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_第1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_第2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_第3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_第4页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2017柳州)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2、(2017昆明)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来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3、(2017黔西南州)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B、冬天地面草丛中出

2、现的霜凝固C、钦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4、(2017镇江)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壶口冒“白气” C、冰雪消融 D、湿手烘干5、(2017通辽)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62°CC、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D、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比固态时大6、(2017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

3、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溶化,后凝固7、(2017咸宁)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 A、打在枝头的霜 B、屋檐下结的冰凌 C、山间的云雾 D、消融的冰雪8、(2017随州)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C、秋天的下半夜,草尖

4、上、花瓣上出现露珠D、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9、(2017营口)小明放学回家,一开门就闻到从厨房飘来的香味,他来到厨房想看看是什么好吃的,打开锅盖,他戴的眼镜上立刻蒙上一层“雾气”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A、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眼镜上的“雾气”是水蒸气C、“雾气”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10、(2017吉林)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   ) A、汽化 B、升华 C、凝固 D、凝华11、(2017来宾)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液

5、化的是(   )     A、冰冻的衣服晾干 B、树枝上的霜 C、草叶上的露珠  D、湿手被干手器烘干12、(2017滨州)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二、填空题(共30分)13、(2017镇江)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

6、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_热量(选填“吸热”或“放热”);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温度 14、(2017广东)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 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15、(2017昆明)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C 16、(2017西宁)在做“研究水的沸腾”分组实验时,各实验小组使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兰兰同学所在

7、的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中A所示;梅梅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中B所示两个实验小组从同一时刻开始对水加热,从图象可知,兰兰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的水_(选填“先”或“后”)沸腾,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是_从图象还能看出,两个实验小组测得的水的_点不同,这与兰兰小组同学用纸板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_(选填“增大”或“减小”)有关 17、(2017南通)汽车大多用汽油作燃料,汽油是_能源自2017年起,北京的车用汽油按季节分品种供应,原因是温度相同时,不同品种汽油的蒸气压不一样,所谓蒸气压是汽油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气体所产生的压强蒸气压过高,对环境污染大

8、,反之汽车不易启动因此,夏季应选用蒸气压相对_(选填“较高”或“较低”)的汽油18、(2017柳州)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线段AB表明,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19、(2017南京)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在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 ;(b) (a)温度/(b)(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象,从吸放热和温

9、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20、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雪、雹等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面及地表中的水不断 变成水蒸气,当含有较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会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 或 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雨滴和小冰晶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会 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在地面,这就形成了雨,小冰晶变成小水滴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降雨过程中,如果小水滴遇到冷空气会 成小冰粒,落在地面上,这就形成了雹(除第五空外,其他空填物态变化名称)三、实验题(共8题;共46分)21、(2017益阳)用如图

10、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_;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写出一种即可) 22、(2017广元)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所示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凝固过程用了_min 23、(2017大连)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

11、的先、后顺序是_(填序号) 温度计石棉网装水的烧杯酒精灯 (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_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观察到第2分钟水开始沸腾 实验次数12345678时间t/min00.511.522.533.5温度t/9094979899999999请在图2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4)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 24、老师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了 色的气体,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 (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2)有同学认为碘是先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请

12、根据右表你认为碘的状态变化是 理由是 物质熔点/沸点/碘113.7184.225、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所示),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所示(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 过程,需要 热,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是 过程(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 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 形成的(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

13、(如图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你认为下列对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26、地球拥有的总水量约为1.4×1018吨其中,含盐的海水约为1.32×1018吨由于盐份的问题,海水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直接作为水源来利用陆地上的淡水来自天上海水在阳光下蒸发变成水蒸气,把盐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也有的小水滴凝固成了小冰晶,它们共同形成了云云被风吹到陆地的上空,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水滴和冰晶降落到大地上如此,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湿地

14、才得以形成它们是陆地生命的淡水源由于陆地上的淡水也会因日晒而减少,或通过江河流回大海,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千分之三,因此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是很紧缺的图1是我国节水标志,图2是每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请你认真阅读,回答下列问题:(1)海水 (填“能”、“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间接作为水源来利用(2)海水在阳光下 变成水蒸气,把盐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也有的小水滴凝固成了小冰晶,它们共同形成了云(3)请你就节水和减少水污染各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面、海洋、湖面、植物表面、土壤里的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挥发,变成

