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件_第1页
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件_第2页
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件_第3页
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件_第4页
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中化学(选修)高中化学(选修)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模块 郭郭 裕裕 茂茂 杭州第十四中学杭州第十四中学 2007.8 2007.8模块模块5有机化合物基础有机化合物基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二、教学要求解读二、教学要求解读三、教学建议三、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模块教学内容呈现的特点本模块教学内容呈现的特点本模块的地位和作用本模块的地位和作用 有机化学基础的编写两种思路有机化学基础的编写两种思路 1 1。有机化学原理知识与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有机化学原理知识与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应用知识融合并进。以构性质应用知识融合并进。以自然、生产、自然、生产、生活中常见有机物为载

2、体,应用有机化学生活中常见有机物为载体,应用有机化学原理知识分析各类有机物的结构与主要反原理知识分析各类有机物的结构与主要反应。理论性、应用性强。应。理论性、应用性强。 第第1 1章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烃烃 第第2章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烃的衍生物 第第3章章 有机合成及其应用有机合成及其应用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2 2。先综述再分述。简要。先综述再分述。简要综述有机原理知识,在综述有机原理知识,在此基础上,在此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从自然、生产、已有知识基础上,从自然、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为例,介绍各类有机

3、物的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为例,介绍各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特点和应用。结构、性质特点和应用。 专题专题1 1 概要介绍有机化学的建立发展、研究方法;概要介绍有机化学的建立发展、研究方法;专题专题2 2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表示方法、分类、命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表示方法、分类、命名规则,认识有机化学学习的基本框架,形成有机化合名规则,认识有机化学学习的基本框架,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物的初步概念。 专题专题3 35 5 分述常见的烃(脂肪烃分述常见的烃(脂肪烃 芳香烃)、芳香烃)、 烃的烃的衍生物(卤代烃衍生物(卤代烃 醇与酚醇与酚 醛与羧酸)酮醛与羧酸)酮 )、)、 生命活动生命活动

4、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 (糖类(糖类 油脂油脂 氨基酸氨基酸 蛋白质蛋白质 核酸)等类核酸)等类有机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知识。 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化学化学2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材设置目的教材设置目的二、教学要求解读二、教学要求解读专题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认识有机化合物课标内容:课标内容:教学指导意见教学指导意见第一第一单元单元 有机

5、有机化学化学的发的发展与展与应用应用基本要基本要求求1知道有机化学发展的历史和前景,领悟科学发知道有机化学发展的历史和前景,领悟科学发现的艰辛,了解科学发现的意义。现的艰辛,了解科学发现的意义。2了解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3了解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了解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发展要发展要求求了解常见有机材料的组成、性能及其发展现状。了解常见有机材料的组成、性能及其发展现状。要求解要求解读读本单元以有机化学发展历史为线索,以高观点、本单元以有机化学发展历史为线索,以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的描述向学生展现有机化学的发大视野、多角

6、度的描述向学生展现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前景,引领学生走进有机化学,感展历史与发展前景,引领学生走进有机化学,感受有机化学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发受有机化学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展的密切关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本单元内容的重点在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单元内容的重点在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所涉及有机物具体的结构、化学性质均的熏陶,所涉及有机物具体的结构、化学性质均不作要求。不作要求。专题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单第二单元元 科科学家怎学家怎样研究样研究有机物有机物基本基本要求要求1知道有机

7、物与无机物在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差异,知道有机物与无机物在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差异,知道有机化合物研究的发展过程。知道有机化合物研究的发展过程。2知道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意义和常用方法。知道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意义和常用方法。3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意义,知道现代化学测定有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意义,知道现代化学测定有机物结构的分析方法,机物结构的分析方法,了解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基团(官能团)了解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基团(官能团)4能根据李比希法的基本原理确定简单有机物的最简式,能根据李比希法的基本原理确定简单有机物的最简式,并结合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其分子式。并结合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其分

8、子式。5能根据能根据1h核磁共振谱以及化学实验方法确定有机化合物核磁共振谱以及化学实验方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的分子结构。6认识反应机理在有机化学反应研究中的重要性,能用同认识反应机理在有机化学反应研究中的重要性,能用同位素示踪法解释简单的化学反应,知道甲烷卤代反应、酯化位素示踪法解释简单的化学反应,知道甲烷卤代反应、酯化反应、酯水解反应的机理。反应、酯水解反应的机理。发展发展要求要求了解手性分子、手性碳原子。了解手性分子、手性碳原子。要求要求解读解读在有关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有关质在有关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有关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的内容是作为学生

