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类描述方法_第1页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法_第2页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法_第3页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法_第4页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碳酸盐岩类描述方法1、颜色描述碳酸盐岩以灰色为主。要注意观察、描述颜色的变化与矿物色及含量的关系:与粒屑的大小、晶粒大小及结晶度的关系:与铁质、有机质等混合物含量的关系。还应注意表生风化作用的影响。2、岩石命名2.1在现场工作中,用510%的稀盐酸和镁试剂对碳酸盐岩进行试验,作初步的成分分类命名(见表)。岩石名称试剂石灰岩白云质石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泥灰岩石膏盐酸510%强烈起泡并有响声立即起泡反应强度中等,反应有延续性稍待片刻才起泡,反应强度微弱不起泡或起泡很慢很微弱起泡较弱反应完后岩样表面有粘土腊无反应镁试剂10%无蓝色沉淀少许蓝色沉淀有蓝色沉淀明显蓝色沉淀无蓝色沉淀无反应在用稀盐酸区分岩

2、石类型时,应注意岩石的新鲜程度、岩石的孔隙性及渗透性、岩石表面粘附的碳酸盐粉末等因素的影响,要经过反复试验对比,再结合其它岩性特征定出岩石名称。2.2 按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分方解石、白云石及泥质等组分的含量进行分类命名(见表)岩类方解石(%)白云石(%)岩石名称石灰岩类100909075755001010252550石灰岩含白云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类502525101005075759090100灰质白云岩含灰质白云岩白云岩石灰岩、白云岩与粘土岩间的过渡类型分类命名岩类方解石或白云石(%)粘土矿物(%)岩石名称灰岩白云岩类100909075755001010252550灰岩或白云岩含泥质灰岩或

3、含泥质白云岩泥灰岩或泥质白云岩泥岩类502525101005075759090100灰质泥岩或白云质泥岩含灰质泥岩或含白云质泥岩泥岩2.3成分命名原则a. 某矿物含量50%为岩石基本名称。如灰岩、白云岩。b. 某矿物含量为2550%为岩石辅助名称,在基本名称前以“质”表示,如泥质灰岩。c. 某矿物含量为1025%,为次要辅助名称,加在辅助名称前以“含”表示,符号用岩石基本名称花纹,如含白云质灰岩。d. 某矿物10%,一般不参加定名,具特殊意义的可参与定名,加在“含”者之前。如:海绿石4%、泥质10%、白云石30%、方解石65%,定为含海绿石泥质白云质灰岩。e. 当碳酸盐中混入陆源碎屑时,按上述

4、原则参加定名。如:砂质灰岩。f. 如岩石由方解石、白云石、泥质组成,各矿物含量皆小于50%时,则主要考虑方解石加白云石总含量与泥质含量的多而定。碳酸盐矿物多则泥质在前,反之则泥质在后。两个碳酸盐矿物联合时,以含量多者放在后面。如:泥质含量10%时,称云灰岩或灰云岩。白云石含量为1025%时,称含白云质灰岩(不论泥质含量多少,灰质始终放在联合名称之后),其余类推。岩石花纹不表示“含”,如含白云质泥灰岩,岩石花纹中只表示泥灰岩即可。泥质、方解石、白云石含量都25%时,称泥云灰岩或泥灰云岩。g. 如岩石由方解石、泥质、砂质组成时,各矿物含量均50%时,则把含量2550%的成分,以少在前,多在后的方式

5、联合定名,含量25%时原则同上。如:砂质35%,泥质20%,方解石45%。定名:含泥砂质灰岩。砂质28%、泥质32%、方解石40%。定名砂质泥质灰岩。h. 交代作用(后生变化)形成的矿物在名称中的表示方法。(1) 由于交代作用形成的某种矿物(白云岩化、石膏化、硅化等),其含量已达到定名标准时,则在紧接的该矿物名称后注上“化”。如:白云石45%、方解石55%、白云石系交代方解石而来的,称白云岩化灰岩。(2) 去白云化、去膏化作用达到25%以上者,可直接在岩石名称前面分别注上“去白云化”、“去膏化”。如:去白云化灰岩。2.4 碳酸盐岩的结构成因分类和命名真正化学和生物化学成因的微晶或泥晶石灰岩,属

