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20200915091403)_第1页
学海导航(20200915091403)_第2页
学海导航(20200915091403)_第3页
学海导航(20200915091403)_第4页
学海导航(2020091509140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化学教学教案班级:章 末 检 测 卷 (六)姓名: 学号:、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3 分,共 45分)1. 已知:H2(g) + Cl2(g)=2HCI(g)AH = a kJ mo1(a> 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2 L HCI气体分解成1 L H2与1 L CI2吸收a kJ热量B1 mol H 2 与 1 mol Cl 2 反应生成 2 mol 液态 HCl 放出的热量小于 a kJC.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和1 mol Cl 2的能量总和大于 2 mol HCI气体的能量D. 1个H2分子与1个Cl2分子反应生成2个HCI气体分子放

2、出a kJ热量2.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 HCI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 AH = 57.3 kJ/mol,贝U 1 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钡溶 液反应的放热为 114.6 kJB. H2(g)的燃烧热是 285.8 kJ/mol,贝U 2H2O(I)=2H 2(g) + O2(g)反应的 AH = + 571.6 kJ/molC. 放热反应比吸热反应容易发生D1 mol 丙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丙烷的燃烧热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1 g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120.9 kJ ,氢气的燃烧热大于 241.81kJ molB.

3、500 °C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3(g),放热 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 + 3H2(g)=2NH3(g) AH = 38.6 kJ molC. 常温下,反应 C(s) + 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AH>0D .已知中和热为一57.3 kJ mol 1,若将含0.5 mol H 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 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 57.3 kJ4. 已知常温常压下,N2(g)和H2(g)反应生成2 mol NH 3(g),放出92.4 k

4、J热量,在同温 同压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 2和3 mol H 2,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 kJ;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容器中通入 0.5 mol N2、1.5 mol H2和1 mol NH 3,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 为Q2 kJ,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 Q2<Q1<92.4 B . 2Q2= Ql 92.4C. Q1<Q2<92.4 D . Q1 = Q2<92.45. 硫有多种单质。S(单斜)和S(正交)是其中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S(单斜,s) + O2(g)=SO2(g)AH1 = 297.16 kJ mol 1 S(正交

5、,s) + O2(g)=SO2(g)AH2= 296.83 kJ mol S(单斜,s)=S(正交,s) A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H3<0B .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C.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是吸热反应D .质量相等时,单斜硫能量比正交硫能量高6. 在 298 K、100 kPa 时,已知:2H2O(g)=O2(g)2H2(g) AH1Cl2(g)H2(g)=2HCl(g)AH22Cl2(g)2H2O(g)=4HCl(g) O2(g) AH3贝U AH3与AH1和A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 AH3= AH1 + 2 AH2B. AH3= AH1+ AH2C. AH3= AHi

6、- 2 AH2D . AH3= AHi AH27. 下列各组变化中,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前者小于后者的一组是 CH4(g) + 2O2(g)=CO2(g) + 2出0(1)AHi;CH4(g) + 2O2(g)=CO 2(g) + 2H2O(g)AH2 2H2(g) + O2(g)=2H 20(1)AH 1;H2(g) + 2O2(g)=H2O(i) aH2 t C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SO 2和1 mol O 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CaCO3(s)=CaO(s)+ CO2(g)CaO(s) + H 2O(l)=Ca(OH) 2(s),A

7、 .B .C. D .8.(2013湖北省武汉六中Q1、Q2AH1 ;AH2月联考)已知:2CO(g) + O2(g)=2CO2(g) AH = 5661 1kJ/mol, Na2O2(s)+ CO2(g)=Na2CO3(s) + OzS) AH = 226 kJ 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 程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下图可表示由 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11假想中间物 的总能*反应物的 总能量A/f,= 2752 U + mor'N孔仙+6谊1iJA=-,534kJ noJ-'B. CO的燃烧热为C. 2Na2O2(s)+ 2CO2(s)=2Na2CO3

