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孩子改变必家长先改变_第1页
欲孩子改变必家长先改变_第2页
欲孩子改变必家长先改变_第3页
欲孩子改变必家长先改变_第4页
欲孩子改变必家长先改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欲孩子改变必家长先改变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的自我成长同里实验小学心理咨询师马国英我多陪陪她,情况也许会好一些”“我们的文化水平不高”殊不知,每亲子关系,顾名思义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父母把生命赐予孩子,家长和孩子之间应该有最亲密的关系。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常常会觉得孩子不愿意把心中的想法与自己分享。每当有不同意见或不满时, 家长又不知如何处理, 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甚至产生裂痕。可以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常 常会让“爱心有余,方法不够”的父母陷入窘境。我接触过很多的学生家长, 他们在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时,都有一些自责或“假如者内疚的心态,觉得自己没有完全做好孩子的工作。他们常常

2、会这样说:代的父母都会把自己所知的、最好的东西给予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百分 之百的。所以,家长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念: 我们对孩子尽心尽力了, 都是好家长,只是如同人生中其他的事情一样,我们还有许多办法,能将教育孩子的事情处理 得更好。至于家长的这种内疚心态,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好处是能驱使家长积极寻求、 学习更多的知识,协调改善亲子关系; 不足之处是这样的心态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一一爸爸妈妈的确对不起我,欠了我一些东西。所以,有的孩子在吵闹的 时候,会以此为凭借而有过分的要求或抱怨。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出现一些问题也 是在所难免的。假如父母光用语言来教育,那效

3、果也许是苍白的。有人曾笑谈: 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培训班,无奇不有。参加培训是很时髦的事情,也是各行各业必须的。 但是,鲜见有俊男靓女在生育儿女之前先去考一张“父母家教上岗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家长自己先有正确的心态、意 识,正确的语言、行为,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拥有成功的人生。由此可见,家长的自我成长有多么的重要! 可以这样说: 欲孩子改变, 家长必须先来一些改变。本文中, 笔者想重点针对孩子在 10 至 12岁, 也即小学高年级的时候, 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与各位家长作一探讨。 那么, 就让我们从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开始吧。家

4、长自我成长一: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社会心理学家艾力-艾力逊研究指出:人是一生可以分为 8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心智成长的特定目标。如果该阶段出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发展,这个人会在生活上出现一些问题, 长大后他就需补回这个过程, 但要付出很大的人生代价。那么,孩子成长到 10 至 12 岁之间会有哪些重要的转变呢?让我们先来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一些心理特点:1、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随之迅速发展起来, 进入了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上升时期。他们已经有了独立意识。 心理发展中的独立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出容易固执己见、盲目地拒绝

5、他人的劝告和建议。2、在亲子交往方面,由于高年级小学生的独立意识大大增强,他们对父母的要求不再一味顺从,对父母过多的“看管”常常表示抗拒,因此,亲子之间的代沟明显加大,相互理解和沟通明显减少。3、高年级小学生的同伴交往进入了一个亲密共享的新阶段。此时,他们已经大大发展了对朋友这一概念的认识,认为朋友之间可以倾诉秘密、 相互帮助、相互分享的,认为友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形成、发展并得到巩固的,4、朋友之间应该相互信任和忠诚、做到同甘共苦。在这一时期两性交往就发生了变化,对异性有些朦胧的好感,但是出现相互攻击等现又不清晰。 所以很多同学就出现了本能的对异性的排斥现象,象。从大脑的发育来看,出生到

6、 12 岁这个阶段里,由神经元组成的网络连接会 不断发展出一些特别的组织,去配合某些学习、成长所需的条件。所以,家长必 须有理性的认识: 无论孩子做什么顽皮或不合常理的事, 他都是在学习而已。 在 他成长的过程中,做了一些让家长动气、失望、焦虑甚至绝望的举动,都不是他 的本意。如果家长不谅解、 不懂得配合孩子的这些转变, 对亲子关系会有很大的负面 影响:亲子沟通会快速地恶化,孩子会出现抗拒、隐瞒等行为。我们平常说的代 沟、反叛的性格都会在这个时候产生。 严重的甚至有态度冷漠、 离家出走的可能。那么,家长应该怎样与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呢? 家长自我成长二:变“埋怨责备”为“信任支持”案例一】晓

7、玲今年上六年级。她从小就很聪明,也很听爸妈的话,可近来变化较大。凡事总爱与父母顶嘴,自作主张,有时还偏要同父母“反其道而行之”。例如, 父母问她考试成绩, 她故意说考得不好。 家长平时工作忙, 想找个机会与她聊一 聊, 她却把家长拒之门外。 想让她报考重点的中学, 而晓玲偏选离家又远的普通 中学。家长十分焦急,不明白晓玲为什么突然这么不听话,更不知如何是好?其实,小玲的这些变化与大脑成长发育有关。 孩子从 13 至 14岁左右一直到 成人阶段,对大脑的发育来说,是一个“准大人”的阶段。孩子做的事都在模拟可以不阶段而成年人的行为, 因为他们内心里认为自己已经有做成人所做事情的资格,遵从大人的指示