6、低能沉积环境,具微晶或泥晶结构(一般称正常化学岩)。经波浪及流水作用(岸流、底流、潮汐流等)或重力作用改造的石灰岩,称为颗粒灰岩或粒屑灰岩,具有典型的颗粒结构特征(一般称异地石灰岩)。生物作用为主形成的石灰岩(一般称原地礁灰岩)。如原地(生物)灰岩(包括骨架岩、障积岩、粘结岩),具有典型的生物骨架结构或生物障积、粘结结构。重结晶灰岩为前三类岩石经过强烈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具有各种晶粒结构及原生残余结构。2.4.1 结构成因分类主要以粒屑(颗粒)、胶结物(亮晶)、基质(微晶或泥晶)三种组份进行结构分类,按颗粒、亮晶、泥晶(组份)相对百分含量划分出岩石类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颗粒类型作进一步的细分。

7、并予以综合命名。a.内碎屑按粒径大小分为:砾屑2mm砂屑20.06 mm粉屑0.060.03 mm微屑0.030.004 mmb.泥晶已全重结晶,则用晶粒结构区别巨晶2mm粗晶20.5 mm中晶0.50.25 mm细晶0.250.063 mm粉晶0.0630.031 mm微晶0.0310.004 mm泥晶0.004 mmc.碳酸盐岩,按内碎屑大小及重结晶晶粒大小分类命名中的过渡岩类不单独规定岩石花纹。d.粒屑灰岩亮晶胶结物在岩石花纹中加“。”。泥晶灰岩用灰岩花纹符号。a.粒屑50%,某种粒屑在粒屑总量中占优势,可直接以此粒屑定名,其它少量粒屑不参加定名。两种含量近似的粒屑在总量中占优势,可以该

8、两者粒屑为主定名,多者在后,少者在前。b.粒屑总量为2550%时,粒屑作为次要结构名称,基质作为主要结构,以主要在后,次要结构在前命名,粒屑中没有哪一种含量在2550%者,而总量达到时,采用联合命名,少者在前,多者在后。c.粒屑含量为1025%时,粒屑作为次要结构名称,以基质作为主要名称,次要结构名称之前冠以“含”字表示。粒屑中没有哪一种含量占优势,则次要结构名称统称“粒屑”岩。如:砂屑10%,鲕粒8%,生物7%,微晶75%为含粒屑微晶灰岩。d. 粒屑含量10%时,粒屑不参加定名,以晶粒级别为主要结构名称。其中一种晶级占优势时,便以此作为总结构名称。如:鲕粒5%,粉晶10%,微晶55%,为微晶

9、灰岩。两种含量近似的晶级联合占优势,则同时参加命名,少者在前,多者在后。三种晶粒级别含量近似,则总结构为“不等晶”。在描述碳酸盐岩结构时,应描述其颗粒的种类,所占百分比、矿物组分、形状、大小、分选、磨圆情况;基质的成分,数量百分比。无颗粒结构的碳酸盐岩,只描述晶体的成分大小。结构类型颗粒含量%主要充填物颗粒类型生物骨架粒屑鲕粒球粒生物(屑)内碎屑团块核形石凝块石50亮晶泥晶亮晶粒屑灰(白云)岩亮晶鲕粒灰(白云)岩亮晶球粒灰(白云)岩亮晶生物屑灰(白云)岩亮晶内碎屑灰(白云)岩亮晶团块灰(白云)岩亮晶核形石灰(白云)岩亮晶凝块石灰(白云)岩礁灰岩、白云岩泥晶亮晶泥晶粒屑灰(白云)岩泥晶鲕粒灰(白

10、云)岩泥晶球粒灰(白云)岩泥晶生物屑灰(白云)岩泥晶内碎屑灰(白云)岩泥晶团块灰(白云)岩泥晶核形石灰(白云)岩泥晶凝块石灰(白云)岩5025泥晶50%粒屑泥晶灰(白云)岩鲕粒泥晶灰(白云)岩球粒泥晶灰(白云)岩生物屑泥晶灰(白云)岩内碎屑泥晶灰(白云)岩团块泥晶灰(白云)岩核形石泥晶灰(白云)岩凝块石泥晶灰(白云)岩2510泥晶75%含粒屑泥晶灰(白云)岩含鲕粒泥晶灰(白云)岩含球粒泥晶灰(白云)岩含生物屑泥晶灰(白云)岩含内碎屑泥晶灰(白云)岩含团块泥晶灰(白云)岩含核形石泥晶灰(白云)岩含凝块石泥晶灰(白云)岩10泥晶90%泥晶灰(白云)岩应尽量辨别岩石原始结构,并在名称中用“残余”二字