9、常识性了解的内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的内容是作为学生常识性了解的内容,教学中不宜要求学生阅读图谱,分析结构;关于对映异容,教学中不宜要求学生阅读图谱,分析结构;关于对映异构和手性分子等立体结构知识不作为教学要求;构和手性分子等立体结构知识不作为教学要求;由于学生所掌握的有机物有限,教学中不宜展开有机化合由于学生所掌握的有机物有限,教学中不宜展开有机化合物合成的物合成的“逆合成分析理论逆合成分析理论”的应用;的应用;对于甲烷卤代反应机理也只要求作一般性介绍,不宜拓展对于甲烷卤代反应机理也只要求作一般性介绍,不宜拓展。专题专题2:有机物的结构和分类:有机物的结构和分类课标要求:课标要求:教材内容教

10、材内容教学指导意见教学指导意见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物的结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了解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方式,通过比较,理解了解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方式,通过比较,理解碳碳单键、双键、三键之间的差异。碳碳单键、双键、三键之间的差异。2掌握甲烷、乙烯、乙炔、苯分子的组成、结构和空间构型掌握甲烷、乙烯、乙炔、苯分子的组成、结构和空间构型,理解有机物分子空间构型与分子内原子成键方式之间的联系,理解有机物分子空间构型与分子内原子成键方式之间的联系。3学会用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表示常见有机物分子的学会用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表示常见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结构。4了解有机物

11、存在同分异构现象的原因,理解有机物碳架异了解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的原因,理解有机物碳架异构、官能团类别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等现象,知道存在立体构、官能团类别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等现象,知道存在立体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现象。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现象。5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是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发展要求发展要求1通过交流与讨论,知道立体化学理论对有机化学发展的贡通过交流与讨论,知道立体化学理论对有机化学发展的贡献。献。2知道立体异构与生命现象的联系。知道立体异构与生命

12、现象的联系。要求解读要求解读能准确,简单表示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之间价键连接情能准确,简单表示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之间价键连接情况,要能表示出简单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原子之间的空间位置关况,要能表示出简单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原子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系。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不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不要求对有机物的立体异构进行判断对有机物的立体异构进行判断或书写;不要求学生掌握杂化轨道理论及其应用或书写;不要求学生掌握杂化轨道理论及其应用;不要求书写;不要求书写复杂分子的同分异构体。复杂分子的同分异构体。第二第二单元单元 有机有机化合化合物的物的分类分类和命和命名名基本基本要求要求1知道研究有机物分

13、类的意义,学会根据官能团知道研究有机物分类的意义,学会根据官能团对有机物进行分类,知道有机物的其它分类方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知道有机物的其它分类方法。2掌握常见官能团的结构,能正确写出典型代表掌握常见官能团的结构,能正确写出典型代表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3掌握同系物概念,了解相关同系物的通式。掌握同系物概念,了解相关同系物的通式。4知道给有机物命名的意义,知道常见有机物的知道给有机物命名的意义,知道常见有机物的习惯名称。习惯名称。5学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烷烃学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烷烃发展发展要求要求了解一此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系统名称。了解一此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系统名

14、称。要求要求解读解读1对于有机化合物分类的知识,要明确其教育意对于有机化合物分类的知识,要明确其教育意义在于对分类知识建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有义在于对分类知识建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类方法,建立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类方法,建立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框架,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类别并能通过所学方框架,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类别并能通过所学方法对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法对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2由于课时有限,教材主要介绍烷烃的系统命名由于课时有限,教材主要介绍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不要求对除烷烃以外的其它类别有机物进行系法,不要求对除烷烃以外的其它类别有机物进行系统命

15、名。统命名。专题专题3:常见的烃:常见的烃课标要求课标要求教材教材内容内容教学指导意见教学指导意见第一第一单元单元脂肪脂肪烃烃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能正确区分脂肪烃、芳香烃、饱和烃和不饱和烃,。能正确区分脂肪烃、芳香烃、饱和烃和不饱和烃,。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原子数目的关系。3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等有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进一步掌握取代反应、加成反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进一步掌握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等典型的有机反应类型。应、加聚反应等典型的有机反

16、应类型。4了解不饱和烃与氢气、水、卤化氢等物质的加成反了解不饱和烃与氢气、水、卤化氢等物质的加成反应。应。5能依据烯烃的加聚反应分析有机高分子的链节和单能依据烯烃的加聚反应分析有机高分子的链节和单体。体。6 6知道脂肪烃的来源,知道脂肪烃的来源,了解石油化学工业中分馏、裂化了解石油化学工业中分馏、裂化、裂解等处理方法的主要原理及产物,了解石油制品对、裂解等处理方法的主要原理及产物,了解石油制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人们生活的影响。发展要求发展要求了解合成常见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了解合成常见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要求解读要求解读教材涉及的下列知识不作要求:教材涉及的下列知识不作要求:烯烃的不对称加成反

