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农村居民小康进程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小康进程的实证分析,并结合四川省区域特征提出了四川农村小康建设的几点建议。关键词农村居民区域特征小康进程“小康”一词源于礼记,是与“大同”比较而言的一种生活比较殷实、可以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现今,所谓小康标准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它是指在目前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在温饱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标志,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宽余,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
2、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江泽民同志继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概念上的一个重要发展,并提出了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要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来看,截止2000年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就全国基本面和平均数来说的。当然,由于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一些地区、一些乡村、一些居民群体的生活现在尚未达到小康水平,有的甚至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特别是我国有65%的人口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
3、小康社会的主要问题。四川省是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的农业大省,如何使四川省农村小康生活水平达到并超过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是四川省实现全面小康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笔者就四川省农村小康进程情况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一、四川省农村小康进程的综合评价与分析按照1996年3月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和农业部共同制定的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的6个方面16项指标(见表1)来看。2001年,四川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小康整体实现程度为83.55%,接近小康水平,与2000年底全国农村居民的小康实现程度88.45%相比,还有相当距离。从6个方面看,精神生活和社会保障两方面的小康实现程
4、度已经达到100%。收入分配、物质生活、人口素质和生活环境4个方面的指标分别达到74.6%、77.44%、86.26%和93.77%。这一情况表明,四川省农村居民目前的小康水平还是不全面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尤其收入分配和物质生活明显滞后。1.收入分配。据四川省农调队对全省40个国家抽样调查县的4000户农户抽样调查。2001年,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L987元,比2000年增加72元,增长3.8%。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加41元,增长2.1%。四川省与全国的收入比:2000年为O.85:1,而2001年变为O.84:1,一年内收入的相对差距扩大了1%。这说明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人均纯
5、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基尼系数为0.27,表明四川省农民的收入分配相对平均。2.物质生活。四川省农民物质生活进一步提高。一是农民饮食结构的改善。农民由过去的吃饱向现在吃好的食品结构逐步转变。2001年,四川省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819.58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1.1%,其中:主食支出215.33元,减少1.3%;副食支出418.11元,增长1.5%;其他食品支出99.08元,减少6.4%;在外饮食支出76.85元,增长19.4%。整个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达到了78.48克,实现摄入量75克的小康标准值100%。但从恩格尔系数来看,四川省农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恩格尔系数为54.7
6、3%,仅实现小康标准值50%的52.7%。二是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住房类型有所改观,住房质量明显提高,以前的渣泥墙、茅草屋已极少见,人均钢混结构面积5.48平方米,砖木结构面积12.72平方米,两者之和已占整个住房面积的65.19%,但仅实现小康标准值80%的59.97%。三是衣着消费呈恢复性增长。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74.57元,增长3.1%,止住了自199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势头,但衣着消费支出自1997年以来一直保持在小康标准值70元之上,实现程度为100%。3.精神生活。四川省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从数值上来看,已远远超过了小康值,但就其质量来看并不乐观。大部分农村电视信号还只能
7、通过室外天线接收,信号差,接收到的频道极为有限。2001年,农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65.46元,增长3.7%,其中用以学杂费120.5元,增长7.4%。可见,文化服务支出主要用于支付子女读书的费用,而用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提高的并不多。4.人口素质。随着农村居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四川省农村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开支逐渐上升,2001年上升了0.6个百分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1.30岁,实现小康标准值70岁的100%。但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为7.26年,仅实现小康标准值8年的75.33%。5.生活环境。四川省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基本上达到小康,其中,用电户比重达到99%,电话开通行政村比重达
8、到84.75%,两项指标的小康实现程度均为1OO%,安全卫生水普及率达到83%,实现小康标准值90%的82.50%。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达到83.14%,实现小康标准值85%的94.69%。从公路的数量上看,基本实现小康,但从公路的质量上看,大部分乡村的公路仅仅是泥土路面,离真正的公路还有很大距离。6.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五保人口按70%分散管理、30%集中管理的办法,基本保证了五保人口生活的最低标准,2001年达到94.62少;万人刑事案立案件数四川省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下,2001年为3.16件,两项指标的小康实现程度均为100%。表12001年四川省农村居民小康实现程度及国家标准指标名称温
9、饱值小康值权敷实际值实现程度()一、收入分配 3574.60 1:人均纯收入(元)300120030976.O275.112.基尼系数(%)O.20.30.45O.2771.40二、物质生活 25 77.443.恩格尔系数()6050654.7352.704.蛋白质摄入量(克)4775978.481005.衣着消费支出(元)2770374.571006.钢木结构住房比重(X)4380765.1959.97三、精神生活 12 1007.电视机普及率(%)170690.881008.文化服务支出比重(%
10、)210613.45100四、人口素质 9 86.299.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6870471.3010010.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年)6857.2675.33五、生括环境 11 93.7711.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5085383.1494.6912.安全卫生水普及率(%)509038382.5013.用电户比重(%)509539910014.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5070284.75100六、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 8 10015.享受社会五保人口比重(%)5090494.6210016.万
