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_第1页
特殊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_第2页
特殊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_第3页
特殊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_第4页
特殊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特殊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作者:佚名时间:2007-11-22 12:19:00                     近年来发现有一些特殊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不能为FAB标准所包括,现

2、对其综述如下。 1早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Early MDS) Hamblin1认为下列情况是尚未到MDS阶段或MDS早期:仅一系或两系出现轻度病态造血;仅一系血细胞减少;仅大红细胞增多而无贫血。Anttila2等检测了15例老年人大红细胞性贫血异常克隆的分子或细胞生物学参数,发现降钙素A基因5区甲基化、N-ras基因在密码子12和13处的点突变、体外外周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异常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改变,不论是否符合MDS标准组都有上述异常,认为不符合MDS标准组的病例,可能是处于干细胞疾病早期,为早期MDS。对于尚无明显病态造血,不完全符合FAB标准的病例,经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和免疫学等可证

3、明异常克隆存在,有助于诊断早期MDS。 2伴多系病态造血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RCMD) RCMD为一组严重的多系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的MDS,无原始细胞增多,无单核细胞增多,无Auer小体,与难治性贫血/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RA/RAS)以外的MDS标准明显不符,故多归为RA/RAS3。但典型RA/RAS的形态异常和临床改变主要在红系(贫血)上,而RCMD除红系以外,尚有明显的粒系或(和)巨核系的异常。Rosati等3同期比较了RA/RAS、RCMD和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发现5号(不包括5q)、7号染色体异常和复合染色体改变仅见于RCMD和RAEB组。急性髓

4、系白血病(AML)仅见于RAEB组。RCMD组中位生存期与RAEB组相近,而明显短于RA/RAS组。RCMD可能为另一亚型MDS。RCMD组未发生白血病转化,但预后较RA/RAS组差,与RAEB组相近,说明严重的血细胞减少和多系病态造血与原始细胞增多一样,均为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界于RA/RAS和RAEB之间的RCMD也许说明MDS发病早期可能由红系开始,再进一步累及非红系。 3急性骨髓增生异常伴骨髓纤维化(AMMF) AMMF是一种临床过程急进的MDS伴骨髓纤维化(MF)4。起病年龄多大于50岁,表现急性骨髓衰竭症状,无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可见轻度大小不均、破碎、泪滴状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5、,偶见原始和幼稚粒细胞,骨髓三系细胞增生伴病态造血。AMMF诊断主要依靠骨髓活检:骨髓纤维极度增生,有时呈破坏性,可有局灶性胶原纤维沉积(骨髓硬化症进展的标志)或(和)局灶性沿骨小梁排列的成骨细胞的活性增高;大量的异常巨核细胞增生;原始细胞中度增多,但无成片状或大的簇状分布,通常在0.100.20之间;残存粒、红系成熟过程中的前体细胞。AMMF临床经过凶险,死于骨髓衰竭或转化为AML,化疗缓解率低,生存期小于1年。有人建议将AMMF列为MDS的一个亚型,并将以前所称的急性骨髓硬化症和恶性骨髓硬化症包括在内4。 4白细胞异常染色质凝集综合征(SACCL) 白细胞异常染色质凝集(ACCL)可见于M

6、DS、AML、骨髓增殖综合征(MPS)、反应性病态造血,但MDS中SACCL可达75%以上。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1.0×109/L,嗜碱粒细胞不高,白细胞碱性磷酸酶(LAP)积分高低不一。特征性改变是成熟粒细胞核染色质呈大的块状凝集,以清晰的常染色质带分开,使整个核染色质呈碎块状而不见分叶状核,出现ACCL现象,且ACCL比例可随病情进展及白细胞增多而增多5,6。骨髓为高增生性,粒系增多,可见三系病态造血,嗜碱、嗜酸粒细胞比例不高。Ph染色体阴性,DNA分析未发现超倍体克隆,ACCL的出现可能与异染色质、常染色质比例改变有关6。SACCL临床感染出血重,转白率低,生存期短,形态学有特

