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般呢推断死亡时间的依据是:尸僵、尸斑及尸温。在实际情况下,大多数死者的死亡时间,可通过其家属和知情群众容易弄明由的,不需要专门的推断。但是,在无名尸体、江河中的浮尸、杀人碎尸、杀人移尸以及其他死亡时间不明的案件中,准确地推断死亡时间,便往往能为分析罪犯作案的时间、确定侦查范围提供科学依据。在国内外的法医学研究中,死亡时间的法医鉴定,一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其研究方式已从肉眼观察逐步发展到组织学、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先进的技术检验。但是,由于尸体变化要受到自身的和来自客观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可能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采用各种方法推断出时间也只是一种大致时间,不是绝对精确的
2、。另外。由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进行鉴别,都有较大的误差。不能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因此,死亡时间的鉴定,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目前主要有:1. 看尸体的僵硬程度:尸僵形成原因关于发生尸僵的原因,现在中国法医学界正在探讨之中,尚无统一定论.多数人认为,人死后之所要发生尸僵现象,是由于死后机体组织缺氧,体内有氧代谢停止,肌肉中三磷酸腺苷的合成减缓乃至终止,而分解仍按常速继续,使其含量不断减少。因为肌肉只有在足量的腺苷三磷酸存在时,才能保持弹性柔软状态,如其含量减少乃至消失,则使肌肉收缩并变得僵硬.到尸体腐败开始的时候,肌动凝蛋白分解才使得僵硬的尸体得以缓解。 形成过程在通常情况下,尸僵在死后
3、13小时出现,也有的早在死亡10分钟以后或者晚到78小时出现的,但一般不会早于10分钟或晚于78小时。在特殊的罕见的情况下,也有在死后1618小时出现尸僵的。尸体肌肉强直一般先出现于数个肌群,经46小时扩散到全身,形成尸僵。尸僵的发展顺序有上行次序和下行次序之分。在一般情况下,尸僵是从咬合肌开始,逐渐发展到颈部,上肢,下肢,这是下行次序;在少数情况下,与此相反,尸僵由下肢向上发展,称为上行次序。在气温适宜,尸体不致很快腐败的情况下,尸僵经过2448小时或者更长些时间后开始缓解。尸僵缓解的顺序与尸僵形成的顺序相同,即先发生尸僵的肌群先缓解。尸僵的完全缓解多数情况下都发生在死后37天。 表象在尸僵
4、还没有完全形成以前,即在死后46小时以内,如果用强力破坏已经发生了的尸僵现象,则不久又会重新出现尸僵,如果是在尸僵完全形成以后,即在死后78小时以后,再破坏尸僵,消除僵硬状态,则尸僵不会再重新出现。因此,对于搬动过的尸体,通常要检验下颌关节是否强直,以判断尸僵是存在或缓解。要检验下颌关节而不检验其他关节,其原因是尸体各处的尸僵强度是不一致的,其中最强的是下颌关节。 尸僵的出现,消失以及强弱,是要受到尸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的。 首先,要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周围环境温度越高,则尸僵出现越早,消失也越早,反之,则尸僵出现越迟,消失也越迟。 其次,要受到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老年人、儿童、体弱者的尸僵
5、因其肌肉不发达,故出现较早,消失也早,程度也不强。婴儿有时在死后1030分钟即可发生尸僵。成熟婴儿的尸僵较明显,末成熟婴儿的尸僵较弱,持续的时间也短,所以有时不易察觉。成年人肌肉较发达的人,其尸僵出现得较慢.维持时间较久。 第三,要受到死因的影响。痉挛性药物中毒,破伤风,刎颈,枪伤,触电,败血症或消耗性疾病能促进尸僵的发展,尸僵发生早,消失也早.磷中毒和蕈中毒以及水肿,肌肉麻痹者,因肌肉变性,尸僵出现慢,程度弱。一般情况下,尸体在死后30分钟2小时内就会硬化,9小时12小时完全僵硬,30小时后软化,70小时后恢复原样。但如果在土中或水中,或在低温干燥情况下则会延缓,高温多湿条件下会加快。死亡时
