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实验专题训练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实验题1 .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酥溶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织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片浓氨水3-酚岫溶液试卷第9页,总6页图1图2滤纸条 棉花cJ .显ABCABCED Crt 浓氨水浓盐酸图3图4图5(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的40 mL蒸储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酿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 色无明显变化。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将烧杯中的酚酷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
2、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 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图2所示)。 观察几分钟,烧杯A、B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这一现象说明: B烧杯的作用是。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 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酎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纨水的棉花,猜测试管中 可能看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选填“点A、B、C依次变红"或2点C、B、A 依次变红”:但实际实验中乙同学却观察到棉花变红了,则原因可能是o如图4所示某同学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发现C处产生的 白烟较多。查阅相关资科可知
3、: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氯化 钱固体);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 即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与分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经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6.5。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5所际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 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而比水平线(选填“高"、"低''或“相平)这一现象除了说明了实验一所得结论外同时还可以说明2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
4、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饰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配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口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实验n(如图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浓氧水滴酚试的ii3,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防止空气污染,对红磷燃烧实验的改进如图所示(双口瓶的夹持装置未画出)。回答r足量的红磷仪器a的名称是,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一(填字母编号)。A排水法B向下排空气法C向上排空气法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K|、K4,打开K2、K3,待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K1、K4.点燃D中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待红磷熄灭,C装
5、置冷却后,打开K3观察到的关闭K?、K"此时打开Ki的目的是一 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 现象是一。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S1酚酎溶液图2图1中,用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 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塞慢慢推入。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 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微粒间的空隙比水的(填"大''或"小图2中,先向烧杯乙中加入20mL蒸谣水,再滴入几滴酚酸溶液,酚醐不变色,然后 向烧杯甲中加入5mL浓经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几分钟后,观察到 烧杯乙的酚酿溶液变红色。从微观角度
6、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4.在去年某校化学实验考查中,同学们认真完成了双氧水和二氧化钻制取氧气的实验, 请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通常是把导管口插入水中,然后手紧握锥形瓶外 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请你回答这种做法的微观依据是什么? O(2) A装置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二氧化锦在该反应中做 剂,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铳的最佳方法是。(3)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由于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内的反应就已 经停止了(如图所示)。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出两 种办法。O5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三
7、个实验做出分析:浓氯冬氧气体积分麴/%实验一:观察到烧杯A中,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u烧杯B的作用是O实验二: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原因是。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纵坐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6 .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分子是否在不断运动的实验,请你帮忙完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向盛有约20 mL蒸懦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酸溶液,搅拌, 观察溶
8、液的颜色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级水,观察 溶液的颜色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 两个烧杯A烧杯,B烧杯(1)实验步骤、的现象对比说明水不能使酚醐变红,织水可以使酚酰变红。(2)分析实验步骤的现象可以得出的微观结论是o(3)实验反思与评价:该实验除使用的浓氨水量较多外,仍有不足之外,请指出(4)实验改进: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甲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混合均匀后,分子(选填“继续'或“停止”)运动。如果继续完成图乙实验操作,对比实验
9、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o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1)量取10mL溶液,需要的仪器: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若没有说明 药品用量,一般应取最少量,液体取用 mL.将少量品红加入到水中,静置,烧杯中的水逐渐变成红色,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是O用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实验目的是。9 .“比较出真知”,比较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刚同学利用比较的方法探究 分子的性质。下而是他设计的实验:在第一步中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是:第一步:酚防试液蒸偌水A浓氨水B棉花第二步:滤纸条酚酎试液试管第二步中,还应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是,他在滤纸上每间隔一段距离滴加一滴酚酸试液,棉花
10、上滴加的物质是。放置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说明了分子具有的性质是010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作如下图的实验来探究分子的运动。甲乙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慵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酣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 水。由实验I能得出什么结论?(2)实验II (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有何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设计实验乙作为对比实验,同学们讨论一致认为无必要, 理由是一木卷由系统自动生成,清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 .溶液变红 氨水能使酚配溶液变红 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红 分子在不 断运动 对照 点C、B、A依次变红
11、 酚醐溶液和浓叁水滴错位置 相对分子质 量越小,分子运动越快 低 分子间有间隔【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和分析。【详解】实验一:(2)氨水具有挥发性,所以会使无色酚醐变红,由此可以得出氨水会使酚酸溶液变红:(3)浓亚水具有挥发性,会进入A中的酚酗溶液,所以A中酚醐会变红,浓纨水不会进入 B中酚酸溶液,所以B中酚儆不会变红: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烧杯的作用是用 来对照;实验二: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所以先靠近C的滤纸条会变色,所以是C、B、A依次变红,乙同学发 现实验棉花变红,说明是棉花上有酚酗溶液,滤纸条上由浓氨水;由题干信息可知,C出产生白烟较多,说明浓氨水挥发出的纨气运动速度比浓盐酸中的
12、氯化 氢气体快,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所以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越快; 实验三:糖溶解于水中,会导致液而降低,出现这一结果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微粒的性质分析即可。2 .蒸储水不能使酚酰溶液变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烧杯A中的皴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额分子运动到烧杯B中,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纨水,使酚酰溶液变红【详解】(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储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酸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皴水。由 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蒸储水不能使酚儆溶液变色:(2)实验11(如图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烧杯A中的包水具有挥
13、发性,挥发出来的缎分子运动到烧杯B中,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氨水, 使酚酿溶液变红。答案第I页,总5页木卷由系统自动生成,清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MnO.3 .锥形瓶2HQ)-2H)O+O)TC排出氧气,防止发生装置内压强过大 一冲开橡皮塞液体倒吸进双口瓶,形成喷泉 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本实验探究的是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故A中反应的化学 MnO,MnO,方程式为2Hq2:2*0+。2个,故填:锥形瓶:2H2O22H2O+O2T;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故填:c;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K、打开K?、K“待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Ki、K4,关闭 K?
