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方法报物理周刊杜老师 手机QQ:420946338机械运动知识清单一、课标要求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3.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4.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详细归纳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及其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1km=_m;1m=_dm;1dm=_cm;1cm=_mm;1mm=_m;1m=_nm。测量长度的基本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之前
2、,要认真观察它的 、 和量程。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 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边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读数时要估读到 。(2)时间及其测量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1h=_min;1min=_s。停表的使用:计时开始时按动按钮,计时结束时再按动一次按钮。 上的时间加上 的时间,即为计时时间。(3)误差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 与 之间总会有差别,我们称为误差。而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 。在测量的过程中, 总是存在的,是不可消除的,但一定可以减小它,而 一定要消除。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多次测量
3、 的方法;改进测量 ;选用 的测量工具。2.运动的描述(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 。(2)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任何物体都可以做为参照物,我们认为被选为参照物的物体是_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_ 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 ,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因此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是否变化。(3)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也 ,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3.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在相同
4、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得越 ;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 ,物体运动得越快。 (2)速度:在物理学中,把 叫做速度。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 时间内通过的 。速度是反映 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在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是 ,符号是 。其中1m/s km/h。(3)常见的两种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的。在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的任意时刻的速度都_,即是一个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 。 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 的运
5、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4.测量平均速度(1)变速运动的运动快慢可用 来粗略描述。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_。(2)求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声现象知识清单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4.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二、详细归纳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还可以是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存在并继续传播。(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 传声。声以 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 。
6、(3)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 (选填“相同”或“不同”)。一般来讲,v固 v液 v气。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 有关,还与介质的 有关,而与声源振动频率的高低、振幅的大小无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m/s。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疏松多孔的物体会被 。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声音就会被 回来形成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_m。(4)人们感知声音的两种途径:空气传导: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 ,这种 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 ,它再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 ,引起听觉
7、。2声音的特性(1)音调:指声音的 。物体在 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符号为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系, 越高,音调越高。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在 之间。超声波的频率高于 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 Hz,都不在人能感受声音频率的范围内。(2)响度: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和距离发声体的 有关;振幅越 ,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_。(3)音色:音色由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决定,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 的。人们根据_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3声的利用(1)声音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声音可以传递 ,也可以传递 。(2)B
8、超、利用次声波检测台风、地震等就是利用了声音传递 ;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是利用声音传递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与乐音: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指的是发声体_振动发出的嘈杂、刺耳的声音;乐音指的是发声体 振动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_。(2)控制噪声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物态变化知识清单一、课标要求l.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
9、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4.用水的物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二、详细归纳1温度计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要准确判断和测量温度要使用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选择温度计时,首先应看它的 ,然后认清它的 ;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应注意不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 和 ;读数时温度计要留在 中,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 。温度计
10、上用符号 表示摄氏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 。2熔化和凝固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 ,物质在熔化时要 热量;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 ,物质在凝固时要 热量。固体分为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海波、石英、水晶、玻璃、铜、沥青中,属于晶体的是 ;它们在熔化时温度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液体凝固为晶体时的温度叫_。同一种晶体,它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 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 ,继续 ;液体凝固为晶体的条件:达到 ,继续 。3汽化和液化物质由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即 和 ,两种汽化方式都要 热。液体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11、剧烈的汽化现象叫 ,沸腾时要 热,但温度 ,这个温度叫液体的 。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 ,二是要继续 ,二者缺一不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 ,影响物质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_、液体的_和液体表面上方的_。物质由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液化,这个过程要_热;使气体液化有_、_两种方法。4升华和凝华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升华,升华时要 热。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凝华,凝华时要 热。光现象知识清单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3.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
