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二章血液_第1页
2019年第二章血液_第2页
2019年第二章血液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血 液一、单项选择题2.001 机体的内环境通常是指( )A.血液B .细胞内液C .组织间液D.细胞外液E .以上均是 2.002 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 A . 钠离子浓度B . 电解质渗透压C . 胶体渗透压D . 总渗透压E .氯离子浓度2.003 关于血浆渗透压的说明,正确的是( )。A. 血浆总渗透压近似于 0.9 NaCl 溶液B . 血浆总渗透压近似于 0.9 葡萄糖溶液C . 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大D . 血浆总渗透压对抗体液从毛细血管内滤出E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循环血量影响不大c.脆性增加D.血栓形成E .叠连加速2.005长期在低温(4 C

2、)下保存血液,红细胞出现()A.膜内Na+浓度下降,而膜外 K+浓度增加 B .膜内Na+浓度增加,而膜外 K+浓度减少C .膜内Na+浓度和膜外K+浓度均增加D .膜内Na+浓度和膜外K+浓度均减少E .膜内Na+浓度和膜外K+浓度均不变2.006 下列关于白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白细胞可以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逸出管外B . 白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c. 白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D . 白细胞不能作变形运动E .白细胞具有化学趋向性2.007 血浆 pH 值主要决定于哪种缓冲对( )。A. KHCO3/H2CO3B . K2HPO4/KH2PO4c . NaHCO3/H2CO3D.

3、Na2HPO4/NaH2PO4E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D. Y-球蛋白E. 白蛋白2.009 体液中蛋白质的浓度( )。A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B .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 .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E .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2.010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 . 与血浆容积之比B . 与血管容积之比c .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 .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E .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2.011 红细胞沉降率变大多半是由于( )。A . 红细胞比容增大B . 红细胞比容减小c . 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D . 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E .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c.红细胞提取物D

4、 .促红细胞生成素E .促肾上腺皮质素2.013 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A.肾和肝B .脾和肝c . 胸腺和骨骼D. 肺E .淋巴结 2.014 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A . 凝血酶原形成 - 凝血酶形成 - 纤维蛋白原形成B . 凝血酶原形成 - 凝血酶形成 - 纤维蛋白形成c.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 凝血酶形成 -纤维蛋白形成D.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 凝血酶原形成 - 纤维蛋白形成E .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2.015 血小板聚集的第一时相由下列哪种因素引起( )。A . 血小板释放内源性 ADPB . 血小板释放内源性 ATPc . 血小板释放

5、 5- 羟色胺D . 受损伤组织释放 ADPE .受损伤组织释放ATP2.016 关于生理止血机理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局部缩血管反应持续时间短D .出血时间比凝血时间短E .血小板减少时,出血和凝血时间均不变2.017 凝血块回缩是由于( )。A .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B .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c. 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D. 血小板的收缩蛋白发生收缩E . 以上都不是2.018 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 .增强抗凝血酶山与凝血酶的亲和力c.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D .抑制因子X的激活E . 以上都不是2.019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

6、)A. 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B. 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c. 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需要外加因子D. 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E .激活因子区的途径不同c.加速因子叩复合物的形成D .加速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E .使因子別的作用加强2.021 柠檬酸钠的抗凝作用是( )。A .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B .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解离的络合物c. 抑制凝血酶的活性D. 中和酶性凝血物质E . 以上都不是2.022 下列凝血因子中,不属于蛋白质的是( )A.因子IB .因子HC .因子WD.因子山E .因子X2.023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 红细胞上的受体类型

7、B.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 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 .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2.024因子毗复合物的作用是()。B. 激活因子X的作用加快C .使Ua激活因子I的作用加快D 激活因子区E .以上都不是2.025 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B .细胞内液C .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 . 组织间液E .血液2.026 细胞外液是指()。A . 组织液B . 淋巴液C . 脑脊液D . 血浆E .以上都是2.027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A . 葡萄糖B . Na+C . K+D . 球蛋白E .白蛋白B . 20 30%C . 40 50%D . 6

