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_第1页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_第2页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_第3页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_第4页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 4课后巩固提升/料堂曲题双去全面基础全练1.固定化酶的优点是()A.有利于提高酶活性B.有利于产物的纯化C.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D.有利于酶发挥作用解析:固定化酶的制作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 一是能够顺利地从发酵产物中把酶分离出来,二是使酶反复利用。酶的固定化对酶的活性的提高、酶作用的发挥、反应速度的提高,并没有多大作用。答案:B2.关于固定化酶中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酶的种类多样,所以固定化酶可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B.酶被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可反复利用C.酶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结构不改变,所以固定化酶可永远利用下去D.固定化酶由于被固定在载体上,所以丧失了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特点 解析

2、:固定化酶不能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进行;固定化酶被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可以反复利用,但是随着利用次数的增加,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活性会逐渐降低;固定化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答案:B3.关于固定化酶和一般酶制剂在应用效果上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固定化酶生物活性强,可长久使用B. 一般酶制剂应用后和产物混在一起,产物的纯度不高C. 一般酶制剂参加反应后不能重复利用D.固定化酶可以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解析:固定化酶是因为可回收重新利用才可以较长时间使用的,并不是因为生物 活性强而长久使用。单纯从生物活性方面分析,固定化酶与一般酶制剂的活性差别不大。答案: A4固定化

3、细胞常用包埋法固定化,原因是()A.包埋法固定化操作最简便B.包埋法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小C.包埋法固定化具有普遍性D.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解析:由于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常用包埋法固定化。答案:D5将固定化酶装柱后,当底物经过该柱时,底物发生的变化是()A.底物被稀释了B.底物被浓缩了C.底物的结构变得更加稳定了D.底物被酶水解成产物了解析:固定化酶装柱后,当底物经过该柱时,底物被酶水解成产物。答案:D6下列不属于酶的固定方式的是()A.将酶包埋在细微网格中B.将酶相互连接起来C.将酶吸附在载体表面D.将酶加上糖衣做成胶囊解析: 将酶包埋在细微网格中即酶固定方式中的包埋法,故A

4、正确;将酶相互连接起来即酶固定方式中的化学结合法,故B 正确;将酶吸附在载体表面即酶固定方式中的物理吸附法,故C 正确;将酶加上糖衣只不过是为了防止胃液里的胃蛋白酶消化酶制剂的方法,并不是酶固定的方法,故D 错误。答案: D7固定化酶技术与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关系是()A.固定化酶技术是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基础B.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固定化酶技术的基础C.固定化酶技术与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同时发展起来的D.固定化细胞技术先于固定化酶技术解析: 固定化细胞技术是继固定化酶技术之后,建立在固定化酶技术基础之上的新技术。答案: A8下列有关利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与固定化葡萄糖异

5、构酶接触,转化成的是果糖B.从固定化酶反应柱下端流出的只有果糖C.高果糖浆不会像蔗糖那样诱发肥胖、糖尿病、龈齿和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的健康更有益D.固定化酶的反应柱能连续使用半年,降低了生产成本解析: 反应柱下端的筛板不允许固定化酶颗粒通过,但是不影响反应物和产物的通过,因此下端流出的既有果糖,又有没反应完的葡萄糖。答案: B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如下:活化酵母细胞:称取定量干酵母与定量蒸储水混合并搅拌,使酵母细胞活化;配制CaCl2溶液:将无水CaCl2溶解在定量蒸储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CaCl2 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用定量的海藻酸钠直接溶解在定量的蒸储水/无菌水中,

6、配制成溶液;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细胞混合:将活化的酵母细胞迅速加入刚配成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固定化酵母细胞:用注射器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将海藻酸钠和酵母细胞混合液滴加到配制好的CaCl2溶液中,观察凝胶珠形成。(1)请你改正其中两处错误的操作:第一处 ; _第二处 (2)刚形成的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 min左右,目的是(3)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显白色,则说明海藻酸钠浓度 (填“过低”或“过高” )0答案:(1)海藻酸钠溶解应适当加热至完全溶化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常温再加入酵母细胞(2)让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3)过低10 .为了探究啤酒酵母固定化的最佳条件,科研人员

7、研究了氯化钙浓度对固定化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回答:.S.6J N.OB 6 6 6 6 茯J蛙航霎与利用游离酵母生产啤酒相比,利用固定化酵母的优点有 (2)本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钙浓度的增大,凝胶珠抗冲击强度增大,完整率0(3)结合发酵性能分析,制备凝胶珠适宜的氯化钙浓度为 。当氯化钙浓 度过高时,发酵液中的糖度升高,酒精度下降,发酵受到影响,原因是。 (4)用海藻酸钠作载体包埋酵母细胞,若海藻酸钠浓度过低,会导致 ,固 定效果大大降低。解析:(1)固定化细胞技术的优点是可以使酵母细胞多次使用,且便于与产物分 离,提高产品质量。(2)由图中曲线可知,随氯化钙浓度的增大,凝胶珠的