12、色光混合的现象。二、详细归纳1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_。直线传播条件:光在同种_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条带箭头的直线叫做_。光线 真实存在的。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c=_m/s。2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光线、 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两侧; 角等于 角。种类: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_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射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_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 定律。我们能在各个不同的方向看见被照亮
13、的物体,正是借助于_反射。3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定律。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 垂直。4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 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 。光路的可逆性:无论是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光路都是 的。5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 。白光可色散成红、 、黄、 、蓝、 、紫七种色光。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是
14、 、 、 ,利用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看不见的光:在光谱中红光外侧的辐射叫 ;在光谱中紫光外侧的辐射叫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清单一、课标要求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的应用。4.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二、详细归纳1透镜分类及其对光的作用中间_、边缘_的透镜是凸透镜,它对光线有_作用;中间_、边缘_的透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_作用。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 ,简称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
15、镜的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_; 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_射出。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_透镜。当u>2f时,成的是_、_的_像,应用是_。当f<u<2f时,成的是_、_的_像,应用是_。当u<f时,成的是_、_的_像,应用是_。3眼睛和眼镜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形成近视眼的原
16、因是晶状体太_,折光能力太_,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而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应戴_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应戴_透镜矫正。质量与密度知识清单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2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二、详细归纳1质量(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_。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和_的变化而变化。在国际单位制中
17、,质量的主单位是_,符号为_。(2)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是_。(3)托盘天平的使用:a.把天平放在_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b.调节横梁两端的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c.把被测物体放在_盘,用_向_盘加减砝码并调节_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_。2密度(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 (以上两空均选填“相同”或“不同”)。(2)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 ,用符号 表示。密度的国际单位是_,符号是_,常用单位是g/cm3
18、。1g/cm3=_kg/m3。(3)密度的计算公式是_,其两个变形公式分别是_、_。3测量物质的密度(1)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的_的工具,常用_做单位。1mL=_ cm3。(2)在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无论液面是下凹还是上凸,测量者在读数时视线都应与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在 。(3)测量(不吸水)固体体积的方法:第一步,在量筒内加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V1;第二步,将被测物体用细线系牢,并缓缓浸入量筒内的水中(或用细针将物体压入水中),记下水和被测固体的总体积记为V2,则被测固体的体积为V 。其中“适量的水”有两重含义:一是 ;二是水和被测固体的总体积不能超过 。(4)用天平测出物体的_,
19、用量筒测出物体的_,利用公式_计算物体的密度。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中,应先测_,再测_,否则固体沾上水后,会使测得的质量偏大,增大实验误差;测量液体密度是通过测量倒入量筒的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来求的。4密度与社会生活(1)一般情况下,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体积_,质量_,所以物体的密度会_。冷空气和热空气发生对流形成风,是因为冷空气的密度比热空气的密度_。(2)对于水来说,4时密度最大,当其温度高于4时,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当其温度低于4时,密度随温度的降低而_,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_。(3)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之一,利用物质的密度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鉴别
20、物质的类别。力运动和力知识清单一、课标要求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3.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二、详细归纳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常用字母F表示;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牛,用符号 表示。凡是提到力,至少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 物体,另一个是 物体。2.相互作用: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 的。3.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也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大小的变化和运动
21、 的变化。4.三要素:力的 、 和 叫做力的三要素。5.示意图:人们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标出力的作用点,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方式叫做力的示意图。其中,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 ,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 。有时还要在线段的末端标出力的符号及具体数值。二、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1.弹力:物体受力后会发生形变。若撤去作用力后,物体能恢复原状,则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物体因发生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我们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2.弹簧测力计作用及构成: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 的大小的工具,它主要是由弹簧、指针、刻度盘和挂钩
22、等组成。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 ,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弹簧的 能反映拉力的大小。使用方法:首先看清弹簧测力计的 ,即测量范围,待测力的大小应在测力计的测量范围之内。明确弹簧测力计的 ,也就是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测力前要检查指针与零刻度线是否 ,如果没有,则要进行调节。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 ,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三、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通常用字母G来表示,它的施力物体是 ,方向是 ,重力的作用点叫 。2.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物体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当物体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
23、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即G= 。四、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研究过程:控制变量过程:让滑块从斜面相同高度自由滑下,目的是 。实验推理法: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水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 ,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 。假如平面绝对光滑,滑块将会做 。(2)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我们周围的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因此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2.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 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2)决定因