8、0 70%E . 70 80%2.029 血液占体重的()。A. 6 8%B . 10 12%C. 12 14%D. 14 16%E. 16 18%2.030 维生素 B1 2和叶酸缺乏将导致()A . 再生障碍性贫血B . 缺铁性贫血C . 恶性贫血D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 . B型地中海贫血2.031 内因子缺乏将患()。A . 再生障碍性贫血B . 缺铁性贫血C . 恶性贫血D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 . B 型地中海贫血B . 缺铁性贫血c.恶性贫血D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 . B型地中海贫血2.033 将血沉快的动物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的动物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将 ()。A. 加快

9、B .减慢c . 在正常范围D . 先不变后加快E .先不变后减慢2.034 将血沉正常的动物红细胞放入血沉快的动物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将 ()。A . 加快B . 减慢c . 在正常范围D . 先不变后加快E .先不变后减慢2.035 执行细胞免疫功能的白细胞是()。A. T 淋巴细胞B . B 淋巴细胞c . 巨噬细胞D . 单核细胞E .噬碱性粒细胞A. T淋巴细胞B . B淋巴细胞C. 巨噬细胞D .单核细胞E .噬碱性粒细胞2.037 下列哪项不是血清的特点()。A . 缺乏纤维蛋白原B . 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C . 缺乏某些凝血因子D . 含有大量的清蛋白E .含钙离子较少2

10、.038 下列哪项不是血浆总渗透压的特点()。A . 近似于 0.9 NaCl 的渗透压B . 相当于 300 毫渗透压单位C .主要由Na+和Cl-所形成D . 对抗毛细血管内液体流出E .近似5%葡萄糖的渗透压2.039 下列叙述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A . 运输物质B . 缓冲 pHC . 参与抗体的免疫功能D . 参与生理止血过程E .加快血流速度2.040 引起血沉加快的原因是()。A.血浆球蛋白增多B .血浆白蛋白增多C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D .血浆磷脂增多E .血浆中钠离子增多2.041 缺铁性贫血时()。A . 红细胞数明显减少B . 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C . 红细

11、胞体积代偿性增大D .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此病E .血色素含量明显下降2.042 下列不属于脾脏机能的是()。A . 造血和破坏红细胞B . 储存血小板C . 免疫功能D . 修整红细胞E .破坏血浆白蛋白2.043 下列情况哪项可使血沉加快()A . 血沉加快的红细胞置入正常血浆B . 正常红细胞置入血沉加快的血浆C . 血液中白蛋白增加D . 血液中球蛋白减少E .血液中加入钠离子2.044 不属于凝血酶的作用是()。A.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E.激活因子XMC.加速因子复合物与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D .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稳固的纤维蛋白多聚体E .使纤维蛋白原水解成

12、纤维蛋白单体2.045正常机体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 的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血液流动快B .血管内膜光滑完整C.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D. 有抗凝物质存在E .血管内膜损坏暴露出胶原纤维2.046 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延缓和防止凝血()。A.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B. 血液置于硅胶管中C. 血液中加入肝素D. 血液中加入维生素 KE .血液放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2.047 下列哪项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点()。A. 由因子川发动B. 所需时间较内源性凝血途径短C. 不需要钙离子参D .需要因子四参与E .由因子V发动2.048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 )。A .抗凝血酶IB .抗凝血酶

13、川和肝素c.氯化钠D. 肝素E. 白蛋白2.049 占体液总量最多的部分是 ()。A. 组织间液B .血浆c. 细胞内液D. 脑脊液E. 淋巴液2.050 下列哪种离子较易透过红细胞膜( )。A. 铁离子B. Ca2+c. K+D. Na+E. Cl- 和 HCO-2.051 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 ()。A. NaHCO3/H2CO3B. Na2HPO4/NaH2PO4c. KHCO3/H2CO3D. K2HPO4/KH2PO4E. 蛋白质钠盐 / 蛋白质2.052 马血浆的正常pH值为()A . 7.20 7.55B . 6.35 6.45c. 8.35 8.45D. 7.657.75E.