15、水蒸气,进入大气层含有水蒸汽的湿空气,由于某种原因向上升起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上升空气体积就要膨胀膨胀的时候要消耗自身的热量,因此,上升空气的温度要降低温度降低了,容纳水汽的本领越来越小,上升空气里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再降低,多余的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变成为冰晶它们集中在一起,受上升气流的支托,飘浮在空中,成为我们能见到的云 全国各地多次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解决旱情 人工降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高射炮、火箭、气球播撤催化剂法、有飞机播撒催化剂法其中飞机播撒催化剂法就是用飞机在厚度比较大的云雾中播散干冰(固

16、态二氧化碳)和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干冰的作用是当干冰变成气体时,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碘化银)上,成为小水滴,或者有些水蒸气就变成成为冰晶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变成水,跟原来的水混在一起,便产生了降雨请指出题目中相关语句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和个别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1)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挥发,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 ,这个过程要 热(3)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变成为冰晶: ;(4)干冰的作用是当干冰变成气体: ,这个过程要 热28、物理合作交流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冰

17、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相关图象,如图甲所示:(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计时器和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是 (选填“AB”或“DE”)段所对应的温度值(3)如图甲(a)所示,OA段与BC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4)在AB段所示的过程中,该物体的状态为 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D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 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此选项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此选项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接触的太少此选项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此选项正确故选D【分析】使用温度

18、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2、【答案】A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解析】【解答】解: 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

19、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答案】A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解析】【解答】解: A、雾在阳光下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故A正确;B、冬天草地上出现了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C、钦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

20、C错误;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是酒精变为酒精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4、【答案】C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解: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壶口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冰雪消融是有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正确;D

21、、湿手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5、【答案】D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解:AB、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故AB错误; C、该物质在第10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故C错误;D、固态吸收热量5min温度升高4820=28

22、,液态吸收热量5min温度升高6248=14,根据Q=cmt,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质量不变,温度升高的越多,比热越小,所以物质在固态时比热比较小,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2)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3)根据Q=cmt,质量不变,根据温度变化,判断比热容的大小6、【答案】A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解析】【解答】解:灯丝在高温下直接升华为气态,气态的钨遇温度低的灯泡壁后凝华所以灯泡变黑 故选A【分析

23、】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7、【答案】C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解答】解: 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B、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D、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8、【答案】A 【

24、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解析】【解答】解: 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是在冷库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在冻肉表面,使总重变大故A符合题意;B、樟脑丸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不符合题意;D、镜面温度比较低,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面发生液化,形成小水滴,使得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凝华指的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9、【答案】A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子的运动 【解析】【解答】解:A、闻到香味,这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CD、眼镜上的“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25、遇到冷的镜片,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的小水滴“雾气”是液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故BCD错误故选A【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水蒸气遇冷时会发生液化,从气态变为液态 10、【答案】D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解析】【解答】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升凝华 11、【答案】C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

26、解析】【解答】解: A、冰冻的衣服晾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树枝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C、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草叶上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D、湿手被干手器烘干,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大多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12、【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和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并能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做出判断【解答】解: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B、高空中温

27、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珠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故B正确;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故C错误;D、雪花是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故D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13、【答案】液化;放出;降低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 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另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故答案为:液化;放出;降低【分析】(1)物质由气态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汽化放热(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

28、是压缩体积14、【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白气是液化现象【解答】解: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白气”是由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液化而成故答案为: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液化15、【答案】39.1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 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

29、此它的读数为39+0.1=39.1故答案为:39.1【分析】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分度值表示刻度上的一个小格表示的数值 16、【答案】先;水的质量不同;沸;增大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A先沸腾,即兰兰组的水先沸腾; A的温度变化较快,说明A的质量较少,所以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是水的质量不同;A、B沸腾时的温度不同,可能是与兰兰小组同学用纸板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故答案为:先;水的质量不同;沸;增大【分析】(1)通过图象中加热时间来判断沸腾的先后;(2)根据水的比热容相同,根据m= ,实验中温度变化快慢与质量的大小有关;(3)由于