7、征性改变,提示其可能为一独立的MDS亚型,但有人认为其仅为MDS病态造血的一种表现。 5伴病态造血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D) CNL-D除CNL改变之外,外周血和骨髓均有以粒系为主,伴红系或(和)巨核系的病态造血。LAP积分不一,Ph染色体阴性,对治疗反应差,部分病例转化为AML-M1型。因而认为其可能是一种少见的与慢性粒-单核细胞 白血病(CMML)类似的MDS亚型7。 对于兼有MDS和MPS特点的病例,争论较多。FAB协作组提出CML、CMML、不典型CML(aCML)可通过形态学区分,三者存在部分重叠8。但随后的研究发现,虽然aCML预后差,但形态学表现不均一,亦无一致性染色体

8、异常9。考虑aCML为一种独立性疾病尚早,aCML可能是代表MDS的一个转化阶段。与研究MDS和MPS间区别的方向相反,Neuwirtova等10提出了一个广义的混合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综合征(mixed mDS-MPS)概念,包括了所有外周血有白细胞或(和)血小板增多的MDS。作者认为可能在细胞分化程序紊乱的同时,细胞增殖程序也有上调性改变,所以出现了MDS-MPS。虽然MDS-MPS可将SACCL、CNL-D、aCML、CMML包括在内,但其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染色体异常、祖细胞培养、生存期与其他的MDS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独立预后意义。故MDS-MPS作为独立亚型提出尚值得商榷

9、。 6低增生型MDS( Hpo-MDS) 3069岁与70岁以上MDS患者组中位骨髓细胞容积分别为50%和35%,经年龄校正后,二组分别有20和9的病例骨髓细胞容积低于正常平均值11,说明MDS骨髓低增生是一个较普遍的表现。其中RA最多,RAEB次之,而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EB-t)、CMML较少12,13。诊断主要依靠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容积30或60岁以上者20即可诊断。鉴于骨髓增生度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且MDS中老年患者多,Tuzuner等12建议用年龄校正后的骨髓细胞容积为标准。Fohlmeister等14报告Hpo-MDS病理特点为骨髓结构紊乱,病态巨核细胞增

10、生明显,常伴有轻度骨髓纤维化。最近,Maschek等13提出,与正常或高增生型MDS相比,Hpo-MDS间质反应明显,乳突状细胞增多,局灶性或(和)间质性淋巴细胞浸润显著,而网硬蛋白增加不明显。Hpo-MDS的外周血和骨髓其余各项参数、FAB分型、核型、AML转化率和生存期与正常或高增生型MDS之间无统计学差异12,13。骨髓的低增生性无预后价值。 7儿童MDS 儿童MDS年发病率约4.0/10万,占同期儿童血液肿瘤的9,与儿童AML发病率相近15。基本可依FAB标准分型,但RAEB,RAEB-t,CMML所占比例高于成人MDS,RAS很少。约1/3儿童MDS继发于有发生MDS/AML倾向的基

11、因异常性疾病,此类儿童MDS发病早,多小于2岁,但异常克隆标志检测阳性率、AML转化率低于原发性儿童MDS15,16。但某些疾病如细胞线粒体病,血液系统病态造血可能是其多系统累及表现之一,而并不存在恶性的MDS克隆16。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MDS,主要发生在小于5岁的男孩,有肝、脾肿大,皮肤浸润,外周血白细胞、单核细胞增多,骨髓原始细胞增多,染色体改变以单体7多见,体外培养髓系集落形成细胞可特发性生长,髓系前体细胞对细胞生长刺激因子,尤其是GM-CSF敏感性增高17。1994年国际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工作组提出了JMML这一名称,诊断标准15如下:白细胞计数13

12、×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1.0×109/L;外周血存在幼稚粒细胞(中幼、早幼、原始粒细胞);骨髓穿刺原始细胞0.30;除外t(9;22)(q34;q21)或bcr/abl重排。 儿童MDS与成人MDS相比,临床表现区别不大,但染色体改变主要为单体7,其次为占有较小比例的三体8和3号染色体的改变15,16。 8治疗相关性MDS(t-MDS) t-MDS 和治疗相关性AML(t-AML)是抗肿瘤治疗远期并发症之一。70 t-AML由t-MDS进展而来,约占AML的102018,19。一般t-MDS/t-AML中位潜伏期45年18。    