14、 7.27 7.492.053 生理学上,常把下列哪种物质叫做碱储( )。A. Na2HPO4B. NaH2PO4c. KHCO3D. K2HPO4E. NaHCO32.054 使血小板聚集第二时相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物质是()。A. 外源性的 ADPB. 血小板内的 cAMPc. 血小板释放的 5-羟色胺D. 外源性的 cAMPE. 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的 ADP2.055 下列凝血因子中,除哪个外均为无活性的酶原()。a .因子nB .因子区C .因子XD.因子幻E .因子XM2.056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主要物质是( )。A.维生素B6和叶酸B .维生素B1和叶酸C .维生素B2和叶酸D .维生

15、素B12和叶酸E. Fe2+ 和叶酸 2.057 释放组织胺的细胞是( )。A. 嗜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巨嗜细胞E. 淋巴细胞2.058 释放组胺酶的细胞是( )。A. 嗜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巨嗜细胞E. 淋巴细胞2.059 健康动物血液的比重约为 ()。A . 1.050 1.060B . 1.070 1.080C. 1.025 1.030D. 1.0011.035E. 1.015 1.025二、判断正误题2.001 家畜机体内的大部分体液存在于组织间隙。2.002 血浆蛋白含量越少,则血浆比重越大。2.003 红细

16、胞沉降率既决定于血浆的性质,又决定于红细胞本身的特性。2.004 血液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其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2.005 血浆中存在许多缓冲对,其中以NaHCO3/H2CO这对最为重要。2.006 因为球蛋白的分子量比白蛋白大,因此在同等浓度时,球蛋白产生的胶体渗透压 比白蛋白高。2.007内源性凝血过程是由因子X激活而开始的。2.008 许多凝血因子都是蛋白酶,它们可将肽链分解为很多个氨基酸。2.009 血液在试管内发生凝固,这是外源性凝血过程。2.010 把红细胞置于 0.9 NaCl 溶液中,红细胞将保持正常体积。2.011 动物在缺氧环境中,促使肾脏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红细胞数增多。

17、2.012 红细胞在与其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中即能保持原体积不变。2.013 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成为血清,血浆中的凝血因子与血清中的相同。2.014 成年雄性动物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一般均较雌性动物多,主要是由于雄激素 的作用。2.015血液长期在4C保存时,红细胞膜内外Na+, K+浓度与正常时比有明显差异。2.016 机体的内环境就是指血液而言。2.017 某一体重为 300Kg 的健康成年动物,其体液重量约为24Kg。2.018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与血细胞容积之比。2.019 在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2.020血浆总渗透压近似于 0.9 NaCl 溶液的

18、渗透压。2.021嗜酸性粒细胞能产生前列腺素 E1 和 E2。2.022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2.023 缺铁性贫血的特征是血红蛋白含量可以不变,但红细胞数目肯定明显减少。2.024 肝素最主要的作用是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2.025血浆中最主要的生理性抗血物质是抗凝血酶川和肝素。2.026 血浆蛋白不参与生理止血过程。2.027 血浆蛋白没有缓冲酸碱变化的作用。2.028 血液中的球蛋白增加可使血沉加快。2.029 血液中的白蛋白增加可使血沉加快。2.030 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可使红细胞沉降率减少。三、填空题2.001 细胞内液占体重的 ,

19、细胞外液占体重的 ,细胞外液中 在血管外构成组织液, 在血管内成为血浆。2.002 一般来说,动物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得的 。2.003 外源性凝血过程是因子川和因子 形成复合物,在 Ca2+存在的条件下激活因子X生成Xa 的。2.004 促使血小板第一凝集时相的最重要的化学物质是 源性的 _。2.005 成年公畜的红细胞数比母畜多,原因是公畜体内的 水平较高的缘故。2.006 血小板主要有 、和吸附等生理特性。2.007 红细胞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快慢,关键在于红细胞是否发生 。2.0085 溶液的渗透压数值与哺乳动物的 渗透压值相当。2.009 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基本化学因素是 。2.010 血

