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底淤泥固化处理_第1页
湖底淤泥固化处理_第2页
湖底淤泥固化处理_第3页
湖底淤泥固化处理_第4页
湖底淤泥固化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疏浚设备选配(1) 船舶和设备的施工方法和工艺简述口前国内外常用的水下挖泥的船舶和设备的施工方法和工艺简述如下:耙吸式挖泥船:这是一种在施工工程中通过安装并悬吊于船舷外的、头部装 备有用于挖泥耙头的耙吸管进行挖泥作业的工程船舶,其特点是船舶中段带有一 定容量的泥舱,独立完成挖泥、运泥、倒泥三个过程;耙吸管一般为柔性管,可 收放。其作业特点是边航运边挖泥,在航运中通过耙头搅松底泥,然后通过安装 在船舱或耙管上的泥泵将搅松的底泥吸入船内泥舱,待泥舱泥满后收起耙吸管, 将泥云至抛泥区排放后,回到疏挖区继续挖泥,周而复始。斗式挖泥船:这部分挖泥船包括链斗、抓斗、铲斗等挖泥船,是一种通过斗 轮、起重

2、机、斗臂作用,采用单个或连续的泥斗进行水下挖泥作业的船舶,这类 船舶一般通过抛放于船舶前后左右的锚爪进行扇形摆动挖泥,挖出的底泥一般需 装入专门设备的泥驳,通过泥驳运至排泥区排放,同时需配备相应的锚艇为挖泥 船进行移锚专业,因此这类挖泥船所需配备的辅助船舶较多。气动泵挖泥船:这是意大利研制开发的一种采用真空吸泥泵(气动泵)进行 抽吸底泥,以高压空气为动力进行底泥输送的工程船1,该类型船舶具有船体结 构简单,易于船舶改装,在疏挖合适的底泥时瞬时泥浆浓度可高达80%以上,但 挖泥效率与水深有关,水深较浅时效率较低。绞吸式挖泥船:该类型船舶釆用安装在桥架端部的绞刀头进行底泥挖掘,通 过大型泥泵进行吸

3、泥和泥浆排送。施工时以钢桩、三缆定位装置、定位桩等为圆 心进行定位,利用船体两侧横移锚进行摆动挖泥作业,其特点是单船独立施工, 管道泥浆输送,挖泥、运泥一次同时完成,可疏浚可吹填,对土质适应性较好, 定位控制较高,这种类型挖泥船在江河湖海均可见到,是一种用途广泛且普遍使 用的一种挖泥船,其型号涵盖40m7h至4000m7h生产率。吸扬式挖泥船:与吸绞式挖泥船类似,但无绞头刀,施工时,主要依靠装在 吸泥口附近的高压水枪进行挖泥作业,是一种早期挖泥船。斗轮式挖泥船:此类船舶为绞吸式挖泥船的改进变形,其主要改进在于采用 安装于架桥端部的可旋转的圆形斗轮组代替绞刀头进行挖泥作业,提高了底泥的 挖掘能力

4、和泥浆的浓度,减少了底泥的扩散。水利泥浆机组:山浮体、泥浆泵、高压水枪、管线及动力装置等组成,是一 种简易的小型水利疏挖系统。施工时丄人操作高压水枪切割淤泥形成高浓度泥浆, 由泥浆泵输送到堆场。陆地机械:如反铲、抓斗挖掘机,一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施工:一种是将机 械安装在平板驳上,其施工方法与铲斗、抓斗船基本一致;另一种方法是将施工 水域内水排干后,采用陆地施工方法进行施工。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各疏浚制造、使用厂商结合不同的工程对 原有挖泥船舶不断进行改造和重新设计,以适应环保要求,出现了各种挖泥设备 和化发展,如遮盖铲斗、密封抓斗、水平抓斗、密封链斗、铲吸挖泥斗、刮斗挖 泥斗。采用具

