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记忆的基本规律_第1页
D-记忆的基本规律_第2页
D-记忆的基本规律_第3页
D-记忆的基本规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大记忆规律编著 严泽绵每个人记忆事物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对于同一事物的记忆,不同的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这在某种程度上和他的知识背景和已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体系具大很大的关系。但这并不排除记忆的一些基本规律的存在,对于下面的一些关于记忆的基本规律的掌握,每个志立于从知识的土壤中吸取养分的人来说,其帮助是无容质疑的。一兴趣是记忆的前提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兴致勃勃地观看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后,过了很久还能清楚地回忆起这场球赛各方队员的表现及进球情况,甚至一此细节也历历在目。同样,当你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的时候,你不仅能很好地理解该学科的内容,而且很快容易记住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你对自己所感

2、兴趣的事物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其情绪达到了一种最佳的接受信息的准状态:轻松、愉快而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你可以对周围的喧嚣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你的全部智能会集中于一点,并且乐此不疲。当然,我们学习的并不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么,对这此不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又如何来建立起自己的兴趣和培养学习的热情呢?首先,你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学习它,这里你一定会找到充足的理由来,比如: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升学,为了将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造福人类。那么,你就想象一下,你通过学习达到这些目的后的美好情景吧,它一定会使你激动不已,充满快乐。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不妨经常对自己说:学习是艰苦一点,但没有

3、今日艰苦的学习,那有明天成功的喜悦?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其实,战胜艰苦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同学们有过冥思苦想之后成功地解答一题几何题的体会吗?那种心情的愉悦和舒坦,恐怕对于那些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的人来说,是永远也不会得到的。如果你还没有这种体会,你就试一试吧,它会使你的学习充满欢乐。其次,要相信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主要决定于你对待事物的态度。如果你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你就会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艰苦的事,而是那样的充满了快乐,因为通过学习,许多人类和自然的秘密在你面前揭开了神秘了面纱,智慧的大门向你敞开了,你的心灵得到了充实。加上你在该学科成功的体验,你的兴趣就一定会大大增强。为什么我

4、们对某些学科会越学越有趣而对另外的一些学科会越学越没趣呢?同学们,你不妨用对待有趣学科的态度来对待那些无趣的学科,试试看。当然,兴趣是与成功的体验相伴随的。如果你在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之后,得不到成功的喜悦,或者没有达到你预想的目标,你还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吗?这时,希望你能分析一下,没有成功的原因,你的方法是否恰当?你是否比其它同学更努力?请所定的目标与自己的实际相符吗?请相信:一分汗水,必有一分的收获!二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我们在学习中发现,有些知识我们如果很好地理解了它,就无需有意的去记忆,我们不仅能够记住而且记得很牢。这是因为理解有助于记忆。为了证明理解对记忆的作用,艾宾浩斯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5、他工学生们分别去记忆一些无意义的音节和有意义的音节,并将记忆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他在实验中发现:识记12个无意义的音节,平均需要复习165次,识记36个无意义的音节要复习54次,而为了识记含有480个音节的六节诗,只需要复习大约8次就能背诵。理解在记忆中的作用经常使我们产生了许多误解,有人说:数理化知识不需记忆就是误解之一。在学习数理化知识时,我们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我们对某一知识很好地理解了,不仅做到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我们就不需再花时间去进行记忆,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强,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比如,我们在学习物质的密度时,如果我们准确地理解了密度的定义,就能正确在写出计算

6、物质密度的公式。这样,乍一看来,我们并没有着意去记忆物质密度的公式。其实,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的记忆机制已充分地发挥了它的作用,我们在理解知识的时候,它已在不知不觉地对你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加工、整理和贮存,已经把它纳入到了我们的记忆系统。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忆知识的过程。和用其它方法记住的知识一样,如果我们对已理解的知识不经过反复的应用来进行强化,也会很快从头脑中消失。不同的是,我们理解了的东西,比没有理解的东西记得牢固一些,保持的时间长一些;另外就是理解了的东西,一般是能够很好地应用的东西,没有理解的东西是死的东西,对创造不起作用。所以,我们提倡在记忆前,对知识要充分的理解,这一方面是为了