17、应及马氏规则;烯烃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及马氏规则;环状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环状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第二单第二单元元 芳香芳香烃烃基本要基本要求求1了解芳香烃的结构特点。了解芳香烃的结构特点。2理解苯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了解苯的用途。理解苯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了解苯的用途。3了解芳香烃的来源与应用。了解芳香烃的来源与应用。 4认识简单的苯的同系物及其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认识简单的苯的同系物及其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5了解工业上获取乙苯、异丙苯的化学工艺,了解绿了解工业上获取乙苯、异丙苯的化学工艺,了解绿色化学工艺的含义。色化学工艺的含义。6知道多环芳烃的结构特点。知道多环芳烃的结构特点。7以烷、烯

18、、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发展要发展要求求1通过苯的同系物的取代反应,了解基团之间的相互通过苯的同系物的取代反应,了解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影响。2了解芳香烃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了解芳香烃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解读解读 下列知识不宜拓展:下列知识不宜拓展:1杂化理论解释苯环的大杂化理论解释苯环的大键;键;2 2在苯环上取代的基团定位效应;在苯环上取代的基团定位效应;3苯的同系物氧化的方程式书写;苯的同系物氧化的方程式书写;4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的性质。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的性质。5磺化反应。磺化反

19、应。专题专题4:烃的衍生物:烃的衍生物课标要求:课标要求:教材内教材内容容教学指导意见教学指导意见第一单第一单元元 卤卤代烃代烃基本基本要求要求1知道卤代烃的常见分类方法,了解卤代烃对知道卤代烃的常见分类方法,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类生活的影响。2以溴乙烷为例,认识卤代烃的组成和结构特以溴乙烷为例,认识卤代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点,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途。3理解消去反应并能判断消去反应的产物。理解消去反应并能判断消去反应的产物。4了解常见卤代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了解常见卤代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氟氯代烷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

20、用,初步形成氟氯代烷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发展发展要求要求氟氯代烷破坏大气臭氧层的机理。氟氯代烷破坏大气臭氧层的机理。解读解读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不作要求。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不作要求。第二第二单元单元 醇醇 酚酚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认识醇、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认识醇、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2理解乙醇、苯酚的性质,了解醇、酚的理解乙醇、苯酚的性质,了解醇、酚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化学性质及其用途。3从乙醇的组成、结构上认识有机化合物从乙醇的组成、结构上认识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时的断键方式,了解反应条件对发生反应时的断键方式,了解反应条件对有机化学反应的

21、影响。有机化学反应的影响。4了解常见的醇、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常见的醇、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5通过苯、乙醇、苯酚性质的比较,了解通过苯、乙醇、苯酚性质的比较,了解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发展要求发展要求 1了解甲醇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了解甲醇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苯酚在化工生产中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苯酚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的应用。要求解读要求解读 1含酚废水处理的两种方法不作要求;含酚废水处理的两种方法不作要求;2乙醇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不作要求。乙醇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不作要求。第三单第三单元元

22、醛醛 羧酸羧酸基本基本要求要求1认识醛、羧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认识醛、羧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2通过乙醛的性质探究,了解醛的性质及其通过乙醛的性质探究,了解醛的性质及其用途。用途。3以乙酸为例,了解羧酸的性质及其用途。以乙酸为例,了解羧酸的性质及其用途。4了解甲醛、有机酸等常见有机物在日常生了解甲醛、有机酸等常见有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活中的应用,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5归纳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重归纳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发展要求要求1理解缩聚反应的特点;理解缩聚反应的特点;2能正确书写常见缩聚反

23、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正确书写常见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读解读酮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酮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pet和和pla的应用、教材中出现的复杂有机物的应用、教材中出现的复杂有机物的分子组成、酚醛树脂的合成涉及的线型、体的分子组成、酚醛树脂的合成涉及的线型、体型的结构简式片段书写等不作要求。型的结构简式片段书写等不作要求。专题专题5: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课标要求:课标要求: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教学指导意见教学指导意见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糖类糖类 油油脂脂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正确判断单糖、二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

24、正确判断单糖、二糖和多糖。糖和多糖。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知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知道其它常见二糖的性质及其差异。道其它常见二糖的性质及其差异。3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应用。4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5理解油脂典型的化学性质。理解油脂典型的化学性质。6了解糖类、油脂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糖类、油脂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发展要求发展要求纤维素的酯化反应。纤维素的酯化反应。要求解读要求解读1只要求了解葡萄糖和果糖的开链结构,不宜拓展到只要求了解葡萄糖和果糖的开链结构