5、有针对性的底泥疏浚船,不但可以提高疏浚效率,而且可把污染扩散 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官桥湖污染底泥具有分布范围广,疏浚 量较大的特点,综合考虑污染底泥的平面分布、厚度和污染程度、疏浚船的经济 排距等因素,本工程在对官湖桥进行污染底泥疏挖时,采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工 程作业。(2) 疏挖船舶能力选型1) 适用于本工程的挖泥船条件由于受东湖和官桥湖施工条件的限制,在船舶能力选型时,需考虑以下条件: 从经济角度,宜釆用小型挖泥船,其单体运输尺度和重量需满足官桥湖现场 拼装船体的要求,采用火车、平板车连运的可组装的船型及其附属设备,以便于 从陆路调运至施工现场;挖泥船需造安装精度定位(绞刀

6、深度定位、船舶平面定位)装置,以便控制 挖泥船进行精确施E,避免漏挖污染底泥和重复挖泥,以免破坏湖床底层,影响 水生生物的生态恢复;保证清除污染底泥,减少废方。2) 挖泥船选型根据滇池、无锡等已实施疏挖工程的经验,L1前国内适合于本次工程疏挖施 工的环保型挖泥船有可供改造的挖泥船主要有国产FJ300-B.町350-B、进口海 狸600、1200、1600型吸绞式挖泥船。(3) 船舶配备要求为了尽可能按设讣挖除污染底泥,减少对正常底泥层的破坏,减少二次污染, 保证施工质量,要求挖泥船舶配备DGPS平面定位系统、绞刀深度指示系统、浓 度计、流量计。若采用非环保型绞吸挖泥船,除配备以上设备外,还应配

7、备环保绞刀以及油 水分离器等设备。(4) 船舶选型方案根据本工程疏浚区的实际情况,推荐采用进口海狸1200型绞吸式挖泥船。 该船排距1. 5km,最大挖深10m,最大挖宽24米,船体性能完全满足官桥湖污染 底泥疏挖工程的要求。3、疏浚工艺流程本次工程主要利用环保型绞吸挖泥船,将挖掘出的污染底泥与水混合成泥浆, 再将泥浆经排泥管排送至堆场,从而达到清除官桥湖内污染底泥的LI的。4、污染底泥疏挖方案(1) 污染底泥疏挖方案挖泥船:一般海狸1200型绞吸式挖泥船。配备:绞刀泵、0.4m3反铲、耙各一,5km管线等。主体挖泥施工:釆用绞吸泵进行绞吸挖泥、排泥管输送方式,在施工过程中, 采用挖深测量与指

8、示装置进行绞刀深度定位、采用DGPS进行船删平面定位。辅助施工:采用0.4m3反铲、耙进行近岸清淤和清障等(2) 疏浚施工方法及要点1) 施工前清障在施丄前,为保证疏浚施工的安全、正常顺利进行,需进行大规模的清障作 业,如湖中各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捕鱼用木桩和竹竿、废弃的鱼网、渔具等障 碍物。2) 疏浚土方调配方案管线按照“远挖近吹、近挖远吹”原则布设,排泥管口布置于泄水口远端, 并根据堆场堆泥情况作相应调整。管理按照“远挖近吹、近挖远吹”原则布设,挖泥管口布置泄水远端,并根据 堆场堆泥情况相应调整。3)挖泥船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挖泥过程中,操作手通过船上的DGPS进行实时精准定位,根据实时

9、 通报的水位,通过船上配备的挖深测量与指示装置精准控制挖泥深度。 挖泥船采用分段、分层、分条施工方法,相邻两条的挖泥重叠宽度不小 于lm,以防止漏挖。一次最大挖泥厚度不大于0.2m,现疏挖上层污染底泥, 再疏挖下层底泥。 严格控制水位及船舶吃水。挖泥船要坚持每岗三测,定时检查水深和船 舶吃水,当水深或船舶吃水每变化0.10m时必须重新调整绞刀下放深度。 由于疏浚区杂物较多,施工设备操作人员要密切注意设备的工作状态, 若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挖泥,及时进行处理,以免损害设备。 施工期间应设专人巡视管线,及时发现并更换即将破损的管线。 在近岸施工时,应派专人巡视护岸,防止护岸破坏。7.2.2污染底泥及

