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分析试验的流程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_第1页
滴定分析试验的流程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_第2页
滴定分析试验的流程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_第3页
滴定分析试验的流程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_第4页
滴定分析试验的流程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滴定分析实验的流程、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滴定分析通常用于测定常量组分,即被测组分的含量一般在 1%1%以上,有时也可以用 于测定微量组分。滴定分析法比较准确,在较好情况下,测定的相对误差不大于约 0.2%0.2%,这是很多其他分析手段所不可比拟的。滴定分析实验基本流程包括:仪器的检漏 (滴定管、容量瓶)、洗涤;基准物质和试样等的称量;溶液配制;标定和滴定;数据处 理。以下就实验基本流程展开对仪器的洗涤、使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说明。一、仪器的检漏(滴定管、容量瓶、)洗涤滴定管和容量瓶使用之前应当先检漏。 滴定管的检漏方法:将滴定管中装满自来水,擦干滴定管外壁的水(包括碱式滴定管 乳胶管连接处

2、、管口及酸式滴定管的活塞部分) ,置于蝴蝶夹上。观察有无水滴从尖嘴处 滴下,再用小片滤纸分别放在酸式滴定管管尖及活塞部分,或碱式滴定管乳胶管连接处, 如滤纸变湿则表明滴定管漏液,碱式滴定管需换合适大小的玻璃珠(如果乳胶管老化变质, 也应更换),酸式滴定管则需重新涂凡士林。涂凡士林的方法:取下酸式滴定管的活旋塞,用滤纸仔细擦干旋塞和旋塞套里面的水, 用手指蘸取少许凡士林,轻涂于旋塞小孔两侧,平行将旋塞塞入夹套之后,向一个方向旋 动旋塞,直至磨口塞变得透明即可。最后将橡皮圈套在旋塞的小头部分沟槽上(不允许用 橡皮筋缠绕)。注意: 凡士林不应涂太多, 否则会堵塞小孔; 旋动旋塞时应有一定的向旋塞小头

3、部分 方向挤的力,以免来回移动旋塞,使塞孔受堵。容量瓶的检漏方法:加自来水至刻度线附近,盖好瓶塞后,左手用食指按住塞子,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右手用指尖托住瓶底边缘,将瓶倒立2 2 minmin,如不漏水,将瓶直立,转动瓶塞 180180后,再倒立 2 2 minmin 检查,如不漏水,方可使用。滴定管的洗涤方法:滴定管内壁如有油污,会挂有水珠,可用洗液洗涤(碱式滴定管 应取下乳胶管,用橡胶乳头将滴定管下口堵住)。再用小烧杯取适量洗液(建议),从滴定 管管口装入约 1010 mLmL洗液,双手平托滴定管的两端,不断转动滴定管,使洗液润洗到滴 定管内壁各处,操作时管口对准盛放洗液的容器口

4、,以防洗液外流。润洗约 3-53-5 分钟之后, 将洗液分别由两端放出。最后用自来水、蒸馏水(去离子水)洗净。洗净的滴定管内壁应 被水均匀润湿而不挂水珠。如挂水珠,应重新洗涤。注意:洗液应回收至之前盛放的容器。容量瓶的洗涤方法:可采用洗液洗涤,也可用合适大小的毛刷蘸上适量去污粉洗涤, 然后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去离子水)洗净。使用容量瓶时,不要将其玻璃磨口塞随便取下 放在桌面上,以免玷污或混错,可用橡皮筋或细绳将瓶塞系在瓶颈上。如果使用平顶的塑 料塞子时,操作时也可将塞子倒置在桌面上放置。移液管(吸量管)的洗涤方法:用左手持洗耳球,将食指或拇指放在洗耳球的上方, 其余手指自然握住洗耳球,用右手的拇

