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来自童年的讯息_第1页
接收来自童年的讯息_第2页
接收来自童年的讯息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接收来自童年的讯息对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们来说,儿童文学为他们提供了理解童年的一个重要平台。但这并不是说,在儿童文学里安放着一个被固定了的童年,它就在那里,像一块面包,或者一件器具那样,等着教育者打开书本,不费气力地把它取出来,再用到教育的实践操作中去。相反,教育者想要从那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获取对童年的真正理解,他们自己也得具备相应的“资质” 。那么,这是怎样的一种“资质”呢?我想举一个例子。几年前,我观摩了几场儿童诗的教学活动。其中一位老师给孩子们选讲的是一首题为萤火虫的儿童诗:“长长的夏天 /萤火虫 /都找不到 /自己的家 /提着小小的灯笼 /朝东朝西走 /我的心 /也跟着 /朝东朝西

2、”。这是一首艺术趣味纯正的诗作。可惜的是,教师在教学时却以“迷路” 、“糊涂”、“调皮”等训诫性的话语来解读诗中萤火虫的意象,以“不要贪玩” 、“记住回家的路”等寡淡的教育意图来诠释其中蕴藉的美学内涵,而这首诗歌所传达的童年感觉与生命的内涵,却没能得到应有的发掘和体现。萤火虫这首诗形在状物,实是抒情,是借儿童对于夏天里萤火虫飞来飞去的景象的诗意描绘,来表现童年独有的天真、淳善的情趣。 “我的心”随着萤火虫“朝东朝西” ,既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年幼的孩子面对世界时的那份新奇感和关切感, 也巧妙地呼应了前面 “找不到家” 的忐忑和不安,其显在层面是“我”对萤火虫的同情和关切,深层则还隐含着“我”对“家

3、”这个意象所包含的安全感的认同。可惜这些在老师眼里都是“看不见”的。在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有一个很长的时间段,人们把狭隘意义上的道德和礼仪教育看作儿童文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这一观念直到20 世纪还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美国作家苏斯博士创作的图画书我看见了什么 ,讲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一个孩子走在街上,见到一辆马拉车,便在自己的想象里把普通的马车变成了一辆神奇的车子;可是一回到家,见到严厉的父亲,他的想象顿时化为乌有。他只能老老实实地说,自己在街上只看到了一辆马拉车。最初完成这部作品的时候,苏斯博士至少曾被 27 个出版社拒绝出版,理由是它里面没有包含道德教育,无助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

4、好公民”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图画书,这不仅在于它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更因为它真正走进了孩子的世界,写出了他们独特的、有价值的、却又常常被成人们所忽视或轻视的童年生命感觉和体验。今天,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已经从狭义的教化主义传统中走出来,走向了更广阔的童年教育。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让儿童学会“听话” ,而是为了教给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各种本真价值。这些作品刷新着我们的儿童观,并提供给我们理解童年的钥匙。我们除了要学会从各种各样的童书中挑选出这些优秀的作品,也要学会理解这些作品的儿童观,学会从中读解出那个最有价值的关于童年的讯息。因此,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我们不妨问一问下面两个问题:第一,站在童年的立场上问一问,这些作品替孩子们说出了他们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愿望,什么样的思想?理解这个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完整、深入地理解童年。第二,站在美学的立场上问一问,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上述童年的感觉、 情绪、愿望和思想, 究竟“美”在哪里,它们为什么值得作家去发现和书写,又为什么能够打动身为读者的我们?理解这个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更透彻地领会儿童文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儿童文学从来不是用来否定童年生命的,相反,它最善于发现童年之美,也最善于用文字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