11、表示,如粉晶残余鲕粒灰岩。以形态进行命名。凡镜下孔隙度达5%以上时,应在名称中表示出来,即在原名之前,加上主要孔隙类型名称。如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等,同时有几种孔隙以“多孔”表示之。如溶孔砂屑灰岩,多孔亮晶鲕粒灰岩等。2.4.6 根据白云化强度分类:颗粒灰岩白云化内碎屑生物岩生物白云岩白云化强度原生结构类型弱到中等白云石50%有结构残余白云石50%无残余结构白云石90%强烈变化砾屑白云岩砂屑白云岩粉屑白云岩泥屑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层纹石白云岩枋形石白云岩凝块石白云岩内碎屑白云化内碎屑灰岩残余内碎屑类质白云岩、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中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巨晶白云岩不等晶白云岩结核状白云岩孔油状白云岩斑块状白

12、云岩角砾状白云岩砾状白云岩生物(屑)白云化生物(屑)灰岩残余生物(屑)灰质白云央、白云岩鲕(豆)粒白云化鲕粒(豆)粒灰岩残余鲕(豆)粒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团粒白云化团粒灰岩残余团粒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团块白云化团块灰岩残余团块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微晶白云化微晶灰岩微细晶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固着生物灰岩白云化白云化生物灰岩、生物层灰岩、生物丘灰岩残余生物礁、生物层、生物丘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准同生白云岩微晶、泥晶、极细晶白云岩注:1.各种白云化灰岩,各种残余结构的灰质白云岩、白云岩,还可按晶粒结构组分细分,如白云化内碎屑细晶灰岩、残余鲕粒细晶灰质白云岩等。2.固着生物灰岩白云化,可按造架生物门类细分,如白

13、云化珊礁灰岩,残余板状层孔虫生物层细晶灰质白云岩,残余海绵丘不等晶白云岩。3.内碎屑及晶粒结构细分与石灰岩相同。2.3岩石结构主要有粒屑、基质、胶结物、生物骨架及原地发育的藻粘结等。主要类型有内碎屑、团粒、鲕粒、生物(屑)团块及核形石等。a.内碎屑:可大可小,形态不一,内部结构可简可繁。据粒径大小对粒屑级别的划分。b.团粒(球粒):由泥晶碳酸盐组成,不具内部结构,呈圆或椭圆状,大小较均匀。一般在0.2mm以下者,在镜下团粒与内碎屑有时难以区分,这时一般归入内碎屑。c.鲕粒:鲕粒为直径小于2mm,内有一核心和具有同心环状或放射状结构包壳构成的圆球状或椭圆状颗粒。在观察时,应注意鲕粒大小,核心成分

14、,包壳厚度,组成包壳的晶体排列方式及同心圈数等。这些特征能反映鲕的形成环境。根据鲕粒的成因和结构特征分为:原生鲕:为原生沉淀而成。包括:正常鲕,包壳厚度大于核心半径;薄皮鲕,包壳厚度小于核心半径;高能鲕,同心环多而密集,鲕皮厚,鲕粒大。复鲕,一个鲕壳内包裹着二个以上的鲕粒者。改造鲕:原生鲕粒经成岩及后生作用改造而成。包括:藻鲕,鲕内含藻;变形鲕,鲕粒受力作用发生变形者;单晶鲕或多晶鲕,经重结晶作用,鲕粒由单个或多个晶粒组成,但其同心环结构依稀可辨;若同心环结构已无法辨认,可笼统称为单晶粒、多晶粒。d.生物骨骼:包括完整的生物化石及破碎了的生物化石。在现场观察时可合并为几大类描述,并应注意生物颗