5、指和中指拿住移液管或吸量管标线以上的部分,无 名指和小指辅助拿住移液管,将洗耳球对准移液管口,将管尖伸入洗液中吸取,待吸入约 四分之一球形部分体积的洗液时,移出。润洗方法如滴定管,再用自来水、蒸馏水(去离 子水)洗净,备用。锥形瓶的洗涤方法:用毛刷蘸上适量去污粉洗涤,然后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去离子水) 洗净。二、基准物质和试样的称量(准确称量)锥形瓶、烧杯表面皿等带入天平室之前必须洗净,外表面(表面皿凸面)必须擦干。 称量之前先检查电子分析天平的水平仪,观察气泡是否在圆圈以内。如果气泡偏移,需报 告老师,然后调整水平调节脚,直至气泡处于圆圈之内方可称量。电子分析天平开机后, 看是否显示为 O.O

6、OOOgO.OOOOg,如果不是,应重新设置量制单位。实验中常用的称量方法有 增量法 和减量法两种。增量法用于称量某一固定质量的试剂或试样。将洁净而干燥的表面皿或小烧杯(要求 外表面必须洁净而干燥)放置天平内,用牛角匙取试样逐步加入直至要求的称量范围。操 作时不能将试剂散落于表面皿或小烧杯以外的任何地方。减量法在分析实验中使用最多,称量步骤如下:用纸条从干燥器中取出称量瓶,不要 让手指直接触及瓶体和瓶盖,用小纸片夹住瓶盖柄,打开瓶盖,用牛角匙加入适量试样, 一般不超过称量瓶容量的三分之二为宜,且必须保证一份试样量。盖上瓶盖。将称量瓶置 于天平盘上,关上天平门,称出称量瓶加试样后的准确质量,同时

7、记录数据。将称量瓶取 出,左手用纸条夹住瓶身,右手用纸片夹住瓶盖柄,在接受器(锥形瓶或烧杯)的上方, 倾斜瓶身,用称量瓶盖轻敲瓶口上部(靠外一点)使试样慢慢落入容器中。当倾出的试样 接近所需量(可从体积上估计或试重得知,多练习可熟练)时,一边继续用瓶盖轻敲瓶口,一边逐渐将瓶身竖直,使处在瓶口上的试样落下或落回称量瓶中(敲击过程中,称量瓶口 应一直对着接受器口)。然后盖好瓶盖,把称量瓶放回天平盘上,关上天平门,称取其质 量,记录数据。两次质量之差,即为试样的质量。不熟练的情况下,有时一次很难得到合 乎质量范围要求的试样,可多次进行相同的操作过程。按上述方法连续递减,可称取多份 试样。注意:接受器

8、放置应尽量靠近并正对自己;连续称取多份试样时接受器应编号;在同 一台天平上完成所有称量。三、溶液配制(精配和粗配,参照教材35页实验三 溶液的配置)滴定分析中溶液的配置包括“精确配制”和“粗略配制”。精确配制的溶液包括直接 配制的标准溶液和待滴定的试样溶液;粗略配制的溶液包括待标定的溶液(不能直接配制 成标准溶液,需要标准溶液进行标定,如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 、 实验过程中可能用到的酸化或碱化试剂、指示剂、掩蔽剂等。精确配制溶液的方法:常用方法是将通过电子天平精确称量的试样在接受器(烧杯)中直接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去离子水)或其他溶剂使其溶解,然后将溶液定量转入容量瓶 中。定

9、量转移溶液时,右手拿玻璃棒(玻璃棒从烧杯中提起之前应在烧杯内壁上靠一下, 防止溶液滴落),左手拿烧杯,使烧杯嘴紧靠玻璃棒,而玻璃棒则悬空伸入容量瓶口中, 棒的下端应靠在瓶颈内壁上,使溶液沿玻璃棒和内壁流入容量瓶中。烧杯中溶液流完后, 将玻璃棒和烧杯稍微向上提起,并使烧杯直立,再将玻璃棒放回烧杯中。然后,用洗瓶吹 洗玻璃棒和烧杯内壁,再将吹洗所得溶液按前述方法定量转入容量瓶中。如此吹洗、转移 的操作一般应重复五次以上,以保证定量转移。接下来是定容,加水至容量瓶的四分之三 左右容积时,盖上瓶塞,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瓶塞的扁头,将容量瓶拿起,按同一方向 摇动几周,使溶液初步混匀。继续加水至距离标度刻