14、、K3,此时打开跖是为了使产生的氧气从Ki逸出,防止发生装置内压强过大冲开橡皮塞: 点燃D中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待红磷 熄火,C装置冷却后,打开K3,由于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会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双 口瓶,故填:使产生的氧气从Ki逸出,防止发生装置内压强过大冲开橡皮塞:烧杯中的水 倒吸进双口瓶。(2)、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微粒间的空隙比水的大, 易被压缩。故答案为:大;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是运动的,烧杯中的浓匆水能挥发出氨气分子,氨气分子运动到 A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酚酰遇纵水变红:故答案为:分子是不
15、断运动的。MnO、4 .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H2O2 f H2O + O2催化过滤通过分液漏斗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继续反应通过分液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用水将锥形瓶内的氧气压入集气瓶中【详解】(1)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通常是把导管口插入水中,然后手紧握锥形瓶外壁, 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用水紧握锥形瓶,锥形瓶内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2)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锦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MnO>H2O2 - H2O + O2:该反应中,二氧化镒是催化剂:二氧化镒难溶于水,故实验后回收二氧化
16、猛的最佳方法是过滤;(3)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由于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内的反应就已经停 止了(如图所示)。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可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过氧 化氢溶液,使过氧化氢溶液继续反应生成氧气:也可通过分液漏斗加入水,用水将锥形瓶内 的氧气压入集气瓶中。5 .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对照实验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空气 D【详解】实验一:浓级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A中时,氨气与水反应 生成氨水,级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酗试液变红,故观察到烧杯A中溶液变红,说明分子 在不断运动:烧杯B起到对照实验的作用,说明不是空气中的成分使酚酸试液变红;实验
17、二: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二氧 化硫能与水反应,故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原因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 其污染空气:实验三:A、随着氧气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蜡烛熄火,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 意:B、由图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不符合题意;C、氧气体积分数约为16%时,蜡烛熄火,说明蜡烛熄火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不符合 题意: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枳分数约为16%。空气中还含有氮气、稀有气体等, 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小于84%,符合题意。故选D,6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红色 溶液变红 无明显
18、变化 分子不断运动 氨气扩 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分子之间有间隙继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详解】酚醐溶液遇碱会变成红色,因为水不是碱性,所以水中加入酚酰没有变化。酚酸遇到碱会变成红色,所以向氨水中加入酚酸,溶液会变成红色。浓级水容易挥发,挥发的氨气分子从B运动到A中,溶于水生成氨水,使得酚配溶液变红。 故A烧杯中溶液变红。A烧杯中的酚儆不容易挥发,所以B烧杯中的颜色没有明显的变化。(2)因为A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证明B中的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了 A烧杯中.溶于 水形成了氨水,使得溶液变红。所以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3)氨气容易挥发,挥发到空气中容易污染空气,要在实验中加入吸收氨气的装置。
19、(4)因为由实验得知,一段时间之后形成了混合溶液,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 和水分子通过不断运动到彼此的间隔之间,最后形成了混合溶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形成混合溶液之后分子仍旧在运动。乙中形成混合溶液的时间比甲用的时间要少。因为乙的外界温度比甲高,加速了分子的运动, 所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7 .分子在不断运动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发出来的纨分子不断运动到蘸有酚酰的旗帜上,是酚酥变红,旗 帜变红,体现分子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2)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速度比在冷水中快,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8 . 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12分子在不断地的运动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详解】(1)量取10mL溶液,需要使用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 最低处保持水平;若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液体取用12mL,故填: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12:(2)将少量品红加入到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加氢工艺操作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电工证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晋中市人民医院整形手术术后管理考核
- 2025年承包商入厂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黄金题型)
- 2025年初级养老护理员职业考试题库(附答案)
- 黑河市中医院青春期发育异常诊疗考核
- 2025年医疗三基三严考试题库含答案之急救病例
- 2025年音乐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版)解读
- 2025年护理伦理试题及答案
-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习管理方案
- 主题活动四 健康友谊助成长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新疆专用2024三年级上册-苏少版(新疆专用2024)
- 买卖合同司法解释解读
- 2025贵州民航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2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 光伏电站安全培训课件
- 老年人情绪管理课件
- 2024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生字字帖(田字格)
- 跨境游戏监管挑战-洞察及研究
- 洁牙岗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陕煤企业文化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