25、,不宜拓展到其他的醛糖和酮糖的结构。其他的醛糖和酮糖的结构。2二糖、多糖只需了解相关性质,不宜拓展讲解其化二糖、多糖只需了解相关性质,不宜拓展讲解其化学结构。学结构。3有关人体必须的脂肪酸的结构及性质不作要求。有关人体必须的脂肪酸的结构及性质不作要求。4所有有机物的立体结构均不作要求。所有有机物的立体结构均不作要求。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氨基酸氨基酸蛋白质蛋白质核酸核酸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知道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和谷氨酸等常见氨知道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和谷氨酸等常见氨基酸的组成和结构。基酸的组成和结构。2了解氨基酸的两性,肽键的形成。了解氨基酸的两性,肽键的形成。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氨基酸、

26、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系。4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5了解蛋白质的水解、盐析、变性和颜色反应,认识了解蛋白质的水解、盐析、变性和颜色反应,认识蛋白质检验和提纯的方法。蛋白质检验和提纯的方法。6知道酶催化的特点。知道酶催化的特点。7认识蛋白质、核酸对生命活动的意义,体会化学科认识蛋白质、核酸对生命活动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发展要求发展要求了解氨基酸的检验与分离。了解氨基酸的检验与分离。要求解读要求解读1要求了解氨基酸的组成和结构,需要注意的是绝大要求了解氨基酸的

27、组成和结构,需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的氨基酸是手性分子,联系这部分知识可以了解多数的氨基酸是手性分子,联系这部分知识可以了解手性分子与生命现象的关系。手性分子与生命现象的关系。2对蛋白质、核酸具体的结构不作要求。对蛋白质、核酸具体的结构不作要求。3酶的催化作用机理不作要求。酶的催化作用机理不作要求。4除除4种常见氨基酸外的其他氨基酸不作要求。种常见氨基酸外的其他氨基酸不作要求。三、教学建议三、教学建议以物质结构、反应原理知识为基础以物质结构、反应原理知识为基础理清知识体系、把握教学难度、落实理清知识体系、把握教学难度、落实专题教学专题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一)需要以物质结构、反应原理知识为

28、基础(一)需要以物质结构、反应原理知识为基础1原子轨道、原子轨道、键、键、键、杂化轨道键、杂化轨道-认识或理解认识或理解甲烷、乙烯、乙炔、苯的分子结构;理解有机化合物甲烷、乙烯、乙炔、苯的分子结构;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的空间取向和分子构型、理解分子构型的分子中原子的空间取向和分子构型、理解分子构型的变化、正确理解立体异构现象;理解不饱和碳键的加变化、正确理解立体异构现象;理解不饱和碳键的加成反应;理解基团对反应的影响(反应难易与位置等)。成反应;理解基团对反应的影响(反应难易与位置等)。2氢键氢键-理解乙醇的溶解性、蛋白质结构。理解乙醇的溶解性、蛋白质结构。 3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认识极

29、性、非极性溶剂及其选择使用认识极性、非极性溶剂及其选择使用4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卤代烃水解与消去反应的条件、卤代烃水解与消去反应的条件、乙醇钠的生成反应、酯的水解与生成反应的条件控制。乙醇钠的生成反应、酯的水解与生成反应的条件控制。5有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有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碳元素氧化数的变化或分碳元素氧化数的变化或分子中氢、氧原子的增减。子中氢、氧原子的增减。6半缩醛反应、羧酸的还原反应等有机应知识半缩醛反应、羧酸的还原反应等有机应知识-认识认识葡萄糖的环状结构、分析判断有机合成路线。葡萄糖的环状结构、分析判断有机合成路线。 1 1课时课时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有机化学的发

30、展与应用发展与应用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建立与的建立与发展发展有机化学有机化学与生产生与生产生活活发展史料:有机化学概念的提出发展史料:有机化学概念的提出-彻底摈弃生命力论彻底摈弃生命力论-dna-dna结构的提出结构的提出-人工合成蛋白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研究内容:天然有机物的应用研究研究内容:天然有机物的应用研究- -研究、合成创造有机物研究、合成创造有机物-与其他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新学科的建立科的融合、新学科的建立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天然与合成的有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天然与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机化合物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提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提供功能材料、提供研究的理论、物质供功

31、能材料、提供研究的理论、物质结构性质信息和研究技术结构性质信息和研究技术(二)理清知识体系、把握教学难度、落实专题教学(二)理清知识体系、把握教学难度、落实专题教学2 2课时课时李比希李比希c c、h h测定法;测定法;钠融法测定钠融法测定n n、clcl、brbr、s s;铜丝燃烧法测定;铜丝燃烧法测定clcl;元;元素分析仪测定素分析仪测定c c、h h、o o、s s等元素等元素有机化合物组成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的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的研究第 二 单 元第 二 单 元科 学 家 怎科 学 家 怎样 研 究 有样 研 究 有机物机物有机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研究基团