13、60;t-MDS的发生和个体敏感性,烷化剂、DNA拓扑异构酶(Topo)抑制剂使用,化疗强度、持续时间有关;与放疗和原发病的相关性较小。烷化剂中苯丁酸 氮芥、马法兰致白血病作用最强,噻替哌次之,环磷酰胺和treosulfan最弱。放疗的致白血病作用较化疗弱。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大剂量放疗组的t-MDS/t-AML发病率低于小剂量放疗组,可能大剂量放疗对骨髓细胞致死的同时也杀死了可能有恶变的细胞,而小剂量放疗却可能产生更多的带有损伤和突变的细胞20。自体骨髓移植(ABMT)的t-MDS/t-AML发病率为918,异基因骨髓移植则很少有t-MDS/t-AML发生,可能是ABMT宿主细胞在移植前

14、放/化疗中有累积性损伤21。 因骨髓病态造血不显著和低增生伴纤维化,仅1/51/2的t-MDS可依FAB标准分型22。t-MDS的骨髓衰竭症状明显。骨髓以三系病态造血为特征,早期主要为红系异常,可见红系高增生、巨幼样变和环形铁粒幼细胞,粒、巨二系形态异常较轻微。骨髓纤维化易见。t-MDS中进展的FAB亚型,复合染色体改变多,转白率高于原发性MDS,生存期短。t-MDS有三个连续发展的时期:全血细胞减少伴病态造血;症状明显的MDS(RAEB或RAEB-t);AML。但Topo抑制剂所致者可直接进入AML期,与其它DNA损伤剂所致的AML不同,见附表18,19。Topo抑制剂所致t-AML染色体易

15、位多累及11q23或21q22。 附表不同原因所致t-AML的临床特点 潜伏期 表现 病态造血 染色体异常 表型  Topo抑制剂 13年 突然,无先兆 无 易位性多见 M4,M5,ALL  其它DNA损伤剂 46年 有先驱MDS期 有 缺失性(5,7号)多见 M6,M7  t-MDS/t-AML应早期预防和发现。治疗前检查是否为化、放疗高敏性个体,治疗中检查是否有染色体改变和癌基因激活,检查有阳性发现者,应尽量选择非高危方案,并严密随访。 参 考 文 献 1Hamblin t.Minim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he myelody

16、splastic syndrome in clinical practice.Leuk Res,1992,16:3. 2Anttila P,Ihalainen J,Salo A,et al.Idiopathic macrocytic anaemia in the aged:molecular and cytogenetic findings.Br J Haematol,1995,90:797-803. 3Rosati S,Mike R,Xu F,et al.Refractory cytopenia with multilineage dysplasi:further characterizat

17、ion of an “unclassifiable”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Leukemia,1996,10:20-26. 4Imbert M,Nguyen D,Sultan c.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 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with myelofibrosis.Leuk Res,1992,16:51-54. 5Jane A,Irriguibl e D,Milla F,et al.Abnormal chromatin clumping in leucocytes:a clue to a

18、new subtype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Eur J Haematol,1990,45:209-214. 6Felman P,Bryon PA,Gentilhome O,et al.The syndrome of abnormal chromatin clumping in leucocytes:a myelodysplastic disorder with proliferative features?Br J Haematol,1985,70:49-54. 7Zoumbos NC,Symeonidis a,Kourakli-Symeonidis A.C

19、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 with dysplastic features:a new variant of the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Acta Haematol,1989,82:156-160. 8Bennet JM,Catovsky D,Daniel MT,et al.The 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guidelines for distinguishing chronic granulocytic,atypic chronic myeloid,and chronic myelomonocytic

20、 leukaemia.Proposals by the French-American-British Cooperative Leukaemia group.Br J Haematol,1994,87:746754. 9Oscier DG.Atipical 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a distinct clinical enticity related to the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br J Haematol,1996,92:582-586. 10Neuwirtova R,Mocikova K,Musilova J,et al.

21、Mixed myelodysplastic and myeloproliferative syndromes.Leuk res,1996,20:717-726. 11Tuzuner N,Cox C,Rowe JM,et al.Bone marrow cellularity in myeloid stem cell disorders:impact of age correction.Leuk res,1994,8:559-564. 12Tuzuner N,Cox C,Rowe JM,et al.Hypocellul ar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new proposals. Br J haematol,1995,91:612-617. 13Maschek H,Kaloutsi V,Rodriguez-Kaiser m,et al.Hypopla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