15、粒的含量。虫屑为有孔虫、蜓;介屑有介形虫、腹足、腕足、瓣鲕;棘屑如海胆、海百合;藻屑是指各种藻类。e.团块:在化学沉淀物的凝结作用下,一种或几种小颗粒(如砂屑、鲕粒、团粒及小生物等)相互粘结,形成具不规则外形的复合颗粒。其外表不具磨蚀痕迹。f.核形石:生于核心(如骨屑、内碎屑)上的非钙质蓝绿藻环,在不断滚动中捕获碳酸盐泥、形成显微波状的不等厚同心纹层,外形呈圆或椭圆状。胶结物指成岩过程中充填于粒屑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质,一般以白云石、方解石为主,有时还有石膏质、硅质或陆源泥质等。常见马牙状、纤维状、柱状及粒状等结构。晶粒一般0.03mm,晶体在镜下显得洁净明亮,含量多在50%以下,不能单独形

16、成岩石。基质为粒屑之间与粒屑同时沉积的粒径小于0.005mm的碳酸盐岩细粒物质,又称灰泥基质或泥晶基质。如基质大于50%时,则可单独形成岩石。基质受较强烈的重结晶作用后,碳酸盐经常变为较大的晶体,与亮晶难以区分,则笼统将这两种颗粒组分划分为基质。2.3.4 生物骨架结构由原地生长的固有生物(如珊瑚、层孔虫、海绵、苔藓及藻类等)组成的坚硬的碳酸盐格架。生物骨架是碳酸盐岩不可缺少的结构部分,必须认真观察确认。岩石从成岩到后生变化的复杂过程中,原始结构完全无存。可完全由均一和不均一的晶粒组成,而形成晶粒结构。按其晶体大小与形态分类如下:a.按晶体相对大小分为等粒结构和不等粒结构。b.按晶体的自形程度

17、分为自形晶、半自形和它形晶。2.3.5 残余结构粒屑、基质、胶结物、生物骨架结构、藻粘结结构等,经成岩后生作用,使原岩结构变得模糊不清,但仍依稀可辨。在描述碳酸盐岩结构时,应描述其颗粒的种类,所占百分比、矿物组分、形状、大小、分选、磨圆情况;基质的成分,数量百分比。无颗粒结构的碳酸盐岩,只描述晶体的成分大小。2.4 岩石的构造及命名2.4.1 构造命名原则上不参加命名,但如有某种构造为岩石的一种显著标志,使用构造命名有助于表现岩石基本面貌时,应采用构造命名。如蠕虫状灰岩、角砾状灰岩等。2.4.2 综合命名通式颜色+含油气情况+特殊矿物+孔隙类型+成岩后生变化+构造+填隙物+颗粒类型+成分。如:

18、灰色油浸海绿石含鸟眼孔隙白云岩化厚层状亮晶鲕粒灰岩。2.4.3 岩石构造碳酸盐岩构造的种类很多,它是研究岩相的重要标志,必须仔细观察,全面描述,进行素描或照像。根据成因分如下几类:成因形态类型受机械、化学作用影响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包卷和变形层理、复理石层理、韵律层理、流水波痕、浪成波痕与流水作用有关槽模、沟模、滑动构造、底冲刷、冲蚀坑与生物活动有关生物礁构造、迭层石构造、钻孔及潜穴构造、生物搅动构造、根模与沉积物沉积环境变化有关纹层构造、浊积岩层序、条带构造、示底构造、鸟眼与气候有关泥裂、雨痕、晶体印痕与成岩、后生、表生改造作用有关缝合线、迭锥及各种角砾构造其它构造蠕虫状构造、花纹

19、状构造、结核状构造,眼球状构造等2.5 岩石的后生变化对碳酸盐岩的后生变化应注意观察,尽可能初步确定可辨认的后生变化类别(如重结晶、白云岩化、去白云岩化、去膏化、石膏化、硅化等),后生变化程度,分布特征及其孔、洞、缝的关系,最后根据薄片资料进一步确定和描述。6.接触关系观察和描述的内容与碎屑岩相同。7.岩石的孔隙和裂缝7.1 孔隙按形成时期可分为二大类7.1.1 原生孔隙在沉积时就存在或产生的孔隙,可见以下几类:a.粒间孔隙存在于碳酸盐颗粒之间的孔隙,其形态似碎屑岩的砂粒间孔,但它更复杂。按颗粒类型不同可有鲕间孔、砂屑间孔、砾屑间孔、生物间孔等。b.遮蔽孔隙由于大颗粒(如生物)的遮蔽,使其下无