24、素: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只与 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受力 (选填“有关”或“无关”)。五、力的平衡1.平衡力: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 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作用在 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六、摩擦力1.分类:摩擦力可分为 、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 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3)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和 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
25、擦力越 。(4)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压力或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压力、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 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压强知识清单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2.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4.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二、详细归纳一、压强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大小和 大小有关。2.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压力可以由重力引起,也可以与重力无关。物体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时,它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静止在斜
26、面上时,它对斜面的压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 与 的比叫做压强。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引入的一个物理量,计算公式是p= ,单位是 ,称为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 。4.改变压强的方法:当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当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与增大压强的方法相反。(均选填“增大”或“减小”)二、液体的压强1.(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 (2)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27、液体的 有关,在同一深度,液体的 越大,压强越大。2.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实验时采用转换法,利用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侧液面的 ,间接显示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处液体压强的大小。3计算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是: ,式中是指液体的 , h指液体的 ,即液体内部某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由公式可以看出,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 和液体的 有关。三、大气压强1.著名的 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的值。2.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 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 Pa。3.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4.液面上方的气压越 (选填“大”或“小”
28、),液体的沸点就越高。高压锅密封性能好,锅内水蒸气的压强比外界大气压强 (选填“大”或“小”),这样水的沸点就会 (选填“升高”或“降低”),食物容易被煮熟。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液体和气体均具有流动性,我们称之为流体。无论气体还是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均选填“大”或“小”)2.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而产生的 ,使飞机获得了向上的升力。浮力知识清单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2.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详细归纳一、浮力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填方向)的力,这个力叫
29、做浮力。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产生的。2.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1)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物体所受重力G;(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G;(3)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之 (选填“和”或“差”),即F浮= 。3.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F浮= G排 = ,从公式可以看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和 有关,而与物体的密度、体积、形状,液体的体积、重力等均无关。二、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1.从力的角度: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1)若F浮 G物,物体上
30、浮,直至漂浮在液面上。(2)若F浮 G物,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悬浮或漂浮。(3)若F浮 G物,物体下沉,直至沉入底部。(均选填“”、“”或“”)2.从密度的角度:如果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均匀,且是实心的,可以从比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来判断其浮与沉。(以下空格均选填“”、“=”或“”)(1)若物 液,物体上浮,直至漂浮在液面上。(2)若物 液,物体悬浮。(3)若物 液,物体下沉,直至沉入底部。三、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是轮船按设计的要求装满货物时排开的水的_,轮船工作时,处于_(选填“漂浮”或“悬浮”)状态,F浮=G总。知道了轮船的排水量m排液就知道了轮船
31、所受的浮力,F浮_ =G排液。同一艘轮船由密度较小的液体中进入密度较大的液体中时,所受浮力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体会_(选填“上浮”或“下沉”)一些。2.潜水艇是通过 来实现浮与沉的。3.热气球是靠改变气球内部气体的 来实现浮沉的。通过加热,使球内气体的密度不断降低,当球内气体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时,热气球便会上升。功和机械能知识清单一、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3.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4.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32、。二、详细归纳一、功1概念:当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说此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有_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该力的_上通过了距离。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3公式:W=_。4单位:J。1J=_ N·m。5.不做功的三种情况:物体受到了力,但保持_。物体由于_移动了距离,但不受力。物体受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互_。二、功率1概念:物体所做的_与做功所用_的比值。2. 意义: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3公式:_。4单位及换算:1 W(瓦特)=_J/s,1kW=_W。三、动能和势能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_,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能量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
33、都是_。2动能(1)概念:物体由于_具有的能。(2)影响因素:物体的_和运动_的大小。(3)关系:运动物体质量越_,速度越_,动能就越大。3重力势能(1)概念:物体由于_而具有的能量。(2)影响因素:物体的_和被举的_。(3)关系:物体的质量越_,被举得越_,重力势能就越大。4弹性势能(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_而具有的能量。(2)影响因素:物体的_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5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_。四、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_。2机械能转化与守恒: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只有_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_,即机械能_。简单机械知识清单一、课标要求1.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
34、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二、详细归纳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_转动的硬棒。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O:杠杆绕着_的点。动力F1:使杠杆_的力。阻力F2:_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从支点到_的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_的距离。3杠杆的平衡条件平衡判断: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_状态或绕支点_转动状态。内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_。4杠杆的分类类别结构特征杠杆平衡时特点举例省力杠杆l1 _ l2F1 _ F2省力费_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
