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_第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_第2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_第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_第4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 .若向NaOH和NazCQ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盐酸,下列图象正确的是(稀盐酸的质量/gD.稀盘酶的质量/g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 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继续滴加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 化碳。【详解】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 B、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 以氯化钠反应一开始就有,故错误。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溶液质量一开始就不断增加,故错误;这两种物质都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所这两种物质都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开

2、始pH大于7,稀盐酸最后过量,最终溶液的 pH将会小于7 ,故正确;D、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被消耗 完,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错误。故选:C。2 .向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乙的质量关系,符合图曲线描述的是(A.甲:铜、锌的混合物乙:稀盐酸B.甲: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乙:氯化钢溶液C.甲: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乙:稀盐酸D.甲: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乙:氢氧化钠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于锌和稀盐酸反应一开始就会生成大量的气体,故 A错误;B、由于氯化钢和稀硫酸

3、反应会生成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钢,故 B错误;C、向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没有气体或沉淀产生,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C不正确;D、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盐酸的存在,氢氧化钠不能与氯 化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既无气体也无沉 淀;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开始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至氯 化铜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一致,故 D正确。故选D。3.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 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钢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 如图所示。下列判断合理的是0斫加溶情的体

4、积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Mt溶液变红色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无气泡产生c点后溶液中的溶质不少于两种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 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钢溶液后,硫酸能与足量的氢氧化钢溶液 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钢沉淀和水,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 故oa段沉淀质量增加;ab段沉淀质量不变;bc段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的沉淀中,一部 分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不能共存,故说法正确。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是过量的氢氧化钢与盐酸反应的过程,过程中呈碱性,滴 入

5、酚酗:溶液变红,故说法正确。M中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镁等,当杂质为氯化镁时,与氢氧化钢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 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没有气泡产生,故说法正确。若M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镁与氢氧化钢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银,稀盐酸能 与过量的氢氧化钢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钢和水,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生成氯化镁和 水,c点后溶液中稀盐酸过量,溶质有氯化银、氯化镁、氯化氢三种溶质,c点后溶液中的溶质不少于两种,故说法正确。故判断均合理。故选:Ao4.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 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钢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 图所示。下列判断合理的是'ir rl- CB遥玩证陆里g1/ 0.&

6、#176;所加溶液的体积A. M中一定含有碳酸钠B.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Mt溶液变红色C. 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产生D. 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两种【答案】B【解析】【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钢反应生硫酸钢沉淀和水,硫酸钢不溶于稀盐酸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钢反 应生成氯化钢和水。根据题意,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钢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开始沉淀增加,然后沉淀不变,最后沉淀减少一部分,然后保持 不变。【详解】A、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因为是硫酸和碳酸钠二者反应生硫酸钠和水、二氧化碳,不 能共存,不符合题意;B、ab过程中沉淀不变,说明加入的盐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钢反

7、应,氢氧化钢显碱性,故图 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酗:溶液变红色,符合题意;C、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因为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碳酸根,故沉淀中没有碳酸盐沉淀,故无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D、d点溶液中有溶于盐酸的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有盐酸与剩余的氢氧化钢反应生成 的氯化银,还可能有剩余的盐酸,故溶质不少于两种,不符合题意。故选Bo5.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向pH=12的Ca (OH) 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气体质£向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0蒸发水的质量气体质量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

8、硫酸混合u 反应时间【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向pH=12的Ca(OH)2中不断加水,稀释 Ca(OHp,使碱性减弱,PH不断减小,但不可能 会小于7,故A错误,B、向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反应:NaHCQ+HCl=NaCl+h2O+CQT ,故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的气体质量不断增大,故 B正确,C、在40C,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由于温度不变,故同温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产生氢气的氢元素全部来自酸,故当消耗的稀硫酸质量相等时,产生的氢气也相等,故D错误,故

9、选B。【点睛】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 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6 .向一定量的Ba (OH) 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 H2SC4下列图象中V表示加入稀 H2SO4的体积, 其中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硫酸与氢氧化钢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钢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 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此选项正确;B、硫酸与氢氧化钢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钢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图象错误,故此选 项错误;C氢氧化银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

10、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D、氢氧化钢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o7 .现有盐酸和CaC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CQ,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c d N也CO,溶液 庙量/gA.反应过程中先冒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8 .滴至bg时,溶液中的含 HCl、NaCl两种溶质C.滴至cg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D.滴至dg时,溶液pH>7【答案】B【解析】【

11、详解】A、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 Na2CO3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 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后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正确;B、滴至bg时,溶液中不含 HCl,含有反应生成的 NaCl和没有反应的氯化钙两种溶质,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滴至cg时,沉淀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此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D、滴至d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因此溶液显碱性,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8.向H2S。和CuSQ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

12、,其中正确的是()玩淀质量gNaOH溶液g酸量数。硫质分/%【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可知最后 pH值大于7,故A错;B、由于在没加入氢氧化钠之前,没有生成硫酸钠,所以应该从。点开始,故B错误;C、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把硫酸反应完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生成,故C正确;D、由于氢氧化钠过量,所以最后硫酸被反应完了,所以硫酸的质量分数最后变为零,故 错。故选C。卜列四个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9.向pH=4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氮氧化钠液质量g成的量 生铜JSB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木

