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二理科数学下册期末试题_第1页
2020年高二理科数学下册期末试题_第2页
2020年高二理科数学下册期末试题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理科数学下册期末试题时间:120分钟命题人:周新华:选择题此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1、与两条异面直线分别相交的两条直线B. 定是异面直线D. 定是相交直线A.可能是平行直线C.可能是相交直线2、学校有4个出入门,某学生从任一门进入,从另外一门走出,那么不同的走法种数为A 4种 B 8种 C 12种D 16种3、向量a 1,1,b2, x,假设a+b与4b 2a平行,那么实数x的值是A. -2B. 0C. 1D. 24、 知三条直线 m、n、I,三个平面、.下面四个命题中,正确的选项是m/A./B.ll mm/mC.m

2、/nD.m/nnn5、两个三口之家共4个大人,2个小孩乘“富康“桑塔纳外出郊游,每辆车最多坐4人,两个小孩不能独坐一辆车,那么不同乘车方法种数有A 40 B 48 C 60 D 68第 ft正方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与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A 1 :.3B 1:26、某市教育部门通过调查 10000名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状 况,根据调查数据画出了样本分布直方图如图,为了分析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课程学习的关系,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从这10000人再抽出100人做进一步调查,那么在每周参加体 育锻炼的时间落在7.5,8小时内的学生中应抽出的人数为A. 15 B. 20 C. 25 D. 507、随机变量服从二

3、项分布,且2.4,D1.44那么二项分布的参数 n、p的值为A. n 4, p 0.6 Bo n 6, p 0.4C n 8, p 0.3D n 24, p 0.1&平行六面体 ABCD- AiBiCiDi的两个对角面 ACGAi与BDD1B1都是矩形,那么这个平行六面体 是A.正方体B.长方体C.直平行六面体D.正四棱柱9、F列各图是正方体或正四面体,P,Q,R,S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这四个点中不共面的一个图是PP RRRSRQRQP(C)10、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把棱锥的高分成相等的两段,那么这个棱锥被这个平面分成 的两局部几何体的体积比为A. 1 : 2B. 1 : 4(A

4、)(B)C. 1 : 8D. 1 : 711、点p 1,3, 4在三个坐标平面 yoz平面,zox平面,xoy平面上射影的坐标依次为%,%,乙,X2,y2,Z2和人宀/,那么A.2Xi2y22Z30C.2220X3yiZ22 2 2 B. X2y3Zi0D.以上结论都不对12如图,AB是平面a的斜线段,A为斜足,假设点P在平面a内运动,使得 ABP的面积为定值,那么动点P的轨迹是(A)圆(B)椭圆(C) 一条直线(D)两条平行直线二、填空题(此题 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13、设地球半径为 R,那么北纬60°的纬线长是 .14、 在某项测量中,测量结果服从正态分布N(1,2)(0

5、).假设 在(0,1)内取值的概率为0.4,那么 在(2, + )上取值的概率为 .15、(旦J-)9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为9,常数a的值为ox 2416、把以下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横线上: 有两个不平行的侧面都是矩形的棱柱一定是直棱柱; 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的棱锥必为正棱锥; 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的棱柱一定是直棱柱; 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且侧棱也相等的棱锥必为正棱锥; 斜高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且侧棱也相等的棱锥一定是正棱锥。正确命题有。三、解答题此题6小题,共75分17.本小题总分值10分斜三棱柱ABC- ABC中,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侧棱长为b,AAi与底面相邻

6、两边AB,AC都成45°,求棱柱的侧面积18. 本小题总分值12分某单位为绿化环境,移栽了甲、乙两种大树各2株设甲、乙2 1两种大树移栽的成活率分别为和一,且各株大树是否成活互不影响.求移栽的4株大树中:32I两种大树各成活 1株的概率;n成活的株数的分布列与期望.19. 本小题总分值12分有三个球,第一个球内切于正方体的六个面,第二个球与这个正方 体的各条棱都相切,第三个球通过这个正方体的各个顶点,求这三个球的外表积之比。20、本小题总分值12分 如图,V是边长为4的菱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并且OEL VC于 E./ BAD=120 , VA=3, V从底面 ABCD O是 A

7、C, BD的交点,求:(1)点V到CD的距离;(2) 异面直线 VC与 BD的距离;-m2 m 1对一切正整数n恒成立,求实数 m的取值范围4(3) 点B到平面VCD的距离.21.(本小题总分值12分)数列an是首项为ai11,公比q的等比数列,设44bn 2 3log1 an(n N*),数列4Cn满足Cn a nbn .(I)求 bn的通项公式;(n)假设 Cn22.(本小题总分值12 分) 如图1所示,在边长为12的正方形 AAAA中,BR/CG/AA,且AB 3 , BC 4, AA,分别交BB1 ,CG点于P,Q,将该正方形沿BQ、CC1折叠,使得AA与AA重合,构成如图 2 所示的

