .介绍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史,【教学重点】1 .原子的概念2 .原子的构成【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教学用具】【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过程】问:1.分子的定义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我们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它的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那它能不能再分呢?氯酸钾分子反应后生成氯化钾分子和氧气分子。 高镒酸钾分子加 热后生成镒酸钾分子,二氧化镒分子和氧气分子, 可

23、见分子是可 分的,虽然它很小。出示氧化汞分解示意图:氧化汞分子 -汞原子+氧原子氧原子+氧原子一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分解为更小的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把氧微粒或汞 微粒进一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 科学上把这种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微粒叫做原子,化学反应是氧原子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一、原子的概念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变成新的分子, 而原子仍然是原来的原子, 所 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氧化汞示意图中,氧化汞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后, 单个的氧原 子不能单独存在,每两个氧原子又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许多氧分 子聚集而构成氧气。而汞原子则直接构成液态的金属汞。结论: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也可

24、以由原子直接构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如果用其它方法或在其它变化中 能不能再分呢?三、原子的结构十九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弁认为一切原子中 都含有电子,认识到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它本身还可 以再分,其还具有复杂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核的原子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 构成的 原子核是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的分析以上原子结构、强调:(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电量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核同类原子的核电荷数相等,不同类原子的核电荷数不相等:如氢 原子核电荷数为1,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2)原子的大小主要由核外电子运动

25、的空间决定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3)原子核虽小,它还可以再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组成。【小结】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 运动的电子两部分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2- 3元素、元素符号(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 弁能用元素的概念,区分单质,化合物以及氧化物等物质类别。2 . 了解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微粒构成。【教学重点】掌握元素的概念,了解物质分类教教学难点】物质分类【教学用具】【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过程】问:1.什么是原子?3

26、.分析原子的结构?4 .某原子的原子量是怎样规定的?我们学习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直接构成物质。例如,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 无论氧分子中的氧原子还是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都是同一类原子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8电子,氧气和二氧化碳同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构成万物的基 本物质。一、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 数)的一类原子总称。氧元素就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氢元素 就是所有氢原子的总称,到目前为止,我们周围世界里,物质种 类有一千多种,已经发现的只有一百多种, 这一千多万种物质都

27、 是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组成物质1 .单质一一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些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如氧气由 氧元素组成;氮气由氮元素组成,碳由碳元素组成等,这些物质 都叫做单质,因为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所以元素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2 .化合物一一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 净物如氧化汞由氧元素和汞元素组成, 高镒酸钾由钾元素、镒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象这样由几种元 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3 .氧化物一一由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镁由氧元素和镁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二硫化碳由硫元素、碳元素组成,虽然也是二种元素,但不 含有氧元素,所以不是氧化物。三、地壳里

28、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请学生看课本P36页图28地壳里所含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地壳里元素含量前4位是氧、硅、铝、铁。氧是地壳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它在自然 界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含量较少的元素,如碳、氯、氮、等对 动植物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构成生物细胞的主要元素。【小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是由元素组成的,当组成物质的元素相同时为单质, 当组成物质的元素不同时 是化合物。§ 2 3元素、元素符号(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复习元素的概念2 .掌握元素符号的写法及所代表的意义【教学重点】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以及代表的意义教教学难点】元素符号代表的意义【教学用具】【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

29、过程】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组成的(1)二氧化碳是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2)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3)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构成(4)二氧化碳分子是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5)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2 .氧气是由 组成。氧气分子是由 构成。因为元素有一百多种,由元素构成的物质约 有一千多万种,若文字表示各元素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单质和化合 物将十发麻烦,所以人们就确定了一套来表示各种元素的符号。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正确掌握这一用语,对学好化学有重要作用。四、元素符号1 .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

30、 一i个原子,如S,表7K硫兀素,表7K 个硫原子。2 .元素符号的写法。(1)第一个字母用印刷体大写如碳C氢H氧O等等。(2)有二个字母时,第二个字母应该小写。如铜Cu镒Mn镁Mg等等。(3)元素符号的专用汉字都有一定规律:气态非金属元素都有“气”字头,如氧、氢 等液态非金属元素有3”旁,如澳固态非金属元素有“石"字旁,如碳、碘等金属元素都有“车”字旁(汞除外),如钠、 钙等。【小结】要求记忆常用元素有名称和其元素符号:能 区别哪些是金属元素,哪些是非金属元素。【布置作业】记忆元素周期表前20位的元素及其元素符 号。§ 2- 4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教学目的】1 .掌握化学

31、式的概念,初步了解化学式的定义2 .学会根据规定书写和读出一些简单的化学式,了解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的有关数字的不同意义【教学重点】掌握书写化学式的规定,正确书写一些物质的化学式教教学难点】正确书写一些物质的化学式【教学用具】【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过程】1.指出下列物质中,那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为什么?氧化镁氯酸钾氧气硫铁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可见任何纯净物都有一定的组成。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的质量比或原子个数之比都是一定的。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物质, 在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 质的组成。一、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各种物