13、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加热时间3沉淀质量gC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钢溶液氢氧化飘涛流 的质量I氢气的质量gD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0稀盐酸的恁量g稀盐酸【答案】 【解析】 【分析】【详解】A.向pH=4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反应中有水生成,溶液的 pH会不断 趋近于14,但不会大于14,不符合题意;B.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 的质量不断增大,当反应完全后,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C.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钢溶液,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钢反应生 成氯化钢和

14、水,该过程不会产生沉淀,氯化铁再和氢氧化钢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 银,沉淀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D.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 2HCl=ZnCl 2 H2, Fe 2HCl=FeCl 2 H2,。当盐酸少量时,因为加入盐酸的质量相等,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也相等;当盐酸过量时,根据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 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铁产生的氢气多,图像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Do10

15、.为了反映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情况,针对不同的实验,四组同学分别给制了相似的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实验内容与相关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实验内容X轴含义Y轴含义1A加热f质量KMnO4制取氧气加热时间MnO2的质量分数B将少量CQ通入石灰水CC2的体积沉淀质量/ .C生锈铁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时间H2的质里D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加热时间生成铜的质量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高镒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加热一定质量KMnO4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开始分解,二氧化镒的质量逐渐增加,固体的总质量不断减小,二 氧化镒的质量分数加热一段

16、时间后由零开始增加,高镒酸钾完全分解后二氧化镒的质量不 再变化,固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二氧化镒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A选项实验内容与相关量的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将少量CQ通入石灰水,沉淀的质量随着二氧化碳的通入开始由 0逐渐增加,二氧化碳反应完全,沉淀质量不再变化,坐标图中Y轴表示沉淀的质量应该从 0点开始增加,B选项实验内容与相关量的描述不正确,符合 题意;C、铁锈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生锈铁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三氧化二铁与稀硫酸反应 生成硫酸铁和水,刚开始没有氢气生成,表面铁锈反应之后,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 铁和氢气,因此氢气的质量随时间

17、的变化是一算时间之后由0开始逐渐增加,铁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C选项实验内容与相关量的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单质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 物,反应一段时间后铜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单质碳或氧化铜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D选项实验内容与相关量的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1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有催化剂.Tira用相同质量分数和体积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反前寸间内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镒酸钾制取氧气0加热时间5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氧气质量gD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和铁0反应时间收【答案】A【解

18、析】【分析】【详解】A、用相同质量分数和体积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产生的氧气速率不同,但 质量应该相等;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开始加热后,待温度达到高镒酸钾分解时,产生氧气,当高镒酸钾反应完全,氧气质量 不再改变;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G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 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被消耗,混合溶液pH值逐渐变大,待盐酸反应完全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显中性),溶液pH值不变,继续滴加碳酸钠(显碱性)溶液,溶液 pH值增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和铁

19、,锌的金属活泼性大于铁,则 锌反应的速率快,锌先反应完全,但两者产生的氢气由稀盐酸决定,金属过量,等质量等 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o12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含有NazCQ,还可能含有 Ba(NO3)2、Na2SQ、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固体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k固体的质量gb £HN6涔液的质量gA. 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B. b-c段对应的溶液 pH逐渐减小C.原

20、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NaOHD. c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 NaNO3、HNO3、Ba(NO3)2【答案】C【解析】【分析】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从固体质量变化图示可知,固体部分溶于硝酸,说 明溶于水后产生的沉淀有碳酸钢和硫酸钢,碳酸钢溶于硝酸,硫酸钢不溶于硝酸。【详解】A、a-b段对应的是碳酸钢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钢、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是固 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A正确;B、b-c段对应的是加入硝酸,硫酸钢不与硝酸反应,溶液的硝酸越来越多,溶液呈酸性,且酸性增强,溶液 pH逐渐减小,B正确;C、无法证明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C错误;D、c点对应的是碳酸钢已溶解

21、,碳酸钠已与硝酸反应完,硝酸过量,故溶液中一定含有NaNO3、HNO3、Ba(NO3)2, D 正确。故选 C13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十段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固体JS量 A往氢氧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蒸储水°蒸播水的原量g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氨气质量目将等质量金属分别与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0反应时间加【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煨烧石灰石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 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稀释氢氧化钾溶液时,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 7,

22、更不能减小到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G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随 着硝酸钾的溶解,硝酸钾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不能溶解,质量分数不 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镁比铁活泼,和稀硫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率较快,反应需要的时间短,等质量的镁铁 和足量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镁生成的气体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Co14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稀释氢氧化钠溶液固体中钙元素 的质量分数%一.时间不十段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气体JS量g D等质量块状、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答案】A【解析】【

23、分析】【详解】A、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 小,当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对应关系正确,符合题意;B、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并且是由大于 7逐渐趋近于7,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因为碳酸钙中也含有钙元素,反应前钙元素质量分数不能是0,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粉末状碳酸钙和稀盐酸接触面积 大,反应速率较快,需要的反应时间短,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o15 .下列图像能