6、间 尸僵出现部位 说明 2-3h 下颌、项 5-6h 下颌、项、肩、肘 下肢弱7-8h 下颌、项、肩、肘、股、膝 指、趾弱10-12h 下颌、项、肩、肘、股、膝、手、指 足、趾弱12-24h 下颌、项、肩、肘、股、膝、手、指、足、趾 全身最强24-30h 开始缓解30-40h 股、膝、足、趾 下颌、上肢弱48h 下肢弱48h 全部缓解 2、看尸体的尸斑:尸斑的出现也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死后血液循环停止,最快半小时后,血液因自身重力坠积于尸体的底部血管,该处皮肤现出紫红色的斑痕,像瓶底的红酒,这就是尸斑。形成时期它的形成和发展分为下面三个时期: 坠积期人死后,血液下坠于尸体低下部位血管中,此时血液
7、还仅限于血管内,尚未扩散到血管外。这个时期是尸斑坠积期。在这个时期,如果用手指按压尸斑,则被按压地方毛细血管的血液即向周围流动,尸斑暂时消失;但放开手指解除压力后,血液流回原处,尸斑又重新出现。不仅如此,在坠积期内,如果翻动尸体位置,则原来的尸斑逐渐不明显,甚至消失,而在尸体新的低下部位又重新出现新的尸斑。切开坠积期尸斑处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可见血液从血管断面流出。此时流出的血液易被纱布擦掉,但擦去后还能流出血液。 尸斑坠积期一般在死后24小时开始出现,但也有早在死后半小时或迟至68小时出现的。极少数濒死期迁延的病人,由于循环衰竭,在死亡前便可见到少许尸斑。 扩散期人死后,除了血液循环,组织液也
8、同样向尸体低下部位坠积,沉降于血管周围的组织中,透过血管壁而进入血管内,与血液相混合而促进死后溶血,然后被组织液稀释,并被血红蛋白染红的血浆向血管外渗出,这就是尸斑扩散期。尸斑发展到扩散期一般需要12小时,进展快的也需要810小时,扩散期是坠积期的延续。在这个时期,用手指按压尸斑稍有褪色,变更尸体的位置后,原有尸斑不易消失,新的尸斑也不易形成。切开扩散期尸斑处的皮肤,则在切开的血管断处渐渐流出血滴,从组织中有少量淡红色液体溢出。 浸润期从扩散期开始,被血红蛋白染色的液体就渗入组织间,至第二天后更加明显,不仅渗入组织间隙,而且渗入组织细胞内,使组织着色,这就是尸斑发展过程中的浸润期。 浸润期是扩
9、散期的延续,持续时间较长,以后由于细菌的作用而转为尸体腐败。在浸润期内,压迫不能使尸斑消退,更不能形成新的尸斑。用刀切开尸斑处,可见组织呈紫色或浅紫色,血管中无血液流出。 上面谈的是尸斑出现和发展的一般情况。此外,尸斑出现的速度和程度还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有外力压迫、血液性状、血量及皮肤色泽等。尸斑颜色一般情况一般情况下呈暗紫红色.因为人死后一定时间内,由于部分组织细胞处于超生反应状态继续消耗血液中的氧气,使氧合血红蛋白变成还原型血红蛋白,血液为静脉血,暗红色.血液的坠积有一个量变的过程,所以尸斑的颜色是逐渐显现并加深的 特殊情况鲜红色的尸斑见于: 一氧化碳中毒(碳氧血红蛋白),氰化
10、物中毒(氧合血红蛋白),冻死(氧合血红蛋白)等. 灰褐色的尸斑见于:亚硝酸盐中毒,氯酸钾中毒(高铁血红蛋白)等. 硝基苯中毒(高铁血红蛋白)尸斑可呈现绿褐色,应注意与尸绿区别开来。尸斑改变:0.5-1h 尸斑呈局限性,境界清晰,在低体位出现,小斑点,淡紫色2-3h 逐渐向周围扩大,境界有点模糊,在尸体低下部都出现4-5h 手指轻压尸斑退色。翻动尸体,现有尸斑消失,尸体低下部出现新的尸斑,即 尸斑转移6-10h 手指强压尸斑中等退色。翻动尸体,原有尸斑不再完全消失,尸体低下部出现新的尸斑,切开尸斑皮肤血液流出,即两侧性尸斑11-15h 手指强压尸斑稍微退色。翻动尸体,原有尸斑不消失,新的尸斑也不
