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资源院土壤学实习报告_第1页
川农资源院土壤学实习报告_第2页
川农资源院土壤学实习报告_第3页
川农资源院土壤学实习报告_第4页
川农资源院土壤学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及意义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学习土壤学的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四川作为中国西部的农业大省,主要农副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四川省,特别是川西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的土壤分布、理化性质、主要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对促进及保证粮农产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土壤学实习,旨在

2、加强同学们对土壤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加强对我省常见土壤理化性质的了解,锻炼野外采土测样的能力,探究风华对黄壤的影响,淹水对水稻土H2S以及二价铁含量的影响等问题。2、实习区域及概况邛崃市平乐镇及周边乡镇邛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西南。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3,年可照时数1107.9小时,年降雨量1117.3毫米,无霜期285天。境内地貌起伏,山、丘、坝兼有。市之东部及东北部为平坝,大地形平坦、开阔,略有起伏。中部西北缘为深丘,是浅丘与西部山区间的过渡带。区内气候温凉,盛产茶叶,。西部为龙门山南段延伸山系,地势起伏较大,山

3、峦重叠,沟壑纵横。境内河道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南河、绌(音)江河、斜江河、蒲江河、玉溪河流经境内,全长共217.15公里。3、实习时间12月3日4、实习工具铁锹、邻菲罗啉溶液、比色卡、土钻、盐酸、混合指示剂、卷尺、瓷块、小刀等5、正文5.1实习要求:本次实习主要的观测土样为黄壤、紫色土、水稻土,因此我们在邛崃选取了邛崃市不同地形条件下的三处采样点。要求测定的参数主要有:(1)、测定不同土层土壤的PH值(2)若土层砂砾较多,还需用盐酸测定其碳酸盐的含量(3)土壤的质地,采用人工捏土成片的难易程度,及其反光度(4)土壤的结构,含水状况,松散度,及其植物根系分布情况5.2操作:5.2.1取土黄壤和紫

4、色土采用铁锹挖取,每次自下而上取黄豆大小的土壤观察测定其基本性质,水稻田由于被长年累月的熟化,表层土壤的性质差异不大,因此我们利用土钻来取出更深层次不同深度的土壤。注意取出土之后还要用洁净的小刀刮去土样表层的土壤,避免土样受其他层土样的污染。所有采土之后都要回填土,尽可能将采土点恢复原样。5.2.2测定方法测定土壤的PH时,直接滴加8滴混合试剂即可,待两分钟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色。注意测定土壤的酸碱度时取做空白对照,并调整空白的PH为7。在野外条件下,用待测土壤擦拭瓷块即可,严禁采用卫生纸擦拭瓷块,避免碱性的卫生纸影响测定结果。由于在野外无法直接测定H2S的具体含量,因此我们采取向土壤滴加盐酸后,

5、硫化亚铁转换为H2S,释放出臭鸡蛋味的浓烈程度来判断硫化氢的相对含量。而测定亚铁的相对含量则采用滴加邻菲罗啉溶液,观察土壤变红的程度来观察。其原理为邻菲罗啉与Fe2+ 在PH2.0-9.0溶液中形成稳定橙红色配合物。通过观察生成的橙红色物质的含量及其颜色深浅来判断Fe2+的含量。5.3.黄壤(中壤)5.3.1概况:黄壤是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发育的富含水合氧化铁的黄色土壤。发育于亚热带湿润山地或高原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酸性,土层经常保持湿润,心土层含有大量针铁矿而呈黄色。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等省,为南方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土壤的颜色主要与铁锰价态及其化合物形式有关。实习是可在黄壤中观察到黄壤中有

6、较多的鹅卵石分布,其中有部分白色鹅卵石经外力敲击即可碎成小块,用手可直接将小块揉搓成碎砂砾,这就是被强烈风化的石英,滴加盐酸后可观察到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冒出。土中常常具有铁锰结核,其成因是锰变为黑色的二氧化锰胶结在下层土壤的表面,在外观上形成一层黑色薄膜。黄壤表层粘粒含量较高,土质粘重。土壤反复的积水排水,淋溶作用使得表层土壤中的盐离子向下转移,表层盐基饱和度低于底层的土壤,结果就是表层土壤PH低于底层土壤。5.3.2成土因素:1.气候因素雨量足、云雾多、相对湿度大(通常在75%以上)、水热状况稳定、高温多雨、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在成土过程中硅酸盐矿物以及水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先后受到破坏

7、和淋失,移动困难的铁、铝含量就在土壤中相对增多。土体中大量的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使心土层呈黄色。2.成土母质黄壤可发育于各种母质之上,以花岗岩、砂页岩为主;此外还有第四纪红色粘土及石灰岩风化物,3、地形因素地处川西丘陵地区,垂直落差较大4、时间因素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发育,沉积时间长久,使土壤黄化、酸化。5.3.3特点:1 风化时间长,风化程度深,采样点的黄壤普遍呈粉状2 质地十分粘重,实习当天有降雨,黄壤粘在工具上十分难清理3 透水性很差,当天降雨使表层土壤湿润,但下层土壤没有明显的湿润感。5.3.4测点数据:层数深度名称颜色PH10-22淋溶层淡橙红4222-46淀积层红橙4346