32、质的化学式都是经过多次的精密试验,测得其组成,然后推算得出来的,一种物质只用一个化学式表示。例1:水的化学式为HO在水分子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 1氢的质量:氧的质量=2X1: 16=1: 8所以代O表示:(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例2: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 CO在二氧化碳中,碳原子数:氧原子数=1: 2碳的质量:氧的质量=12: 16X2= 3:8所以CO表示:(1)二氧化碳由碳元素 和氧元素组成;(2) 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 原子构成的。【小结】化学式表示:(1)物质是哪 些元素组成的;(2)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33、是多少。二、化学式的写法。1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1)气态非金属单质:通常是双原子 分子,如氢气H2、氧气Q等。(2)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惰 性气体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如:金属单质:铁Fe、铜Cuu汞Hg等惰性气体:氨Ha筑Na僦Ar等非金属:碳C、硫S、磷P等2 .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1)氧化物的写法:氧元素符号写在 右方,另一种元素写在左方。如:二氧化碳 C8 二氧化硫SO(2)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写法:金属元素符号号在左方,非金属元素符 号写右方:如ZnC» NaCl(3)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写法:根据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行读的后写,

34、后读的先写。如四氧化三铁 FaQ、五氧化二磷P2Q等三、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和元素符号前 数字的意义。前面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右下角数字表示:原子构成的个数。练习: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Q 20:Q: 202: 【小结】依据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的写 法规定,能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24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第二课 时)【教学目的】1 .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化合物各元素的质量比及质量分数2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掌握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学重点】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 质量,化合物各元素的质量比及质量分数教教学难点】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 质量,化合物各元素的质量比及

35、质量分数【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过程】化学式中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等于 相对分子质量四、相对分子质量1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相对分子质 量也是一个比值,单位是 1。例1: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它的相 对分子质量等于钠相对原子质量和氯相对原子质量之和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 = 58.5例2: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 CO,它的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碳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加两倍氧的相对原子质 量的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X2=44练习:计算下列各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单。氧气氯酸钾二氧化硫2 .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例3:求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

36、量比是多少?解:C: O 12: 16X2= 3: 8注意:不能写成C: 20(元素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练习:1).计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 量比:3 ).计算氧化铁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 质量比。4 .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例4:计算化肥硝酸俊(NH4N03中氮 元素的质量分数。(1)先根据化学式计算出相对分子质单NH4NO3勺相对分子质量=14+1X4+16+3=80(2)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1).计算化肥碳酸氢俊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2) . 5吨氧化铁中含铁多少吨?3) . 396千克的硫酸俊氮肥中含氮元素多少千克?【小结】1 .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中要注意质量的比值必须乘以1

37、00%2 . 一个分子中的元素含量和式之比就是纯净物中所含元素和物质的质量之比。3 .物质的质量可以用任何质量单位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式、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都为1。第三章水氢§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教学目的】1 .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及其人类关系的常识,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2 .使学生初步了解水污染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节水和防止水污染教教学难点】节水和防止水污染【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我们知道空气对我们来说是生命存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物质,那么,还有什么物质对生命有重要作用,可与空气相比较的呢?那就是水

38、,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关于水的问题。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哪一类物质,它在自然界中主要 以什么状态形式形成。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属氧化物,它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液 态和固态形式存在,还有一些以气态形式存在。一、水的自然界存在阅读课本P45页“水的存在”。水占地球表面的3/4,人体中约占体重的2/3,鱼体含水达70 80%,蔬菜含水达90%以上。水是生命产生和存在的基本前提,它是构成任何生物体的基本成 份,没有水,人和动植物都不能生存。水对工农业生产也有巨大 的作用。二、水对工、农业生产的作用。阅读课本P45 46页“水与工、农业”,讲解水与人类的关系, 强调水的重要性。知道了水对人类

39、活动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就该懂得如何来保护水 资源。三、保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水对人类活动是极其重要的, 虽地球上水的含量还不到总水量的 1%,且分布不均,故需要节约用水。2、水的污染污染原因:工业上排放的“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 生产施肥、农药的不合理利用等,都会造成水的污染。3.预防和消除水的污染由于水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以及工业生产,故需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和消除水源的污染, 保护和改善水质,工业“三废”经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利用农肥和农药等。【小结】1.水的重要性2.水的存在3.水的污染、预防和消除 污染§ 3- 2水的组成【教学目的】1 .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

40、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教学用具】水电解器【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对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水到底具有哪些性质呢?它又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首先, 我们来学习水到底具有哪些物理性质。一、水的物理性质出示样品:让学生观察水的样品,弁结合生活实际,回答水具有哪些物理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的凝固点是0C,沸点是100C, 4c时密度最大为1克/ 厘米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 水面上。二、水的组成用霍夫曼水电解器进行水的电解实

41、验注意:观察实验所发生的现象,注意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两管都产生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管其体积较小,另一个管气体体积较大,它们之间的体 积比为1: 2通电停止后,分别检验气体的性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管,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燃,证明其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管,生成的气体能,弁 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这种气体是氢气。水的化学式为H2Q同时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因为水电解可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问:水是属于混合物,还是纯 净物?属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一 种氧化物。当水电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氧

42、分子,很多的氢分子聚集为氢 气,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水通电发生的是化学反应,其实质是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重 新组合的过程,可见,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小结】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一种纯净物,水是由氢、氧两 种元素组成。§ 3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 .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2 .理解什么样的反应是置换反应3 .学习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氢气的方法教教学重点、难点】1 .实验室制氢气的反应原理和基本操作2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教学用具】橡皮塞、酒精灯【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上一节课,我们通过水的电解,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如何检验电解时产生的气体?我们通过电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从实验中可知,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因为它是一种最轻的气体,故人们把它命名为“氢”。用电解水来制取大量的氢气,耗电量大,工 业上常用天然气或水煤气等原料来制备氢气。一、氢气的工业制法利用天然气或水煤气为原料进行制备。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氧气的的制法, 它的实验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