20、液凝固的三个阶段都需要 的参与。2.011 肝素主要是由 产生,其化学本质是 。2.012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 的各种 和相对稳定。2.014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的 形成,而血浆的 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2.015T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与 免疫有关;而 B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与 免疫有关。2.016 生理学上,常把 中的 含量看作是血液的碱储。2.017 机体缺乏维生素 K 将导致血凝时间 ,主要原因是肝脏 形成减少。2.018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 和 。2.019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 。2.020抗凝血酶川的主要作用是与 吉合形成复合物,使之 。2.021肝素的主要作

21、用是 凝血酶川与 的亲合力。2.022 通常将 对盐溶液抵抗力的大小,叫做红细胞的渗透脆性。2.023 嗜碱性粒细胞可释放 和;而嗜酸性粒细胞可释放 、和。2.024 在凝血因子中,除和磷脂外,其余的都是蛋白质。2.025 具有很强的吞噬和变形运动能力,且能释放过氧化酶和溶菌酶的白细胞是 细胞。四、名词解释2.001 内环境2.002 血浆和血清2.003 红细胞比容2.004 红细胞沉降率2.006 促红细胞生成素2.007 化学趋向作用2.008 碱储2.009 内源性凝血2.010 血型五、简答题2.001 血小板有何生理特性?2.002 简述血小板的生理功能。2.003 最重要的纤溶酶

22、原激活物有几种?2.004 白细胞包括哪些种类?2.005 内环境理化特性主要是指什么?2.006 简述血液的功能?2.007 简述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 ?2.008 简述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2.009 简述脾脏的主要机能?2.010 简述正常机体血管内血液不凝固的原因?六、论述题2.001 机体剧烈运动和处于缺氧环境时,血液红细胞数目有何改变?原因是什 么?2.003 试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2.004 试述纤维蛋白溶解及其生理意义?一、单项选择题2.001D2.002D2.003A2.004E2.005C2.006D2.007C2.008E2.009B2.010E2.011D2.012D2

23、.013B2.014C2.015D2.016E2.017D2.018B2.019D2.020B2.021B2.022C2.023C2.024B2.025C2.026E2.027B2.028D2.029A2.030D2.031D2.032A2.033C2.034A2.035A2.036B2.037D2.038D2.039E2.040A2.041B2.042E2.043B2.044E2.045E2.046D2.047A2.048B2.049C2.050E2.051A2.052A2.053E2.054E2.055E2.056D2.057C2.058B2.059A、判断正误题2.001 错机体内的组织

24、间液约占体重的 15,而细胞内液约占体重 40,所 以体内的大部分水存在于细胞内液。2.002错血浆的比重为1.0251.030。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越多,则血浆比重越大。2.003 错红细胞以其凹面互相叠连而形成一叠叠红细胞的现象称为叠连。红细 胞叠连的速度主要决定于血浆的性质,而不在红细胞本身。2.004 对2.005 对2.006 错由于白蛋白分子量小,在同等浓度时,白蛋白的数目远多于球蛋白的 数目,所产生的胶体渗透压比球蛋白高。正常情况下,75的血浆胶体渗透压来自血浆白蛋白。2.007错内源性凝血过程是由因子刘的激活开始的,血管内膜下组织,特别是 胶原纤维与因子刘接触,可使因子刘激活形成刘

25、 a。2.008 错许多凝血因子都是蛋白酶,但它们被激活之后,只能对肽链进行有限 的水解,产物一般为肽类。2.009错完全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逐步使因子X激活的,叫做内源性凝血激活 途径。参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不仅有血浆的凝血因子,而且还有组织因子, 所以血液在试管内发生凝血应是内源性凝血过程。2.010 对2.011 对2.012 错欲使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溶液必须即是等渗又是等张的。2.013 错血液凝固形成的血块回缩后析出的液体称血清,血凝过程中部分凝血 因子被消耗。2.014 对2.015 错血液长期在低温保存,由于红细胞膜上的钠泵转运能力降低,使钾离 子、钠离子均顺浓度差扩散,而出现膜

