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识网络】第二节硫和硫的化合物可性 * 2H2S+Q(少量)=2H2O+2S 2H2S+3Q(Mfi)=2H2O+2SQ11H+FeSH2s不稳定性,H2S=S+H2 2H£+O2=2H2O+2Sj强还 H£+I2=2HI+SJ H2S+2F(3+=2Fe!+2H+Sj H2S+H2SQ(浓尸SJ +SO2+2H2O、 3H£+2HNO=3Sj +2NOT +4H2O氧化性Na2S2O3H+还原性H2+S=H2S Fe+S=FeS 2Cu+S=CuS (金属为低价). S+Q=SO2 S+2H2SO4=3SQ T +2HQ氧化性: 3S+6KOH=2KS+K2S
2、O3+3H2O 性酸醉FeSNaOH ,_/ SiO32+SQ+H2O=H2SiO3 J +SO,- COa2-SO=CO2+ SO2-| HCO3-+S8CO2+HS。- SO32* SC2+H2O=2HSO3-性与还原性强还2 2SQ+O2=2SQ SO2+Cb+2H2O=H2SO4+2HC1(3) SO2+2Fe5+2H2O=SO42+2Fe?+4H+、使KMnO4溶液褪色O2 C12+H2O弱氧化性' 2Mg+SO=S+2MgO 2H2S+SO=3S+ 2Ho ' 2S2+3SO=3S J +2SO2-特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1Na2SO4 .H +H2SO4NaOH【
3、易错指津】1 .掌握常见物质的俗名、组成、用途,防止张冠李戴。本章中出现的物质俗名比较多,有些名称之间又特别容易混淆,如冰晶石和重晶石、芒硝和硝 石、大苏打和苏打或小苏打等,还有名目繁多的矶盐。这些虽属识记性的知识,但也应做到在理 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注意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对记忆其化学组成有帮助。同时要及时归纳和比 较,以便清楚地区别它们。2 .熟悉有关各种价态的硫元素性质及转化,以作推断题(主要是框图型)。牢固掌握各种代表物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知识网络和反应原理,就可避免死搬硬套。对于框图 型等推断题,也要善于找“题眼”,挖掘题中隐含的提示,注意对题设条件的充分应用,尽量缩小 范围。推断时不仅要
4、关注网络的结构,还要注意题干提供的不起眼的信息,如颜色、状态、式量、 用途等都可能成为突破的切入口。3 .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性SO2和C12虽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和现象有不同特点。氯气的漂白原理是由于溶于水生成 次氯酸的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而SO2是由 于它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褪色后在一定的条件 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如:通入SO2 .褪色 加热至沸尸红色产卫*很快变成红色品红溶液丁 一紫色石蕊,=乌乌褪色加热至沸.不显红色TCl2 .立即变红随即变为无色4.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吸水性脱水性涵义
5、浓硫酸所具有的吸收游离水的性能。游离水包括空气中 的水蒸气及物质中的湿存水。浓硫酸之所以能吸收水, 是因它能和水结合成稳定的水合物: H2S04+nH20=H2S04.nH20 (水合物在低温时可析出晶 体)。浓硫酸将许多有机物(特别是糖类)中 的H、0原子按照水分子中H、0原子 个数比夺取出来的性质。通常讲的浓硫酸腐蚀性即脱水性。应用在工厂和实验室是一种理想的干燥剂实验室制CO、CH2=CH2注思不能干燥HI、HBr、H2S、NH3等浓硫酸使有机物脱水,不一定都有碳游离出来。【典型例题评析】例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Q有关的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A.酸雨B.光化学烟雾C.臭氧空洞
6、D.温室效应思路分析:该题看似简单,实际提出了 3个热点概念,因此必须搞清4个概念的内涵,方可 做出正确的选择。题中列举的大气环境问题都与化学有密切关系,其中由SQ引发的现象是酸雨。 降水时,硫的氧化物以及所形成的硫酸和硫酸盐随着雨雪降到地面,称之为“酸雨”,其发生的主 要反应:2SO2+O22S。,SQ+H2O=H2SO3, 2H2SO3+O2=H2s04。溶于雨水中的酸性物质,使雨水中pH在4.5左右。光化学类雾由氮氧化物造成;臭氧空洞主要由氯氟烧、一氧化氮等 造成;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等。答案:A方法要领:这是一道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试题,SO2等气体引发酸雨,03、氮氧化物、有机煌等引
