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耐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检验规程1 总则针对冶金建筑工程的需要,编制该规程。本规程中的耐热混凝土 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 耐热粗细骨料、耐热掺和料、水以及根据需要选用合适混凝土外加剂 搅拌均匀后采用振动成型的混凝土,它能够长时间承受2001300C温度作用,并在高温下保持需要的物理力学性能。该混凝土不能使用 于酸、碱侵蚀的部位。2 原材料要求根据耐热温度高低,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选用原材料的品种。2.1 水泥2.1.1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应相应符合国标 GB175-1999 GB1344-1999 GB201-20
2、00 的要求。对 于高炉基础耐热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应压蒸安定性合格。2.1.2 对耐热温度高于 700C的混凝土,水泥中不能掺石灰岩类混合 材。低于700C时,掺量亦不能超过 5%2.1.3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最高使用温度为 1200C,矿渣 水泥的最高使用温度为 700C,且磨细水淬矿渣含量不大于 50%铝 酸盐水泥最高使用温度为 1400C。2.1.4 每立方米耐热砼中的水泥用量不应超过 450kg。2.2 掺和料A221 使用温度大于 350C的耐热砼应掺加耐热掺和料。222 常用的耐热掺和料有粘土熟料、铝矶土熟料、粘土砖粉、粉煤灰(不低于H级)等。其技术要求见表 1:表 1
3、耐热砼用掺和料技术要求序号种类混合材细度0.0. 08mm08mm 筛 余(% %化学成分(%Al 2QCaOFQQSO烧失量1粘 土质粘土熟料 305.50.3粘土砖 302高 铝质咼铝砖 65矶土熟料 483粉 煤灰 20 4 84高炉矿渣30w5.5w0.3土质粘土砖05309052090302高铝砖60100105510065高铝质矶土熟 料48A2.4 拌合水符合 JGJ63-89普通砼拌合用水标准。2.5 外加剂2.5.1 符合 GB8076-1997普通砼用外加剂2.5.2 应通过试配符合耐热砼的各种指标要求。3 耐热砼配合比设计和试配耐热砼的配合比不但要满足耐热性能的要求,同时
4、必须满足强度 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在设计耐热砼配合比时,应根据极限使用温度 和使用条件,选定合适的原材料, 然后在参考经验配合比的前提下通 过调整胶结材的用量、水灰比、骨料级配、掺和料及外加剂,并经过 试验,从而优选出保证砼耐久性的经济、可靠配合比。3.1 胶结材的用量一般情况下,骨料的耐热性能比胶结料好,当胶结料的用量超过 一定范围时,随着胶结料用量的增加耐热性能将降低,因此在满足施 工和易性和常温强度的要求下,尽可能减少胶结料的用量。水泥用量 一般可控制在砼总重量 1020%围内。对荷重软化点和耐热度要求 较高,而常温强度要求不高的水泥耐热砼,水泥用量可控制在 1015% 以内。3.2 水
5、灰比水灰比的增减对强度和残余变形的影响较显著。在施工条件允许 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用水量,降低水灰比,一般坍落度应小于 20mm 对于坍落度要求较大的耐热混凝土,必须掺用高效减水剂等外加剂。3.3 掺和料用量掺和料可以改善砼的耐咼温性能,提咼施工和易性,同时还可以 减少水泥用量。因此,对常温要求强度不高的耐热砼,掺和料用量可 多些。一般为水泥用量的 30100%3.4 骨料级配及砂率骨料级配应满足 2.3.7 的要求,细骨料占骨料总量的 4060%3.5 以经验配合比为初始配合比,进行试配,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3.6 经验配合比见表 3。表 3 耐热砼经验配合比项次种类极限温度(C)耐热砼材料
6、组成及用量配合比3(kg/m)强度等级适用范围胶凝材料掺合材料粗细骨料1普通水泥 耐热砼700普通水泥(300400)水渣、粉 煤灰(150300)高炉重矿渣、 红砖、安山岩、.一【、tr r玄武岩(13001800)C15温度变化 不剧烈、 无酸碱侵 蚀的工程900普通水泥(300400)耐热度不 低于1670C的粘土熟料、粘土砖(150300)耐热度不 低于1610C的粘土熟 料、粘土 砖(14001600)C15无酸碱侵 蚀的工程A1200普通水泥(300400)耐热度不 低于1670C的 粘土熟 料、粘土砖、矶土熟料(150300)耐热度不 低于1670C的粘土熟 料、粘土 砖、 矶土