26、内钠离子与膜外钾离子浓度均增加的现 象。2.016 错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它包括血浆、细胞间液、淋巴液、脑脊 液等。2.017 错体液约占体重的 60,故应为 180kg。2.018 错红细胞比容是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2.019 错就是血浆胶体渗透压。因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蛋白形成,血浆 蛋白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故能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2.020 对2.021 对2.022 对2.023 错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比正常少,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轻度贫血 时,红细胞数下降不一定明显。2.024错其主要作用是增强抗凝血酶川与凝血酶的亲和力。2.025 对2.026 错血浆蛋白

27、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收白原。其中纤维蛋白原是血液 凝固所必需的重要物质。2.027错因为血浆中的缓冲对除NaHCO3/H2CQ外,还有白蛋白和它的钠盐, 亦起缓冲酸碱变化作用。2.028 对2.029 错白蛋白与红细胞一样,都带负电荷,基于同电性相斥,使叠连不易发 生。故血沉减慢。2.030 错因为纤维蛋白原带正电荷,红细胞带负电荷,从而降低了红细胞表面 的电荷量,红细胞间的相斥力减弱,叠连加快,血沉加快。、填空题2.00140 20 7520 2.0026 8%2.003 VD2.004 内 ADP2.005 雄激素2.006 粘着聚集释放收缩2.007 血浆叠连现象2.008 葡萄糖血

28、浆2.009ADP2.010Ca2+2.011 肥大细胞直链多糖酯2.012 细胞外液化学成分理化因素2.013 外 20%2.014 白蛋白球蛋白2.015 细胞体液2.016 血浆 NaHCO32.017 延长凝血酶原2.018抗凝血酶川肝素2.019IgG2.020 凝血酶失活2.021 增强凝血酶2.022 红细胞低渗2.023 组织胺肝素组胺酶 PGE1 PGE2 2.024因子W2.025 中性粒四、名词解释2.001 通常将细胞外液叫做机体的内环境,以区别于整个机体生存的外环境。2.002 血液中除去细胞成分后乘下的淡黄色或无色半透明液体叫做血浆;血液 凝固后,血快逐渐收缩,析出

29、的透明液体叫做血清。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 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其次是血清中一些激活的凝血因子含量高于血浆。2.003 每 100ml 血液中被离心压缩的血细胞所占的容积, 叫做红细胞比容, 又 叫红细胞压积。2.004 如果把动物血抽出,加抗凝剂后置于一垂直竖立的血沉管内,由于红细 胞比重较血浆大,红细胞将逐渐下沉,在一定时间内,红细胞沉降下来的距离, 叫做红细胞沉降率。2.005 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叫做红细胞渗透脆性。2.006 动物缺氧时,将促使肾脏生成一种使红细胞增生的物质,叫做促红细胞 生成素。它的作用主要是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2.007 在白细胞的周围环境中,有

30、一些化学物质能引起白细胞按照这些物质的 浓度梯度向它们趋近,这就是白细胞的化学趋向作用。2.008 当组织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入血时,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就与之作用,而 生成较弱的碳酸和中性盐,使酸度降低,血液的酸碱度得以恢复正常。生理学 上,常把血浆中碳酸氢钠的含量称为碱储。2.009 内源性凝血是指参加血凝的全部物质都存在于血浆之中,例如血管内膜 损伤或抽出血液置玻璃管内所发生的凝血情况。2.010 血型就是血细胞上特异抗原的类型,虽然在白细胞和血小板上也发现血 型,但通常血型仅指红细胞抗原的类型。五、简答题2.001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有:1. 粘附当血管损伤而露出血管内膜下的胶原组织时,血小板

31、就粘附在胶原纤维 上。2. 聚集血小板彼此间互相聚合起来,根据 ADP释放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第一和第 二两个时相。3. 释放反应血小板受刺激后,可将储藏颗粒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如 5- 羟色胺、 ADP等)释放出来。4. 收缩血小板具有收缩蛋白,可紧缩血凝块,从而加速和加固止血作用。5. 吸附血小板能吸附血浆内的许多物质,促进凝血的发生。2.002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1. 止血功能当小血管损伤而露出血管内膜下的胶原纤维时,血小板就立即粘附 与聚集,同时释放5-羟色胺、儿茶酚胺和ADP等活性物质,形成止血栓,以利 止血。2. 凝血功能血小板内含有多种凝血因子。以血小板第三因