35、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费力杠杆l1 _ l2F1 _ F2省_费力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竿等臂杠杆l1 _ l2F1 _ F2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天平、定滑轮二、滑轮1定滑轮(1)定义:滑轮的轴_。(2)特点:使用定滑轮能够改变_,但不能_,它实质是一个_杠杆。2动滑轮(1)定义:滑轮的轴可以随物体_。(2)特点:使用动滑轮能够_,但不能改变_,它实质是一个_的杠杆。3滑轮组(1)定义:把定滑轮和动滑轮连起来组成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_,又可以改变力的_。(3)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有关。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动滑轮和物体被几段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动滑轮
36、和物体总重的几分之一,即F= 。三、机械效率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1)有用功:一般来说,使用竖直方向的滑轮组提升重物G上升高度h时,W有用_;使用水平方向的滑轮组拉动物体前进距离s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f,W有用_。(2)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_的功。公式:W额外= W总W有用。(3)总功:有用功与_的和。公式:W总=W有用W额外=Fs。2概念:_的比值。3公式:_。4特点:有用功总是_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_1。5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1)增大有用功:_物体的重;(2)减小额外功:_动滑轮的重、绳重;_滑轮与绳间的摩擦。 内能知识清单一、课标要求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
37、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2.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4.了解内能和热量。5.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二、详细归纳一、分子热运动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 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和 。2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 和 之间。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剧烈,扩散越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分子之间有 。3分子间的作用力固体物质很难
38、被拉断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固体、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二、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与分子 的总和。2影响因素:对同种物质而言,温度、 和状态都对物质的内能有影响,温度升高,内能 ;温度降低,内能 。3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1)热传递:规律:物体吸热,内能 ;物体放热,内能 。实质: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 。条件:发生热传递的两种物质必须存在 。热量: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 的多少。(2)做功:规律: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 。实质: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 。外力对物体做功, 能转化为 能。物体对外做功, 能转化为 能。三、
39、比热容1.比热容的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 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的单位: ,计算公式: 。3水的比热容:数值:c水= 。物理意义:1kg水温度升高10C吸收的热量是 。应用:利用水 的特性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内能的利用知识清单一、课标要求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2.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3.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二、详细归纳一、热值和热机 1热值的定义:我们把某种燃料完全燃
40、烧放出的 与其 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在数值上等于1kg(1m3)某种燃料 所放出的热量。其单位是 (或J/m3),计算公式:Q= (或Q= )。2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及特点:吸气冲程;压缩冲程,是 能转化为为 能;做功冲程,是 能转化为 能; 冲程。二、热机的效率1定义:用来做 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 放出的能量之比。2提高效率的方法:尽量减少各种热量 ;尽量减小 ,保持良好的 ;尽可能使燃料 。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 不同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2能量既不会凭空 ,也不会凭空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 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 ,这就是
41、能量守恒定律。 电流和电路知识清单一、课标要求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3.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4.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二、详细归纳1电荷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现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摩擦引起 发生了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电。 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电荷。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检验物体是
42、否带电的仪器叫 ,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金属箔片张角越大,说明验电器所带的同种电荷越 。原子结构: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带 电的原子核和带 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的电荷量为 C。导体和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石墨(碳棒、铅笔芯)、酸、碱、盐的水溶液等;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橡胶、陶瓷、塑料、干木柴、干燥的空气等。2电流形成:电荷的 形成电流。物理学中把 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的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 经过用电器流向 。发光二极管具有 导电性。3电路的构成和状态组成: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
43、的路径叫 。其中提供电能的装置是 ;消耗电能的装置是 ;控制电路通断的是 ;输送电能的是 。电路的三种状态:人们把正常接通的电路,即用电器能工作的电路叫做 ;电路中如果某处被切断,电路中就不会有电流通过,这种情况叫做 ;直接用导线将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这种情况叫做 。4.串联和并联a.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串联电路特征: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回电源负极的途中,只有 条通路。任何一处断开(或用电器损坏),整个电路无法工作。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所处的位置 。b.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并联电路特征:电流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不止一条通路。某一处支路断开,其他支路仍和电源构成通路,仍能工作。开关的控制作用与所处的位置有关,要利用一个开关控制整个电路,这个开关应该接在 上。5.电流的测量电流强度:用来表示电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危险品运输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对妈妈表达情感写抒情作文(15篇)
- 科创板上市企业财务尽职调查报告模板
- 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合同范本解析
-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协议
- 家庭装修合同款示范文本
- 一本好书分享读后感分享稿(8篇)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四级及答案解析
- 我和爸爸练垒球四年级日记400字15篇
- 质量控制流程单问题溯源高效处理版
- 敦煌课件讲解稿子
- 2025年环境工程师初级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眼科特检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课件
- 2025年教师职称-浙江-浙江教师职称(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初中信息技术)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摄影剪辑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京高校标准化食堂标准(2026版)讲解
- 专题1.4数学归纳法(高效培优讲义)
- 2025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 凿壁借光课文讲解
- 可靠性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