32、理论,基团理论,1 1h-nmrh-nmr(分析分子中氢原(分析分子中氢原子所处环境的种类)、子所处环境的种类)、irir分析法分析法(红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法、质谱法、uvuv分析法分析法(紫外光谱)。同分异构现象研(紫外光谱)。同分异构现象研究究认识手性分子认识手性分子。反应机理研究(反应机理研究(自由基链式反应、自由基链式反应、同位素示踪法),反应条件与影响同位素示踪法),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反应类型与基本规律因素的研究,反应类型与基本规律的研究。的研究。逆合成分析理论逆合成分析理论 (1 1)本专题的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本专题的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学

33、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同时注重让学生在亲身的探究过程中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同时注重让学生在亲身的探究过程中学会科学研究方法。 (2 2)在第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有机化学发展历史为)在第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有机化学发展历史为线索,以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的描述向学生展现有机化线索,以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的描述向学生展现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前景,引领学生走进有机化学,感受有学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前景,引领学生走进有机化学,感受有机化学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机化学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34、 (3 3)第二单元的教学应着重介绍科学家在有机化学发展过)第二单元的教学应着重介绍科学家在有机化学发展过程中对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和反应的研究的发展过程,介程中对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和反应的研究的发展过程,介绍现代化学测定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的方法,以甲烷的绍现代化学测定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的方法,以甲烷的光照卤代反应为例介绍同位素示踪法在研究化学反应历程中光照卤代反应为例介绍同位素示踪法在研究化学反应历程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有机化学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有机化学世界的奇妙与丰富。世界的奇妙与丰富。 初浅了解波谱分析在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

35、作用初浅了解波谱分析在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作用课本介绍了乙醇和二甲醚、苯、课本介绍了乙醇和二甲醚、苯、甲醛与乙醛、丙酮的甲醛与乙醛、丙酮的1 1hnmrhnmr。 -ch2-ch2课例课例1乙醇的核磁共振谱图乙醇的核磁共振谱图显示分子中有三种氢原子显示分子中有三种氢原子二甲醚的核磁共振二甲醚的核磁共振谱图显示分子中只谱图显示分子中只有一种氢原子有一种氢原子nmrnmr(核磁共振图谱分析):(核磁共振图谱分析):有奇数个质子有奇数个质子( (或质子为偶数或质子为偶数, ,中子中子为奇数为奇数) )的原子核处于自旋运动中,的原子核处于自旋运动中,在磁场中,核磁矩有一定的能级。在磁场中,核磁矩有一

36、定的能级。在适当的低能量外加电磁波照射下,在适当的低能量外加电磁波照射下,电磁波可被原子核吸收,发生核磁电磁波可被原子核吸收,发生核磁共振,产生强弱不同的吸收信号。共振,产生强弱不同的吸收信号。有机分子中原子处于不同化学环境,有机分子中原子处于不同化学环境,核磁性不同,发生核磁共振所吸收核磁性不同,发生核磁共振所吸收电磁波频率不同,在核磁共振图谱电磁波频率不同,在核磁共振图谱的波峰在坐标中出现的位置不同。的波峰在坐标中出现的位置不同。依据图谱分析,可以确定原子所处依据图谱分析,可以确定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和数量。通常用的化学环境和数量。通常用1 1h h、1313c c的核磁共振图谱,测定有机化

37、合物的核磁共振图谱,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结构。 irir(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当入射的红外光频率和有机分子振动方式的:当入射的红外光频率和有机分子振动方式的频率相当时,被吸收,成键原子核间振动和转动能级发生跃迁。不同的频率相当时,被吸收,成键原子核间振动和转动能级发生跃迁。不同的有机分子有自己特定的红外光吸收峰,它决定于分子中的键型、连接基有机分子有自己特定的红外光吸收峰,它决定于分子中的键型、连接基团类别。因此可以用红外光谱测定有机物中含有的基团,进行定性定量团类别。因此可以用红外光谱测定有机物中含有的基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析。p 9p 9乙醇的红乙醇的红外光谱图外光谱图显示

38、分子显示分子中有三种中有三种基团(图基团(图中显示中显示o-h 、 c-h 、o-c键的键的吸收峰)吸收峰) 练习与实践练习与实践 (p14)中介绍了)中介绍了1-丙醇和丙醇和二丙醇的二丙醇的1h-nmr,并要求会识别和判断。,并要求会识别和判断。课例课例2 初步了解手性分子和手性碳原子初步了解手性分子和手性碳原子 (p11)课例课例3 知道甲烷卤代的反应机理知道甲烷卤代的反应机理自由基型链反应。(自由基型链反应。(p12)3 3课时课时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的成键特点、碳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的成键特点、碳键类型、碳与其他原子的共价键键类型、碳与其他原子的共价键同分异构现象研究同分异构现象研究同分异