7、记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的一方面是为了应用。三整理是记忆的助手,不善于记忆的同学,往往是一拿到记忆的材料,就不分轻重、主次,不作任何思维处理就进行反复的朗读。这样往往效果最差,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记忆的知识往往不能迅速准确地提取,成了死的知识。这样的结果是,在头脑中多了一堆记忆垃圾。所以,当你接触到新的记忆材料,不要先忙于记忆。请先考虑下面三个问题:1有无记忆的必要,也就说,记忆住它有什么用?2我已经很好地理解了它吗?3除动死记硬背,有没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如果你能在记忆前考虑上述三个问题,你就会主动地去寻找适合你的记忆方法。其实,记忆策略中重要的一条是要学会对记忆材料的整理。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个实

8、验,下面是16种物体的名称,认真地看2分钟后,在纸上进行默写,看一看,你以记住多少?1矿泉水 2橡皮 3作业本 4书 5钢笔 6杂志 7牛奶 8茶杯 9墨水 10苹果 11筷子 12报纸 13玻璃杯 14啤酒 15连环画 16西红柿如是把上述物体分成四种:读、写、吃、喝,再进行记忆,效果会怎样呢?是不是比第一次不分组时,要记得多?读:书 杂志 报纸 连环画写:钢笔 墨水 橡皮 作业本吃:筷子 玻璃杯 苹果 西红柿喝:牛奶 茶杯 啤酒 矿泉水上述实验例子,我仅仅用来说明,在记忆的过程中对识记材料进行整理的重要作用。对记忆材料进行整理的方法有许多,除了上面的实验中对记忆材料进行分类外,常用的方法还

9、有编制提纲、对记忆材料进行简化、编制歌诀、列表比较等等。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地告诉同学们一些对记忆材料进行整理的方法。四联想是记忆的桥梁艾宾浩斯说:记忆主要靠在材料各项之间建立联系。詹姆士说得更直接:一件在脑子里的事实,与其它多种事物发生联想,就容易记忆,所联想的其它事物,犹如一个一个的钓钩,能把记忆着的事实钩钓出来。这就告诉我们,人的记忆能力,主要来自联想。一个人联想越丰富,越多采,越高超,其记忆的能力就越强。所以,联想犹如一座桥梁,能建立起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联想,人皆有之。但不同的人,联想的能力不同,联想的形式和内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对“雨”的联想,就各有不同。白居易的是:好

10、雨知时节,当春仍发生。杜牧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韩愈的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杨万里的是: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那么,如何才能得到丰富的联想能力呢?概括起来,一个人的联想能力的取得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生活。联想主要是通过丰富的形象来进行的。而我们的头脑中的形象必须来源于生活。天生的聋子无法想象音乐的魅力;天生的盲人无法想象出山河的壮美;一个没有潜入过海底的人,无法勾画出神秘的海底世界。这时因为他们缺少这些方面的生活经历。比如鲁迅,他曾经想写一部红军长征题材的长篇小说,但始终没能如愿。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经历过长征生活。所以,一个人要想具有丰富的联想能

11、力,就必须把自己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多感受、多体验、多思考,多观察,做一个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形象。观察。有生活经历,还必须做一个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有心人。思维。要想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起生动形象的联系,我们就必须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方面,有联系的方面。知识。一个人已有的知识越完善,越丰富,就越容易建立起联想。联想的方法: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奇特联想。我们可以利用意念或形象的联想,将无意义的材料构成有意义联系的内容。如记忆“高山”、“纸篓”、“桌子”、“电话”、“火焰”等词语,可以运用联想把它们串联成:高

12、山有个纸篓,掉到桌子上,碰翻了电话,燃起了火焰。五想象是记忆的翅膀有时,我们通过联想,很难在无意义的材料间找到恰当而形象的联系,这时候,我们就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无意的材料找到一种动态的形象化的联系,让它能飞越无意义的障碍,进入一种奇妙无穷的形象联系之中。六背颂是记忆的根本相当于知识的掌握来说,记忆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的人可以采用不同的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但是,最终目的是一样的,把知识贮存到我们的大脑中去,做到要用时能够自由灵活地提取。简单地说,你可以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但不能没有背诵。所以,我们说,背诵是记忆的根本。当然,如果你能过目成诵,过目不忘,那么所有的记忆方法对你能说,都属多