8、(s)+ O2(g) AH> 452 kJ/molD. 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2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 数的值)9. 已知: C(s)、H2(g)的燃烧热是 393.5 kJ mol1、285.8 kJ mol 1 CH3COOH(I) + 2O2(g)=2CO2(g)+ 2H2O(g) AH = 782.3 kJ mol 1 H2O(I)=H 2O(g)ah = + 44.0 kJ mol 1则反应:2C(s) + 2H2(g) + O2(g)=CH 3COOH(I)的反应热为()A . 576.3 kJ mol1 B . 532.3

9、kJ mol 11 1C. 488.3 kJ mol D . 244.15 kJ mol10. 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如下:化学键N NO=ONNN H键能(kJ)154500942a火箭燃料肼(H2N NH2)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生成物的 总能址A . N2比O2稳定B. N2H4(g) + O2(g)=N2(g) + 2H2O(g)AH = 534 kJ mol1C. 表中的a = 194D. 图中的 AH3 =+ 2218 kJ mol 111.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1 H2(g) + 2O2(g)=H 20(g) AH= a kJ/mol H2

10、(g) + 2O2(g)=H2O(l)1 C(s) + 2O2(g)=CO(g) C(s) + O2(g)=CO 2(g)AH = b kJ/molAH= c kJ/molAH = d kJ/mol关于上面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B.C.D.a、b、c、d都小于0(a+ c) (b+ d)CO 的燃烧热 |c d| kJ/mol 燃烧10 g H2最多放出的热量为|5a| kJ12. 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 2221.5 kJ/mol ,正丁烷的燃烧热为 2878 kJ/mol ,异丁烷的燃烧热为2869.6 kJ/mol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

11、8(g)+ 5O2(g)=3CO2(g) + 4H2O(g)AH = 2221.5kJ/molB .相同质量的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别完全燃烧,前者需要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也多 C.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D .丙烷燃烧时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13. 某实验小组学生用 5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计硬紙扳A .如图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B. 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C. 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一D .若改用60 mL 0

12、.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 L 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从理 论上说所求反应热相等14.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SO2和3 mol O2, 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O2(g)2SO3(g) AH = Q kJ/mol测得SO2的转化率为90%,则在此条件下,热量为()A . 1.8Q kJ B. 2Q kJC. Q kJ D . 0.9Q kJ15. 已知:NH3 H2O(aq)与 H2SO4(aq)反应生成 1 mol 正盐的 AH= 24.2 kJ2SO2(g) +反应放出的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1A . 69.4 kJ molC.+ 69.4 kJ mo

13、l 1AH = 57.3 kJ mol 1。贝U NH3H2O在水溶液中电离的1B 45.2 kJ molD.+ 45.2 kJ mo|Tmol 1 ;强酸、AH等于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16.(11分)由于燃料电池汽车,尤其氢燃料电池汽车可以实现零污染排放,驱动系统几 乎无噪音,且氢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燃料电池汽车成为近年来汽车企业关注的焦点。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加速推进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的研发。燃料电池的燃料选择有氢气、甲醇等。(1) 二氧化碳是地球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目前人们处理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是使其与氢气合成为甲醇,甲醇是汽车燃料电池的重要燃料。已知

14、氢气、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2H2(g) + O2(g)=2H 20(1)AH = 285 kJ md (2) 今有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 + 2O2(g)=H 20(g)2H2(g) + O2(g)=2H2O(l) 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示: CH30H(l) +写出=C02(g) + 2H2O(l)AH = 726.0 kJ mol 1 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甲醇液体的热化学方程式:(2) 有科技工作者利用稀土金属氧化物作为固体电解质制造出了甲醇一空气燃料电池。 这种稀土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能传导02 o 这 个 电 池 的 正 极 发 生 的 反 在稀土金属氧化物的固体电解质中,02

