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_第1页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_第2页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_第3页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社会心理学家对人际吸引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 根据这些研究可以概括出以下因素对人际吸引有影响。( 一 ) 外貌容貌、 体态、 服饰、 举止、 风度、 行为等因素在决定人际情感上起很大作用。人们喜欢美的东西。这是一种自然倾向。 外貌美容易造成一种好的印象, 人们很容易“以貌取人”。外貌美可以产生一种光环作用, 即认为外貌美的人也具有其他优良品质, 虽然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 1972 年,柏斯切德和沃尔斯特做( E.Berscheid &E.Walster )了一项研究。他们从大学年鉴上选出一些学生照片让被试看。有些照片很有魅力,有些一般,有些无魅力,要被度试评价照片上的学

2、生。结果是,学生越是有魅力, 就越被认为是有好的个性品质。 但是当实际与本人面对面接触时,或者是当双方有了更多的交往时,这种光环作用就会减小。( 二 ) 相似性研究表明,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相似性包括: (1) 信念、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相似性; (2) 吸引力的相似性; (3) 社会地位的相似性; (4) 年龄的相似性。 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这里的相似性不是实际的相似性, 而是感知到的相似性。通常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供问卷,要求被试者在一系列问题上表明态度。几周或几个月后,把由别人填好的同样的问卷提供给他们,要求他们说明是否喜欢这个填卷人。实际上, 这个填卷人是主试者, 这样做是

3、为了把被试者的两次表明的态度加以比较。 研究者利用这个方法可以系统的改变被试者与想象的另一个人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在这种条件下发现, 各方面的相似性与喜欢程度之间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被试者认为他人越是与自己相似,便越喜欢这个人。如果被试者与另一个人的爱好一致,比如都喜欢体育运动,都喜爱音乐等, 则吸引力特别强。这个结果在不同场合、 不同文化程度、 不同年龄的人身上都得到了印证。研究进一步表明,信念、价值观和个性特点的相似具有吸引力。1961年,美国心理学家纽科姆(T.Newcomb曾做过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的对象是公开征求招来的志愿住宿者,共十七人,都是大学生。进入宿舍以前,对他们关于经济、

4、政治、 审美、 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人格特征进行了测定, 然后将对于上述问题的态度、 价值观和人格特征相似和不相似的大学生混合安排在几个寝室,一起生活四个月。 在这四个月中, 定期测定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让大学生互相评价室内成员,喜欢谁,不喜欢谁。结果表明,在相处的初期,空间距离决定了人们之间的吸引力,到了后期,相互吸引发生了变化。彼此之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是相似的人则相互之间的吸引力越大。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在初次交往中不可能涉及到信念、价值观、态度等较深的层次, 此时年龄、 社会地位, 外貌的相似性往往起主要作用。 随着交往的加深,人们之间的了解加深了,这时信念、

5、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作用就突出出来, 甚至可能压倒其他一切因素。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三)需要互补人们有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者的一面, 也有喜欢那些与自己个性品质相反者的一面。这样双方不同的心理品质,可以使对方得到心理上的补偿。也就是说,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于对方的期望正好呈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例如, 具有强烈支配性格的人不容易与性格相同的人相处, 但他们可能与具有顺从性格的人和睦相处, 甚至建立起密切关系。 日常生活中常有急性人和慢性人合作得很好,爱听的和爱说的成了朋友的现象,正说明了这种“刚柔相济”关系的特点。这种关系往

6、往发生在交情较深的个人之间。相似性和互补性看上去似乎是矛盾的,实际上二者有时也是一致的。例如,在恋爱、 婚姻中往往支配型的男性和顺从型的女性彼此有吸引力。 这是因为他们对男女关系中的男女角色看法一致, 认为男性应起支配作用,女性应顺从。弗里彳惠曼(J.Freedman)概括地说,相似性原则在喜欢中起重要作用,但有时候,当两个人的角色作用不同时, 互补性原则起重要作用。 在这些场合人们喜欢那些行为与角色相符合的人。由于他们的角色不同, 他们的行为也就是互补的, 而不是相似的。(四)好的个性品质美貌固然能起相当大的作用, 但是人的能力、才智、品德归根到底是更加重要的。 1977年,索洛门和沙克斯(