20、沉积物保留的孔隙。c.粒内孔隙存在于碳酸盐颗粒本身之内的孔隙,如生物(腹足、瓣鳃、介形虫等)体腔孔。d.生物骨架孔隙为生物礁灰岩所常具有。e.生物钻孔孔隙即虫孔构造之末被充填者。f.鸟眼构造未被充填的鸟眼构造。7.1.2 次生孔隙即沉积之后,在成岩后生及表生阶段的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孔隙。a.粒内溶孔形成似原生粒内孔,但它是由后来的溶蚀作用产生的孔隙。b.鋳模孔当溶蚀作用继续进行时,粒内溶孔进一步扩大,直到把整个颗粒或晶粒全部溶蚀掉,而保留一个与原颗粒形态和大小一样的孔隙时,便称为溶模孔隙或铸模孔隙。常见的有鲕模孔,生物铸模孔(石)膏模孔。c.粒间溶孔不是原生的,而是由次生溶蚀作用产生的粒间孔。d

21、.晶间孔多存在于晶粒状白云岩中的白云石晶体之间,是因石灰岩白云岩化而生产的孔隙。其孔隙小,但孔隙度可很高。e. 其它还有:溶孔、溶洞、溶沟等。7.2 按孔隙直径可分出三类孔隙a.隐孔,孔径0.01 mm。具有这种孔隙的岩石的孔隙度不高,一般3%。用显微镜看不出这种孔隙,只能用电子显微镜和其它方法测出。b. 显孔孔径0.01mm。具有这种孔隙的岩石其孔隙度较高,用一般显微镜可看出这种孔隙。c.孔洞一般1mm。沿壁常被晶簇状方解石或白云岩充填或半充填,晶洞多是孤立的。7.3 裂缝包括成岩缝、构造缝,分如下几类:a.按与岩层层面的产状关系分:平缝:缝与层面平行或交角小于5。;立缝:缝与层面垂直或交角

22、大于70。;斜缝:缝与层面斜交或其交角5。70。b.按充填情况分:张开缝:缝中无充填物;半充填缝:裂缝被矿物晶体、泥质、沥青质部分充填;充填缝:缝全被充填。C按宽度分:大缝:宽度大于2. mm;中缝:宽度为0.12 mm;小缝:宽度小于0.1 mm。描述洞缝时,对其种类、数量、宽度、长度、孔壁形状、充填情况、充填物性质、洞缝密度、洞缝关系及其分布状况都必须详加观察和描述,并应素描或照像。除了观察描述孔隙结构特征外,还要确定面孔隙率,面孔隙率是指某个截面上孔隙面积占整个薄片面积的百分比。镜下面孔率按实有各种孔隙面积之和占总岩心面积的百分比计算,已被填充部分不计算在内,通常以目估法确定。同时还应注

23、意观察、描述影响裂缝发育的岩石成分、结构、成岩后生变化、岩层层厚及其组合等方面的情况,以研究裂缝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7.4 利用岩屑录井判断洞缝层a.注意次生矿物的成分、结晶形态、自形晶矿物的大小。b.统计岩屑中次生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石膏、重结晶、石英等)的百分含量。根据次生矿物的百分含量(次生矿物岩屑量/岩屑总量),将缝洞的发育程度分为:最发育(30%)、较发育(30%20%)、发育一般(20%10%)和不发育的缝洞(10%四级。c.统计自形晶矿物在次生矿物中的百分含量(自形晶矿物/次生矿物)。根据自形晶矿物的含量,将缝洞洞开启程度分为:开启最好(50%)、开启较好(20%50%)、开启一般(10%20%)和开启不好的缝缝洞洞(10%四级。d. 利用岩屑录井判断洞缝时,除注意对岩屑中次生矿物进行观察和统计外,还应注意收集钻时、放空、井漏、井喷等资料,以进行综合判断。7.5 利用录井、测井资料判断碳酸盐岩缝洞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