10、线约 1 1 cmcm 处后,等 12min12min 使附在 瓶颈内壁的溶液流下后,再用细而长的滴管滴加水至弯月面下缘与标度刻线相切(无论溶 液有无颜色),注意勿使滴管接触溶液,也可用洗瓶加水至刻度。然后盖上干的瓶塞,用 左手食指按住塞子,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右手用指尖托住瓶底边缘,将瓶倒 转,使空气上升到顶,振摇混匀溶液,再将瓶直立过来,又再将瓶倒转,使空气上升到顶, 振摇混匀溶液,如此反复 1010 以上,将瓶塞旋转 180180,重复前述振摇操作 5 5 次以上。稀释溶液:用移液管(或吸量管,有时也用滴定管)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于合适体积 的容量瓶中,按前述方法加水至刻度线并混

11、匀。容量瓶不宜长期存放试剂,如需要保存应转移至磨口试剂瓶中。容量瓶使用完之后应 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干净,长期不用,磨口处应洗净擦干,并用纸片将磨口隔开。容量瓶不 得在烘箱中烘烤,也不得在电炉等加热器上直接加热。一般情况下,容量瓶不需干燥,如 特殊情况需使用干燥的容量瓶,可将容量瓶洗净后,用乙醇等有机溶剂荡洗后晾干或用电 吹风的冷风吹干。粗配溶液的方法:用托盘天平称取相应质量的固体试样,液体试样用量筒量取,置于 合适大小的烧杯之中,加蒸馏水(去离子水)或溶剂溶解,再用量筒加入合适体积的蒸馏 水(去离子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后转入试剂瓶。如溶解过程有热效应,应放置到室温, 再转入试剂瓶中。总结:精配

12、溶液所用的主要仪器包括电子分析天平、容量瓶,有时用到移液管、吸量 管和滴定管(稀释溶液时使用);粗配溶液所用的主要仪器包括托盘天平、量筒(或量杯)、 烧杯等。四、标定和滴定标定粗配溶液和利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的过程大致相同。标定流程一: 减量法称取基准物于 250mL250mL锥形瓶,加合适体积溶剂溶解,加适量指 示剂;将粗配溶液装入滴定管,滴定锥形瓶中溶液至终点,通常平行滴定三次,记录每次 从滴定管内放出溶液的体积,根据此体积和基准物质量、摩尔质量可计算粗配溶液的准确 浓度。标定流程二:先精配某基准物的溶液增量法或减量法称取基准物于小烧杯(50mL50mL、100mL100mL)内,加合适体积

13、溶剂溶解,定量转移至容量瓶(100mL100mL、250mL250mL),定 容,摇匀。用移液管或吸量管移取一定体积(10mL10mL、25mL25mL 等)该精配溶液(或粗配溶 液)于锥形瓶,加入适量指示剂,有时需加溶剂、酸化或碱化试剂、缓冲溶液、掩蔽剂等。 将粗配溶液(或精配溶液)装入滴定管,滴定锥形瓶中溶液至终点,通常平行滴定三次, 记录每次从滴定管内放出溶液的体积,根据两溶液体积和精配溶液的浓度可计算粗配溶液 的准确浓度。滴定流程:精配待分析试样溶液(100mL100mL、250mL250mL),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 滴定待分析试样溶液,或用待分析试样溶液滴定已知浓度溶液,通常平

14、行滴定三份。根据 两溶液体积及已知浓度溶液浓度即可计算待分析试样溶液浓度(或试样所含某离子的浓度 等)。移液管(吸量管)使用方法:洗净的移液管(管内不挂水珠,蒸馏水润洗至少三次) 移取溶液之前,可用滤纸将管尖端内外的水除去,然后用待吸溶液润洗三次,润洗与使用 洗液洗涤滴定管的操作一样,吸取溶液时应注意勿使溶液流回,以免稀释溶液。润洗后移 取溶液时,将管直接插入待吸液液面下约 1212 cmcm 处。管尖不应伸入太浅,以免液面下降 后造成吸空,也不应伸入太深,以免移液管外部附有过多的溶液。洗液时,应注意容器中 液面和管尖的位置,应使管尖随液面下降而下降。当洗耳球慢慢放松时,管中的液面徐徐上升,当