11、易形成,切开尸斑皮肤,从血管断面缓慢流出血滴,并渗出浅黄色或红色液体24h 尸斑完全固定,手压不退色,切开尸斑皮肤无血液流出,皮下组织呈紫红色尸斑最晚在死后4到10小时内出现。它的颜色持续时间很长。如果一个人死后仰面躺在床上时,尸斑应在他的背部,如发现尸斑在身体的前部,说明尸体被移动过。没有尸斑的原因在法医尸体检验的实践中,常常有在尸体低下部位见不到尸斑的情况。这主要是受压的缘故。尸体低下部位受压处,如与硬面接触被压成扁平状的胛部、背部、骶骨部、臂部及脚后跟部等,由于毛细血管内的血液被压到其他地方而没有尸斑形成,检验中见到的往往呈苍白色,若衬垫物的硬面不平,则尸体受压处的皮肤可留下与衬垫硬面相
12、一致的苍白区,而没有受压的地方仍有尸斑。这样,暗紫红色的尸斑与苍白色的印痕相映,更加清晰。此外,裤带结扎的地方,衣服折叠的地方,或者皮肤皱褶的地方等,也因压迫而无尸斑的形成,并可留下与压迫物相一致的印痕。溺死的尸体由于毛细血管受冷水刺激发生收缩,加之尸体在水中浮动翻转,所以,尸斑常常出现得较慢,而且比较弱。 尸体的血液性状是死因决定的,它对尸斑出现的速度和程度也有直接的关系。窒息死或者急死的尸体,因其死亡是极短时间的事情,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所以尸斑出现的速度快,程度强,多呈暗紫红色。这类尸体尸斑常出现于死后11.5小时,早者30分钟即可出现,810小时就可发展到扩散期。由于尸斑出现的速度快、
13、程度强,这类尸体的尸斑处还常见斑点状出血。与此相反,死者若是死于严重贫血和急性失血,则因其血量少,故尸斑出现速度慢程度弱,颜色也浅,甚至可以不显现。没有尸斑处的原因是受压3、看尸体的直肠温度:尸体本身的因素主要是指死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死亡原因等。在一般情况下,儿童和老年人的尸体冷却快,青壮年较慢,刚生下来的新生儿,在死后510小时,即可降到与周围环境相等的温度。由于脂肪有保温作用,散热慢,因此,肥胖的尸体比瘦弱的尸体冷却得慢。慢性消耗性疾病、大出血、溺死、大面积烧伤死者的尸体冷却速度快,而猝死、机械性室息死、一氧化碳中毒死的尸体冷却速度就要慢些。此外,有的尸体在一定时间内,尸体温度不但不下降
14、,反而处于上升状态,所以有人开玩笑说,人死了也会发高烧。例如,脑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感冒并发肺炎等患者死后,由于细菌、病毒的作用,体内的分解增强,产热活动增加,所以尸体温度暂时可以处于上升状态。又如,日射病患者死后,由于临终时颅内温度升高,神经系统功能发生障碍,其尸体温度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不立即下降。再如,破伤风、癫痫或者士的宁中毒者,由于死亡前有较长时间的痉挛,体内产热增加,所以死后尸温也会持续上升。 外界环境的因素包括周围环境的温度、衣着或覆盖物的厚薄等情况。 尸体周围环境的温度越低,尸热发散越快,尸体冷却也就越快。普通成年人的尸体,在通常室温环境中(1618)在死后的10小时内,平均每
15、小时大约下降1,10小时以后下降速度减慢,经过24小时左右,尸温就降至与环境温度基本接近。在冰库或冰雪中的尸体,大约经过1小时,即可完全冷却,时间稍久即可发生冰冻,体内液体能结成冰块,四肢、脑躯干完全冻硬,眼球内液体因冰冻、体积膨胀,致使眼球稍有外突。这种尸体若要进行解剖,应当先进行解冻。在温度高达4050的环境中,尸体温度不冷却,甚至有可能上升,就不发生尸体冷却现象,因而也就不能利用尸温的变化来推断死亡时间。尸体的衣着和覆盖物对尸体冷却也有一定的影响。裸露的尸体则冷却较快,而衣着或覆盖物较多、较好的尸体则冷却较慢。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人在12月自缢身死,身着羊皮袍子。在其死亡后对其尸体进行