8、三棱柱 ABC AB1C1中(I)求证:AB PQ ;(n)在底边 AC上有一点M,AM:MC 3: 4,求证:BM /面APQ(III)求直线BC与平面APQ所成角的正弦值.图1图2数学(理科)试题答案一、选择题:CCD DBC BCD DAB二、填空题:13. R 14.0.115.416.三、解答题17. 过A1作AC、AB、平面AB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0,连接 MO、NO、AO ,那么由于 A1A与底面相邻两边 AB、AC都成45°,所以A1M=A1N=AM ,0M=0N,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知OM!AC, ON丄AB因为 A1A=b,所以 A1M=A1N=b,2v

9、' 2所以三棱柱的侧面积为:2X( axb) +ab=( 2+1)ab。218、(本小题12分)解:设Ak表示甲种大树成活 k株,k= 0, 1, 2B表示乙种大树成活I株,1= 0, 1 , 2那么Ak, Bi独立.由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有PG)ck2(3)kq)2k ,P(B)据此算得P(Ao)19.P(A)49,P(A)P(Bo)1,P(B)1,P(B2)(I)所求概率为2lCl249144P(A2?B) P(A)?P(B)-9(n )解法一:P(0) P(Ao?Bo) P(Ao)?P(Bo)9 4P(1141) P(A0?B1) P(A?B0)9 2 9P(2) P

10、(Ao?B2)P(A?BJ P(A2?Bo)的所有可能值为0, 1, 2, 3,4,且136 ,1 146 ,1 1 4 J 49 4 9 2 9 41336,4 14 11P(A?B)9 49 23P(3)P(A?B2)P(4)P(A2?B2)4 119 49.综上知有分布列01234P1/361/613/361/31/9从而,的期望为11c 13c11E012 -3 -4 -36636397(株)3解法二:分布列的求法同上令1,2分别表示甲乙两种树成活的株数,那么211:B2,才,2 : B2,;322 41故有 E 产2 二一,E 2 2 113 322从而知E E 1 E 2-319.

11、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a,那么正方体内切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棱长1所以第一个球的外表积为:S1=4x x a 2= a2;2第二个球与正方体的各条棱都相切,如图,球心1到正方体一个面的距离为 一a,外表截球得到的21圆的半径也是a,所以球半径为2a,半径为丄a,2所以第二个球的外表积为:S2=4 XX(W) 2=22a2;、v 3第三个球是正方体的外接球,其直径为正方体的对角线,半径为a220、解:1过V作VF丄CD于F,连结 AF,由V从平面 ABCD知AF为VF在平面 ABCD内的射 影,故AF丄CD菱形 ABCD中,/ BAD=120Ji- ACD为正三角形, AF= CD 2 3 2在 R

12、t VAF 中,VF . VA2 AF29 1221点V到CD的距离为.21 4分(2) VAL平面 ABCD VAI BD四边形ABCD为菱形ACL BDBD丄平面VACOE丄BDVAn AC=AOE平面 VAC OE丄VC0E为 VCBD的公垂线段在 Rt VAC中 °EVA OEVA OC3 26OCVCVCVA2 AC25故异面直线VC与BD的距离为一8分5(3) AB/ CDCD 平面 VCDAB / 平面 VCDAB 平面 VCD点B到平面VCD的距离等于点 A到平面VCD的距离易证CDL平面 VAF,从而平面 VAF丄平面 VCD交线为 VF,过A作AHL F于H, 那

13、么:AH丄平面 VCD 在 Rt VAF中,3 2、36J217故点B到平面VCD的距离为6. 7712分21、解:I由题意知,/ 1、n / an (:) (n4N*)易得b! 3log 1 an42 3n 2(n)Cnanbn1 n(3n 2) H)4Cn 1Cn (3n1)(;)n1 (3 n42)9(1n) & 1,(n4当 n1 时,C21C14当n2 时,cn1 cn,即 gC2C3C4LCn1当n 1时,cn取最大值是一,又cn4N*)丄m2 m 1对一切正整数n恒成立41241-m m 1-,4422.解、(I)证明:因为AB所以AC 5,从而AC2即 m2 4m 53,BC 4, AB2即 AB BC .BC2,2分又因为ABBB1,而 BC I BB1所以AB平面BC1又PQ平面BC1所以ABPQ ;图1图2(n)解:过M作MN / CQ交AQ于N ,连接PN因为AM:MC 3:4 AM : AC MN:CQ3: 7MNPB 3 Q PB / CQ MN / PB四边形PBMN为平行四边形BM / PN ,所以 BM / 平面 APQ(III)解:由图 1 知,PB AB 3,QC 7 ,分别以 BA,BC,BB1 为 x,y,z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