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的计算_第1页
吸收塔的计算_第2页
吸收塔的计算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5 柬I 第4节吸收塔的计算吸收过程既可在板式塔内进行,也可在填料塔内进行。在板式塔中气液逐级 接触,而在填料塔中气液则呈连续接触。本章对于吸收操作的分析和计算主要结 合连续接触方式进行。填料塔内充以某种特定形状的固体填料以构成填料层。填料层是塔实现气、 液接触的主要部位。填料的主要作用是:填料层内空隙体积所占比例很大,填 料间隙形成不规则的弯曲通道,气体通过时可达到很高的湍动程度;单位体积 填料层内提供很大的固体表面,液体分布于填料表面呈膜状流下,增大了气、液 之间的接触面积。通常填料塔的工艺计算包括如下项U:(1)在选定吸收剂的基础上确定吸收剂的用量;(2)计算塔的主要工艺尺寸,包括塔径

2、和塔的有效高度,对填料塔,有效 高度是填料层高度,而对板式塔,则是实际板层数与板间距的乘积。讣算的基本依据是物料衡算,气、液平衡关系及速率关系。下面的讨论限于如下假设条件:(1)吸收为低浓度等温物理吸收,总吸收系数为常数:(2)惰性组分B在溶剂中完全不溶解,洛剂在操作条件下完全不挥发,惰 性气体和吸收剂在整个吸收塔中均为常量;(3)吸收塔中气、液两相逆流流动。2.4.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式全塔物料衡算图2-12所示是一个定态操作逆流接触的吸收塔,图中各符号 的意义如下: 5 東I扌隹V惰性气体的流量,kmol (B) /s:L纯吸收剂的流量,kmol (S) /S;Yi;、Y2分别为

3、进出吸收塔气体中溶质物质量的比,kmol(A) /kmol(B);Xh X2分别为出塔及进塔液体中溶质物质量的比,kmol (A) / kmol(S)o注意,本章中塔底截面一律以下标“1”表示,塔顶截面一律以下标L.Xz“2”表示。在全塔范圉内作溶质的物料衡算,得:VY1+LX2ZY2+LX1L X2-12物斛術j述:復(2-38)或 V (Yi-Y2) =L (Xx-X:)一般情况下,进塔混合气体的流量和组成是吸收任务所规定的,若吸收剂的 流量与组成已被确定,则V、Y、L及X?。为已知数,再根据规定的溶质回收率, 便可求得气体出塔时的溶质含量,即:丫2=丫1 (1- 0A)(2-39)式中a

4、为溶质的吸收率或回收率。通过全塔物料衡算式2-38可以求得吸收液组成X】。于是,在吸收塔的底部与顶部两个截面上,气、液两相的组成X、&与丫2、X2均成为已知数。2.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式与操作线在定态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内,气体自下而上,其组成III Yi逐渐降低至丫2;最新资科推看液相自上而下,其组成山X2逐渐增浓至Xi;而在塔内任意截面上的气、液组成 Y与X之间的对应夫系,可由塔内某一截面与塔的一个端面之间作溶质A的物 料衡算而得。例如,在图2-12中的m-n截面与塔底端面之间作组分A的衡算:VY+LXi=VYi+LXLL或 Y= v X+ (Yi- v Xi)(2-40)式2-40称为

5、逆流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式,它表明塔内任一横截面上的气相 组成Y与液相组成X之间成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为L/V,且此直线应通过B (Xi,Yi)及T (X2, 丫2)两点,如图2-13所示图中的直线BT即为逆流吸收 塔的操作线。(1)上端点B代表吸收塔底的情况,此处具有最大的气、液组成,故称为 “浓端”;端点T代表塔顶的情况,此处具有最小的气、液组成,故称之为“稀端”;操作线上任一点A,代表着塔内相应截面上的液、气组成X、Y。(2)当进行吸收操作时,在塔内任一截面上,溶质在气相中的实际组成总 是高于与其接触的液相平衡组成,所以吸收操作线必位于平衡线上方。反之,若 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下方,则进行脱吸

6、过程。需要指出,操作线方程式及操作线都是山物料衡算得来的,与系统的平衡关最新资科推看系、操作温度和压强以及塔的结构类型都无任何牵连。2.4.2吸收剂用量的确定(1)液气比图2-14吸收塔的最小液气比:由图2-14a可知,在V、Y、Yi及X2已知的情况下,吸收操作线的一个 端点T已经固定,另一个端点B则可在Y=Yi的水平线上移动。点B的横坐标 将取决于操作线的斜率L/Vo操作线的斜率L/V称为“液气比”,是溶剂与惰性气体物质的量的比值。 它反映单位气体处理量的溶剂耗用量大小。(2)由于V值已经确定,故若减少吸收剂用量L,操作线的斜率就要变小,点 B便沿水平线¥ = ¥向右移动