7、 熟料(14001600)C20无酸碱侵 蚀的工程A2矿渣水泥 耐热砼700矿渣水泥(300400)耐热度不 低于1670C的粘土熟 料、 粘土 砖高炉矿 渣、红砖、 安山岩、.一【、tr r玄武岩(14001900)C15无酸碱侵 蚀的工程900矿渣水泥(350450)水渣、粘 土熟料、 粘土砖(0200)耐热度不低于1670C的粘土熟 料、粘土砖C15温度变化 不剧烈、 无酸碱侵 蚀的工程U3铝酸盐水 泥耐热砼1300高铝水泥(300400)耐热度不 低于1730C的粘土熟 料、 矶土 熟料150(300)耐热度不低于1730C粘土砖、矶 土熟料、 高铝砖(14001700)C20宜用于厚
8、 度小于400mmi吉构、无酸 碱侵蚀的工程3.7 耐热砼试配 3.7.1 原材料称量及成型应符合 GB/T50081-2002普通砼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3.7.2 拌制水泥耐热砼时,水泥和掺和料必须预先拌合均匀,约拌2mi n。3.7.3 耐热砼的养护应遵守以下规定:成型完后应在 1525C的潮湿 环境中养护,其中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耐热砼养护不少于 7d,矿 渣水泥耐热砼不少于 14d;铝酸盐水泥耐热砼不少于 3d。4 耐热砼的检验项目和技术要求用于检验耐热砼质量的试件,应在砼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 100 盘且不超过 50用的同配合 比的砼取
9、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砼不足A100 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次连续浇筑超过 5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砼每 100m3取样不得少于 1 次;4取样组数见表 4表 4 耐热砼的检验项目和技术要求极限使用温度检验项目技术要求 每检验批取样组数 45%烘干抗压强度3900C1. 砼强度等级2. 残余抗压强度1.砼设计强度等级2. 30%烘干抗压强度,不可出现裂纹312001300C1. 砼强度等级2. 残 余 抗 压 强度3. 烧后线变化4. 荷载软化温度(变形 4%1.砼设计强度等级2. 30%烘干抗压强度,不可出现裂纹3.烧后线变化1200C时0.7%1300C时0.9
10、%4.极限使用温度4注:试件尺寸见耐热砼性能检验相关要求。5 耐热砼性能检验A5.1 烘干耐压强度检验5.1.1 目的及适用范围检验耐热砼在标准养护 nd 后的烘干耐压强度作为耐热砼强度等 级。 (普通水泥、矿渣水泥、铝酸盐水泥分别养护7d、14d、3d)。适用于测定耐热砼的烘干耐压强度。5.1.2 检验设备5.121 材料试验机 符合 JGJ70-90 中关于试验机的要求。5.1.2.2电热干燥箱(300C士 1C)。5.1.2.3钢板尺,最小刻度 0.05cm。5.1.2.4试模 70.7X70.7X70.7mm 符合 JGJ70-90 第 7.0.2 条要求。5.1.3 试样制备。在与生
11、产工艺相同条件下,直接成型棱长为70.7 士i0.5mm 的立方体试样 3 件。当骨料最大粒径大于 25mnS寸,直接成型棱 长为 100 士 1mnt勺立方体试样。5.1.4 检验步骤5.1.4.1 养护龄期到达后及时在 110 士 5C条件下烘干 8h 以上,(烘干 升温速度为 2030C/h ),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检验。5.1.4.2 用钢板尺分别测量并记录立方体试样上、下受压面的长度,准确至 0.1mm5.1.4.3将试样受压面对准试验机上、下压板中心,以0.51MPa/s的加压速度均匀地施压于试样,至试样破坏,并记录最大压力值。A5.1.5 结果计算将测量数据代入下列公式,计算
12、各个试样的烘干耐压强度,以三个试样的平均值为代表值,并精确至 0.1 MPaA=a1xa2A2=biXb2A=(A+A)/2S二片A式中,A、A试样上、下受压面的面积(mma1、a?试样上受压面的两维长度(mmb1、b2试样下受压面的两维长度(mm门A试样受压面积(mn)i i i iP试样破坏时荷载(N)S试样烘干耐压强度 (MPa5.2 烧后抗压强度、残余抗压强度检验521 目的及适用范围检验耐热砼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高温加热后的耐压强度。检验耐热砼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高温加热后,随炉冷却到室温,放在干燥空气中养护,10d 后的耐压强度。适用于检验耐热砼的烧后抗压强度和残余抗压强度。522 检验设