13、余。但是,尽管你能熟练地运用各种记忆方法,但不回到背诵上来,这些记忆方法也等于没用。当然,记忆的对象不同,背诵的要求也不相同,有时,我们只需复述出知识的要点,有时只需记住某些关键的字段,有时,我们要完整准确地背诵出原文。背诵也要注意方法,并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下面的一些方法有利于你不的背诵:首先,在背诵前要根据要记忆材料的不同性质,对记忆的材料进行简化,这样可以减少背诵的量。其次,要注意处理好背诵过程中阅读与尝试回忆的关系,实验表明,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记忆的效果越好。下面是阅读与尝试回忆效果比较表:时 间 分 配16个无意义音节回忆率()5段传记文学回忆率()立 刻4小时后立 刻4小时后

14、全部时间用于阅读351535161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502637192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542841253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573742284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74484226三是要注意过渡学习所谓过渡学习,就是当你在学习中记住了预定内容后,为更好地巩固记忆而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心理学家实验证明:要想牢记学习内容,有必要进行过度学习;但过度学习有一定限度,超过一定限度,成效不会再继续提高;一般来说,如果学习到恰好能背诵时的学习程度为100计算,过度学习程度为50(即学习程度为150)时,效果最佳,不易忘掉。如下表:(见学习的策略)表:学习程度对记忆的影响学习程度4小时后回忆出的百分数200816

15、1508191006486665833427心理学家认为:信息经过一定通道进入大脑,并按照一定的神经元回路不断重复回转,这一状态还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巩固。因此,他们提倡青少年在学习中,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相对集中,并适当地运用过度学习。集中的学习时间,少年以3040分钟为宜,青年以50100分钟为宜。另外,适当的肢体运动,如在背诵时发出声音,在房子里来回踱步或用手敲打桌子有利于记忆。所以,在进行背诵时,不要过分地拘泥于姿势,手舞足蹈,摇头晃脑未必不可。七重复是记忆的窍门复习在强化记忆中的作用:理解是记忆的必要条件,但是只是理解本身还不能导致精确而牢固的记忆,这就必须对记忆的材料进行复习。复习不

16、仅能增强记忆而且能帮助理解。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了复习的作用。 实 验 日一二三四五六达到一次正确背诵所需复习次数12个无意义音节16.5117.5532.580个音节的诗7.83.81.80.5 0 0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和规律,对刚学过的材料,应该多加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在复习过程中学习者时时尝试背诵这些材料复习的效果就可以提高。实验表明,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成绩越好。分配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分配复习的时间间隔多少为好呢?根据毕隆的材料,复习之间的间隔为半小时的时候需要复习十一次,间隔为2小时的时候,需要复习7.5次,而间隔为10

17、小时的时候,则只需要复习5次。另外一个实验表明,在检查过的三种复习间隔(一天、二天、三天)中,一天间隔产生的效果最好。前苏联“沙塔洛夫教学法”的原理揭示说:“已经记住的材料经过9小时后,大部分都会忘掉,只能保留30。”也就是说,识记后9小时内,如果不抓紧复习,那么70就要前功尽弃,不抓紧,超过了这段时间,复习也就失去了很多使用价值。8 应用是记忆的土壤九遗忘是记忆的契机 谈谈对遗忘的认识 1·遗忘就是大脑皮层神经联系的“痕迹”消退或消失。 2·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时间),先多后少(内容)”。 3·遗忘的主要原因:病理性主面的原因;非病理性方面的原因。 4&

18、#183;防止遗忘的主要方法:复习;排除各种干扰因素;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增进健康,科学用脑、劳逸结合,讲究识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发现了这样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短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而以后逐渐缓慢。遗忘中的抑制现象有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两种。先前学过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过的材料的抑制作用叫前摄抑制。实验表明,在对无意义的材料的识记中,前摄抑制是造成遗忘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于对有意义的材料的识记,由于联系较多,较易分化,受前摄抑制的影响可能较少。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前学过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研究表明,尽可能使前后相邻的学习活动在内容方面不同,就会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怎么样才能记得牢忘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