11、人刑事案件立案件数(件)52043.16100合计 100 83.55二、四川省的区域概况分析四川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根据行政区划和自然地形特征,四川省可分为成都平原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攀西地区和川西高原区等五大区域经济。各地经济布局的特征分析如下:1.成都平原区。成都平原区包括30个县(市、区),由于其历史沿革深远,自古以来就非常发达,经济实力雄厚。该区地处天府之国核心,农业物产丰富、生产条件优越,光照、水源充足,产出效益高,为四川省的粮仓之一。200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7.1亿元,占全省比重为23.3%,按乡村人口计算人均为187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
12、1405元高473元。该地区主要是为满足大城市居民消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都市农业,其农产品中蔬菜、花卉、水果以及其它的特色作物比较多,产量也比较大。该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在四川省处于领先地位,小康实现程度高。但农林牧鱼企业特别是农林牧鱼服务企业数量偏少,农村产业化进程较慢。与农副产品商品化直接相关的食品制造、加工和纺织等企业的数量也不多。2.丘陵地区。丘陵地区包括66个县(市、区),是四川省乡村人口分布最多和农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2001年,该区乡村人口4315.2万人,占全省62.3%;第一产业增加值568.8亿元,占全省58.4%;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8个百分点。该地区交
13、通运输业较发达,商业网点多,零售企业数量居全省之首。行业分布与该区生活消费及农村生产的特征基本相符。但农林牧鱼业企业数量和效率偏低,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3.盆周山区。盆周山区包括31个县(市、区),主要分布在川北、川南和川西盆地边缘,位于四川盆地向黄土高原(秦岭)、青藏高原及云贵高原过渡的山区,区域内矿产、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及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市场不发达,农业生产条件差,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匮乏,导致整体经济比较落后,四川省大部分贫困人口聚居于此。4.攀西地区。攀西地区包括24个县(市、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南的攀枝花和西昌一带,这里自然资源丰富,钒铁矿、煤矿及水力资源富有盛名
14、。安宁河谷流域光照充足、降水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农产品以热带农作物为主,外销量大,属典型资源型经济。但该地区农林牧鱼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未能充分利用优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5.川西高原区。川西高原区位于四川省西部,系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地势高、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发达、自然条件恶劣,高原特产较多、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开发严重不够,该区经济目前以农牧业为主,经济水平严重落后。三、四川省建设全面小康农村的几点建议1.加强政府参与和指导农村小康建设。从四川省农村小康指标进程的分析看,农民增收问题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奔小康的主要问题。从四川省农村现状来看,农民文化
15、素质普遍偏低,不少地区仍停留在较为落后的简单再生产阶段,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尤其是丘陵地区、盆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居多识字率低。这就需要政府成立一些专门组织,有针对性地培训农民使其改变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引导农民致富,以增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从简单再生产逐步进入扩大再生产,形成自愿以科技投入为重点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良好局面。2.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俗语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随着四川省农村“三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农村交通通讯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由此使农民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除了成都平原区以外,其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质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盆周山区和川
16、西高原地区的交通问题较为严重。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仍然是四川省农村小康建设的一项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3.全省一盘棋,实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战略,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必须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必须改造农民。四川省的区域经济格局比较特殊,仅有成都市唯一的一个超大城市和自贡、攀枝花两个大城市,没有特大城市。从区域经济特征分析得知,不少地区因缺乏工业企业而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从四川省农村整体看,二、三产业滞后。因此,应结合加强城镇和中小城市建设,建立与农民相关的农林牧鱼企业以及农副产品制造业、加工业,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利用企业合理转移农民、改造农民进而减少农民数量,并有重点的形成地区支柱产业,带动和辐射周边经济发展,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当务之急。4.根据区域特征,合理建设区域经济,分层推进小康社会。从基尼系数看,四川省农民的收入分配相对平均,四川省农村整体的小康实现程度还比较低,农村经济发展偏慢。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发展规模化经营,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从政策、资金、土地等多方面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农业附加值。指导其尽快与国际农业接轨,优先从小康进入富裕,同时带动与扶持其他地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办公物资采购模板
- 时间极限课件
- 销售订单与合同管理模板
- 梦境里的魔法450字15篇范文
-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落地执行清单
- 蓝色商务风跨部门沟通协作企业培训
- 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之角马的旅程150字8篇范文
- 状物作文我喜欢的蔬菜450字(15篇)
- 纪念白求恩课文课件
- 商业合作保密协议书
- 档案整理服务公司质量管理手册
- 高考日语-一轮复习 【高效课堂精研精讲】补助动词-ていくてくる+课件
- CLSI2012中华医学会翻译版 M02-A11 纸片法
- 外研版八年级下册选词短文填空期中复习专项练习10篇(含答案)
- 油田管线毫米波雷达智能监控解决方案Copy
- 保运施工方案(炼油厂)
- 斑马湖万达广场专项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 水闸安全评价报告
- 老年法律知识讲座
- 房地产市场报告 -九江房地产市场月报2022年11月
- 《人格障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