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审图审题、答题方法和策略_第1页
高考地理审图审题、答题方法和策略_第2页
高考地理审图审题、答题方法和策略_第3页
高考地理审图审题、答题方法和策略_第4页
高考地理审图审题、答题方法和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地理审图审题、答题方法和策略主讲 肖承超一、审图(一)地理的图象特点地理形象材料表达方式有:点、线、面、箭头、数、形象符号等,应认真阅读图例的文字说明。1、“点”常表示城市、港口、矿区、工厂、旅游点 等的确切地理位置;或起点终点等。 2、“线”有经纬线、等值线(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交通线、生产网络线、要素相关线条等。3、“面”工业、农业区;气候、地形、大洋区等。 4、“箭头”自然要素运动方向。(河流流向、地球运动;洋流、大气、生态物能、地壳物质等的循环) 区域生产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资本、技术、廉价劳力、产品、市场信息等)工艺流程等。 地理要素运动

2、箭头。(二)地理的数量特点定量定性分析地理数理统计图表。 1、 坐标统计以纵横时空比较为主,应约算勿精算:2、一定的时间比较空间发展差异;一定的空间比较时代、时段差异;近年来世界石油价格持续攀升,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读图并结合已掌握地理知识,回答问题。(10分) (2006地理卷上海卷)68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最显著的差异是 691993年后,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生产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的是 。目前我国可以出口的能源产品主要是 。7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开发利用持续增长最明显的是 。这种能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地区,主要原因是 7l与世界部分国家相比

3、,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首要问题是 。7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利用率呈逐渐 趋势。从建设和谐社会出发,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2、扇状统计、三角坐标统计图表达为“以要素结构组成分析为主”。、判断要素主次序列;、分析成因、评估及对策结题。41(45分)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2003年全国统一考试)(2)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2亿,读图6并分析: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 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 从城市流向乡村C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 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

4、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后果。3、柱状统计图以时序和空间对比分析为主:以揭示说明时空 分布特色;说明时空差异原因结题。2005年4月2830日,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API)增高,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读图1,回答12题。(2005高考北京卷)图1 1. 造成该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A. 气旋、冷锋B. 气旋、暖锋 C. 反气旋、暖锋D. 反气旋、冷锋 2. 该沙尘天气先后经过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它们依次是图中的( ) A. B. C. D. 4、等值线统计图以区域空间差异比较表达为主; 从数形状态分析区域特点:注意其稀密、平曲、开闭、 趋向,数值标准及单

5、位。相邻两根的线的关系是难点,应特别注意。分析成因及评价结题。图2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79题。(2005高考北京卷)图2 7. 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 A. 东B. 南C. 西D. 北 8. 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A.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 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C.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D. 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 9. 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 A. 钢铁厂B. 印染厂C. 化肥厂D. 服装厂5、直角坐标统计以两两要素相关

6、特点分析为主:应从特殊位相入手3、找峰值和谷值的坐标位置及变化趋势;以分析成因、评价其影响结题。图4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1012 题 。(全国文综I卷)10图4中、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11从图4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12此次监测

7、所处的时节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B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一霜叶(三)地图的功能特征地图依功能划分为1、“区域分布图”区位分析为主。目标为:识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 分析要素空间区位联系。 从主题要求出发评介区位优势或劣势,说出对策结题。一定的区域以史为鉴颂今或警世结题; 多区域以比较借鉴取经或突出特色结题;36. (36分)读图1112,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北海与南海的海水性质差异、资源优势与存在的环境问题。(8分) (2)分析南海沿岸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5分) (3)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指出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盛产天然橡胶的自

8、然因素。(6分)2、“概念图”概念形象化: 抓住线条和箭头的含义。类比概念的相关联系或本质差异结题;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图3中,为O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M1据此回答8-9题。(全国文综I卷)8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那么 A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 M2 BMl、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 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需要05个单位重量的M1、M2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1个单位重量的M1、M2 9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

9、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点中的 AN BP CQ DR 3、“原理图”说明地理事物成因。 紧扣符号含义及要素间的联系;扣其物质流和能量流。 分析该事物的影响结题; 39. (34分)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图6),回答问题。(2004地理天津卷)图6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4分)(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4分)(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9分)(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分)4、景观图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征为主。描述事物的区位、季节变化、阶

10、段变化。分析外貌特色的形成的原因结题。(三)许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与河流息息相关,自然造就了河流,河流养育了城市。(17分)(2004地理上海卷) 31读下面中外著名城市景观照片,完成表格:城市景观照片城市名称河流及所注入的海洋或河流城市所在地的地形区名称城市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及其成因河流在城市发展中的共同作用(1)(2)(3)5、“统计图”说明地理事物时序发展状态、空间演变规律、空间差异为主:(见前述)6、“联系图”反映各种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为主。抓住核心内容和根源等分析其关系。以整体性特点和意义分析结题。 40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30分)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

11、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6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4分)(2004地理全国卷2)a. 风力作用为主b. 流水作用为主c. 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d. 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6分)(2004地理全国卷2)7、“流程图”:反映生产工艺流程。 熟悉工艺流程,认识该产品的上下游联系。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及影响结题。 8、“漫画图”:环保为主。抓住与常规思维异常的形象、文字说明和画题。多为可持续发展类。二

12、、审文审文字材料对高考地理的答题文字的组织十分重要。 1、审文字材料中的地理概念,因题制宜,确定思路: 看问题的主题主题是命题的“眼睛”读文字材料 阅读图象材料。要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找“主语”确定题中主题,认定答题方向;找“状语”锁定季节(7月或1月份。锁定空间位置(VS记忆母图)。找“定语”锁定概念内涵外延,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 。 找“谓语”确定主宾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包括、不包括?因、果?找“宾语”选择题中的子项,成败在此一举。常用排除法,否定三项,找出目标项。客观题就是用文字表达。找“动词”动词会告诉你:在材料中的“人物”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在题中告诉你

13、“要答什么内容?” 组织文字、画图、选取字母等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这也是常丢分的原因。2、对图象处理过程为:看图名定主题 。 看图例锁定区域位置和地理要素; 看要素分布和空间联系. 分析、归纳、综合,推理出答案要点,罗列、。或甲、乙、丙、丁。3、注意地理试题均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主题要求、答题方向和提示条件。三、应对审题能力薄弱环节(一)学会审题A、选择题的审题步骤排错法:(1)题肢本身错;(2)与事实不符;(3)与题干无关排异法:(1)张冠李戴;(2)因果倒置;(3)二次推理怎样“排错”“排异”:(1)审题干;(2)审要求;(3)审题肢B、主观性试题的审题步骤主观性试题的类型:判断分析法;理解说明法;归纳演绎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审题过程及内容:审材料;审设问;审题分1定范围确定考察的模块。2定方向确定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问中的哪一问。3定中心确定试题要求考什么条目考和什么热点。4定性质从分数分配上确定考是简答题,还是简述题或论述题。5定方法确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