10、余水的处置方案1、疏浚的底泥利用场地方案(1)疏浚的底泥利用场地方案场地所需容积按照下式确定:VuKxV欢式中:V欧吹填工程量(m JV堆一一所需容积(mJK搅动系数,因图纸的不同而异。为此,本方案所需场地容积为98.15万m3。(2)场地的选择原则底泥利用场地选择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首先要符合武汉市规划部门对武汉地区的总体规划,满足造景要求。 符合环保要求。 尽量少占耕地,选择低洼地、低产鱼塘。满足施工要求,就近选择,避免距离输送带来的工作不便及污染。(3)底泥利用场地选择根据本次现场勘查,将选用官桥湖周边三个鱼塘与水生所养殖基临湖部分作 为本次存放疏挖出的污染底泥的场地,这儿个堆场紧邻疏浚

11、区,将设计为官桥湖 湿地,疏浚底泥将作为湿地地基改造用土。总面积为52.3万m(4) 底泥利用场地结构山于所选地区未曾进行过地址勘查和地形测量工作,使得本设计缺少了原始 地址和高程资料做依据,无法进行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底泥利用场地设计。因此, 场地结构形式暂定如下,待进行勘测后再进行适当修改,以适应该地区的地质条 件的要求。场地采用鱼塘现有堤岸加固处理作为围堆。本工程将在场地顶层预留100 150cm,将其将设为湿地,将湖水用水泵抽至湿地内净化处理;雨季时,收获 周边地区余水,通过湿地生物净化处理后排放至官桥湖,以改善官桥湖湖水水质O2、污泥输送方案本次工程场地紧邻疏浚区的四个鱼塘,与疏浚区间

12、高程差别不大,本方案采 用绞吸式挖泥船,直接通过密集区与车辆较多的道路,不会影响周边交通,与居 民正常生活。3、污染底泥的干化与处理、利用方案(1)污染底泥的干化方案污染底泥的干化有加药沉淀、场地主动排水、自然干化等多种方法。加药脱水方法的原理是使污泥粒子改变物化性质,中和污泥颗粒的电荷,破 坏污泥的胶体结构,同时使污泥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絮体,降低污泥的比阻抗, 从而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主要排水法是指传统的疏浚污泥场地在上部水排出后即进入完全依赖自然条 件的被动干化阶段,如蒸发、渗透等。被动干化过程效率低、历时长,不利于土 地开发使用及景观恢复。在场地设置各种形式的排水系统,实现场地主动排水,

13、 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污泥干化方法。各种脱水工艺比较见表75。经过综合比较,结合官桥湖工程区实际条件,采用简单易行,实用性强,处 理成本较低的加药沉淀法。4、余水的处理(1)余水处理及控制疏浚过程中,绞吸式挖泥船挖掘污染底泥制成泥浆输送至场地,其体积扩大 5-10倍,泥浆自然沉淀后有大量余水需外排,余水处理及余水控制是环保疏浚的 又一重要环节。影响余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有:对余水的处理工艺是否正确;处理实施水平; 挖泥船作业量的调配是否合理;疏挖泥浆性质等。余水处理方法取决于泥浆的性 质,同时全面考虑其他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可取得较好的费效比。(2) 处理依据泥浆余水是否需要特殊处置及怎样处置,取决于余水中污染物的组分及含量 、接纳余水水体的现状性质及水体功能,以及技术经济综合分析结果。疏挖泥浆中的污染物主要以细颗粒物的形式存在,余水携带其进入受纳水体, 因此悬浮物SS量是余水排放的关键性控制因子,SS是考核余水是否达标的主要 指标,本工程确定余水排放悬浮物控制指标为:SS150mg / Lo(3) 余水处理方案确定由于底泥主要污染物是N和P,多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