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讲义(1)_第1页
《渔父》讲义(1)_第2页
《渔父》讲义(1)_第3页
《渔父》讲义(1)_第4页
《渔父》讲义(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丘一中语文高二下学期导学案课题渔父课型复习课时1课时日期第14周主备人教研组长包组领导编号2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和虚词,并能翻译重点句子。(重点)2、在掌握文本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难点)知识梳理案一、 重点词语注音1、枯槁 2、三闾大夫 3、淈其泥 4、 餔其糟而歠其醨 5、受物之汶汶 6、莞尔 7、鼓枻 8、濯吾缨二、找出句中的通假字渔父见而问之三、解释划线的词语1、形容枯槁 2、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4、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四、一词多义举 1、举世皆浊我独清 2、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

2、为 3、杀人如不能举 4、 戍卒叫,函谷举见 1、是以见放 2、慈父见背 3、 渔父见而问之 4、 项伯即入见沛公 安 1、 安能以皓皓之白 2、 沛公安在3、风雨不动安如山 4、然后得一夕安寝 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6、君安与项伯有故7、既来之,则安之五、找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圣人不凝滞于物何故深思高举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句式: 翻译: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句式: 翻译: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句式: 翻译: 典型问题案“何”的用法一.用作疑问代词。1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

3、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2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可译为“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二用作副词。1 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固定结构“何如”“何以”。 (一)“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

4、样”。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谭嗣同) (二)“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 何以战?(曹刿论战) 见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蜀道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屈原列传)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举举所佩玉玦以示

5、之者三(鸿门宴)()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庄暴见孟子) ()达标检测案1.“何”意义与用法(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2)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4)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6)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6、()(7)何故至于斯?渔父(8)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9)楛矢何参差(白马篇) ()(10)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 ()2、名句填空举世皆浊我独清,。 是以见放。吾闻之,- ,新浴者必振衣。 ?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2)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巩固拓展案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语段,翻译划线的句子。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

7、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原列传(节选)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课文素材积累一、 坚守理想“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渔父中,屈原这样向渔父也向我们解释着他被无情流放的原因。此时他已颠沛流离多时,身心潦倒不堪,却仍然骄傲地诉说着自己的“清”、“醒”。他难道还不明白正是自己孤行到底的“清醒”把他推向了潦倒的边缘吗?他当然知道!面对渔父的善告,他再次激昂愤

8、慨地大呼:安能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实际上,这是坚守理想的他在告诫疲惫不堪的自己,在鼓励几近崩溃的自己!这不能不让人以之动容啊!屈原,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美政”的理想奔走呼喊,即使遭人排挤,即使被贬流放,即使失意一生,也不改初衷。也许有人会像“渔父”一样,认为他这样做有些不值。可是,如果人人都为了享乐苟活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世界将变成怎样?二、忠贞爱国 虚实相生,再现场面情景“远远地,我看见你伫立江边,眉头紧锁。你踱来踱去,零乱的头发在风中狂舞,一袭白衣在风中飘动。是什么让你如此忧心忡忡?当善良的渔父发出真挚的询问,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回答令人心痛,令人感动,令人敬重。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呜咽着诉说当年那个愁苦的屈子怎样将赤胆忠心化作一江奔腾的水,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停息。千年后的今天,当我手捧离骚,追问这美丽与永恒的源头。那一曲曲动人的歌声告诉我什么是忠贞,什么是爱国,什么是永恒的追求。”湖北省夷陵中学钟长戎 历史的追问历史的波涛,会卷走河底的沙尘,但深沉巨大的磐石却稳稳地沉淀下来供后世瞻仰。我似乎又听到屈原在吟诵着渔父向我走来题记三、叙议结合,传递人物神情“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郑袖的谗言,子兰的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