15、的移动方向是正极流向负极 。 甲醇可以在内燃机中燃烧直接产生动力推动机动车运行,而科技工作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研究甲醇燃料汽车。主要原因是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高。17. (13 分)少=a kJ mol 11AH = b kJ mol|b|表示b的绝对值) 若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 反应热的关系:2a > b(填“” “<或“=”(3) 丙烷燃烧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途径I: C3H8(g) + 5O2(g)=3CO2(g) + 4缶0(1)<(填“>、“ <或)o1AH = a kJ mol“”)|b| kJo(1) 室温下,将1 g苯(

16、C6H6)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 C02,放出41.8 kJ的热量。写出CeHe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O“ -” “ 一 ” 、或途径n: C3H8(g)=C3H6(g)+ 出9) ah = + b kJ mol 1, 2C3H6(g) + 9O2(g)=6CO2(g) + 6出0(1) AH = c kJ mol 1, 2H2(g) + O2(g)=2H2O(l) AH = d kJ mol1, (a、b、c、d 均为正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填 判断等量的丙烷通过两种途径放出的热量,途径I放出的热量< 吸收)途径n放出的热量。(填(填“放出”或 由于C3H8(g)=C3H6(g) +

17、H2(g)的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18. (10分)参考下列图表和有关要求回答问题:(1) 图I是1 mol NO 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若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的变化是减小 ,AH的变化是不变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请写出N0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CH3OH(g) + H2O(g)=CO2(g) + 3H2(g)AH = + 49.0 kJ m

18、ol 11 CH3OH(g) + 1/2O2(g)=CO2(g) + 2H2(g) AH = 192.9 kJ mol 又知 H 2O(g)=H 2O(l) AH = 44 kJ mol1则甲醇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化学键PPP OO=OP=O键能 /kJ mol'abcx已知1 mol白磷(P4)完全燃烧放热为d kJ,白磷及其完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图n所示,则上表中 x=kJ mol1(用含有a、b、c、d的代数式表示)o19. (10分)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 源物质。(1) 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

19、照可转化为N,转化过程如下: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1H=+ 88.6 kJ molM oAH = 238.6 kJ mol 1, CHsOHQ) + 3O2(g)=CO2(g) +a < (填“>”、“ = ”或 “V”)238.6oMN(2) 已知CH3OH(l)的燃烧热2H2O(g)AH = a kJ mol 1,贝U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I和CO2,当有1 mol Cl 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 145 kJ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高温材料,4

20、AI(s) + 3TiO2(s)+ 3C(s)=2AI 2O3(s)+ 3TiC(s) AH=1176 kJ mol二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98 kJ 020. (11分)近年来,由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的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方法 既可解决CO2废气的利用问题,又可开发生产甲醇的新途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知 4.4 g CO2气体与H2经催化加氢生成 CH3OH气体和水蒸气时放出4.95 kJ的能量。(1) 该 反 应 的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Oc.高压低温D 低压低温章末检测卷(六)1. C 解析:2 mol HCl气体分解成1 mol H

21、2和1 mol Cl 2吸收a kJ热量,A项错误;因 气态HCI变为液态时放热,所以生成 2 mol液态HCI时放出的热量大于 a kJ,B项错误;C 项正确;1个H2分子与1个Cl2分子生成2个HCI分子放出的热量远远小于 a kJ,D项错误。2. B 解析:中和热是指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1 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2 mol水外,还生成了硫酸钡,放热大于114.6 kJ, A错误;燃烧热是指 1 mol燃料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2H 2O(I)=2H 2(g) + O2(g)AH = 2 X (285.8 ) = + 571.6 kJ/mol ,

22、 B正确;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 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吸热还是放热无关,如放热反应铝热反应要高温才能进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尽管是吸热反应,但常温下搅拌就可进行,C错误;不能确定生成的是气态水还是液态水,D错误。3. B 解析:1 mol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241.8 kJ,气态水转化为稳定态液态水时能再放出能量,A正确;N2与H2的反应是可逆的,不能反应完全,而热化学方程式的 AH数值应是完全反应时的数值,B错误;C中反应是熵增的反应,如果焓减那就一定可以自发,而此反应常温下不能自发,只能是AH>0, C正确;H2SO4的浓溶