39、构体的判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断、顺反异构与对映异构、楔形式顺反异构与对映异构、楔形式 有机物分子中碳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成键特点原子成键特点有机物结构的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表示方法第 一 单 元第 一 单 元有 机 化 合有 机 化 合物的结构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有有机物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取向。中碳原子的成键取向。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结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结构式、结构简式、式、结构简式、键线式键线式的写法的写法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 系统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系统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分子结构分子结构原子间成键原子间成键方式、原子方式、原子结

40、合顺序、结合顺序、原子相对空原子相对空间位置间位置碳键类型碳键类型分 子 立 体分 子 立 体构型构型分子结构表分子结构表示方法示方法结构式(结构简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键线式楔形式楔形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c-cc-c、c=cc=c、c cc c键键、键、大键、大键键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立体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立体结构结构同分异同分异构现象构现象结构异构结构异构cc骨架异骨架异构、官能团(类型与构、官能团(类型与位置)异构位置)异构立体异构立体异构顺反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对映异构目的;依据目的;依据有机物结构、性质相似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

41、似与差异的客观性差异的客观性官能团与同系物;官能团与同系物;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命名思路、基团介绍、命名思路、基团介绍、烷烃、烷烃、环烃环烃命名法命名法 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分类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命名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有机化合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物的分类和命名和命名分类的角度与方法分类的角度与方法普通命名法普通命名法3 3课时课时(1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本专题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于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本专题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于有机化学基础的主线,学习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基础的主线,学习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探究结构与性质之

42、间的关系,更好地将所学到的有机化学知识加以应探究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将所学到的有机化学知识加以应用,并以帮助学生将庞杂的有机化学知识系统地梳理起来,由于在化用,并以帮助学生将庞杂的有机化学知识系统地梳理起来,由于在化学学2 2中已经对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作了一些简单要求,所中已经对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作了一些简单要求,所以本模块的标准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需要从更高的层次上的加以以本模块的标准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需要从更高的层次上的加以阐述。阐述。 (2 2)对于有机化合物分类的知识,要明确其教育意义在于对分类知)对于有机化合物分类的知识,要明确其教育意义在于对分类知

43、识建构。识建构。 (3 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本专题教学的又一重点。由于课时有限,)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本专题教学的又一重点。由于课时有限,教材主要介绍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不要求对除烷烃以外的其它类别教材主要介绍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不要求对除烷烃以外的其它类别有机物进行系统命名。有机物进行系统命名。 课例课例4 学会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学会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1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碳原子的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在成键过程中,既难以失去这些电碳原子的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在成键过程中,既难以失去这些电子,但也难以再得到四个电子,因此,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子,但也难以再得到四

44、个电子,因此,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总是形成原子总是形成4个共价键。个共价键。 碳原子所形成的碳原子所形成的4个共价键,可以出现多种形式,如形成碳碳单个共价键,可以出现多种形式,如形成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另外,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只能形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另外,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只能形成碳氢单键,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则可以形成碳氧单键(成碳氢单键,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则可以形成碳氧单键(co)或碳氧双键(或碳氧双键(c=o)。)。(1)当当1个碳原子与其他个碳原子与其他4个原子连接时,这个碳原子将采取四面体个原子连接时,这个碳原子将采取四面体取向与之成键,这个碳原子将处在四面体

45、的中心位置。取向与之成键,这个碳原子将处在四面体的中心位置。(2)当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形成双键时,形成该双当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形成双键时,形成该双键的原子以及与之键的原子以及与之直接直接相连的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相连的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3)当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形成叁键时,形成该叁当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形成叁键时,形成该叁键的原子以及与之键的原子以及与之直接直接相连的原子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相连的原子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 电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结构简式键线式键线式 短线替换短线替换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 省略短线省略短线双键叁键保

46、留双键叁键保留略去碳氢略去碳氢元素符号元素符号键线式:键线式:1.将碳、氢元素符号省略,只表示分子中键的连接情况,将碳、氢元素符号省略,只表示分子中键的连接情况,2.每个拐点、交点、端点均表示有一个碳原子,每个拐点、交点、端点均表示有一个碳原子,3.每一条线段代表一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有四条线段,每一条线段代表一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有四条线段,用四减去线段数即是氢原子个用四减去线段数即是氢原子个 数。数。课例课例5 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1)碳链异构碳链异构(2)位置异构位置异构(3)类别异构类别异构 注意:对于含官能团的开链有机物,可能同注意:对于含官能团的开链有机物,可能同时有这三类异构体