8、-65母质层棕红5-5.55.4.紫色土(重壤)5.4.1概况发育于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土壤。全剖面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红色,层次不明显。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主。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四川的紫色土分为川东碱性紫色土,川中中性紫色土,川西酸性紫色土,紫色土。川西丘陵区包括雅安,邛崃等地,降雨大,土壤中的水分流动必然很强,淋溶作用更强,使土壤表层的盐基离子向下转移,表层的盐基饱和度下降,土壤呈酸性。坡地、丘陵地区,由砂岩形成的紫色土颗粒粗大,质地轻。而由页岩形成的紫色土颗粒细小,形成的土壤粘重。

9、紫色土的分布影响该地区作物的种植,例如茶叶和猕猴桃是喜酸植物,其在雅安和邛崃等地均有广泛的种植区。茶叶更被称为酸性土指示植物,其生活环境在PH4.5-5.5最佳,更喜散射光,因此便有了高山云雾出好茶的说法。5.4.2成土因素:1.气候因素川西丘陵降雨较多,云雾缭绕,垂直落差较大,盐基离子淋失严重,表层土呈酸性2.成土母质紫色砂岩和紫色页岩发育而来,其紫色可以保留很久而不褪色,而土壤中的紫色大都富含钙质(碳酸钙)和磷、钾等营养元素,很是肥沃。5.4.3特点:1 质地粘重2 透水性能良好,土壤中有大颗粒的土粒,使土粒空隙较大,便于排水。3 易于改良,相对于黄土,紫色土质地均一,透水性更好,易于改良

10、后用于种植果树、茶叶等作物。4 经过人为耕作后,分层不明显5 紫色土水土流失快,风化也快(主要是物理崩解作用)6 颜色不易改变,土壤肥沃5.4.4测点数据层数深度颜色PH10-20棕色4-5220-40红棕色4取紫色土底层的紫色岩(砂岩),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放出,含碳酸盐丰富。5.5水稻土5.5.1概况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水稻土在我国分布很广,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四川作为水稻的主产区,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川西的成都平原以及丘陵区的地平地区。水稻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它以种植水稻为主,也可种植

11、小麦、棉花、油菜等旱作。5.5.2成土过程1.人为影响人为淹水后,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当土壤排水后,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淀,形成锈斑、锈线,土壤下层较为粘重。2.有机物含量丰富人为施肥和植物残体的存在,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土壤5.5.3特点1.土壤肥沃2.保水和透水能力均优良3.经过长期灌水排水和耕作熟化,与成土母质差异较大。5.5.4测点数据层数深度H2S含量酸碱度颜色亚铁含量10-20浓烈的臭鸡 蛋味干土4暗灰色浅红湿土6.5暗灰色浅红220-40浓烈的臭鸡蛋味6-6.5暗青灰淡红340-60浓烈的臭鸡蛋味6浅灰色红5.5.5改良建议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

12、件下,经过淹水和排水作用,人为的水耕熟化而成。由于常年的耕作,稻田中含有较多的植物残渣,其中S的含量极为丰富,水稻土表层(0-20cm)含较多的黑色物质,其实质是腐殖质,呈酸性(有机质在土壤表层富集,有机质中的S分布到土壤中,被氧化形成硫酸、亚硫酸,溶于水,使土壤表层的土壤呈强酸性。水稻田常年侵泡在水里,土壤无法形成稳定的结构体,而产生的亚铁和S离子会生产一些列化合物毒害植物根系,我们常见的中毒现象就是水稻根部发黑,发黑部即覆盖了一层FeS。因此水稻田应该适当的进行排水晒田,避免土壤常年侵泡在水中。同时,开沟排水也会造成土壤干结酸化,此时应适当的施用生石灰。5.6三种土壤对比:土壤名质地含水状

13、况松散度颗粒大小透水性肥力植物根系分布黄壤粘丰富粘重,坚实细小较差较差表层有较多根系分布紫色土粘重丰富粘实中等好较好一般水稻土粘重十分丰富越往下越粘重细小中等好表层有较多水稻根系分布6、实习总结 土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经过初步测定,这三种土壤的均偏酸性,综合土壤的成土因素,我省土壤偏酸性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 我国土壤总体南酸北碱,与南北气候差异有关,南方降水普遍高于北方,气候总体温暖潮湿,淋溶强,因而盐基离子淋失,使表层土的盐基饱和度降低。而北方降雨少,土壤中淋溶作用弱,盐基离子淋失少,盐基饱和度更高,pH相对南方高。2. 我省的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特别是成都平原,经过了世世代代的耕作,

14、作物产量高,对养分的吸收量大,从土壤中吸收走了过多的碱基元素,如钙、镁、钾等,导致了土壤中的钾和中微量元素过度消耗,使土壤向酸化方向发展。3. 大量生理酸性肥料的施用,如氯化钾、硫酸钾、氯化铵、硫酸氨等,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耕层土壤酸根离子积累越来越严重,导致了土壤的酸化。4. 化学肥料用量很大,优质有机肥用量极少,连年种植以后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的缓冲能力降低,土壤酸化问题越来越突出。5. 施肥比例失调。高浓度的氮、磷、钾肥料投入过多,而钙、镁等中微量元素投入相对不足,造成土壤养分失调,土壤胶粒中的钙、镁等元素很容易被氢离子置换。6. 由于工业污染,南方绝大部分地区降雨为酸性,有些甚至酸性很强。7. 在同一块地连续耕种某种特定作物,即重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