7、发光化学类烟雾,氟利昂、氮氧化物等造成臭氧空洞,CO2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这些导 致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复习中应予以重视。例2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SO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 器的接触室(见右图)。按此密闭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则在A处流出的气体为( 1999年上海高考 题)A.SO B.SO 3 02 C.SO 2 02 D.SO2 SO3电碑思路分析:本题是联系生产实际的题目,结合硫酸工业生产,考核学生对工业凡TH A答案:C方法要领:对教材中工业生产中典型设备的结构(包括进出口方向)、原理及发生的反应必 须有足够的重视。通入接触室的气体主要是SO和0,经过热交换后
8、从A处流出,然后才能接触 催化剂,反应后的气体经过内管又从下口通出。故A处流出的气体仍为SO和0。例3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容易分解。某试剂厂制得7%8%的过氧化氢溶液, 再浓缩成30%的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上海市高考题)A.常压蒸储B.减压蒸储C.加生石灰常压蒸储D.加压蒸储思路分析:液态物质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减小压强,能降低其沸点,这样就能在温度不高的情况下使水蒸发而H2O2又不会分解。答案:B方法要领:要从混合液中分离出受热易分解的液体物质,一般采用减压蒸储或减压分储。防止选A,在常压下蒸储,H2O2受热分解。例4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199
9、8年上海高考题)B.铁在硫蒸气中燃烧D.硫酸中加入锌粉A.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C.二氧化硫通入石灰水思路分析:A中02少量生成S, 02过量生成SO2; B中产物唯一;C中可生成CaSC4或Ca(HSQ)2; D中浓硫酸生成S02,稀硫酸生成H2。答案:B方法要领:复习中应注意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与外界条件有关的反应如下:1 .反应温度4Na+C2(常温)=4Na20、2Na+C2(力口热尸Na202;乙醇+浓硫酸2 .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酸式盐+碱;铝盐+碱;偏铝酸盐+酸或C02;硝酸银+氨水;FeBi2 (Feb) +CI2;C+ 02;P+ C2等。例5 标准状况下H2s和02混合气体10
10、0mL,经点燃后反应至完全,所得气体经干燥后, 恢复到原来状况时体积为10mL,该10mL气体可能是(2001年上海市高考题)A.H2S、SO2B.O2C.H2sD.SO3思路分析:H2s和O2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可能为H2S;SO2;SO2和02。如为情况,说明H2s过量。贝U由:2H2S+Q=2H2O+2S体积减少2136030100-10=90参加反应的H2S和02的总体积为60+30=90则余下的10mL气体为H2S。若为情况或,说明02过量。贝U由:2H2S+3O=2H20+2SQ体积减少2323609090则参加反应的H2s和02的总体积为60+90=150>100所以这两种情况
11、不存在。答案:C方法要领:本题为过量计算,由于只告诉两气体的总体积,因此按两种反应恰好发生的两反应分别讨论,具体计算中注意气体体积的计算可用差量法技巧。例6向50mL18mol/LH£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 的物质的量(1997年全国高考题)A.小于 0.45molB.等于 0.45molC在 0.45mol和 0.90mol之间 D.大于 0.90mol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的重要性。Cu和H2SC4反应的前提条件是浓H2SO4,开始18mol/L为浓的,但随着Cu参加反应,H2SO4被消耗变稀,此时反应已终止。其次, 考查了
