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第十二章_第1页
运动生物化学第十二章_第2页
运动生物化学第十二章_第3页
运动生物化学第十二章_第4页
运动生物化学第十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提高运动能力方法提高运动能力方法的生化分析的生化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影响运动能力的生化因素,掌握提高机体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和提高运动能力的常用物质手段,熟悉提高运动能力物质手段的生化原理,并能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结合实际灵活运用。第一节 影响运动能力的生化因素一、影响磷酸原供能系统的生化因素一、影响磷酸原供能系统的生化因素(一)(一)ATPATP、CPCP的储量的储量 以磷酸原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以磷酸原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 ATPATP、CPCP的的储量及其供能能力是短时间无氧运动能力的限制储量及其供能能力是短时间无氧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之一。因素之一。(二)ATP

2、分解和再合成的速率 ATP生成速率依赖于CP分解的代谢能力,这取决于CK活性的高低,也依赖于参与高强度收缩肌纤维的特性和数目。二、影响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生化因素(一)糖酵解过程的限速酶(二)乳酸生成三、影响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的生化因素(一)供能底物 有氧代谢能力与能源物质的储备量,尤其与肌糖原储量有关,在60-85%VO2max 强度运动时,运动前肌糖原的储备量多少是有氧代谢能力的限制因素。 长时间耐力运动中,脂肪的动员、游离脂肪酸的转运和利用也是影响有氧代谢能力的因素之一。(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能力第二节 提高机体代谢能力训练方法的生化分析一、发展磷酸原代谢能力的训练(一)生物化学理论依据 跑的

3、间歇休息时间与血乳酸、跑次的关系020406080100120140160180123456运动次数血乳酸(m g % )10-1010-2010-30 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高强度运动,保证运动中主要由糖酵解供能,运动机体内有明显量的乳酸积累。二、发展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一)生物化学理论依据 糖酵解供能的最大速率约在30-90秒之间,故最大强度运动1-2分钟为宜。 在1-2分钟最大强度运动时,乳酸积累会导致机体疲劳或机能衰减,影响运动能力。但大量积累乳酸可刺激机体对酸性物质的缓冲和适应,从而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1、最大强度运动时间 训练目的:使糖酵解供能能力达到最高水平,提高

4、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如400m跑和100m、200m游泳以及最大强度运动1-2分钟运动的运动能力。训练方法:大强度运动1-2min,间歇休息3-5min 的间歇训练法。 乳酸耐受力训练:以1-2分钟的较大强度进行间歇运动,休息间歇在4-5分钟,每次运动后使血乳酸维持在12毫摩尔/升左右,多次重复运动,使机体长时间承受较高但非最高的酸环境刺激,从而产生生理上的适应和提高酸耐受力的训练方法。 (1)训练方法0 02 24 46 68 810101212141416161818Bla(mmol/L) 次1234561游泳,130休息 1游泳,4休息(2)生化分析 三、发展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供能能

5、力的训练 有氧代谢供能的先决条件是氧,运动时机体只有在中、低强度运动时才能获得充足的氧气。所以,根据有氧代谢供能的特点,在进行有氧代谢能力训练时,除要求运动时间长以外,还要求降低运动强度,间歇时间也需延长。即要遵循量大、时间长、强度相对较小的原则。1、间歇训练 2分钟、4分钟间歇运动时能源物质供能情况 间歇运动 供 能血糖供能百 分 比肌糖原供能(%)脂肪酸供能有氧供能与无氧供能比2运动、2休息 5-23 57-9518-31 3:14运动、4休息 23-24 47-5019-34 4:1(2)乳酸阈训练乳酸阈训练:在训练中控制运动强度使血乳酸达4毫摩尔/升左右的长时间运动,以发展最大有氧代谢

6、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 生化分析:训练方法: 男女马拉松运动员在达到比赛速度时的血乳酸值 第三节 提高运动能力的物质手段及生化基础一、补糖与运动能力 补糖不仅有助于长时间、耐力性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也有益于短时间、大强度的间歇性运动项目。(一)补糖的意义 可以防止运动疲劳的过早发生,延长运动时间,提高运动能力。 运动前补糖可优化肌肉和肝脏糖原储备,维持运动时血糖稳定,保障1h 内快速运动能力和长时间运动末期的冲刺力。 运动中补糖可显著改善糖代谢环境,保持运动中血糖浓度,维持高的糖氧化速率,节省肝糖原,减少蛋白质消耗。 运动后补糖可以加强肝、肌糖原的合成和储存,促进疲劳消除和体能恢复。 (二