7、 S.Solomon & L.Saxe) 做了一项研究,给被试者描述一个人好的外貌和才智。结果表明,才智在吸引力上更重要。 美的东西是好的,好的东西也是美的。 一个有高尚品德和才智的人, 往往被认为外貌也是有吸引力的。可见吸引力并不取决于单一的因素,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1968 年,心理学家安德逊( N.Anderson) 的研究指出,在人际关系中最受欢迎的十项人格特质依次排列为: (1) 诚恳、 (2) 诚实、 (3) 理解、 (4) 忠诚、 (5)可信、 (6) 可靠、 (7) 聪明、 (8) 关怀、 (9) 体谅, (10) 热情。(五)相互性相互性指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8、 我们不喜欢那些不喜欢我们的人。 贝克曼(C.Backman开口西科彳惠(P.Secord)发现,如果告诉甲小组成员,乙小组成员喜欢他们,那么后来在新成立小组时,甲小组成员愿意选择乙小组成员。当然,相互性原则不是绝对的。 有时我们喜欢一个不喜欢我们的人, 或者不喜欢一个喜欢我们的人。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确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六)熟悉性熟悉能增加喜欢的程度。 1968 年, 扎琼克( R.Zajonc) 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他将 12 张陌生者的照片,按机率分成为 6 组,每组 2 张,按以下方式出示给被试:第一组看一次,第二组看两次,第三组看五次,第四组看十次,第五组看二十五次。当被试看

9、完全部 10 张照片以后,实验者又把另外两张陌生照片编为第六组, 与前五组照片混合给被试看, 并要求他们按照喜欢程度将照片排出顺序。结果发现,照片被看得次数越多,排在最前面的机会也越多。梅塔( T.Mita) 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他要求被试看自己的两张照片,问他们喜欢哪一张。两张照片是一样的,只是一张是正像,一张是镜像。同时,也要求他们的朋友表明喜欢哪一张。结果是, 被试自己更喜欢镜像, 而他们的朋友则更喜欢正像。因为自己常常看到自己的镜像,而朋友则常常看到正像。看到的次数增加喜欢程度,这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多看效应。但次数也有一定界限,超过一定界限会产生厌烦的感觉。米勒 (F.Miller

10、)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他把广告分别按中等次数和过量次数贴在大学生宿舍公共场所墙上。中等次数为每隔五十英尺贴一张,共贴三十张,贴二天。而过量次数为贴一百七十张,贴三天以上。结果是,中等次数增加了对广告画内容的喜欢,过量的次数则减少了喜欢。另外, 次数的作用只表现在积极的或中性刺激物上, 而对反面的东西即使增加见到的次数, 也不会导致对这个东西的喜欢。 扎琼克让被试者在几周内重复看一个带手铐的人,很快人们便认为他确实是犯人,而不喜欢他。(七)邻近性邻近性指如果其他条件相等, 则人们喜欢邻近的人。 住得很近的人容易建立友谊。 费斯汀格等人的研究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他们调查了一个区域内的友谊模式。 这个区域是由十七座独立的二层楼房组成的每座楼房有十个单元, 楼上五个,楼下五个。各单元房大致相似,住户们是偶然住进去的。调查的方式是向各个住户提问:“在该区社交活动中你最亲近的是哪三个人?”结果表明,居民们与住得最近的人更亲近。41%的人选择了隔壁的邻居,22%的人选择了隔一个门的邻居,只有10%的选择了同一层最远的邻居。两户相距最近的19 英尺,最远的88 英尺。可见即使是这样并不大的距离差别都会在选择友谊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