24、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A.常温下,向一 定量的水中加入硝 酸钾晶体B.硝酸镂溶于 水时溶液的温度 变化C.向稀盐酸和氯化 钢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碳酸钠溶液D. CO和过量的氧气在 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A. A【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B. BC. CD. DA、向一定量水中不断加入 KNO3固体时,硝酸钾继续溶解质量会增大,当硝酸钾溶液饱和 时,溶质不再溶解,溶质质量保持不变,但溶液的质量是从0开始,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硝酸俊溶于水吸收热量,所以溶液的温度开始时是降低,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向稀盐酸和氯化钢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先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 成氯化钠

25、、水和二氧化碳,盐酸消耗完后,氯化钢再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和 氯化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点燃D、由一氧化碳燃烧的方程式 2CO+Q=2C6可知,一氧化碳燃烧前后分子个数发生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o、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6 . CaC。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1)煨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 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测定不同 煨烧温度对CaO活性的影响,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分,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800C、900c和1000c条件下煨烧,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可知:CaO与水反应会 热量(填 放出”或 吸收”;)上

26、述温度中, C煨 烧所得CaO活性最高.要得出正确结论,煨烧时还需控制的条件是 。(2)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还含有少量Mg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CaCQ的流程 如下:遍地港富用百渣f如图为NH4C1浓度对钙、镁浸出率的响(浸出率=进入溶液的某元素的质固体中该元素的总质量100%)。可知:较适宜的NH4C1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流程中大方框内部分若改用 溶液(填化学式),可一步得到与原流程完全 相同的生成 物。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110.士100906 S00B烷所得产品 * 900口&境所得产品 一】000七熠蜥得产品 j * 处附

27、小钙和镂的澧出率solo; 04c泊勺玲啜分熟工,局温【答案】CaCQ= CaO+CQT 放出 900煨烧时间相同 10%2NH4Cl+Ca(OH2=CaC2+2H2O+2NH3 T (NH02CQ NH4Cl(NH3) 【解析】【详解】(1)煨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 CaO,反应原理是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 高温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 CaO+COT。为测定不同煨烧温度对 CaO活性的影响,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分,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800C、900c和1000c条件下煨烧,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可知:CaO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

28、;由图中信息可知,上述温度中,900c煨烧所得CaO活性最高.要得出正确结论,煨烧时还需控制的条件是煨烧时间相同;(2)通过分析图象中氯化钱浸出钙离子的质量分数可知,较适宜的NH4C1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钱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所以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2NH4Cl+Ca (OH) 2=CaC2+2NH3f +2H2O;图中的流程分析可知,氨水、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钱,故氨水、水、二氧化碳 和碳酸氢钱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所以流程中虚线内部分若改用NH4HCQ溶液;除了氨气可以循环使用, NH4C1可以循环使用。17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

29、门,它是采用桥、岛、隧结合的方案进行建造的。全长约 为55km,海中主体工程长 29km。使用寿命约120年,可抗2级台风和8级地震。这是目 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挑战性最强的交通集群工程。大桥钢索、桥面和桥墩等均使用了大量金属村料。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为满足通航要求,沉管底深埋于海面以下深处可达且44.5m,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工程。燧道内不仅可通车,还可餐饮、休闲和加油等。承载沉管隧道的海床由坚硬的花岗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云母(主要含二氧化硅、氧化铝等)等种拧物组成。阅读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材料在被制成桥上的钢索和钢板时体现了金属

30、的 性。(2)沉管在海洋环境中应具备的特性是 、 (合理即可)。(3)海床矿物中含有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是 ,它属于化合物分类中的 。(4)沉管隧道内的加油站应张贴的安全标志是 (合理即可)(写一个),目的是。(合理即可)【答案】延展耐腐蚀强度大 SiQ氧化物禁止吸烟防止产生火灾【解析】【详解】(1)金属材料在被制成桥上的钢索和钢板时体现了金属的延展性,故填:延展。(2)因为海洋环境中有较多的盐,易加快金属制品的腐蚀,所以沉管在海洋环境中应具备 耐腐蚀、强度大的特性,故填:耐腐蚀;强度大。(3)海床矿物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的化学式是SiQ,它属于化合物分类中的氧化物,故填:SiQ;氧化物。(4)沉管

31、隧道内的加油站应张贴禁止吸烟的安全标志,目的是为了防止产生火灾,故填: 禁止吸烟;防止产生火灾。18 .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陆地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金属矿藏。 部分常见的金属矿石矿石名称赤铁矿孔雀石辉铜矿铝土矿白鸨矿图样幽主要成分FezQCut (OH 2COCuaSAl 2OCaWO从矿石中制取金属单质的过程叫冶金,金属作为金属材料,其价值不仅取决于它在地壳中 的含量和独特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冶炼的难易程度。例如铝是人们熟悉的金 属,其蕴藏量居金属之首,应用广泛,但在1886年以前,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