7、)补糖的方法1、运动前补糖 在大运动负荷训练或比赛前数日增加膳食中糖类食物的摄入(糖类摄入占摄入总能量的60%-70%或10g/kg 体重)或采用改良的糖原负荷法。或在赛前1-4h补糖1-5g/kg体重, 表表 一一 种种 一一 周周 糖糖 负负 荷荷 的的 安安 排排 范范 例例时时 间间 膳膳 食食 安安 排排 与与 运运 动动 负负 荷荷第第 一一 天天中中 等等 长长 时时 间间 运运 动动 ( 不不 要要 达达 到到 衰衰 竭竭 )第第 二二 至至第第 四四 天天混混 合合 膳膳 食食 , 中中 等等 量量 糖糖 摄摄 入入 ( 2 20 00 0- -3 30 00 0 克克 /

8、/日日 ) ;强强 度度 降降 低低 的的 运运 动动第第 五五 天天高高 糖糖 膳膳 食食 ( 5 50 00 0- -6 60 00 0 克克 / /日日 ) , 强强 度度 降降 低低 的的 运运 动动第第 六六 至至第第 七七 天天高高 糖糖 膳膳 食食 ( 5 50 00 0- -6 60 00 0 克克 / /日日 ) , 强强 度度 降降 低低 的的 运运 动动或或 休休 息息第第 八八 天天比比 赛赛2、运动中补糖 运动中每隔20分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补糖量一般推荐20-60g/h,多达40-102g/h,或1-2g/Kg体重,不低于21.5g/h。 运动中摄入

9、果糖或等量混合果糖和葡萄糖或低聚糖的效果要比单独葡萄糖好。3、运动后补糖 运动后开始补糖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理想的是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小时内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补糖,补糖量为0.75-1.0g/kg体重,24小时内补糖总量达到9-16g/kg体重。表表 运运 动动 后后 补补 糖糖 时时 间间 与与 肌肌 糖糖 原原 合合 成成补补 糖糖 时时 间间 肌肌 糖糖 原原 合合 成成 速速 度度 ( mmmmo ol l/ /K Kg g. .MM. .h h)运运 动动 后后 即即 刻刻 最最 快快 , 2 2 小小 时时 内内 为为 7 7. .7 7运运 动动 后后 稍稍 后后 减减

10、慢慢 , 为为 4 4. .1 1运运 动动 后后 几几 小小 时时 少少 补补 或或 不不 补补 最最 慢慢 , 约约 为为 2 2. .5 5(三)补充糖类物质类型的选择1、单糖 补充葡萄糖有利于合成肌糖原,补充果糖有利于合成肝糖原,果糖和葡萄糖联合使用更加有利于糖的吸收和能量的补充2、低聚糖 应用含48个葡萄糖单位的低聚糖,有助于降低饮料的渗透压和提高糖的供应 3、淀粉类食物 二、补液与运动能力 (二)补液的意义 合理补液可以维持血浆容量,防止运动中心率和体温的过度升高,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三)补液的方法 补液应该遵循的原则:预防性补充和少量多次。补液的总量一定要大于失水的总量。特别是

11、钠的补充量一定要大于丢失的量。1、运动前补液 运动前2小时内可以饮用400-600ml 的含电解质和糖的运动饮料。2、运动中补液 每隔15-20分钟补充含电解质和糖的运动饮料150-300ml,补液的总量不超过800ml/h。3、运动后补液 运动后要及时补液,使进出机体的液体达到平衡。(三)运动饮料 理想的运动饮料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促进饮用;迅速恢复和维持体液平衡;提供能量,增进运动能力1、饮料的渗透压低渗性或等渗性2、饮料中的糖糖含量应在4%8%之间,可使用葡萄糖、蔗糖、低聚糖、短链淀粉等。3、饮料中的钠盐含量含少量钠盐有利于糖和水分的吸收,一般应低于汗液中的钠盐含量。4、饮料的口味微酸的

12、运动饮料可增加口感,促进饮用5、饮料的温度高温环境下运动饮料的温度应低于环境温度,513 的饮料能降低体温,也有利于摄入。 三、补充蛋白质和氨基酸与运动能力 (一)补充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意义蛋白质、氨基酸缺乏将削弱运动能力,补充优质蛋白质和某些特殊氨基酸,能够提高人体代谢能力。(二)运动员蛋白质需要量及其补充大负荷训练期蛋白质摄入量要达到2g/kg 体重,训练时适应后可稍减少。耐力运动员能量摄入充足时,蛋白质需要量为1-1.8g/kg 体重。当运动员连续数天接受大负荷耐力训练时,蛋白质需要量达1.5g/kg 体重。力量性项目运动员蛋白质需求量较高,在较轻负荷训练时蛋白质需求量在1.0-1.6g/kg 体重,在高负荷训练时需要2.0-3.0g/kg体重。(三)补充氨基酸1、谷氨酰胺2、支链氨基酸四、补充维生素与运动能力五、无机盐代谢与运动能力(一)生物学功能1、维持体液的渗透压2、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3、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4、维持酶的正常活性微量金属离子大多数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