30、测量的工具和测量的人不同,可能造成测量数据的不同 17、【答案】不可再生;汽化;较低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解:汽油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汽油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蒸气压过高,对环境污染大,反之汽车不易启动,因此,夏季应选用蒸气压相对较低的汽油故答案为:不可再生;汽化;较低【分析】(1)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叫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

31、低温度,压缩体积 18、【答案】晶体;不变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解:从图象上看,AB段是温度不变的,所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 从图象可看出AB段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故答案为:晶体;不变【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在图象上看,有一段水平的线段;(2)在晶体熔化图象中,水平的线段表示熔化过程,固液共存状态;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19、【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2)探究晶体冰的熔化温度变化规律时,需要明确晶体冰在不同温度下所处的状态(3)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解答】

32、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在0以下,故示数为6;(2)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过程中,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要用秒表测量时间,并观察冰在不同时间的状态,故应添加时间和状态;(3)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故答案为:(1)6;(2)时间/min;状态;(3)吸热,温度不变20、【分析】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与特点分析答题,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节水措施;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要放热【解答】解:

33、(1)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为水蒸汽是汽化;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的变化是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华;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的变化是熔化;(2)汽化与熔化需要吸热;小水滴变为小冰粒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熔化;吸热;凝固三、 实验题21、【答案】(1)80(2)液态(3)小于(4)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1)A点为开始加热时刻,萘开始计时时的温度 60,BC段为萘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则萘的熔点是80(2)图中BC段表示萘的熔化过程,CD段熔化完成,处于液态;(3)某同学在实验中发

34、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说明熔化过快,可能是因为没有用水浴加热而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故答案为:(1)80;(2)液态;(3)小于;(4)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分析】(1)A点为开始加热时刻,AB段固态的萘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温度升高,到第5min开始熔化,BC段为萘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2)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并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3)解决此题要结合热量公式Q=cmt进行求解,由表格可知AB段和CD段的温度变化,从而可比较二者比热容关系(4)熔化时间过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萘的质量较小、火焰太大、没有用水浴加热等 22、【答案】50;8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

35、图象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此物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5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其凝固点为50 从第4min开始凝固到第12min凝固完,所以凝固过程经历了12min4min=8min故答案为:50;8【分析】知道晶体的凝固点的概念: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知道晶体的凝固过程的特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知道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完为凝固过程 23、【答案】(1)(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3)解:如图所示: (4)水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1)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酒精灯,由其

36、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 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所以接着应放置烧杯,最后安装温度计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3)将(0,90)、(0.5,94)、(1,97)、(1.5,98)、(2,99)、(2.5,99)、(3,99)、(3.5,99)在坐标纸上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其连接起来即可,如图所示:;(4)由图象可知,第2分钟水开始沸腾,到第3.5分钟水的温度一直是99不变,故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水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2)温度计的玻璃

37、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3)见上图;(4)水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分析】(1)实验器材装配要根据酒精灯来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由此分析解答;(2)结合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即可得出答案;(3)将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即可得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4)分析图象,结合实验目的即可得探究结论 24、【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2)正确的理解沸点和凝固点的意义以及它们对于物质状态的影响【解答】解:(1)给玻璃泡中的碘加热,碘就会吸热升华为紫色的碘蒸气,所

38、以看到碘颗粒减少,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碘蒸气;(2)碘的沸点是184.2,说明低于这个温度的碘是液态,高于这个温度的碘是气态,184.2是氢的液态和气态的分界点;固态碘的熔点是113.7,说明低于这个温度的碘是固态,高于这个温度的碘是液态,113.7是氢的固态和液态的分界点,在加热过程中,开水的温度是100,达不到碘的熔点,碘没有熔化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所以是升华故答案为:(1)紫;升华;吸热;(2)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开水的温度达不到碘的熔点25、【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3)根据无风、无雪判断冰是由气态水蒸气变化形成的【解答】解:(1)当加热碘粉时,碘会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形成紫色的碘蒸气,这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同时又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些霜是由碘蒸汽直接变成的固体,是凝华过程(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