7、,其结果是使出塔吸收液的组成加大,吸收推动 力相应减小。若吸收剂用量减小到恰使点B移至水平线Y = Yi与平衡线的交点 B*时,Xi = X产:,意即塔底流出的吸收液与刚进塔的混合气达到平衡。这是理 论上吸收液所能达到的最高含量,但此时过程的推动力已变为零,因而需要无限 大的相际传质面积。这在实际上是办不到的,只能用来表示一种极限状况。此种 状况下吸收操作线(B*T)的斜率称为最小液气比,以(L/V) min表示,相应 的吸收剂用量即为最小吸收剂用量,以Lmin表示。般新资料推移反之,若增大吸收剂用量,则点B将沿水平线向左移动,使操作线远离平 衡线,过程推动力增大;但超过一定限度后,效果便不明

8、显,而溶剂的消耗、输 送及回收等项操作费用急剧增大。(3)最小液气比的求法最小液气比可用图解法求出。如果平衡曲线符合图2-14a所示的一般情况,则要找到水平线Y = Y,与平衡线的交点Bb从而读出X*的数值,然后用下式计算最小液气比,即:nun(2-41)(2-14a)如果平衡曲线呈现如图214b中所示的形状,则应过点T作平衡线的切线, 找到水平线Y = Y|与此切线的交点B:从而读出点B'的横坐标X的数值,用X代替式2-41或式2-41a中的X】* ,便可求得最小液气比(L/V) min或最小吸收剂用量Lmino若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可用X* = Y/ m表示,则可直接用下式算出最

9、L丿min小液气比,即:(2-42)inmin(2-42 a)如果用纯溶剂吸收,则X2=0,式2-42及式2-42a可表达为般新资料推移7;= 0Z'丿 min(2-42b)或 Lnun =(2-42c)山以上分析可见,吸收剂用量的大小,从设备费与操作费两方面影响到生产过程的经济效果,应权衡利弊,选择适宜的液气比,使两种费用之和最小。根据 生产实践经验,一般情况下取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2.0倍是比较适宜的,即:(L(1.1 2.0)(2-43)或 L= (12.0) Lmin(2-43a)必须抬岀,为了保证填料表面能被液体充分润湿,还应考虑到单位塔截面积 上单位时间内流下的液体量不

10、得小于某一最低允许值。如果按式2-43算岀的吸 收剂用量不能满足充分润湿填料的起码要求,则应采用更大的液气比。例2-2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可溶组分A。吸收塔内的操作压强为105. 7 kPa,温度为27°C,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1280 m3/h 其中A物质的量的分 数为0.03,要求A的回收率为95%。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可表示为:Y=0.65X。 若取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4倍,求每小时送人吸收塔顶的清水量L及吸收液 组成X。解:(1)清水用量L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清水的最小用量可山式2-42a计算,式中的有关参数为:V二暑吟疳7)1280273x22.4273 + 27105

11、.7101.33(1-0.03)=52.62kmol/h般新资料推移儿 0.03Y = 1 - X = 1-0.03 =0.03093Y2=Yi (1-0A)=0.03093 (1-0.995) =0.00155X2=0m=065将有关参数代入式2-42a,得到:_ Yx-Y252.62(0.03093 -0.00155)min = v K _x0.03093川 2 =065=32.5kmol/h则 L= 1.4Lmin=45.5kmol/h(2)吸收液组成Xi根据全塔的物料衡算可得:严-丫2 52.62(0.03093-0.00155)X1=X2+ L =45.5=0.033982.4.3塔

12、径的计算与精镭塔直径的讣算原则相同,吸收塔的直径也可根据圆形管道内的流量公式计算,即:则V 加(2-44)式中D塔径,m:Vs 操作条件下混合气体的体积流量,n£/s;“一一空塔气速,即按空塔截面积计算的混合气体线速度,m/s。在吸收过程中,山于吸收质不断进人液相,故混合气体量山塔底至塔顶逐渐扯新资料推存减小。在计算塔径时,一般应以塔底的气量为依据。计算塔径的关键在于确定适宜的空塔气速II。如何确定适宜的空塔气速,是 属于气液传质设备内的流体力学问题,将在本册笫3章中讨论。2.4.4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填料层高度汁算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吸收塔的传质负荷(单位时间内的传质 量,kmol/s)

13、与塔内的传质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气液接触面积上的传质量,kmol /(m2-s)计算完成规定任务所需的总传质面积;然后再由单位体积填料层所 提供的气、液接触面积(有效比表面积)求得所需填料层的体积,该体积除以塔 的横截面积便得到所需填料层的高度。讣算吸收塔的负荷要依据物料衡算关系,计算传质速率要依据吸收速率方程 式,而吸收速率方程式中的推动力是实际组成与相应平衡组成的差额,因而要知 道相平衡关系。所以,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将要涉及物料衡算、传质速率与相平衡 这三种关系式的应用。1. 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塔内,气、液相组成沿塔高不断变化,塔内各截面上的吸 收速率各不相同。在2.3.