47、,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时可时有这三类异构体,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时可按:按:类别异构类别异构碳链异构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的思路进行,以免出现混淆。的思路进行,以免出现混淆。(正确把握深广度正确把握深广度)(4) 立体异构:因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空间排列立体异构:因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空间排列和取向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包括顺反异构和和取向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包括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例如:对映异构,例如:顺反异构顺反异构 对映异构对映异构 (顺式)(顺式) (反式)(反式)c ch3chhch3cchch3h3chc ch3hohcoohcch3ohhhooc楔形式楔形式3 3课时课时石油和天

48、然气的用途、组成,石油石油和天然气的用途、组成,石油化工:分馏、化工:分馏、裂化、裂解裂化、裂解,(绿色(绿色工艺)工艺)脂肪烃的来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源与石油化学工业学工业脂肪烃的脂肪烃的性质性质取代反应取代反应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1 1,4 4与与1 1,2 2加成加成不饱和烃的加聚反应不饱和烃的加聚反应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脂肪烃脂肪烃物理性质:同系物溶沸点变化的描述物理性质:同系物溶沸点变化的描述烃和脂肪烃的分类烃和脂肪烃的分类合成异丙苯的绿色工艺合成异丙苯的绿色工艺苯的同系物及其氧化、取代反应苯的同系物及其氧化、取代反应苯的结构及其推断苯的结构及其推断芳香烃的来芳香烃的

49、来源与应用源与应用苯的结构与苯的结构与性质性质多环芳烃简介(多环芳烃简介(多苯代脂烃、联多苯代脂烃、联多苯、稠环芳烃)多苯、稠环芳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芳香烃芳香烃苯的性质特点苯的性质特点取代反应相对较易,取代反应相对较易,加成、氧化较难加成、氧化较难煤与石油化工,苯、甲苯、乙苯煤与石油化工,苯、甲苯、乙苯的用途的用途3 3课时课时归纳总结各类烃的结构特点及典型性质归纳总结各类烃的结构特点及典型性质 (1 1)有机化学知识庞杂,教学中重要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有机化学知识庞杂,教学中重要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以使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以使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物质之间

50、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 (2 2)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生在化学)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生在化学2 2(必修)中获得的有机化合物的(必修)中获得的有机化合物的知识和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知识和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丰富他们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思考,丰富他们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和物质两方面法,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和

51、物质两方面的认识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的认识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3 3)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烷烃、烯烃、炔烃及芳香烃的结构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烷烃、烯烃、炔烃及芳香烃的结构性质对比,充分利用质对比,充分利用“整理与归纳整理与归纳”栏目,通过认识各类有机物典型栏目,通过认识各类有机物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引导学生上升到对一类化合物代表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引导学生上升到对一类化合物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认识。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认识。 (4 4)明确教学要求,控制教学难度、广度、深度。)明确教学要求,控制教学难度、广度、深度。结合实例了解有机合成的绿色化学工艺结合实例了解有机

52、合成的绿色化学工艺(p46)(p46)(1 1)氯乙烯五种生产工艺比较)氯乙烯五种生产工艺比较1 1乙炔氢氯化法。使用乙炔氢氯化法。使用hgclhgcl2 2做催化剂、乙炔成本高。我国目前仍有做催化剂、乙炔成本高。我国目前仍有约一半的氯乙烯用这种方法获得。约一半的氯乙烯用这种方法获得。chch + hclchch + hcl ch ch2 2chclchcl2 2乙烯直接氯化法。伴随反应生成了大量的乙烯直接氯化法。伴随反应生成了大量的1 1,2-2-二氯乙烷,产率较二氯乙烷,产率较低。低。chch2 2chch2 2 + cl + cl2 2 ch ch2 2chcl + hclchcl +

53、hcl3 3乙烯氯化裂解法。此法收率高。乙烯氯化裂解法。此法收率高。chch2 2chch2 2 + cl + cl2 2 ch ch2 2clchclch2 2cl chcl ch2 2clchclch2 2cl chcl ch2 2chcl + hclchcl + hcl4 4乙烯氧氯化法。用氯化氢对乙烯氯化。乙烯氧氯化法。用氯化氢对乙烯氯化。2ch2ch2 2chch2 2 + 4hcl + o + 4hcl + o2 2 2ch 2ch2 2clchclch2 2cl + 2hcl + 2h2 2o ochch2 2clchclch2 2cl chcl ch2 2chch2 2cl +

54、 hclcl + hcl5 5乙烯氯化平衡法。方法乙烯氯化平衡法。方法3 3和和方法方法4 4结合应用,让方法结合应用,让方法3 3和方法和方法4 4的第的第一步按照一定的比例去生产,可以使一步按照一定的比例去生产,可以使hclhcl变为中间产物。变为中间产物。课例课例6课例课例7两种生产异丙苯工艺的对比(两种生产异丙苯工艺的对比(p54) 2 2课时课时卤代烃的存在、应用、对生卤代烃的存在、应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态环境的影响卤代烃的性质卤代烃的性质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卤代烃卤代烃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同系物沸点变化同系物沸点变化水解与消去反应水解与消去反应-反应条反应条