8、而做事。所以, 10 至 12 岁是为了进入这个“准大人”做的准备工作。我们经常会觉得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喜欢事事有自己的主意。尽管他的主意大多不会很好,没有效果,但是他宁愿自己时时挨骂,也要坚持己见。原来, 为了准备踏入 “准大人” 阶段,孩子的脑子里开始了一个预编的程式。这个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孩子想甩开家长的手, 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就是不再顺从家长的安排。孩子在说的、做的当时,内心里有一份冲动。这份冲动来自于他脑里遗传基因预编的程序,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家长若明白这一点, 便不会一味地坚持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指示了。 毕竟家长是想让孩子他日成为一个能独立照顾自己、 成功处理人生中挑战的人

9、,那么甩开家长的手是必然的第一步。每当孩子做得效果不好时,家长应该肯定他的勇气,要对他有信心,支持他再试着找出新的办法。另外,多与他谈谈,听听他的想法与感受。若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便以为孩子叛逆了,处处不听话、事事顶嘴、沟通困难、关系就变得紧张。家长自我成长三:变“领导权威”为“知心朋友”案例二】老师找到小元的家长, 想了解最近小元在家里的情况。 原来, 最近小元的学习成绩下降较多, 特别是回家作业质量很差。 家长这才发现孩子近来喜欢与好朋友小辉一起玩, 两人几乎形影不离。 小辉是个爱打游戏的孩子。 小元的家长很担心孩子会学坏。而小元根本听不进家长的忠告,一意孤行。这就是 10 至 12 岁孩

10、子的交友问题。 这个阶段,孩子对结交朋友也会很固执。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家长为了防范孩子学坏, 往往对孩子加以限制。 这样,孩子就会有强烈的反映。处理不当,亲子关系变坏,严重的甚至离家出走。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呢?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心理成长的需要。当孩子完全成长后,在他的世界里得到同辈和朋友的接受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10 至 12岁年龄段的孩子, 内心想要学会与别人建立友谊, 而且要树立为友谊付出代价的意识。 在他的潜意识里, 家长反对的话就是不让他发展这份能力的意思,他当然要强烈地反抗了。其次,这个阶段的孩子眼里, “朋友”代表的价值观,和父母心中的一套价值观是不同的。他们认为“朋友之

11、间可以倾诉秘密、相互帮助、相互分享的,认为友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形成、 发展并得到巩固的, 朋友之间应该相互信 任和忠诚、做到同甘共苦。”比如,家长认为的“打游戏”是无意义的;可是孩 子可能崇拜朋友在打游戏的背后所表现出来的机智、计谋等品质。所以, 家长要去了解孩子内心的价值观。 如案例中, 小元的父母可以心平气 和地对孩子说, 既然小辉有资格做你的朋友, 那么,双方的父母也有资格做朋友, 鼓励孩子让家长认识那个人的父母。双方父母有了联系,双方都会更安心。当然, 最有效的办法是家长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 孩子已经进入一个新的 人生阶段,家长必须改变一下自己的角色了。过去,家长扮演的是带领、

12、指导、 权威的角色,这代表力量、正确的做法和标准。未来,家长若想与孩子有一份融 洽的沟通,那么去做孩子的朋友吧!放心,家长的绝对权威仍然有用的,但必须 收起来,待到绝对需要时再拿出来用。在这里, 我还要解释一下朋友与家长是不同的。 朋友间的地位是对等的, 是 相互支持、信任和帮助的。有困难和困扰时,朋友可以排忧解难。朋友不会逼对 方接受他的意见,而是无条件地接受对方,哪怕错了,也会原谅、鼓励、支持。对于关系已经很僵的亲子, 家长不妨这样做: 找一个双方都比较轻松的时刻, 主动与孩子谈谈自己的烦心事。 要知道, 主动说出内心的困扰, 是邀其做朋友的 表示。家长应主动与孩子建立这份友谊。家长自我成

13、长四:变“防不胜防”为“未雨绸缪”案例三】确切地说,这是一份关于中学生早恋的调查报告:中学生早恋的现状如何?他们对早恋持何态度?记者昨日在两所中学作了 问卷调查,调查人群分别为南京五中高二学生和人民中学初三学生,发放问卷 93 份。同时请来南京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所长徐萍对该调查作出解读。六成学生认为早恋美好学生看法在谈到对早恋的独到见解时, 他们的回答反映了一些真实想法: “早恋是正常的,是心理的变化”、“应当提倡,这是社会进步、开放的表现”很在乎过一个学生甚至写道: “早恋是伟大的”。一位女生的回答耐人寻味:程的浪漫,虽然结果都很心酸。”专家解读这说明中学生把早恋理解为对异性的好感、新奇,是一种令人振奋的体会。 更多学生把两性之间与众不同的友谊当成早恋,所以认为是美好的。 四成学生对早恋的认识处于朦胧状态, 分不清什么是早恋。明确反对早恋的同学则是接受了较传统的教育,他们用大家都能认可的标准去看问题。在今天的社会, 十三四岁的孩子便可能会有异性朋友,大部分家长没有这方面的训练,不知如何处理。只会不断地反对,结果孩子之间的交往转入地下,秘密进行。家长防不胜防,孩子的学习成绩由此下滑,无可救药。如果不想这样的情况出现, 那么在孩子还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