14、7中介绍的所有吸收速率方程式,都只适用于吸收塔的 任一横截面而不能直接用于全塔。因此,为解决填料层高度的计算问题,需从分 析填料吸收塔中某一微元填料层高度dZ的传质情况人手,如图2-15所示。WJii'图2-15微元填料层的 物料衡算在微元填料层中,单位时间内从气相转人液相的溶质A的物质量为:dGA=VdY = LdX(2-45)在微元填料层中,因气、液组成变化很小,故可认为吸收速率Na为定值,则 dGA=NAdA = NA (aQdz)(2-46)式中dA微元填料层内的传质面积,n*;a单位体积填料层所提供的有效接触面积,m? /G塔的横截面积,微元填料层中的吸收速率方程式可写为:N

15、a=Ky (Y-Y*)Na=Kx (X*-X)将上二式分别代人式246,得到:c1Ga=Ky (Y-Y*) (aQdz)及 dGA=Kx (X*-X) (aQdz)再将上二式与式2-45联立,可得:VdY=KY (Y-Y*) (aQdz)及LdX = Kx(X*-X) (aGdz)整理上二式,分别得到:dY 心力f=dzn V(2-47)dX KxaQ.,=dz及 X-X* L(2-48)对于定态操作吸收塔,L、V、a及Q皆不随时间而变,且不随塔截面位置而 变。对于低浓度吸收,灼、&通常也可视作常数。于是,在全塔范围内分别积分 式2-47及式2-48并整理,可得到低浓度气体吸收的计算填

16、料塔高度的基本关 系式,即:_ v / dYz =(2-49)_ V |.X, dX及"时k尹K(2-50)这里需要注意,上=式中单位体积填料层内的气、液有效接触面积a总是小 于单位体积填料层中的固体表面积(比表面积)。这是山于堆积填料表面的覆盖 和润湿的不均匀性,使一部分固体表面积不能成为气、液接触的有效面积。所以, a值不仅与填料本身的尺寸、形状及充填状况有关,而且还受流体物性及流动状 况所影响,使得a的数值难以直接测定。工程上,将有效比表面积a与吸收系数 的乘积作为一个完整的物理量来看待,并将其称为“体积吸收系数”。式中的Ky" 及Kx"分别称为气相总体积吸

17、收系数及液相总体积吸收系数,其单位均为kmol /(n?-s)o体积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当推动力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 单位体积填料层内吸收的溶质量。2、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的概念最新资科推看为了使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更方便,通常将式2-49与式2-50的右端分解为 两个部分分别处理。现以式2-49为例进行分析。该式右端的数群V/ (KvaH)是过程条件所决定的数组,具有高度的单位, 称为“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以Hog表示,即:H(X. =K"(2-51)JY积分项hn反映取得一定吸收效果的难易悄况,积分号内的分子与分 母具有相同的单位,积分值必然是一个无因次的纯数,称为“气相

18、总传质单元数”, 以Nog表示,即:N = fr' dY°°(2-52)于是式2-49可写成如下形式:Z=HogNog(2-49a)同理2-50可写成如下形式:7=HOlNol(2-50a)H°l Kg(2-53)(2-54)式中Ho厶一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Ns液相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于是,可写出计算填料层高度的通式,即:填料层高度=传质单元高度X传质单元数当溶质具有中等溶解度且平衡关系不服从亨利定律时,则可用膜传质单元高度址新资料推存“与”膜传质单元数“来计算填料高度,即:z=HgNg及 z=HlNl式中Hg、日厶一分别为气相传质单元高度与液相传质

19、单元高度,m;Nc、“厶一分别为气相传质单元数与液相传质单元数,无因次。今以Hog为例说明传质单元高度的物理意义。如果气体经一段填料层前后的组成变化(丫|一丫2)恰好等于此段填料层内以 气相组成差表示总推动力的平均值(Y Y*) m时,这段填料层的高度就是一个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对于常用的填料吸收塔,传质单元高度的数值范围在0.15 m-1.5 m之间,可 根据填料类型和操作条件计算或查有关资料。在缺乏可靠资料时需通过实验测 定。3. 传质单元数的求法求算传质单元数有多种方法,可根据平衡关系的不同情况选择使用。(1)图解积分法或数值积分法图解积分法是适用于各种平衡关系的求算传质单元数的最普通

20、的方法。以气 相总传质单元数Nog为例,只要有平衡线和操作线图,便可确定加-厂的数 值,其步骤如下(参见图2-16):图2-16图解积分法求 根据已知条件在Y-X坐标系上作出平衡线与操作线,如图2-16 (a)所示; 在Yi与丫2范圉内任选若干个Y值,从图上读出相应的Y-Y*值(如图中的线段AA*所示),并计算 H 值; 1 在厂与Y的坐标系中标绘Y和相应的 H 值,如图2-16b所示; 算出Y=Y|、Y = Y2及口忑=0三条直线与函数曲线间所包围的面积(图2-16b中的阴影面积)便是所求的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定积分值Nog亦可通过数值积分近似公式算出,例如用定步长辛普森(Sinipson)数值积分公式运算,不必经过繁琐的画图来讣算积分值。若用图解积分法或数值积分法求液相总传质单元数Mm或膜传质单元数Ng、 Nl,其方法步骤与此相同。(2)解析法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在吸收操作所涉及的组成范围内,若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时,则可仿照传热 中对数平均温度差的方法,根据吸收塔进口和出口处的推动力来讣算全塔的平均最新资科推看推动力,即:V -V *In 11r2-r2*=*)=曲7理(2-55)当z zj/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