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控阵天线的_动中通_卫星通信终端研究_第1页
基于相控阵天线的_动中通_卫星通信终端研究_第2页
基于相控阵天线的_动中通_卫星通信终端研究_第3页
基于相控阵天线的_动中通_卫星通信终端研究_第4页
基于相控阵天线的_动中通_卫星通信终端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基于相控阵天线的“动中通”卫星通信终端研究姜安, 朱军(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江苏省南京市210013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动中通”卫星终端的设计思路动中通”卫星通信终端着手, 分析了在“动中通”, 相控阵“动中通”卫星通信终端的实现框架, 动中通”卫星通信终端具体设计, 提出设计关键点。关键词:卫星通信; VS AT 终端; ; 中图分类号:T N927. 21收稿日期:2008208214。0引言人们普遍认为卫星通信之所以成为强有力的现代通信手段之一, 是因为它具有频带宽、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覆盖能力强、性能稳定可靠、不受地理条件限制、机动灵活、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等特点1, 而VS

2、AT (甚小孔径卫星终端 通信网络的诞生为卫星通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促进了卫星通信进一步向多功能、智能化、小型化方向的发展。一个VS AT 通信网络通常由主站以及多个VS AT 终端组成, 形成一个星状、网状或混合网结构的公用或专用的通信网络, 实现图像、数据、话音等多种业务2。早期的VS AT 一般为固定小站, 其天线口径由于工作频段的限制很难做小。随着卫星性能提高、卫星通信频段向Ku 、Ka 和EHF (极高频 等更高频段的发展以及新一代纠错编码技术的应用, 进一步减低了VS AT 的接收C /N门限和发射功率的要求, 为VS AT 的小型化、机动化提供了可能。当前国内满足“在运动中

3、通信”即“动中通”设计要求的VS AT 终端按习惯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如表1所示, 分别满足中高速和中低速通信的需要。表1“动中通”VSAT 类型比较技术参数类型类型天线类型抛物面等抛物面、平板等天线口径/m0. 80. 6跟踪方式激光陀螺跟踪、单脉冲、圆锥扫描等圆锥扫描、最大值跟踪等业务数率不低于2Mbit/s 不低于9. 6kbit/s 业务类型图像, 数据, 话音数据, 话音适用范围车载, 船载车载, 船载, 机载近年来, 随着相控阵技术的发展, 其在VS AT 通信中的应用价值日益体现。1相控阵技术用于“动中通”卫星终端设计的优缺点相控阵技术是从雷达天线设计技术延伸出来的天线实现技术,

4、 即电子扫描技术, 是用电子方法实现天线波束指向在空间转动或扫描的技术。采用相控阵技术实现卫星“动中通”通信, 具有其固有的优缺点。主要优点是:外形结构可根据运动平台要求进行设计, 可大大降低天线的高度, 满足运输通过性要求; 采用电扫方式, 响应速度快; 天线可赋形, 满足各种辐射方向图设计要求。但相应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技术复杂, 实现成本高; 扫描范围受限。进行实用性的“动中通”卫星终端设计, 必须兼容考虑以上因素, 综合考虑性价比, 优化选择设计方案。2相控阵“动中通”卫星终端的设计和实现2. 1相控阵“动中通”RF 系统的设计下面以Ku 波段小型化“动中通”卫星终端RF (射频 系统的

5、设计来说明相控阵技术与卫星通信技术的结合途径, 基带部分不展开描述。典型的实现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采用流行的DVB 2RCS (数字视频广播-经由卫星的回传信道 构架3, 满足当前TCP /I P 网络或AT M (异步传送模式 网运行的需要, 并支持I EEE 802. 11B 无线接入, 是实现卫星I P 的有效途径。考虑到通信效率, 收发天线分别独立设计, 全双工工作。同时, 系统设计中下行中频接口采用L 波段, 可兼容进行卫星电视接收设计, 在取消上行信道设备时, 可作为卫星移动电视接收终端使用。42第34卷第10期2008年10月电子工程师E LECTRON I C E NGI N