13、备522.1 箱式加热炉A522.2电热干燥箱(300C士 1C)。522.3材料试验机同 5.1.2.1。522.4钢板尺,最小刻度 0.05cm。5.2.3 试样制备:同 5.1.3524 检验步骤 5.2.4.1 养护龄期到达后及时在 110 士 5C条件下烘干 8h 以上(烘干升 温速度为 2030C/h )。524.2 放在加热炉中以每小时不超过 150C的升温速度,升温至指定 温度,恒温 3h (残余强度恒温 4h),随炉冷却至室温。5.2.4.3 取出经过恒温 3h 的冷却试样作烧后抗压强度检验。5.2.4.4 取出经过恒温 4h 的冷却试样,放在干燥空气中养护 10d 后, 作
14、残余抗压强度检验。5.2.4.5 用钢板尺分别测量并记录立方体试件上、下受压面的两维长度,准确至 0.5mm5.2.4.6 加压速度同烘干耐压强度检验。5.2.5 结果计算同 5.1.5。5.3 烧后线变化检验5.3.1 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耐热砼加热至高温后的长度增减变化。适用于耐热砼的烧后 线变化检验。5.3.2 试验设备5.3.2.1 千分尺:量程 5075mm 精度 0.01mm 若试件尺寸为 100mm 时,量程应为 75100 mm 或 100125 mmA5.3.2.2 加热炉;应满足极限温度的要求。且计量检定合格。5.3.3 试样制备5.3.3.1 试样的检验数量为 3 个。A5
15、33.2同 5.1.3 533.3 用氧化铬在试样成型面上编号 5.3.4 试验步骤5.3.4.1测量试样长度时,将试样成型面向上,并在试样的四个侧面划出对角线,在每个侧 面上按图定出四个测点,加以标记,然后用螺旋 百分尺测量试样在两个方向(X,Y)上的各对应 点之间的距离。每次测量应重复两遍,以平均值 记录。要保持加热前后所有测量操作条件的一致5.3.4.2装样5.3.4.2.1 将试样成型面向上,放置在炉膛内的均温带,距发热体 30mm以上。试样间至少应保持 10m m 的间距。炉膛装样区的温差不得大于 20C.53422 试样可交错迭放两层。试样之间及试样与炉底的接触面应 用在咼温下不与
16、试样发生作用的细砂(如电熔刚玉砂,一等咼铝矶土 熟料砂等)垫平。5.3.4.3 升温速度:低于检验温度 200C前 510C/min。然后以 35C/min升温至检验温度。5.3.4.4 到达检验温度后保温 4 h,保温期间温差不可超过士 10C。5.3.4.5 应保持炉内为中性气氛或氧化气氛,不可使用还原气氛。5.3.4.6 保温结束后, 试样随炉自然冷却至室温, 然后进行测量。 允 许在 200C以下装、出炉。5.3.5 结果计算15A535.1 每个试样的烧后线变化百分率按下式计算:L=(Li-L。)X100)/Lo式中AL试样烧后线变化(%Lo加热前试样的平均长度(mr)Li加热后试样的平均长度(m)535.2 试样烧后收缩以“-”号表示,烧后膨胀以“ +”号表示。“+”、“- ”号均写在数字的前面。535.3耐热砼烧后线变化的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湖南省邵阳市九上化学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化学九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遂宁市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石家庄市同文中学2026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协议合同-劳务派遣合同2篇
- 港盛荷馨苑环评报告
- 方案变更工程联系函(3篇)
- 安全文明标化培训心得课件
- 委托书办理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
- 稀土知识讲座
- 河道堤防冲刷深度计算(新规范)
- 世界现代化理论
- 消防校外机构培训课件
- (完整版)数字1到10的描红(田字格带笔画提示)
- PFMEA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
- 车险综改理赔考试试题题库
- 高中地理 必修一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课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件
- GB/T 539-2008耐油石棉橡胶板
- GB/T 11270.1-2002超硬磨料制品金刚石圆锯片第1部分:焊接锯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