15、液面上升至标线以上时,迅速移去洗耳球。与此同时,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左 手将洗耳球放在实验台面上,改拿盛待吸液的容器。然后,将移液管往上提起,使之离开 液面,并将管的下端原伸入溶液的部分沿待吸液容器内部轻转两圈,以除去管壁上的溶液。 然后使容器倾斜成约 3030,其内壁与移液管尖紧贴,此时右手食指微微松动,使液面缓 慢下降,直到视线平视时弯月面与标线相切,这时立即用食指按紧管口。移开待吸液容器, 左手改拿接收溶液的容器,并将接收容器倾斜,使内壁紧贴移液管尖,成3030左右。然后放松右手食指,使溶液自然地顺壁流下,待液面下降到管尖后,等 1515 s s 左右,移出移 液管。这时,尚可见管尖部分

16、仍留有少量溶液,对此,除特别注明“吹”(blow-outblow-out )字的以外,一般此管尖部分留存的溶液是不能吹入接收容器中的,因为在工厂生产检定移液 管时是没有把这部分体积算进去的。但必须指出,由于一些管口尖部做得不很圆滑,因此 可能会由于随靠接收容器内壁的管尖部位不同方位而留存在管尖部位的体积有大小的变化, 为此,可在等 1515 s s 后,将管身往左右旋动一下,这样管尖部分每次留存的体积将会基本 相同,不会导致平行测定时的过大误差。吸量管吸取溶液的操作大体与上述相同。但吸量 管上常标有“吹”字,特别是 1 1 mLmL 以下的吸量管尤其如此,对此,要特别注意。实验中 要使用同一支

17、移液管(吸量管),以免带来误差。滴定操作要领:1 1、操作溶液的装入 将溶液装入酸管或碱管之前,应将试剂瓶中的溶液摇匀,使凝结 在瓶内壁上的水珠混入溶液,在天气比较热或室温变化比较大时,此项操作更为必要。混 匀后的操作溶液应直接倒入滴定管中,不得用其他容器(如烧杯、漏斗等)来转移。先将 操作液体润洗滴定管内壁三次,每次约 1010 mLmL 。最后将操作液直接倒入滴定管,直至充满 至零刻度以上为止。2 2、管嘴气泡的检查及排除 管内充满操作液后,应检查管的出口下部尖嘴部分是否充 满溶液,是否留有气泡。为了排除碱管中的气泡,可将碱管垂直地夹在滴定管架上,左手 拇指和食指捏住玻璃珠部位,使乳胶管向

18、上弯曲翘起,并挤捏乳胶管,使溶液从管口喷出, 即可排除气泡。酸管的气泡,一般容易看出,当有气泡时,右手拿滴定管上部无刻度处, 并使滴定管倾斜 3030,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管口,反复数次,一般即可达到 排除酸管出口处气泡的目的。由于目前酸管制作有时不合规格要求,因此,有时用常规方 法无法排除酸管出口处的气泡。这时可在出口尖嘴上接上一根约1010 cmcm 的乳胶管,然后按碱管排气方法进行。3 3、滴定姿势 站着滴定时要求站立好。双脚分立如肩宽,身体放松但不可曲腿。有时 为了操作方便也可坐着滴定。4 4、酸管的操作 使用酸管时,左手握滴定管,其无名指和小指向手心弯曲,轻轻地贴 着出口部分

19、,用其余三指(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旋塞的转动。应注意不要向外用力, 以免推出旋塞造成漏水,应使旋塞稍有一点向手心的回力。当然,也不要过分往里用太大 的回力,以免造成旋塞转动困难。5 5、碱管的操作 使用碱管时,仍以左手握管,其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其他三个手指 辅助夹住出口管。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玻璃珠所在部位,向右边挤乳胶管,使玻璃珠移至手 心一侧,这样,溶液即可从玻璃珠旁边的空隙流出。必须指出,不要用力捏玻璃珠,也不 要使玻璃珠上下移动,不要捏玻璃珠下部胶管,以免空气进入而形成气泡,影响读数。6 6、边滴边摇瓶要配合好 滴定操作可在锥形瓶或烧杯内进行。在锥形瓶中进行滴定时, 用右手的拇指、食指