12、氧化性酸在与金属发生反应时,其作用分两部分:一部分充当氧化剂,使其得电子数与金 属失电子数相同,另一部分是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结合生成盐。由Cu+2H2SO=Cu SQ+SQ T+2H2O可知如果H2SO4完全反应,也只有一半充当氧化剂被还原,故被还原18mol/L H2SO4的 最大量为(18mol/LX 0.05L)+ 2=0.45mol答案:A方法要领:该类题的解答关键是判明充当氧化剂的那部分量的确切值。本题如果改成炽热的碳与上述量的浓H2SO4作用,被还原的H2SQ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又该如何考虑?因此,做题时应 看清单质的类别:即是否已告知为金属单质,或为非金属单质,或者为单质?常见氧
13、化剂的酸为 浓H2SO4、浓HNO3或稀HNO3。另MnO2只与浓HCl反应,与稀HCl是不反应的。例7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96 年上海市高考题)思路分析:煤中含硫,硫燃烧时生成的酸性氧化物SO2与碱性氧化物CaO作用生成含氧酸盐CaSQ, CaSQ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CaSQ。答案:CaO+SO=CaSQ, 2CaSO+O2=2CaSQ方法要领:上述方法称为“钙基固硫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把生石灰或石灰石的粉粒掺入煤中,再进行燃烧。利用石灰石分解生成的CaO也
14、能吸收SO2,但因石灰石分解是吸热反应,所 以用CaCQ固硫比用CaO固硫多消耗部分热量。2CaSO+O2=2CaSQ这反应易漏写,在有空气存在和高温条件下,CaS。易被氧化为CaSQ, 这可以得出一条规律:温度高时,热稳定性不够好的物质将向热稳定性好的物质转化,如本题涉 及CaC8CaS>CaSO勺转化。以防漏写其中一个方程式。例8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2000年上海高考题)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D.反应CuSGHSCuS +HSO能进行,说明硫化铜
15、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思路分析:本题旨在考查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原理。Al与冷、浓硝酸发生钝化,属化学反应, 因表面迅速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不呈明显的反应现象。答案:C方法要领:本题提醒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物质的特殊性,并注意总结归纳,从而全面掌握知识。例9针对以下AD四个涉及H2O2的反应(未配平),填写空白:(1999年广东省高考题)A.Na2O2+HCl H2O2+NaClB.Ag2O+H2O2Ag+O2+H2OC.H2O2H2O+O2D.H2O2+Cr2(SO4)3+KOH K2CQ4+K2SO+H2O(1) 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该反应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2) H2O
16、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填代号)(3) H2O2体现弱酸性的反应是(填代号),其理由为思路分析: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既可升高成0价(表现还原性), 又可降到-2价(表现氧化性)。在四个反应中,只有D中的H2O2中O的价态降为-2价,表现氧 化fC中的H2O2中O的价态既升高又降低,表现出氧化性和还原性;B中的H2O2中O由-1 升为0价,表现还原性;只有A中Na2O2的跟强酸盐酸反应生成了 H2O2和NaCl,这可看作是一 个“强酸跟弱酸的盐反应,生成弱酸和强酸盐”的反应,认为在此反应中H2O2体现了弱酸性。答案:(1) D, 3H2O2+Cr2(SO
17、)3+10KOH=2K2CrO4+3K2SQ+8H2O (2) C (3) A,此反应可 看作是强酸制弱酸的反应。方法要领:这是一个以H2O2的性质为载体,考查无机化学基本原理等方面知识的题目。题 目中提出了三个问题:氧化性、还原性的含义,方程式的配平和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只要紧紧扣 住价态的变化进行分析,就可准确解答。对第3问,在判断了 B、C、D均是氧化还原反应后,“酸 性”则应体现于非氧化还原反应中,然后再从反应物强酸(HCl)制得H2O2,联系强酸制弱酸原 理作答。例10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2000年全国高考题)(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