32、子(PF3) 最为重要,它提供的磷脂表面是凝血反应的重要场所,从而加速血液凝固。3. 对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血小板对纤维蛋白溶解起抑制和促进两方面的作用。 在血栓形成的早期,血小板释放抗纤溶因子,促进止血。在血栓形成的晚后期, 血小板一方面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促使纤维蛋白溶解;另一方面,释放 5-羟 色胺、组织胺、儿茶酚胺等 , 刺激血管壁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 , 间接促进纤维蛋 白溶解,保证血流畅通。4. 营养与支持作用血小板能迅速填补和修复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形成的间 隙,而表现营养与支持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2.003 主要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有三类:第一类是血管激活物,是在小血管内皮 细胞中合成

33、,血管内出现血纤维凝块时,可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大量激活物。 第二类是组织激活物,主要是在组织修复、伤口愈合等情况下,在血管外促进 纤溶。如肾脏合成与分泌的尿激酶等。第三类为依赖于因子刘的激活物,如前 激肽释放酶被刘a激活后,生成的激肽释放酶即可激活纤溶酶原。这一类激活 物可能使血凝与纤溶互相配合并保持平衡。2.004 白细胞按细胞质内有无嗜色颗粒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颗粒细胞,包 括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另一类为有颗粒细胞,简称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1. 中性粒细胞特点是变形运动活跃,吞噬能力很强。对细菌产物的直接和间接 趋化作用都很敏感。2.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

34、形运动能力,但吞噬作用不明显。其主要功能是抑制嗜 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过敏作用及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它可释放 PGE1、 PGE2和组胺酶。3. 嗜碱性粒细胞其结构与功能都与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相似。能释放组织胺、过敏性慢作用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A、肝素等活性物质。4. 单核细胞能分裂增殖,能作变形运动,但吞噬能力很弱。当单核细胞进入肝、 脾、肺、淋巴结和浆膜腔等部位时,转变成巨噬细胞,其特点是体积增大,溶 酶体和溶菌酶增多,唯增殖能力丧失。又将二者合称为单核巨噬系统。5. 淋巴细胞是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细胞,根据其功能不同又分为B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2.005 通常

35、将细胞外液叫做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主要是指细胞外 液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 又保持相对恒定,这种相对恒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006 血液的功能主要有:1. 参与氧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及机体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它各种废物 的排除,都要通过血液来实现。2. 参与机体理化因素平衡的调节由于血液内的水量和各种矿物质的量都是相对 恒定的,所以对于温度及其它理化因素的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 参与机体的功能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和组织代谢产物,都需要通过血 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4. 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免疫

36、物质能吞噬细菌、产生免疫作用。2.007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点: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而血清缺 乏纤维蛋白原。血浆含有凝血因子而血清缺乏凝血因子。血清是血液凝固 后析出的液体,因而与血浆比较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2.008 血浆蛋白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1. 白蛋白的主要生理作用:一是组织修补和组织生长的材料。二是形成血浆胶 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三是能与游离脂肪酸这样的脂类、类固醇激素结合,有 利于这些物质的运输。2. 球蛋白分为a、B和丫三类,丫球蛋白是抗体;补体中的 C3 C4为B球 蛋白。3. 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物质。 2.009 脾脏的主要机能有:1. 能生成淋巴细胞,贮存血小板2. 能辨识和吞噬衰亡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等。3. 脾脏中的巨噬细胞能起“修整”红细胞的作用。4. 脾脏还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脾脏内的巨噬细胞可吞噬进入体内的异物。2.010 血流的畅通是组织细胞有充足血液供应的重要保证。正常机体内血液在 血管内处于流动状态,是不会发生凝固的,其原因主要有:正常机体内血流 较快,不易发生血凝;正常机体的血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