55、件、断键位置件、断键位置卤代烃对人类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生活的影响定义及分类定义及分类4 4课时课时醇的性质与应用醇的性质与应用 和和nana的反应,的反应,和和hxhx的取代反应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认识键的断裂位置,消去反应(认识键的断裂位置,探究反应探究反应产物产物)苯酚的化学性质苯酚的化学性质弱酸性、与浓溴弱酸性、与浓溴水反应的水反应的探究探究、酚的显色反应、酚的显色反应 结构、性质的差异结构、性质的差异认识分子中基认识分子中基团的相互影响团的相互影响酚的性质与应用酚的性质与应用第二单元第二单元醇与酚醇与酚苯酚的物理性质苯酚的物理性质甲醇、乙二醇与丙三醇的性质、甲醇、乙二醇与丙三醇的

56、性质、应用应用酚类的应用、含酚废水的检验酚类的应用、含酚废水的检验与处理与处理基团间的互相影响基团间的互相影响自然界常见醇和酚自然界常见醇和酚第三单元第三单元醛醛 羧酸羧酸醛的性质和醛的性质和应用应用甲、乙醛的结构特点:甲、乙醛的结构特点:1 1h-nmrh-nmr谱图谱图分析,醛基、甲醛的空间构型分析,醛基、甲醛的空间构型与弱氧化剂的作用与弱氧化剂的作用银镜反应、与新制氢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氧化铜反应(环境酸碱性探究环境酸碱性探究),加氢),加氢(还原)反应,(还原)反应,甲醛与苯酚(尿素)合成甲醛与苯酚(尿素)合成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的反应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的反应羧酸的性质羧酸

57、的性质和应用和应用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化反应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化反应反应机理、反应机理、提高产率的原理提高产率的原理羧酸的分类羧酸的分类 甲酸的结构与性质分析甲酸的结构与性质分析缩聚反应缩聚反应几种烃与烃衍生物的转化关系几种烃与烃衍生物的转化关系(官能团的转化,转化的意义)(官能团的转化,转化的意义)重要有机物重要有机物之间的互相之间的互相转化转化自然界中的自然界中的醛和酸醛和酸4 4课时课时(1 1)重视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其规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有)重视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其规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有机化学学习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机化学学习的规律性和系统性。 (2 2)由于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涉及了许多的有

58、机化合物和有机化)由于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涉及了许多的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反应,容易让学生感到杂乱。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探究学学反应,容易让学生感到杂乱。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探究学习,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感受有机化学反应的习,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感受有机化学反应的规律性。规律性。 (3 3)注意将课堂内外的学习相互结合。)注意将课堂内外的学习相互结合。 学会应用对比学习学会应用对比学习的方法的方法课例课例8:自然界常见:自然界常见的醇和酚的比较的醇和酚的比较 (p66) 课例课例9 观察与思考观察与思考 苯酚和乙醇与钠反应的比较,苯酚和乙醇与钠反应的比较,(为什么为什么要要

59、50水浴加热水浴加热)苯和苯酚的溴代反应比较。(苯和苯酚的溴代反应比较。(p76)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糖类糖类 油脂油脂糖类糖类糖类的存在、组成与分类糖类的存在、组成与分类葡萄糖组成与分子结构的推断葡萄糖组成与分子结构的推断二糖的同分异构现象二糖的同分异构现象及探究二糖性质及探究二糖性质纤维素的应用:造纸、纤维素的应用:造纸、制铜氨纤维制铜氨纤维、制硝化、制硝化纤维(纤维(反应原理反应原理)、醋酸)、醋酸纤维、纤维、粘胶纤维粘胶纤维探究多糖(淀粉、纤维素)的水解探究多糖(淀粉、纤维素)的水解油脂油脂组成结构特点组成结构特点 存在与对人体的作用存在与对人体的作用催化加氢反应及其应用催化加氢反应及其应

60、用水解反应及其应用水解反应及其应用3 3课时课时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氨基酸氨基酸 蛋白质蛋白质 核酸核酸氨基酸氨基酸氨基酸与蛋白质的氨基酸与蛋白质的关系,对人体的作关系,对人体的作用,用,组成元素组成元素-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氨基酸的性质:氨基酸的性质:两性(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两性(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及其应用)、显色反应、缩合反应(肽、肽及其应用)、显色反应、缩合反应(肽、肽键的形成)键的形成)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性质:溶解性(盐析作用)、变性溶解性(盐析作用)、变性反应、显色反应反应、显色反应(2种)种) 蛋白质的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