6、 EER Vol. 34No . 10Oct . 2008 图1典型RF 系统实现框图2. 2相控阵天线的选择常见的相控阵天线类型有波导裂缝阵列、平板阵列、微带阵列等。波导裂缝阵列在Ku 波段使用时, 考虑运动平台设计要求, 必须实现低剖面且极化可调, 工程设计难度大, 成本高, 不易实现; 而低剖面的平面相控阵天线难以实现宽角扫描, 辐射单元的设计必须是尺寸小、频带宽、宽波束、互耦小、极化特性好, 所以工程实现难度仍然较大; 而微带贴片天线或微带印刷天线子阵是一个好的选择, 可以使天线子阵具有尺寸小、重量轻等优点, 同时采用多层结构, 天线单元与馈电网络共形设计, 进一步减小天线体积, 降低

7、旋转惯量, 便于伺服驱动的设计实现。图24和图35给出了2种具有代表性的实现方案。在图2方案中发射和接收单元设计在同一块板上; 在图3方案中, 1块阵列专门用于发射, 其他3块板用于接收 。图2 收发共用单元天线方案图32, , 阵组件的成本可以进一步, 形成电视单收系2. 3收发分离相控阵“动中通”RF 系统的实现在2. 1节典型设计框架的基础上开展收发分离相控阵“动中通”的研究。整个RF 系统由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两部分组成, 室外单元由含天线罩的固定式底座和旋转单元组成, 如图4所示 。图4收发分离RF 系统实现框图室内单元包括I CU (室内控制器 、L 波段接收解码设备、上行调制/变频

8、设备以及以太网接入设备, 主要完成供电、卫星选择控制、基带信号变换等功能。固定式底座设备主要包含RF 与供电分离电路、方位驱动和传动机构, 完成供电、信号分配以及方位驱动功能。室外单元的旋转运动部分是本系统设计的核心,52第34卷第10期姜安, 等:基于相控阵天线的“动中通”卫星通信终端研究通信技术 包括发射天线子阵、接收天线子阵、移相器、接收放大电路、跟踪误差信号产生电路、主控电路、俯仰驱动和传动机构以及其他辅助电路, 完成相控阵信号的收发及控制、跟踪闭环、通信、功放等诸多功能。该设计方案为了降低成本和电路的实现难度, 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综合考虑:a 为了便于实现跟踪, 对天线波束进行预

9、倾斜设计, 增加俯仰的波束宽度, 降低扫描定位的难度, 同时, 方位采用滑环设计, 便于快速对星。b 为了降低天线的设计难度, 采用子阵级设计, 通过移相器仅实现俯仰面一维电扫和极化跟踪, 行方位电扫, 踪。c 通过FSK ( 转单元间的通信, , 降低旋转关节与滑环的设计难度和成本。d 下行采用L 波段接口, 上行采用70MHz 中频接口, 兼容卫星电视单收设计, 使本系统平台具有通用性。e 功放采用模块化设计, 安装在旋转大单元内。3关键设计要点与常规“动中通”相比, 其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3. 1子阵设计子阵采用微带馈线网络实现天线单元的合成, 平板天线结构, 每块平板天线形

10、成垂直和水平双线极化。考虑到体积和重量以及实现方式, 该平板天线由多层结构组成6, 一般的可分为辐射层、激励及馈电层、介质层以及反射后腔等几部分, 层层压制在一起构成子阵单元, 如图5所示。其中, 双线极化的形成就是由激励及馈电层完成的, 两种激励在空间正交, 上下两层带状线板中同一位置的两正交极化辐射单元构成一个双线极化辐射单元 。图5子阵结构3. 2跟踪算法研究在运动的载体上实现对同步卫星的实时跟踪, 室外的旋转运动单元必须具备适应载体姿态变换的能力, 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跟踪算法来保证。主要跟踪过程包括设备加电自检、位置设置、初始捕获、暂稳跟踪与目标识别、稳态跟踪、中断保持与恢复、丢失再捕获