18、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 百丁工 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 n是:,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I 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 溶 图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 思路分析:题设情境有三大特点:反应装置由常见的“开放型”到了 “封闭型”;溶液 颜色由常见的“静态稳定型”到了 “动态变化型”;溶液成分由常见的“单一溶质型”到了 “多 种溶质型”。根据这些情境特点,进行思维发散: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观察实验装置的特点:试管口上套有气球,说明加热时会气体逸出,一 下就使“红色溶液”的范围缩小:溶有酸性气体的石蕊溶液或溶有碱性气体的酚
19、酗:溶液。而前者 中加热后,红色变为紫色,不符合“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的条件,结论只有稀氨水和酚儆。由无色溶液加热 气体+ 溶液变红冷却 气体溶+溶液无色。联想无色溶液虽多,但加 热后放出气体且溶液变红不多,又冷却后该气体可使红色溶液褪色一一显然该气体有漂白作用, 并是一可逆过程,符合条件的无色溶液只能是SO漂白过的品红溶液。答案:(1)稀氨水和酚Mt稀氨水中的NH气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2)溶有SO的品 红、SO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方法要领:此题要求考生调用平时积累的所有实验感性认识和各种实验经验与知识,用发散 即就中学范围内的红色物质找出,再收敛(根据题意确定适当物质),做出题设
20、情境的知识归纳、 方案设计、结论评判。引申发散:溶液的组成加热后的现象分析稀氨水和酚酬:溶液红色变浅氨气逸出后,溶液中OH下降滴后酚Mt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红色变浅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滴有石蕊的CO (或SO)溶液红色变紫色(不变浅)气体逸出后,H+降低滴有甲基橙的CO (或S溶液红色变橙色或更色气体逸出后,H+降低滴有酚Mt的NaCO (或NaHCO溶液红色变深温度升高,促进水解,pH增大滴有石蕊的氯化俊溶液红色变深温度升高,促进水解,pH减小滴有石蕊的硫酸溶液红色,无变化稳定的强酸溶液滴有酚Mt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无变化稳定的强碱溶液Fe(SCN§ 溶液红色,无变化稳定的配
21、位化合物溶液溶有SO的品红溶液无色变红色SO气体逸出,品红恢复原色例11将8.8 g FeS固体置于200 ml 2.0 mol/L的盐酸中,以制备HS气体。反应完全后,若溶液中H2S的浓度为0.10 mol/L ,假定溶液体积不变,试方f算:(1997年全国高考题)(1)收集到的H2S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2)溶液中Fe2+和H+的物质量浓度。思路分析:根据方程式FeS+2柞FS+HS可判断盐酸过量,计算以FeS的物质的量为基准。N(FeS)=8.8 g +88 mol/L=0.10mol。(1)共生成HS 0.10mol,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的量为0.10LX0.20mol/L=0.02
22、mol,所以收集到 HS气体的物质的量=0.10mol-0.02mol =0.08mol,换算成体积=22.4L/mol x 0.08mol=1.8L。(2)生成Fe2+0.10mol,其浓度为0.10mol/0.2L=0.5mol/L,消耗掉HF的物质的量为0.20mol。反 应前 n(H+)=2.0mol/L X0.2L=0.4mol,故 H最后的浓度为(0.4 mol- 0.2 mol) +0 2L=1.0 mol/L。答案:1.8 L; 0.5 mol/L、1.0 mol/L 。方法要领:H2S可溶于水(在酸中也溶,但溶解量小),如按常规题海中的习题(一般不考虑 气体在水或酸中的溶解)
23、将导致错误,因题中已明确给出的H2s在反应后溶液中的浓度,这说明 有一部分H2S气体并未放出,而溶解在溶液中。由于氢硫酸的电离度极小,在计算H+的物质量浓 度时,不必考虑HS的电离。例12某化工厂每小时生产at (吨)98% (质量分数)硫酸。为使硫充分燃烧,且在下一步 催化氧化时不再补充空气,要求燃烧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为b%。若空气中氧气的 体积分数为21%,且不考虑各生产阶段的物料损失,则( 2001年高考试测题)(1)该厂每小时消耗标准状况下空气的体积为 m3。(2)为满足题设要求,b%的下限等于。思路分析:(1)每小时生产的纯硫酸为(ax 106gx 98%)+ 98g/m