16、检查,发现其胸部、腹部皮肤尚有余温,而裸露在外面的手、面部等己与外界温度接近。 冷却顺序在尸体冷却的过程中,尸体各部位的冷却速度并不是同步的。尸体的尖端边缘部位都比躯干部位冷却得快,尸体的表面又都比内脏冷却得快。在一般情况下,耳壳、指(趾)端、鼻尖最先冷却,然后是四肢、躯干,最后是腋窝。下面的公式常用来推断死亡时间:常温(986oF)一尸体直肠温度/l.5=近似死后经过时间。通过尸体的温度来判断死亡时间。死后体内停止产热,尸体的温度大约每小时会下降1度。肌肉组织和环境的温度对尸体温度影响很大。胖人的尸温比疫人的尸温降低的慢;温暖室内的尸温比寒冷室外的尸温冷得慢。死亡时间与环境温度、尸冷()的关
17、系:死亡后温度的变化规律Tr=直肠温度 Ta=环境温度 To=临终直肠温度(37.2)环境温度()死亡时间 -3-5 6-8 9-11 12-14 15-17 18-20 21-23 24-26 271-2h 30 31 31 32 33 34 34 35 363-4h 28 29 30 31 33 34 34 35 355-6h 27 28 29 30 31 31 32 33 347-8h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9-11h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12-15h 23 24 25 26 27 28 29 31 3216-20h 20 2
18、1 22 24 25 26 27 29 3021-24h 18 19 20 22 24 25 26 28 3030h 13 14 16 18 21 22 24 27 2940h 10 12 14 16 19 21 23 26 2848h 7 10 12 14 18 20 22 25 27注:1、注意尸体肥瘦、衣着厚薄的影响。2、注意死因的影响。如脑挫伤、脑内出血、热射病、白血病、肺炎、伤寒、农药中毒的影响。3、温度计插入直肠内3min后观察。4、室温测量应在尸体同高度测量;水中尸体测水温;卧室被内尸体测卧具内温度。4.看尸体内的消化物:总的来说,食物经胃部消化大约2小时会全部到达小肠。胃内食物
19、在法医学上有其独特的意义。法医工作者既可以根据胃内食物的种类和成分,推断死者的进食地区、生活习惯和经济状况等情况,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还可以根据胃内食物的消化程度和排空程度情况,推断死者最后一次进食到死亡的大概时间,为推断死亡时间和死者生前的活动范围提供科学依据。实践表明,胃内食物消化和排空程度,取决于食物的性质。以米饭、蔬菜类食物为例,如果饭粒、蔬菜外形较完整,乳糜减少,只有少量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则一般应当是在饭后12小时内死亡的。如果胃内食物全部成乳糜状,只有极少的饭粒、蔬菜残渣,食物已进入大肠,则大约是在饭后4小时死亡的。胃内食物已全部排空,或者仅残存如青菜头粗皮纤维、海带皮等硬质蔬菜皮
20、,则在饭后4 6小时死亡。如果胃内容物是肉类或油腻重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则进食至死亡的时间的推断应当相应延长。运用胃内容物消化和排空程度来推断进食到死亡的时间,应当充分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不同的人的消化能力和肠道推进食物的速度是有差异的;二是人死后胃肠蠕动和消化酶的作用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使食物继续推进和消化。这种情况在尸温下降缓慢时更为明显。5、看尸体的眼睛:从眼和眼底变化推测死亡时间眼压变化:正常人的眼压在1421mmHg之间,死后10分钟可降低为10mmHg,20分钟可降低为7mmHg。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尸体,眼压下降较快,眼球变软。角膜变化:死后数小时角膜出现斑块状混浊,1224小时呈半透明状