20、和中指拿住锥形瓶,其余两指辅助在下侧,使瓶底离滴定台高约 2323 cmcm,滴定管下端伸入瓶口内约 1 1 cmcm。左手握住滴定管,按前述方法,边滴加溶液,边用 右手摇动锥形瓶,边滴边摇动。在烧杯中滴定时,将烧杯放在滴定台上,调节滴定管的高 度,使其下端伸入烧杯内约 1 1 cmcm。滴定管下端应在烧杯中心的左后方处(在中央影响搅 拌,离杯壁过近不利搅拌均匀)。左手滴加溶液,右手持玻璃棒搅拌溶液。玻璃棒应作圆 周搅动,不要碰到烧杯壁和底部。当滴至接近终点只滴加半滴溶液时,用玻璃棒下端承接 此悬挂的半滴溶液于烧杯中,但要注意,玻璃棒只能接触液滴,不能接触管尖,其余操作同前述。注意:1 1、最

21、好每次滴定都从 0.000.00 mLmL 开始,或接近 0 0 的任一刻度开始,这样可以减 少滴定误差。2 2、 滴定时,左手不能离开旋塞,而任溶液自流。3 3、 摇瓶时,应微动腕关节,使溶液向同一方向旋转(左、右旋转均可) ,不能前后或 左右振动,以免溶液溅出。不要因摇动使瓶口碰在管口上,以免造成事故。摇动时,一定 要使溶液旋转出现有一漩涡,因此,要求有一定速度,不能摇得太慢,影响化学反应的进 行。4 4、 滴定时,要观察滴落点周围颜色的变化。 不要去看滴定管上的刻度变化,而不顾 滴定反应的进行。5 5、 滴定速度的控制方面,一般开始时,滴定速度可稍快,呈“见滴成线”,这时为1010 mL

22、/minmL/min,即每秒 3434 滴左右。而不要滴成“水线”,这样,滴定速度太快。接近终点 时,应改为一滴一滴加入,即加入一滴摇几下,再加,再摇。最后是每加半滴,摇几下锥 形瓶,直至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为止。6 6、半滴的控制和吹洗 快到滴定终点时,要一边摇动,一边逐滴地滴入,甚至是半滴 半滴地滴入。必须扎实练好半滴加入的方法。用酸管时,可轻轻转动旋塞,使溶液悬挂在 出口管嘴上,形成半滴,用锥形瓶内壁将其沾落,再用洗瓶吹洗。对碱管,加半滴溶液时, 应先松拇指与食指,将悬挂的半滴溶液沾在锥形瓶内壁上,再放开无名指和小指,这样可 避免出口管尖出现气泡。滴入半滴溶液时,也可采用倾斜锥形瓶的方

23、法,将附于壁上的溶 液涮至瓶中。这样可避免吹洗次数太多,造成被滴物过度稀释。7 7、滴定管的读数 滴定管读数前,应注意管出口嘴尖上有无挂着液滴。若在滴定后挂 有液滴读数,这时是无法读准确的。一般读数遵循的原则有:a a)读数时应将滴定管从滴定管架上取下来,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滴定管上部无刻度处,使滴定管保持垂直,然 后再读数。b b)无色和浅色溶液在滴定管内的弯月面比较清晰,读数时,应读弯月面下缘 实线的最低点,为此,读数时,视线应与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相切,即视线应与弯月 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对于有色液体(如高锰酸钾,碘等) ,其弯月面是 不够清晰的,每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

24、面两侧的最高点相切,这样才较易读准。c c)为便于读数准确,在管装满或放出溶液后,必须等 1212 minmin,是附着在内部的溶液流下来后, 再读数。如果放出液的速度较慢(如接近计量点时就是如此) ,那么可只等 0.510.51 minmin 后, 即可读数。记住,每次读数前,都要看一下,管壁有没有挂水珠,管出口尖嘴处有无悬挂 液滴,管嘴有无气泡。d d)读取的值必须读至毫升小数点后第二位,即要求估计到 0.010.01 mLmL。正确掌握估计 0.010.01 mLmL 读数的方法很重要。滴定管上两个小刻度之间为 0.10.1 mLmL,是 如此之小,要估计其十分之一的值,是要进行严格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