23、D正确。液与NaOH溶液混合时要放热,4. A 解析:两种平衡为相同平衡状态,但后者生成的NH3小于前者,故Q2<Q1<92.4。5. C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AH3= AH1 AH2= 297.16 kJ mol1 ( 296.83 kJ mol1 1)=0.33 kJ mol <0;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是放热反应;正交硫比 单斜硫稳定;质量相等时,单斜硫比正交硫能量高,即选Co6. A 解析:设提供的三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根据盖斯定律,由+X 2可以得到,故 AH1 + 2AH2= ah 3, A项正确。7. A 解析:中,CH4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

24、的热量多,则AH1VAH2 ;中AH1 =AH1> 0,2AH2, AH1、AH2均为负值,贝y AH1VAH2;中,1 mol SO2和1 mol O2反应时恒容条件下 比恒压条件下转化率小,放出的热量少,故Q1< Q2;中,CaCO3分解为吸热反应CaO和H2O反应为放热反应 AH2< 0,故AH1> AH2。符合题意。kJ/mol ;A错& A 解析:A.依据热化学方程式:2C0(g) + O2(g)=2CO2(g) AH = 566 分析图象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物质的量为1、2物质的量与反应的物质的量不符合,故误;B.已知:2C0(g) + 02(g)=2C

25、0 2(g) AH = 566 kJ/mol ; 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kJ/mol,故B正确;C.固体二氧化碳变化为气体二氧化碳需要吸热,焓变放热是负值;依据 热化学方程式判断,2Na2O2(s) + 2C02(g)=2Na2C03(s)+ 02(g) AH = 452 kJ/mol ;所以反 应 2Na202(s)+ 2C02(s)=2Na2C03(s)+ 02(g) AH > 452 kJ/mol,故 C 正确;D.已知:12C0(g) + 02(g)=2C02(g) AH = 566 kJ/mol ;Na202(s) + C02(g)=Na2C03(s)+O2(g) AH =

26、226 kJ/mol,根据盖斯定律X 2 + 得到:2Na202(s) + 2C0(g)=2Na2C03(s) AH =1018 kJ/mol ; 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反应的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 1 mol,电子转移数为2 X 6.02X 1023,故D正确,答案选 A。9. C 解析:C(s)、H2(g)的燃烧热是 393.5 kJ mol 285.8 kJ mol 1,则有(1)C(s) +02(g)=C02(g) AH = 393.5 kJ mol 1; (2)H2(g) + O2(g)=H2O(l) AH = 285.8 kJ mol 1; 目标方程式

27、 2C(s) + 2H2(g) + 02(g)=CH3C00H(l)由(1) X 2 + (2) X 2 + X 2 加合得 到,根据盖斯定律,目标方程式的反应热AH = ( 2X 393.5 kJ mol 1) + (一 2 X 285.8 kJ mol1 1 1 1)+ 782.3 kJ mol + 2 X 44.0 kJ mol = 488.3 kJ mol 。10. C 解析:N2中含有NN,键能比0=0大,A正确;据图象中反应物、生成物的 总能量变化可知,B正确;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是2752 kJ 534 kJ= 2218 kJ,则4a+ 154 kJ+ 500 kJ = 2218

28、 kJ,解得a= 391.3 kJ, C错误;图中的AH3表示断裂化学键时所需要吸收的能量,D正确。11. D 解析:所有燃烧均为放热反应,A正确;气态水比液态水具有较高的能量,a>b,完全燃烧能放出更多的能量,c>d,故(a + C)>(b + d), B正确;由一 可得,C0(g)+=CO2(g) AH= d c(kJ/mol) , C正确;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最多,燃烧10 gH2最多放出的热量为|5b| kJ, D错误。12. D 解析:A项中,水为气态,不正确;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等质量燃烧时需要氧气的量相同;根据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燃烧热可推知,C4H10