24、ol=ax 104mol。生产过程中生成的SO2和SO3也都是ax 104mol。设每小时消耗空气的体积为V,则由S+8SQ消耗O2的体 积等于生成的SQ体积,即燃烧前空气的体积等于燃烧后混合气体的体积,据此可得以下关系:空气中O2的体积=反应中消耗的O2的体积+燃烧后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即VX21%=aX104 molX22.4L/mol 10-3 m3/L+V 狗, V=22400a/(21-b)(2) “b的下限”,其含义是指燃烧后剩余的O2在第二步催化氧化时恰好完全反应,也就是 说,燃烧前空气中白氧(空气体积的21%)恰好满足两步反应。因S+O2=SO2和O2+2SO2=2SO3 两
25、步反应耗O2之比为2:1,故燃烧后(第一步反应后)混合气体中 O2的体积分数的下限是 b%=(1/3) 21%=7%。答案:(1) 22400a/(21-b) (2) 7%方法要领:根据S+O2=SO2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求出燃烧后O2的体积。S+O2=SO 2硫烧成反应式)SO2+O2=SO3SO3+CaO=CaSO41、硫在高温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SO2fe成温度400430C, 600c以上完成生成。2、SO2+O2-(催化剂、加热)SO3(可逆反应)3、CaO+SOCaSO4、2CaSO+O=2CaSO亚硫酸钙;calcium sulfite性质:caso3 2h2o白色结晶
26、粉末。密度1.595。在100c失去结晶水。在 650分解。微溶于水。在在有空气存在和高温条件下,CaSOB被氧化为硫酸钙CaSQ在酸中分解,放由二氧化硫。5、 CaSO4 = CaO + SO2 + O2 -116860卡但是分解过程须在13501400c才能进行得完全。但如果有碳素(煤粉)存在时,分解温度便大大降低:CaSO4 + 2C = CaS + CO2CaS + 3CaSO4 = 4CaO + 4 SO22CaSO4 + C = 2CaO + 2 SO2 + CO2烧成窑尾排放的SO2主要由煤粉在窑内燃烧产生,由于熟 料生产过程中有吸硫作用,当窑内温度在8001000c时,燃 料燃
27、烧所产大部分SO2被物料中的氧化钙和碱性氧化物吸收 形成硫酸钙及亚硫酸钙等中间物质当形成后 , 达到其分解温度后就会发生分解, 然后再与氧化钙进行反应, 又被分解, 就这样循环富集, 最后就形成硫镁圈,也就是说在温度达到的条件下就要分解, 那么这就是控制硫份的原因SO2强还原性: 2SO2+O2=2SO3 SO2+Cl2+2H2O=H2SO4+2HCl SO2+2Fe3+2H2O=SO42-+2Fe2+4H+使KMnO4溶液褪色S+O=SO2 S+2HSO4=3SO2 "2H2O3S+6KOH=2K2S+K2SO3+3H2OH2+S=H2S Fe+S=FeS 2Cu+S=CuS (金属为低价)3S+6KOH=2K2S+K2SO3+3H2O SiO32-+SO+H2O=H2SiO3 ; +SO32- CO32-+ SO2=CO2+ SO32- HCO3-+SO2=CO2+HSO3- SO32-+ SO2+H2O=2HSO3-SQ弱氧化性: 2Mg+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当兵安置4方协议书
- 充电桩智能化升级改造方案
- 80年用工合同范本
- 银行理财业务合同范本
- 书画代理协议书范本
- 住月子中心合同范本
- 产业集群签约协议书
- 企业教育咨询协议书
- 城市排水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 高考书法小楷真题及答案
- 妇幼保健院院感防控手册
- JJF 2262-2025 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校准规范
-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交收库管理办法
- (新教材)2025年秋期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 幼儿园膳食委员会组织机构及职责
- 医疗知情同意管理办法
- 2025年销售主管个人述职报告
- 2025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区属国有企业招聘4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 数字政府AI大模型与DeepSeek融合解决方案
- 试管婴儿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