21、,3648小时高度混浊,难以透视到瞳孔。尸体的眼睛关闭时,角膜变化要慢得多。角膜变化还在较大程度上受温度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冰雪里的尸体,角膜可长时间保持透明状态。用水或生理盐水数滴湿润角膜,然后用眼底镜观察眼底变化,亦可推测死亡时间,但此法仅适用于死后一天之内。如何根据角膜混浊程度推断死亡时间死亡时间 角膜混浊程度1-2h 湿润,瞳孔透明3-4h 湿润,瞳孔开始发白5-8h 开始干燥,瞳孔透明度逐渐丧失9-11h 微混浊12-23h 混浊增强,瞳孔尚能透视24-30h 中等程度到显著混浊48h 完全混浊,瞳孔不能看见6、根据超生反应推测:人死后,躯体的组织、器官对刺激还能发生一定反应。其种类
22、很多,可用作推测死亡时间的超生反应有:肌肉的超生反应:人死后2小时内,几乎所有肌肉受机械刺激后均可发生收缩反应,尤以肱二头肌为甚,并且不受环境气温高低的影响。死亡2小时后,则多半只能引起打击处肌肉收缩。死亡超过5小时,一般即不再发生明显的肌肉收缩。死后皮下出血:在进行上述机械刺激试验过程中,被打击的部位可形成皮下出血斑。其出现率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瞳孔的超生反应:人死后在一定时间内,眼内滴入或注入药物,可引起瞳孔反应。死后4小时,在结膜囊内滴入依色林或阿托品等药物,可发生相应的缩瞳或散瞳反应。如将药物直接注入眼房内,则死后20小时,仍可是阳性反应。汗腺的超生反应:汗腺在肾上腺素、阿托品
23、等药物作用下,死后30小时内,可有发汗反应。7、看尸的变化:(1)指压:尸斑是血液由于重力学的原理积存于尸体下面而出现的特有斑痕,死后6一12个小时指压时会有一定的褪色,超过了12小时,就基本上不会褪色了。(2)移位:如果尸体被挪动过尸斑会发生移位,但死后89小时再改变尸体的体位,尸斑只会发生部分的移动,旧的尸斑还会存在,同时还会出现新的尸斑。经过了1 0个小时以上,尸斑就不会动了。(3)注意:要考虑死者的年龄、体格、死因以及尸体放置的环境因素,不同的因素会产生极大的不同。在夜间死亡的人,还可以根据膀胱内尿的充盈程度来推测死亡时间。按照常人的习惯,睡觉前要排尿,如果尸检时见膀胱内尿量甚少,则可能是睡后2 3小时内死亡;如果尿量甚多,则可能是半夜死亡。只是这种情况偶然性较大,所以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仅凭此来判断死亡时间。8、看尸体腐烂程度:根据尸体现象推测死亡时间面部及四肢发凉、尸斑、尸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涂料工程服务合同协议
- 清理校园积雪合同协议
- 海鲜水产供货合同协议
- 混凝土楼梯拆除合同协议
- 精装修定购房合同协议
- 潜水场地租赁合同协议
- 管道清包劳务合同协议
- 预存话费合同协议书范本
- 门面房租房定金协议合同
- 门窗制作用工合同协议
-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 GB/T 8813-2020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 GB/T 6177.1-20162型六角法兰面螺母
- GB/T 34891-2017滚动轴承高碳铬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 GB 5906-1997尘肺的X线诊断
- 多维阅读第4级Animal Fathers 动物爸爸 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
- 工作责任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试行)
- 人教版(PEP)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5-优质课件
- 初中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三角形《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 DB51∕T 991-2020 农用机井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