29、(正)=C4H10(异)AH = 8.4 kJ/mol,因此,异丁烷比正丁烷稳定。13. B 解析:图中小烧杯与大烧杯之间有很大空隙未填满碎纸条,会有较多的热量散失,A错误;烧杯间碎纸条的主要作用是隔热保温,C错误;D项中所求中和热相同,但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同,所以反应热不同,D错误。14. A 解析: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指 2 mol SO2完全反应放出 Q kJ热量,现有4 mol放出的热量为舞X Q kJX 90%=1.8Q kJ。15. D 解析:根据题意先写出热化学离子方程式:+ +NH3 H2O(aq) + H (aq)=NH4 (aq) + H2O(I)H + (aq) + OH

30、 (aq)=H 2O(l)AH = 57.3 kJ mol根据盖斯定律一得NH 3 H2O(aq)=NH 4由此可知选项D正确。16 . (1)CO 2(g) + 3H2(g)=CH3OH(l) + H2O(I) =2O2 一 CH3OH + 3O2 6e化率高=CO2 f + 2H2O112.1 kJ mol AH =1(aq)+ 0H (aq)AH = + 298.5正极流向负极AH=+ 45.2 kJ mol 1kJ mol 1 O2 + 4e燃料电池的能量转SO2,且转化率为90%,则产生的热量与反应物的量相对应,解析:(1)热化学方程式X3C02(g)3-热化学方程式可得合成甲醇的热

31、化学方程式为+ 3H2(g)=CH3OH(l) + H20(l)1AH = + 298.5 kJ mol 。(2) 该燃料电池的正极是氧气得电子,而负极则是甲醇失电子的反应。由于正极氧气得 电子生成O2一,从而导致正极富余O2一,而负极缺乏 O2一,故在固体电解质中 O2一从正极流向负极;燃料电池中使用的燃料不经过燃烧而直接转化为电能,能量转化率高。15一 117. (1)C6H6(I) + 2O2(g)=3H2O(l) + 6CO2(g)AH = 3260.4 kJ mol (2)v =v 吸收解析:(1)苯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的反应热AH = 78 g mol 1X ( 41.8 k

32、J g1)= 3260.4 kJ mol 1°(2) H2O(g)的能量高于 H2O(I),故生成H2O(g)放出的热量少;a、b都为负值,2a>b。(3) 根据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等的,因此,两途径放出的热量相等。由AH = + b kJ mol 1>0可知,C3H8(g)=C3H6(g) + H2(g)反应吸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反应时要吸热。18 . (1)减小 不变 NO2(g) + CO(g)=CO 2(g) + NO(g) AH = 234 kJ mol 一 1 (2)CH3OH(g) + 3/2O2(g)=CO2(g)

33、 + 2H2O(l) AH = 764.7 kJ mol一1 (3) 1/4(12b d 6a 5c)或 1/4(d + 6a + 5c 12b)解析:(1)观察图形,E1应为反应的活化能,加入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但是AH不变;1 mol NO 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CO2和NO的反应热数值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 量差,因此该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g) + CO(g)=CO 2(g) + NO(g)AH = 234 kJ mol。方程式:3XX 2+X 2得方程式:1CH3OH(g) + 3/2O2(g)=CO2(g) + 2H2O(l)AH = 3X ( 192.9 kJ mol一1) 2 X 49.0 kJ mol11 1+ ( 44 kJ mol )X 2 = 764.7 kJ mol 。反应热=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即6a+ 5c (4x + 12b)= d,可得x=1/4(12b d 6a 5c)或 1/4(d + 6a + 5c 12b)。19. (1)M (2) v (3)2Cl2(g) + 2H2O(g) + C(s)=4HCl(g) + CO2(g) AH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