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到底怎么理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注释一辨郑义广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对韩愈师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一句的注解是这样的:“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之,指童子。其,指书。句,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句;读,同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句读在这里泛指文字的诵读。”如此解说,看似文从字顺,实则有诸多可商之处。首先是不合逻辑。就此句而言,按照常理,小孩子读书应该是先“学习书中的文句”,然后再“教他读书”。文句都看不懂,如何读书呢?因此,如果课文的翻译没有问题的话,便是韩愈的表达出了问题,此句应调整为“习其句读而授之书”才通。其次,即使语序无问题,前半句既已说了“教他读书”,那么“
2、学习句中的文句”本是“题中应有之意”,后半句又说“习其句读”,岂非画蛇添足,节外生枝?果真这样,笔者以为,将其删去倒更显得文句简洁了。 其实,并不是韩愈文章写得不好,只是编者在作注时过于想当然,未能细究原文,才导致了上述错误。那么怎样理解才更加符合作者的原意呢?笔者认为,应该明确以下三点: 一、“书”在这里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书籍”,而应是“文字”的意思。关于它的这个义项,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98)中即有收录,不敢掠人之美,谨将其中的相关条目抄录如次:“文字。荀子解薮:故好者众矣,而仓颉独创者,壹也。论衡奇怪:仓颉作,与事相连。” 二、“习”在这里为使动用法,译为“让学习”“教学习”。
3、 三、“其”不能理解成“书”“书籍”,而应是“童子”。“其”的代词用法非常常见,在此不复赘言。明乎此,此句可翻译为:“教孩子写字,让他学习文章的句读。”这样一来,本文开头的疑问便涣然冰释了。首先,从认字到断句,从易到难,有梯度,符合小孩子的认知规律;其次“文字”与“句读”不存在包含关系,放在一起,“而”字的递进意味十分明显;第三,无论是“识文”还是“断句”,都是学习的基础层面,与和修身立命息息相关的文章微言大义之“惑”不可同日而语,“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与后文的“传其道解其惑”的对比效果更加显著,韩愈后文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现象的批判也才更加显得水到渠成。 “授
4、之书而习其句读”译注四错来源:易文网 韩愈师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一句,教材译注一直是这样的:“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之,指童子。其,指书。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所见选本或未译注,或只注“句读”。多年来也不见报刊有疑。笔者每次读到和教到此处,总觉颇有不通。 1“授之书”译为“教给他书”,“书”就是书籍、课本的意思。“教书”自然就不能不讲书中的思想内涵,讲品德修养。但师说原文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很明显,“授之书”与“传其道解其惑”无关,只是“授业”,翻译与文意不合。顺便说一下,“教给他书”也不通顺,有人译作“教他书上的知识”,虽
5、仍不合文意,但句法通顺。 2“习”译为“学习”,“习其句读”的施动者只能是“童子”。而凭语感,在“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童子之师”是“授之书”和“习其句读”的共同主语。译者也意识到这样翻译不通顺,就在“学习”前加括号补充“帮助他”,以确保“习其句读”的施动者和“授之书”一样是“童子之师”。但“帮助他”之意从何来?增字解经,也不足取。我甚至不相信文笔流畅的韩愈会写出这种疙疙瘩瘩的句子。 3“其”注为书,译为“其中”,读来也不顺畅。“授之书”是典型的动词表“教示”义的双宾语结构。凭语感,“习其句读”与“授之书”结构应相同,“之”“其”是间接宾语,表示对象,“书”“句读”是直接宾语,表
6、示“授”“习”的内容;意义上是并列或承接关系。但译注中“之”“其”迥异,令人怀疑。 4“句读”的注释不错,但翻译时变成了“文句”。其实学习文句也要分析思想内容甚至微言大义,也要“解其惑”。另外,“教给他书”与“学习其中的文句”是包含关系,学习文句是教书的一部分内容,这难合文意。 我认为这个句子应译注为:“那学童的老师,教他写字,训练他读断句。书,写字。习,教习,训练。其,指童子。”这里有三个问题:一是“书”的意思,二是“习”有“训练”义吗?三是“其”可作宾语吗?现陈述如下。 1“书”的本义就是“写字”,不必赘述。孩童入学,从识字、写字入手,然后教朗读,教断句。古代的书没有加标点,老师先不要求理
7、解意义,只管教读乃至背诵,但要读正确,词语不能拆散,停顿的位置和长短不能读错,语气不能读变,这就是句读。写字和句读都是浅显技能,不是大学问。“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前四项是大艺,大学生学,后两项是小艺,小学生学。 2“习”有“教习、训练”义,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也收录其中。 习其驰逐,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吴子治兵) 不习,则民不可使也。(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 居则习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应敌。(汉晁错募民实塞疏) 非所以习天下也,非尊尊贵贵之化也。(汉贾谊治安策) 百兽可教之以战阵,畜牲可习之以进退。(晋葛洪抱朴子勖学) 今欲专士女于耕桑,习乡闾以弓骑。(南朝齐王融永明十
8、一年策秀才文之四) 以上六例中“习”字均是“教,教习,训练”之义。句中“教”“习”对举,习即教也。的对象是动物,的对象是人,用“之、其”和名词表示。尤其是例“习其驱逐”同“习其句读”结构完全一样,间接宾语都是“其”。 句,不用介词即是常见的双宾语句。可见“习”的“教习、训练”义能带双宾语,而“学习”义不能带双宾语。 寻思起来,“习”的“训练”义,不过是它的“学习、练习”义活用为使动而形成的,这些用例自不奇怪。 3“其”可作双宾语中的间接宾语。 译者不把“其”看作宾语,主要受了一个通行看法的束缚:在上古语法中,“之”作宾语,“其”作定语,不能做主语和宾语。 上古语法确实如此,但是,语言是发展的,
9、到了中古就有变化了。王力汉语史稿讲到中古人称代词的变化时说:“其字也不专用于领格而用于主语和宾语了”,“其字用于宾语,出现于晋代以后的史料中”。举了4个晋以后的例子,其中两例的“其”是双宾语中的间接宾语: 可引军避之,与其空城。(三国志魏书陈登传) 从子将婚,戎遗其一单衣。(晋书王戎传) 何九盈和李成功又先后在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和第4期各举两例将出现这一现象的时期提前至战国后期。唐钰明随后在1994年第3期的中国语文同意何说,又补充了4例,并在注释中说明:“其”作宾语仅限于“兼语”和“双宾语”,而始终未见独用为单宾语,这是它与“之”字的明显区别之一。以上8例全为双宾语结构,这里择其4例: 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吕氏春秋爱类)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孟子离娄下) 11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12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大戴礼记保傅)既然唐以前开始出现“其”作双宾语中的间接宾语,那么唐代语言中应该不会罕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 2025河南焦作市孟州市开创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招聘孟州市公安局看护队员17名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年威海市立医院公开招聘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3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江苏南京白下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人员2人(二十四)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租房中介培训知识内容课件
- 2025年济南市章丘区卫生健康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1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江苏盐城市滨海城安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选聘安全总监1人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春季中国电信实习生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招聘区属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种萝卜课件教学课件
- 无人机操作资格考试全套题库
- 2025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试题与答案
- 土地调查评估服务方案(3篇)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DGTJ08-66-2016 花坛花境技术规程
- DB42∕T 2305-2024 高品质住宅技术标准
- 患者入院健康宣教
- 安全生产内部举报奖励制度
- 法律明白人课件
- 2025至2030垃圾处理单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工业混合式步进电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