8、完整率增加。发酵性能最好时,糖度最低,而酒精度相对较高,因此制备凝胶珠的适宜氯化钙浓度为2.0 mol L-1。当CaCl2溶液的浓度过大时,凝胶珠抗冲击强度过大, 通透性降低,从而影响糖进入颗粒内部,使发酵性能降低。(4)包埋剂的浓度过低,包埋的效果差,酵母细胞易从凝胶颗粒中漏出,从而导致包埋的酵母细胞数量减少,固定效果大大降低。答案:(1)可多次使用、便于产物分离、提高产品质量等增加(3)2.0 mol L 1凝胶珠抗冲击强度过大,通透性降低,影响糖进入颗粒内部(4)酵母细胞从凝胶颗粒中漏出素养提升11 .研究认为,用固定化酶技术处理污染物很有前途,如将从大肠杆菌中得到的 三磷酸酯酶固定到

9、尼龙膜上制成制剂,可用于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磷农药, 与微生物降解相比,其作用不需要适宜的()A.温度B.酸碱度C.水分D.营养解析:酶和细胞的正常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温度、酸碱度、水分等,但是酶本身是一种大分子物质,不需要营养,而细胞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答案:D12 .某兴趣小组欲利用固定化酶进行酶解淀粉的实验,分组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组别固定化酶柱长度(cm)淀粉溶液的流速(mL min 1)甲100.3乙100.5丙150.3丁150.5A.固定化酶柱长度和淀粉溶液的流速决定了酶柱中酶的含量B.淀粉溶液的流速过快会导致流出液中含有淀粉C.各组实验所用的淀粉溶液浓度应

10、相同D.淀粉溶液的pH对实验结果有影响解析:固定化酶柱长度决定了酶柱中酶的含量, A项错误;淀粉溶液流速过快,酶来不及催化反应发生,会导致流出液中含有淀粉,B项正确;实验要遵循等量原则,C项正确;pH影响酶的活性,D项正确答案:A13 .固定化脂肪酶的方法一般是:将酶液和一定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后,用注射器滴到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中,25 C静置固定化2 h,过滤洗涤,再加入 到戊二醛溶液中,25 c化学结合2 h,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就可得到颗粒状固定 化脂肪酶。兴趣小组对固定化脂肪酶的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 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纵坐标为酶活力,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a

11、为游离酶,b为固定化脂肪酶)。A.在温度或pH变化时,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脂肪酶具有的缺点是稳定性较低B.这种固定化脂肪酶使用的是物理吸附法、包埋法和化学结合法三种方法的结C.氯化钙的量太少时,酶活力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包埋不完全,包埋在内部的部 分酶会流失D.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较高时,酶活力低的原因可能是形成的凝胶孔径较大,影 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解析:在温度或pH变化时,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脂肪酶的优点是稳定性比较 高;此酶采用了包埋法和交联法两种方法相结合, 并未用物理吸附法;氯化钙的 作用是使凝胶珠稳固聚沉,如果含量太少,可能会使部分酶流失;海藻酸钠溶液 浓度较高时,形成的凝胶孔径比较小,影响酶

12、与底物的结合。答案:C14 .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采用双重固定法(即以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 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如图甲、 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 和酶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前活力 周里 t出定化睥语力 暨化场活力:不.ZZL LSL20 W 40 W 60 fl I 2 3 4 5 024 R温帙/七 海触喈他假度/ 艳用衣餐甲乙丙A.由甲图可知,固定化小麦酯酶比游离小麦酯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弱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

13、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C.由内图可知,固定化小麦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 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 力明显下降D.固定化小麦酯酶采用双重固定法固定的原因是酶分子很小,很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解析:由甲图可知,固定化小麦酯酶比游离小麦酯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强,A错误;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B正确;由内图可知,固定化小麦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 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C正确;固定化小麦酯酶采用双重固定法固定的原因是酶分子很小, 很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D正确。答案:A15.如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某步操作, 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 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1 中,需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再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进行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再转移至注射器中。(2)图1 中 X 溶液为 ,其作用是 。(3)某同学在图1 步骤结束后得到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出现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填“高”或“低”)或注射器中的混合液推进速度过(填“快”或“慢”)。(4)图1 中制备的凝胶珠需后再转移到图 2 装置中,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 。解析:(1)刚溶化的海藻酸钠溶液要冷却至室温,才能与活化的酵母细胞混合制备混合液,以免高温使酵母细胞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