11、等内容。系统在跟踪过程中, 一方面根据接收信号的强度进行跟踪, 另一方面完成对载体姿态变化和位置变化的跟踪闭环。其中, , 在, 并通过伺服电路的, 该算法是实现相”的关键点之一。4结束语目前, 小孔径“动中通”卫星终端在设计上必须符合相关设计与应用规范, 在应用上必须考虑国内卫星参数、卫星公司标准以及国家准入政策等诸多因素。但随着直播星的发射成功以及卫星星座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推广, 技术的限制越来越少, 高性价比的小型化相控阵" 动中通" 凭借其高度低、便于与载体兼容等诸多优点, 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参考文献1吕海寰, 等. 卫星通信系统M.2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2、, 1994.2杨运年. VS AT 卫星通信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3S UTT ON F S, KI M J H, D I E NER D F, et al . W ideband on 2the 2move satellite communicati ons gr ounds ter m inalC /Pro 2ceedings of M ilitary Communicati ons Conference:Vol 2, Oct 28231, 2001, M clean, VA, US A. Piscuta way, NJ, US A:I EEE, 2001:7702774

13、.4P ARK Ung Hee, NOH Haeng Sook, S ON Seong Ho, et al . ANovel mobile antenna f or Ku 2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 ons J .ETR I Journal, 2005, 27(3 :2432249. 5StealthRayT MS pecificati ons E B /OL.htt p:/www. raasys .com.6KI L I C O, Z AGHLOUL A I, K OHLS E C, et al . Flat antennadesign considerati o

14、ns f or satellite 2on 2the move and satellite 2on 2the 2pause (S OT M /SOTP app licati ons C /Proceedings of M ilitary Com 2municati ons Conference:Vol 2, Oct 28231, 2001, M clean, VA, US A. Piscutaway, NJ, US A:I EEE,2001:7902794.姜安(19722 , 男, 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通信系统技术。(下转第52页62通信技术电子工程师2008年10月 a 在AR

15、M Devel oper Suite 1. 2中打开boot . mcp工程文件。b 对打开的boot . mcp 工程文件下的所有汇编语言及C 语言文件进行编译。c 使目标板上电, 打开ARM92JT AG 调试代理, 软硬件连接正确将检测到ARM9内核。打开超级终端。d 在AXD 中下载并运行编译后生成的Boot . axf 文件。此时在显示器上显示目标板的启动信息。4. 2将程序固化到Fl a sh 中并在目标板上运行a 进行并口驱动的安装与设置, 并用JF LASH 将PC 并口与目标板连接。b 将要下载的. bin 一个目录下, I O S . BAT 内容为:SJF2410/f:c

16、 执行批处理文件将bin 文件通过JT AG 烧写入Flash 中。5结束语Bootl oader 的修改和移植是针对具体的CP U 和外围电路进行的, 虽然市场上有很多成熟工具, 移植起来简单快捷, 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具体表现在代码量大、不够灵活。针对特定的目标板自己编写Bootl oad 2er, 不仅代码量小, , 便于维护。献1. 2实验指导书M.北京:北, 2005.2. AR M 嵌入式L inux 系统开发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3万永波, 张根宝, 田泽, 等. 基于AR M 的嵌入式系统Boot 2l oader 启动流程分析J .微计算机信息

17、, 2005, 21(11Z :91292, 150.蒋维(19742 , 男, 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研究。Analysis and Desi gn of E mbedded Syste m s BootloaderBased on AR M S3C2410J I ANG W e i(Depart m ent of Electr onics Engineering and I nfor mati on Science,Q inghai Nati onalities College, Xining 810007, China Abstract:Each e mbedd

18、ed syste m has its own Bootl oader . This paper analyzes startup code based on AR M S3C2410e mbedded syste m and gives key code in every link . The on 2line si m ulati on and downl oad step s are described . The methods and step s have been verified successfully in p ractical operati on . The result

19、 shows the Bootl oader has less code, easy t o maintain and can be carried out with high efficiency .Keywords:ARM S3C2410; Bootl oader; si m ulati on; downl oad step s(上接第26页Analysis of OT M Satellite Co mmun i cati on Ter m i n al Based on PAAJ I ANG An, ZHU Jun(Nanjing Research I nstitute of Electr onics Technol ogy, Nanjing 210013, China Abstract:A ne w design of an OT M satellite co mmun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